土地徵收條例第
36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353 號 |
|
要 旨: |
土地徵收在於為需地機關取得其必需之土地所有權,從而使原土地所有權
及土地上其他一切權利,概歸消滅,即土地徵收所取得之權利為原始取得
,徵收完成後,所有附著於被徵收土地之一切權利,不以土地所有權為限
,尚包括其他相關權利在內,均歸於消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190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處分除具有無效之事由而當然無效外,在未經撤銷、廢止或其他事
由失效前,其效力繼續存在。故非屬行政爭訟對象之行政處分,在未經有
權機關依法撤銷或廢止之前,應受到有效之推定,其他機關及法院在處理
其他案件時,必須予以尊重。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3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2741 號 |
|
要 旨: |
參照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 25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機關所為之通知及領取補償費之通知,被徵收土地或建築改良
物已登記者,依土地登記簿或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及他項權
利人姓名、住所,以書面通知。本件被告依土地登記簿所記載之所有權人
及住址為通知,即屬合法踐行其程序,並無義務查證原告實際住居所。被
告就合法寄存送達,業已提出送達證書為證,依其上所記載,郵務人員確
實將系爭處分書寄存於台北市派出所,並且製作送達通知書二份,一份黏
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之門首,另一份置於該受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
處所,原告所稱特定人是否看到黏貼文書不影響寄存送達效力;寄存送達
並無應將文書交付鄰右之規定;原告並未證明上開記載有何不實之處,原
告主張寄存送達不生效力,委不足採。又所謂公示送達者,係指應送達之
文書,不能直接交付應受送達人,亦不能以間接、寄存、留置或囑託等方
式送達,經行政機關或法院依法定程序公告,於經過法定期間後,發生送
達效力之送達方法。本件既經寄存送達,自不符合公示送達之要件,當無
公示送達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128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3 條規定,於應送達處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時,得將文
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受雇人或應送達處所之接收郵件人員。
前項規定於前項人員與應受送達人在該行政程序上利害關係相反者,不適
用之。應受送達人或其同居人、受雇人、接收郵件人員無正當理由拒絕收
領文書時,得將文書留置於應送達處所,以為送達。又送達之方法以於送
達處所直接對本人送達為原則,以確保本人確實知悉送達文書之內容,其
目的在強調「確實性」。至若送達人於應送達處所不獲會晤應送達人時,
得將文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等之補充送達,則係程序經濟上不
得已之辦法,其目的著重在「安全性」,應送達人是否確實知悉送達文書
之內容,往往僅出於法律上之擬制。故補充送達僅須將文書付與應受達人
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等時,即屬合法送達,而不問該同居人等何時轉
交應送達之文書於應受送達人。本件抵價地申請人配偶既已自陳「係因信
件上沒有特別註明重要文件,工作忙,就忘記拿給抵價地申請人」屬實,
依上揭所述,該原因自不影響系爭函送達之合法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