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10年台抗字第 1089 號
  要  旨:
有關再審原因事實同之一法律見解,所謂同一原因係指同一事實之原因,
惟聲請再審有無理由,須就據以聲請再審的原因,其所依據的原因事實及
所憑之證據方法,為實體審究,經審查而認與法律所規定得聲請再審之原
因不合之原因事實及證據方法,依一事不再理原則,固不得再行主張,但
共同組合而為再審原因之原因事實與證據方法,倘有一不同,所共同組成
之再審原因即非同一,執以重新聲請再審,未違反一事不再理,亦無禁止
之必要,故是否屬同一原因之判斷,應併就據以聲請再審之原因所包含具
體事由與所憑之證據方法,加以觀察。若在後之再審聲請與先前之再審聲
請二者所憑之原因事實或證據方法,有一不同,即非屬以同一原因聲請再
審之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420 號
  要  旨:
按土地徵收條例第 58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國家因興辦臨時性之
公共建設工程,得徵用私有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徵用期間逾 3  年者,土
地或土地改良物所有權人得請求需用土地人徵收所有權,需用土地人不得
拒絕。是以,請求需用土地人徵收所有權,係以所請求徵收之土地已經需
用土地人徵用為前提。又排水溝水利工程,依其工程構造及用途,顯然屬
於長期性之水利設施,而非臨時性之公共建設工程等情,則依土地徵收條
例第 58 條第 2  項規定,請求需用土地人徵收土地,即有未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2248 號
  要  旨:
按不服中央或地方機關之行政處分循訴願或行政訴訟程序謀求救濟之人,
依現有之解釋判例,固包括利害關係人而非專以受處分人為限,惟所謂利
害關係乃指法律上之利害關係而言,不包括經濟上、情感上或事實上之利
害關係在內。是以,行政機關之開發許可處分,准許參加人在特定地區設
置工業園區,原判決以當事人一方於特定地區內有土地,開發許可處分執
行後,勢必直接影響其權益,自得對之提起行政訴訟。至於非開發案範圍
內之居民或土地所有權人,因與該開發許可處分實無直接法律利害關係,
其提起訴訟,因認顯欠權利保護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953 號
  要  旨:
按土地徵收乃國家對受憲法保障之人民財產權所為具目的性之強制侵害,
係國家為實現所欲興辦公共事業之公益的最後不得已措施,故其徵收,除
應確實遵守相關法律規定之徵收要件及程序外,並應符合憲法第 23 條及
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之必要性與比例原則。次按為實施開發建設新設
都市地區之全部或一部,其開發範圍經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核定者,雖得
先行區段徵收;然需用土地人於申請徵收土地或建築改良物前,仍應確實
踐行與土地所有人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土地,因所有權人拒絕參加
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之程序後,需用土地人始得依土地徵收條例規定申
請徵收。又主管機關在審核該申請徵收案時,應先由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
開會審議該申請徵收案之公益性、必要性及是否符合比例原則,並作成紀
錄,送交主管機關辦理;主管機關審查核定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審議決議
各具體申請徵收案件時,基於中央主管機關之權責,仍應就審議委員會審
議該土地徵收議案之組織及決議是否合法;已否就申請徵收公益事業用地
之程序與實體要件為實質審議、判斷及其判斷有無基於錯誤之事實或違反
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有無夾雜與該具體徵收事件無關之考慮因素等事項
予以全面審查、確認後,作成決定,始稱完備。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42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17 條、第 18 條第 1  項及同條例施行細則第 29 條規
定,可知土地徵收,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代表國家執行徵收之機關,
又因被徵收土地補償金額之計算及發給,由土地所在地直轄市或縣(市)
主管機關轉為之,於徵收補償時,同時為徵收補償機關。是以,直轄市或
縣(市)政府依同條例第 18 條規定所為之公告,不僅徵收處分,並包括
補償費在內,則該公告所載補償費,尚難認屬徵收處分之一部,應屬另一
獨立處分,且不因需用土地人於申請徵收時所擬具之徵收計畫書內載應需
補償金額總數及其分配影響。因此,在區段徵收之情形,關於地價之補償
,依同條例第 39 條第 1  項規定,第土地所有權人得選擇領取現金或申
請發給抵價地,顯然發給抵價地係地價補償之一類型,不因區段徵收計畫
書內載明抵價地比例,即認該抵價地之比例為徵收處分之一部。如不服抵
價地之比例,自應與不服補償費處分相同,以直轄市或縣(市)政府為被
告,循序提起行政爭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71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規定,該規定之意旨即在盡溫和手段以取得公共事
業所需之土地,避免強制剝奪人民之財產權,達成最少損害之原則。因此
,需用土地人於辦理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公共事業所需土地時,自
應確實踐行該條所定協議之精神,不得徒以形式上開會協議,而無實質之
協議內容。在以區段徵收方式取得用地者,雖土地所有權人得選擇領取補
償費,亦得申請發給抵價地,但需用土地人仍應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48 條
之規定準用同條例第 11 條之規定,於申請徵收前,與土地所有權人進行
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之程序。

裁判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570 號
  要  旨:
按水利法施行細則第 53 條規定,所謂「水道防護範圍」,係指河川區域
、排水設施範圍或該水道水流所及地區,並不僅限於河道本身,是主管機
關所辦理之工程雖以疏濬河道為主要目的,惟為維護河道之暢通及保護附
近居民生命財產之安全,於必要之情形下,仍有需要徵收除河道外之沿岸
私有土地,以利水利事業之興辦。且徵收係依相關法規辦理,並符合徵收
之必要性、公益性與最後手段性,亦無違比例原則者,自難謂該徵收有何
不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2年裁字第 1319 號
  要  旨:
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第 1  項規定可知,協議價購乃徵收之法定先行
且必經之程序,倘需地機關依該條之規定所為之價購,係為達成行政目的
而在徵收前所為之價購,則需地機關與土地所有權人依上開條例規定達成
價購之協議時,核其性質應屬行政契約,惟此所謂之價購協議應限於為達
代替徵收處分目的之契約,所以必須在徵收程序發動後或即將發動之際,
並在徵收行政處分作成之前,需用土地人申請或即將申請徵收之際,為替
代徵收行政處分之目的而達成協議,則該契約自屬行政契約。反之,若需
用土地人尚無任何徵收計畫,或開始徵收程序前,並無任何跡證證明隨之
有緊密接連徵收程序之開始發動,僅係人民為避免其土地日後被徵收而預
先將其土地賣給需用土地人,則屬私法上之買賣契約。次按行政機關依分
層負責各有職掌之原理,為達成行政目的,所為之行政行為可能先後由數
個行政機關所作成。是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職掌土地徵收之核定,地方主
管機關職掌土地徵收之執行,固主管之機關不同,惟其為取得土地供作行
政目的一致者,尚難僅執職掌之行政機關不同,亦即作成行政處分之行政
機關與締結行政契約之行政機關不同,即逕認協議價購為私法契約。

裁判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209 號
  要  旨:
所謂不能回復原狀,指法律上及事實上均為不能而言。如人民因處分之撤
銷而有可回復之法律上利益時,應許其請求回復原狀,以除去包含該執行
上之事實措施在內之不法結果;倘撤銷訴訟進行中,原處分已執行而無回
復原狀可能或已消滅者,於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時,行政法
院得依聲請,確認該行政處分為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19 號
  要  旨:
土地現值因其條件之變更,得由經一定程序予以調整,則特定土地之土地
現值可能變更,應為其所有權人得預見。因此,不得以曾經評定公告之土
地現值為信賴基礎,而主張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此外,徵收土地應補
償之地價,原有一定之程序與標準,如已踐行法定程序並合乎標準,當事
人自不能因不滿意於補償地價之數額,而遽指為違法。故地價評議委員會
對於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之評定,係基於法律授權之專屬性
,除其評定過程有未遵守相關之程序,或恣意濫用等違法情事,否則法院
即應尊重其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37 號
  要  旨:
地方主管機關為因應高鐵車站特定區未來用地需求及周邊地區整體發展需
要而新訂都市計畫,雖具有公益性,然徵收核准機關於審查時,仍應對於
以徵收手段取得需用地,確認因興辦公益事業所造成之損害與欲達成目的
之利益並無顯失均衡之情形,作為徵收是否合比例原則之判斷。

12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780 號
  要  旨:
因水力事業工程用地而徵收土地之原所有權人於法定補償費外,原無其他
金錢上給付之權益可主張,僅因經濟部為求土地順利取得而自我妥協退讓
,始有經濟部水利事業工程用地核發獎勵金及救濟金要點規定之額外給付
。而該要點規定僅係為有效滿足特殊目的所設置,機關自得藉由對被徵收
土地人民若干制式要求,做為土地使用正當性之確保,以為日後法律紛爭
之杜絕。因此,土地雖經徵收為水利工程用地,但既未於期限前依需用土
地人所提供之制式土地使用同意書而為填寫提出,即難認有同意依徵收條
件而提供土地配合使用之真意,無從為獎勵金之請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29 號
  要  旨:
按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所指公共建設,如屬政府規劃之重大公共建設
,主辦機關依同法第 16 條為一般徵收,屬土地徵收條例第 3  條第 10
款所指「其他依法得徵收土地之事業」所為之徵收,除為國防、交通、水
利、公共衛生或環境保護事業因公共安全急需使用者外,須經協議價購或
以其他方式取得。次按民間機構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參與公共建設
,所需用地以區段徵收方式取得,並非法律所不許,尚難僅以主辦機關所
選定擬興辦公共建設之地點,已由都市計畫主管機關審議通過採一般徵收
之方式取得用地,即認無以區段徵收方式辦理之可能。且公共建設所需用
地涉及都市計畫變更時,主辦機關應協調都市計畫主管機關依都市計畫法
第 27 條規定辦理迅行變更。因此,需用土地人於徵收前,是否已踐行協
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之程序,應視需用土地人是否已經實質協議價購
程序,且就取得需用土地是否可以區段徵收或其他方式取得,為確實之評
估,並與擬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進行溝通,作為是否已進行實質協議價購
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之判斷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126 號
  要  旨:
有關地價及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成數之判斷,係經由委員會所作成,應
認享有判斷餘地,行政法院應予尊重。因此,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依
土地法及有關法令之規定,原有一定之程序與標準,如已踐行法定程序並
合乎標準,當事人自不能因不滿意於補償地價之數額,而遽指為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142 號
  要  旨:
需用土地人依法所為之價購,係為達成行政目的而在徵收前所為之價購,
需用土地人與土地所有權人所達成之價購協議,其性質應屬行政契約。又
倘價購協議中別無特別約定時,主管機關尚不得逕以契約相對人之組織不
健全有待改善為由,拒絕履行其給付價金之對待義務,以此做為監督之手
段

16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249 號
  要  旨:
行政法院對於攸關本案事實關係之重要事證,如有應依職權調查而未予調
查之情形,或對當事人之主張不予調查或採納,卻未說明其理由者,即構
成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且公文書應提出其原本或經認證之繕本或影本,
始得依其程式及意旨認作公文書。因此,當事人既否認補償清冊影本之真
正,並爭執其內容之記載,如未調取補償清冊原本,或命行政機關提出其
原本或經認證之影本,遽然採信補償清冊影本的形式證據力及實質證據力
,顯有違證據法則。故補償清冊影本之記載並無任何協議價購之文字,僅
憑補償清冊影本不足以證明協議價購之事實,徒憑補償清冊影本,即認定
土地應已完成協議價購並付款屬實,自有理由不備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502 號
  要  旨:
協議價購乃徵收之法定先行且必經程序,需地機關與土地所有權人依土地
徵收條例規定達成價購之協議時,核其性質應屬替代徵收之行政契約。協
議價購雙方達成價購之合意者,縱將價金稱為補償費,其性質應是土地及
其土地改良物之價金給付,自無由以單方高權行為作成行政處分為之。

18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121 號
  要  旨:
所謂「要約不受拘束」,係要約人就其要約,在相對人承諾前得擴張、限
制、變更或撤回之。然在此之前,如相對人已承諾,契約即已成立,要約
人不得再執「要約不受拘束」而謂契約不成立。行政機關更不得以行政契
約涉及公益為由,而主張不受其要約之拘束,否則將有礙於交易安全及民
眾之締約意願

19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2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所要實現之目的,若得以其他較輕微侵害財產權人權利之方式達
成時,自應選擇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損害最少之方式為之。若需用土地人
竟選擇最不利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之方式為取得土地之方法,即係裁量之
濫用,自為法所不許。

20 裁判字號: 107年裁字第 668 號
  要  旨:
人民陳情事件,僅為發動行政權之行使,與公共利益有關,並不涉及個人
私益保障,是人民向行政機關請求為如何行政措施之行為,核其性質純屬
促請行政機關行政權之行使而已,非謂人民對行政機關行政權之發動即有
公法上請求權之存在。

21 裁判字號: 108年上字第 784 號
  要  旨:
按需用土地人對於興辦公益事業所需土地之勘選,於不違反法律之限制下
,容有一定之裁量空間;若其選擇,與所興辦之公益事業需要相符,且已
斟酌各土地條件之適合程度,並就各土地所有人因徵收所失利益大小,予
以衡量,如其裁量與經驗及論理法則並無違背,即難認有與土地徵收條例
第 3  條之 1  規定不符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1093 號
  要  旨:
都市計畫,無論是主要計畫或細部計畫,其擬定及變更,均應依都市計畫
法所定之程序為之,不得隨時任意變更;主要計畫及細部計畫之變更,其
有關審議、公開展覽、層報核定及發布實施等事項,均應分別依照擬定之
程序;都市計畫無論是主要計畫或細部計畫,於計畫擬定後,應先送由該
管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於審議前,應先公開展覽三十天及舉行說明會,
並應將公開展覽及說明會之日期及地點刊登新聞紙等周知;而任何公民或
團體得均於公開展覽期間內,以書面向該管政府提出意見,由該管政府都
市計畫委員會予以參考審議;最後該管政府連同審議結果及都市計畫一併
報請內政部核定之(主要計畫),或自為核定(細部計畫);經發布實施
之都市計畫依法既不得隨時任意變更,故人民雖得隨時提出變更之建議,
惟此乃供為參考之建議,擬定計畫機關雖依法必須彙整並於定期通盤檢討
時參考,惟人民不因此取得申請變更都市計畫之公法上請求權。因此,都
市計畫法第 26 條及其他規定均沒有賦予人民申請變更或撤銷原都市計畫
內容或擬定案之公法上請求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3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728 號
  要  旨:
立法者為保護農地資源,確保農業生產環境之完整及農業之永續發展,於
土地徵收條例第 3  條之 1  第 4  項揭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除因零
星夾雜難以避免,或有更大公益之興辦事業,如國防、交通、水利事業、
公用事業供輸電線路使用者所必須,或經行政院核定之重大建設所需者等
情形外,原則上,不得徵收。因此,同條例第 10 條第 3  項所指之經行
政院核定為重大建設而須辦理徵收之特定農業區,對照同條例第 3  條之
1 第 4  項之規範體系,其指涉之對象應屬同一,均為特定農業區農牧用
地。又因此類用地得否徵收,應視其是否為興辦同條例第 3  條之 1  第
4 項所定事業所必要,故同條例第 10 條第 3  項所指應舉辦聽證之爭議
,當指有無將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列入徵收計畫之必要所生爭議而言。復
為儘速解決爭議,以決定應否進行聽證程序,及得否徵收此種農牧用地,
土地所有人之異議意見在合理期限內提出,亦屬必要。是以土地徵收條例
施行細則第 11 條之 1  第 1  項及第 2  項對於同條例第 10 條第 3  
項所稱之特定農業區,闡釋係指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所稱爭議,指建設
計畫於行政院核定為重大建設後,經需用土地人以書面通知計畫範圍內之
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之土地所有權人其土地列入徵收,而土地所有權人對
其所有之農牧用地列入徵收計畫範圍之必要性提出異議時,經興辦事業之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詳實說明後,仍有異議者;並規定異議之程序應由
土地所有權人於收到通知後一個月內,以書面向需用土地人或興辦事業之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提出,屆期未提出,視為無異議等規定,核與母法
規範意旨無違,所定之異議程序及期間限制,亦屬合理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816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規定意旨在盡溫和手段以取得公共事業所需之土地
,避免強制剝奪人民之財產權,達成最少損害之原則。因此,需用土地人
於辦理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公共事業所需土地時,自應確實踐行該
條所定協議之精神,不得徒以形式上開會協議,而無實質之協議內容。在
以區段徵收方式取得用地者,雖土地所有權人得選擇領取補償費,亦得申
請發給抵價地,但需用土地人仍應依同條例第 48 條準用第 11 條之規定
,於申請區段徵收前,與土地所有權人進行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之
程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898 號
  要  旨:
徵收係國家以強制力手段取得私人土地之方式之一種,其與環境影響評估
法所稱之開發行為,分屬二事。徵收核准機關並非環評法所稱之目的事業
主管機關,徵收核准機關所為之核准徵收處分,並非環評法第 7  條所稱
之「許可」。

26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899 號
  要  旨:
核准徵收機關審核時,則應逐項審查是否符合徵收之公益性、必要性及是
否適當與合理、需用土地人是否具有執行該事業之能力、申請徵收之土地
是否符合現行都市計畫、區域計畫或國土計畫、該事業計畫是否有助於土
地適當且合理之利用、其財務評估及安置計畫是否合理可行及其他依法應
為或得為審查之事項,相關審查事項不涉及高度屬人性、不可替代性、風
險的預測或危險的評估,且相關法規並無給予徵收核准機關專屬判斷之授
權,故不生判斷餘地之問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412 號
  要  旨:
需用土地人擬具徵收計畫書圖清冊及報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僅屬徵
收程序之機關間內部準備程序,其均為發動內政部作成徵收處分之內部行
政行為,核屬事實行為,而非行政處分。

28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431 號
  要  旨:
地方政府依法組成之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為合議制組織,其所作成
地價及徵收補償價額之判斷,乃經由不同屬性之代表,各自依其專業之不
同觀點,透過嚴格程序之要求,獨立行使職權,而共同作成決定,應認享
有判斷餘地。

29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52 號
  要  旨:
倘需地機關所為之價購,係為達成行政目的而在徵收前所為之價購,且該
協議價購在徵收程序發動後或即將發動之際,並在徵收行政處分作成前,
需用土地人申請或即將申請徵收之際,為替代徵收處分之目的與土地所有
權人達成協議,則該協議價購之契約,自屬行政契約性質。

30 裁判字號: 109年裁字第 991 號
  要  旨:
若需用土地人尚無任何徵收計畫,或開始徵收程序前,並無任何跡證證明
隨之有緊密接連徵收程序之開始發動,僅係人民為避免其土地日後被徵收
而預先將其土地賣給需用土地人,則屬私法上之買賣契約,尚非行政契約
。

31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706 號
  要  旨:
需用土地人申請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前,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規定
與所有權人達成價購之合意而訂定之協議價購書面契約,其性質為行政契
約。而契約之要約人,因要約而受拘束。但要約當時預先聲明不受拘束,
或依其情形或事件之性質,可認當事人無受拘束之意思者,不在此限,民
法第 154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是依客觀情形判斷,當事人就其表示並
無受拘束之意思,即不應解為要約,相對人自無對之為承諾而使契約成立
可言。是需用土地人於未能與所有權人達成協議價購之情形下,自得申請
徵收土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2 裁判字號: 94年判字第 1709 號
  要  旨:
對於土地所有權人於徵收有任何意見,皆可於公聽會及協議取得會議時表
達,主管機關於核准徵收前要充分給予土地所有權人或需用土地人陳述意
見之機會,確實保障權益。因此土地徵收之核准機關在審議土地徵收案件
之時,應予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及需用土地人陳述意見之機會。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3 裁判字號: 94年裁字第 127 號
  要  旨:
人民與鎮公所間非為代替徵收行政處分之公益目的而協議價購或徵收系爭
土地,僅係私法契約。

34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1764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與人民間約定得領取一定比例之地價補償總額者,就該比例以外
之部分,不成立行政契約。

35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383 號
  要  旨:
協議價購程序即在盡溫和手段以取得公用所需土地,避免強制剝奪人民所
有權,達成最小損害之原則,未踐行協議價購程序而為土地徵收,自非適
法。此外,徵收程序中已由需用土地人給予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陳
述意見之機會,核准徵收機關於為核准徵收之處分前自無依行政程序法第
102 條規定重複踐行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6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468 號
  要  旨:
被徵收之土地於辦理徵收補償後未及時辦理徵收移轉登記,原土地所有權
人即將該土地移轉第三人,自係違反法律禁止規定,依行政程序法第 141
條第 2  項、第 135  條但書之規定,應為無效。

37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993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前已踐行協議價購之特別程序者,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之
意見已有所表達,自無再通知當事人陳述意見之必要。

38 裁判字號: 95年裁字第 2811 號
  要  旨:
對於需用土地人申請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前,除國防、交通、水利、公
共衛生或環境保護事業,因公共安全急需使用土地未及與土地所有權人協
議者外,應先與所有權人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所有權人拒絕參與
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者,始得依土地徵收條例申請徵收,土地徵收
條例第 1  條第 1  項、第 11 條分別定有明文。而依土地徵收條例規定
成立之價購協議,屬於行政契約,依該公法契約所發生給付,當事人如有
爭議,應循行政訴訟解決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9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442 號
  要  旨:
按土地徵收是對財產權具目的性之侵害,而非國家純粹取得財產權之工具
,更非調整私益衝突之手段,而是為實現公益之最後不得已措施。因此,
國家對興辦公共事業所需之土地,必須用盡所有法律之手段,均不可得,
最後始得以徵收方式為之。準此,需用土地機關倘有適當之公有土地足供
所需興辦公共事業之需求時,需用土地機關自應優先利用其公有土地,否
則即與都市計畫法第 42 條之立法精神不符。又土地需地機關雖曾與土地
所有權人舉行協議價購會議,惟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取得公共事業所需
土地,自應確實踐行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所定協議之精神,不得徒以形
式上開會協議,而無實質之協議內容,否則即與正當法律程序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0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604 號
  要  旨:
「行政法院受理撤銷訴訟,發現原處分或決定雖屬違法,但其撤銷或變更
於公益有重大損害,經斟酌原告所受損害、賠償程度、防止方法及其他一
切情事,認原處分或決定之撤銷或變更顯與公益相違背時,得駁回原告之
訴。」行政訴訟法第 198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則行政法院於依本條規
定作成判決前,自須就原告所受損害、賠償程度、防止方法及其他一切情
事,與原處分或決定之撤銷或變更是否顯與公益相違背等事實,詳予調查
認定,否則即有應調查事項未為調查之違法。

41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474 號
  要  旨:
本件系爭土地之徵收補償價格,係徵收公告期滿次日起算第 15 日之公告
土地現值,復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第 2  項加價 7  成,合法有據。
另國工局於辦理協議價購前之歸戶清冊已註明「地價資料僅供參考」,並
無足使各土地所有權人發生信賴表現,不生人民信賴利益遭受損害問題。
且交通建設改良後是否影響提高周遭土地之價值,屬未來不可預知之情事
,未包括在因徵收而分割之土地價值改算範圍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2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259 號
  要  旨:
按土地徵收條例第 10 條規定舉辦之公聽會,應係為徵求關於興辦同條例
第 3  條各款所定事業與否之意見所舉行,於興辦之事業已獲目的事業主
管機關許可後,自無再舉行前開公聽會之必要。次按捷運開發契約當事人
於其所有之土地遭查封期間,已無法履行契約所定之交付土地義務,地方
政府為捷運系統之興辦,於系爭土地遭假扣押查封許久後,始向中央主管
機關申請徵收系爭土地,係為維護公共利益所不得不採取之手段,尚與比
例原則無違,並無權利濫用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3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276 號
  要  旨:
撤銷或變更違法原處分,是否於公益有重大損害,事實審行政法院應依職
權查明認定。如經查明確有此情形,即應依行政訴訟法第 198  條規定辦
理,庶能維護公益。然情況判決屬例外規定,宜審慎為之,如違法之行政
處分之撤銷,尚未達與公益相違背,自不宜作成情況判決,以符法制。本
件張平岳等人所共有系爭土地上所建之電塔,參加人已取得該土地分管人
張金池等人 79 年 12 月間之切結書及土地使用同意書,經彼等同意進入
系爭土地施工,80  年 6  月間興建電塔完成,迄今作供電之使用已達
10  餘年,即便內政部為重新徵收,何以對供電之使用發生影響,又該電
塔設立是否即無取代處所,有無造成對公益重大損失?原審泛稱對於大臺
中地區民生及工業用電,有莫大利益,此為眾所周知之事實云云,惟未見
其詳述得心證之理由,此攸關本件是否符合情況判決之適用,尚待查明。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第 198  條(87  年 10 月 28 日公布)

44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99 號
  要  旨:
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 48 條第 1  項規定,山坡地範圍內各使用分
區土地申請變更編定,其非為開發建築者,屬依水土保持法相關規定應擬
具水土保持計畫,應另檢附水土保持機關核發之水土保持完工證明書;其
為開發建築者,應另檢附主管建築機關核發之雜項工程完工查驗合格證明
文件,依其開發計畫之土地使用性質,申請變更編定為允許之使用地。本
件系爭土地編定為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並非容許作為交通設施之道路
使用,需用土地人徵收作為道路使用,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原審認本件
需用土地人徵收土地,因所徵收之土地非所興辦事業得容許使用,即應於
徵收土地計畫書請求徵收核准機關一併核准徵收及變更編定,俟徵收核准
機關核准後,再由徵收執行機關縣(市)政府辦理土地變更編定。而本件
參加人未注意系爭土地編定為山坡地保育區農牧用地,為非容許作為交通
設施之道路使用之土地,需用土地人申請徵收系爭土地提出計畫書時,未
敘明請求一併准予變更編定,而上訴人即原審被告仍核准徵收系爭土地,
自有違誤,因而判決原審被告核准徵收系爭土地為違法,自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5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355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11 條規定,需用土地人申請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前,
除國防、交通、水利、公共衛生或環境保護事業,因公共安全急需使用土
地未及與土地所有權人協議者外,應先與所有權人協議價購或以其他方式
取得;所有權人拒絕參與協議或經開會未能達成協議者,始得依本條例申
請徵收。又土地徵收是國家取得土地所有權最後不得已之手段,因而土地
徵收僅在無其他方法可資利用時始可,若得以其他較輕微侵害財產權人權
利之方式達成時,則土地徵收有違比例原則而為法所不許。惟若需用土地
人已盡最大之努力仍不可得時,則為達公行政任務,徵收土地即屬最後不
得已之手段,自與比例原則無違。本件地方政府於報請被上訴人徵收系爭
土地前,曾與上訴人進行徵收前價購協議會,因上訴人於價購之價格提出
異議,致未能於會中達成協議。另上訴人曾提議以租賃方式取代徵收,惟
因上訴人並未如期無償提供土地,致未以設定永久地上權辦理,可知當初
臺北市政府亦曾斟酌考量多種方式使用系爭土地,並非以徵收為唯一手段
,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核准徵收之處分,違反比例原則云云,仍不足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6 裁判字號: 94年國字第 7 號
  要  旨:
國家賠償法第 2  條第 2  項後段所謂公務員怠於執行職務,係指被害人
對於公務員為特定職務行為,有公法上請求權存在,經請求其執行而怠於
執行,抑或依法律規定之內容,其目的係為保護人民生命、身體及財產等
法益,且法律對主管機關應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事項規定明確,該管機
關公務員依此規定對可得特定之人所負作為義務已無不作為之裁量餘地,
猶怠於執行職務而言。土地徵收係指國家因公共事業之需要,對人民受憲
法保障之財產權,經由法定程序予以剝奪之謂(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
425 號解釋參照),因此土地徵收原則上只能基於有利於公共事業之公益
需要,而由國家依法令所定法定程序為之。換言之,土地徵收案件,只有
國家才能擔任徵收權之主體,發動徵收程序,土地徵收之法律關係,除法
律另有規定外,僅屬國家與需用土地人間之函請土地徵收、以及國家與私
有土地所有權人(即被徵收人)間之徵收補償之二面關係,需用土地人與
私有土地所有權人間不發生任何法律關係甚明,一般人民除法律別有規定
外(如土地徵收條例第 8  條),尚無請求國家徵收其所有土地之公法上
請求權,亦無對需用土地人請求發動申請徵收之權利,又土地徵收之相關
規定係為推行公共利益,而為剝奪人民財產權之行為,尚難認兼具有保護
或增進特定人民利益之作用,是需用土地人發動徵收請求與否,自有其裁
量之權限,一般人民向需用土地人之請求,應僅係促請需用土地人發動請
求徵收權之意,與人民之權益並不生任何影響。

裁判法院: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7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203 號
  要  旨:
按土地在徵收前倘經需用土地人舉行公聽會或說明會,聽取土地所有權人
及利害關係人之意見,並作成紀錄於徵收計畫書內併送核准機關考量,則
核准徵收後,交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公告前,應無庸再重複踐行
行政程序法第 102  條陳述意見之程序。次按政府設置高速鐵路,首重快
速及便利性,高鐵車站設站後,非僅車站站體即可營運,仍須仰賴聯外道
路系統及周邊公共設施服務之配合,才得使車站順利通車營運,倘若只有
設站而無聯外道路及其他服務設施,則車站將因無道路可供進出、無公共
設備可供使用。另設站後若無周邊公共設施配合,相關產業則無進駐投資
之意願,都市發展將雜亂無章,屆時再辦理區段徵收將阻力更大。從而徵
收土地作為高鐵車站特定區公共設施部分,規劃有公園用地、高速鐵路用
地及道路用地等公共設施,勘認特定區段徵收案確實與高鐵站之設立有不
可分離及相輔相成之關係,實具有區段徵收之公益性及必要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8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220 號
  要  旨:
按系爭土地在上開共有權移轉登記前後,該土地均為本件區段徵收之內容
及範圍,僅係共有人有所變動而已,其編定為本件區段徵收案應予徵收之
標的物,始終如一,是需用土地人以原共有人辦理協議價購之程序,因未
能達成協議,始依土地徵收條例申請區段徵收之程序,其程序仍相連貫,
並無就申請區段徵收後,始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者,再重新踐行之前業已
完成之協議價購等程序之必要。又本件區段徵收計畫書(含徵收土地圖)
、地價補償費清冊、建築改良物徵收補償費清冊等資料已經陳列在被告臺
南市政府 9  樓地政處地權地價科,已如前述,故本件區段徵收案之資訊
已經公開,至於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 21 條第 3  項規定,應附同徵
收土地圖,公布於被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所在地,主要在方便被徵收土
地或土地改良物者閱覽,若主管機關漏未公布,因主管機關仍有其他公告
,復另行寄送徵收及補償通知函給被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者,使渠等得
知本件區段徵收案之資訊已經公布在縣(市)主管機關之公告處所,故其
漏未在被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所在地公布徵收土地圖,僅會造成被徵收
土地或土地改良物者之不便,尚不至於影響其權益,是上開土地徵收條例
施行細則第 21 條第 3  項規定,應屬對行政機關之訓示規定,其欠缺不
影響土地徵收之既有效力(最高行政法院 70 年度判字第 512  號判決意
旨參照)。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49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289 號
  要  旨:
依行為時土地徵收條例第 15 條及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組織規程等
規定,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性質應屬機關內部任務編組之組織,縱
屬合議制之決策階層,但非為機關組織型態,故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委員
會非屬所謂之合議制機關甚明,進而該委員會之會議紀錄亦非政府資訊公
開法第 7  條規定之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而無主動公開原則之適用。
又人民要求主管機關提供之土地徵收審議委員會審議過程與會議紀錄資料
,並非土地徵收委員會所審議議案之案由、議程、決議內容及出席會議成
員名單,而係委員在開會討論過程中之發言紀錄,蓋合議制機關決策之過
程,係依法獨立行使職權之成員表達不同意見而形成多數共識之過程,多
元社會之意見整合需要凝聚更多共識之機關,會採取合議制而非首長決策
制,即取向獨立行使職權成員間,多元意見之整合,乃社會多元價值觀之
交換與融合,係合議制行政機關作成意思決定前之內部準備作業,為合議
制機關設計之精華,惟應非提供予不同價值觀者為批判之空間,該部分屬
於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18 條第 1  項第 3  款、行政程序法第 46 條第 2
項第 1  款得限制公開之範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0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445 號
  要  旨:
按實務上公法不當得利事件之代表以司法院釋字第 515  號解釋為首,實
定法中則僅行政程序法第 127  條有其規定,惟不當得利之返還,於其他
公法事件,亦有其必要,始能達依法行政及公平正義之要求,應認其適用
範圍不以前開兩者規範所及者為限,亦即目前尚無實定法加以規範之公法
上不當得利類型,應類推適用民法不當得利制度之規定,以調整當事人間
不當之損益變動。次按土地徵收條例第 58 條係規定國家因興辦臨時性之
公共建設工程,徵用私有土地或土地改良物,而給予使用補償費,此和興
建堤防工程係為確保堤防後地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所興建之永久性河防
構造物,性質顯不相同,且由於目前尚無實定法加以規範之公法上不當得
利類型,故應類推適用民法不當得利制度之規定,以調整當事人間不當之
損益變動,基於法律適用之整體性,尚難逕予適用或類推適用土地徵收條
例第 58 條第 5  項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1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179 號
  要  旨:
都市計畫之個別變更之法律性質為一般處分,此一處分與其後之徵收處分
間,具有多階段行政處分之關係,且前者之都市計畫個別變更處分所具有
之構成要件效力,得拘束後者之徵收處分。

52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231 號
  要  旨:
協議價購乃徵收之法定先行且必經之程序,則需用土地人與土地所有權人
達成價購之協議,即係為達成行政目的而在徵收前所為之價購,其性質應
屬行政契約。而需用土地人於協議價購階段召開之協議價購會議,僅為協
議價購契約簽訂前之議約磋商程序,協議價購會議達成之協議結論,須經
需用土地人依程序簽報核准,始能進行後續簽訂協議價購契約事宜;故協
議價購會議達成之協議,在未經需用土地人與土地所有權人完成簽訂書面
契約以前,即難謂雙方就需用土地已成立協議價購契約之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3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284 號
  要  旨:
對於新市鎮特定區內之私有土地,於未能與所有權人達成協議價購時,固
得實施區段徵收,然非強制規定,是位於新市鎮特定區內土地取得方式,
除以區段徵收方式之外,當然亦得以一般徵收方式辦理。而區段徵收或水
利地重劃,用地取得非僅限於區段徵收或水利地重劃方式,依一般徵收方
式取得土地,非法所不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4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412 號
  要  旨:
協議價購為需用土地人申請土地徵收之前置程序,由需用土地人依市價與
所有權人協議,以雙方合意訂定契約之方式使需用土地人取得標的物所有
權,此與土地徵收由徵收權人向被徵收人以直接對外生效之單方徵收行為
性質有別。本件原告係爭執徵收補償價格過低應予提高,然徵收補償價格
之決定與徵收前協議價購等程序,分屬不同階段之行政作為,應各別審查
其適法性。況被告就內政部徵收處分,未遵期於公告期滿次日 30 日提起
行政救濟程序,是該核准徵收處分已具形式存續力,亦稱為不可撤銷性,
其概念內涵與形式確定力相當。另行政處分作成後如未經變更或撤銷,該
行政處分之內容對於其他機關、法院或第三人亦有拘束效力,亦即該處分
之內容將成為其他機關嗣後裁決之既定構成要件,而具構成要件效力。從
而本件關於補償價格是否適法,應審酌者為被告是否依循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規定按照徵收當期之市價補償,而非前置程序之議價價格是否調高
,準此,原告尚非得以協議價購程序有瑕疵,即認補償價格不合法。又土
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係依徵收「當期之市價」補償其地價,
並於同條第 4  項授權內政部訂定查估辦法,作為辦理查估市價之規範,
是以土地徵收條例第 30 條規定之「徵收補償市價」現係依市價查估辦法
之規定辦理市價查估。又市價查估辦法於第 4  條第 2  款規定調查買賣
實例,為避免因採用相隔時間過長之交易價格可能造成所核算之價格明顯
偏高或偏低,故於第 17 條第 2  項定有案例蒐集期間之限制,所評定之
市價實無另再考慮市價漲跌幅之必要。而被告所屬地政局按季作成各行政
區不動產成交案例交易案件動態分析,係為推動不動產價格資訊流通而公
開提供行政區內部動產交易價格資料,包括住宅區、商業區及其他地區等
全部成交案例,配合該區經濟活動發展情形、公共設施、交通網絡、生活
機能等因素綜合評估後作成該行政區地價動態分析,核屬行政提供資訊行
為。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該不動產成交案件動態分析所評估之市價消長
,應與「徵收補償市價」之查估評定無涉;況且,不動產成交案件動態分
析所據基礎資料,該調查期間、範圍,皆與徵收補償市價調查估計程序、
方法及應遵行事項有別。故被告所屬地政局人員所撰寫之 101  年第 3 
季至 103  年第 2  季之高雄市仁武區不動產成交案件動態分析,不足資
為有利於原告之認定。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55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497 號
  要  旨:
核發配合施工獎勵金之核發目的在於鼓勵民眾配合政府加速水利事業公共
建設,獎勵民眾先行提供私有土地,紓緩土地取得之阻力。是需地機關為
順利執行徵收而取得用地,於法律所定之補償以外,加給被徵收土地所有
權人獎勵、救濟等名目之給予,為授益處分之性質,而有關施工獎勵金並
非憲法基本人權之保障,而係基於工程便利目的之附加給付,因此相關發
放辦法之規定,司法審查之標準應採「合理標準」,亦即倘若法規之規範
內容,與其目的具有合理關聯者,即為已足。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56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510 號
  要  旨: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確,告訴人主
觀上認其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
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因此,非土地或農作改良物之所有權人,無從經由
確認徵收無效而排除其法律上之不安。此外,行政處分是否具有重大明顯
之瑕疵罹於無效,係依一般具有合理判斷能力者之認識能力決定之,如行
政處分之瑕疵未達到重大、明顯之程度,一般人對其違法性的存在與否猶
存懷疑,基於維持法安定性之必要,則不令該處分無效,其在被正式廢棄
前,依然有效,僅係得撤銷而已。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7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18 號
  要  旨:
系爭建物位於廬山地區,係屬被告公告之「仁愛鄉廬山、水里鄉莫拉克颱
風災區特定區域」。被告依災後重建條例第 20 條第 5  項規定以協議價
購方式,於 100  年 12 月 22 日與原告簽署協議價購契約書,並移轉登
記為國有。被告未採徵收程序,而以協議價購方式取得系爭建物所有權,
係為完成上述特定地區限制居住或強制遷居、遷村之行政目的,故其契約
性質,應屬公法上之行政契約,並不因兩造於系爭契約合意管轄由南投地
方法院管轄而改變系爭契約係屬行政契約之本質。依據行政程序法第 149
條之規定,自應準用民法性質相同之買賣契約相關規定,作為本件判斷之
法律基礎。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58 裁判字號: 104年簡上字第 39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96 條第 1  項「當事人得向行政法院書記官聲請閱覽、抄
錄、影印或攝影卷內文書,或預納費用請求付與繕本、影本或節本。」所
規定之正當程序,明白揭示凡法院所應保存之訴訟文書(當事人書狀、筆
錄、裁判書及其他關於訴訟事件之文書)而經書記官編為卷宗者(行政訴
訟法第 95 條參照),當事人均得向書記官聲請為訴訟上利用,書記官僅
得因期日之安排、利用方式之選擇及費用預納之完足等行政上事項,而為
該聲請否准與否之依據;此無關乎該聲請閱覽卷宗是否為「機密」,得否
「公開」等之審判上判斷,純屬「法院行政」事宜。蓋行政訴訟之言詞審
理、直接審理,所要求者並非法院進行「形式上」之言詞辯論,而係在言
詞辯論中,當事人確實得接觸證據資料,而為攻擊防禦,並提出其事實及
法律見解,法院從而得認知及斟酌有關之裁判資料,而與當事人為事實上
及法律上之討論;而此,當然有賴於訴訟資料之公開,否則如何辯論而形
成法院之心證基礎。惟,卷宗閱覽權與行政訴訟法第 163  條當事人提出
文書義務,其實為不同層次之問題,應予辨明。此因,行政機關在現代國
家中仍為資訊之最主要獨占者,行政訴訟基本上為人民對抗官署之訴訟,
就資訊掌握而言,先天上處於不對等地位,欲達武器平等目的,除當事人
得閱覽各種訴訟文書權利外,行政機關應負有提出與訴訟有關文書之義務
。行政機關雖得以保密或其他維護國家利益之理由拒絕,但拒絕之理由成
立與否應由行政法院判斷之,無正當理由而不從提出文書之命者,行政法
院得審酌情形認他造關於該文書之主張或依該文書應證之事實為真實(行
政訴訟法第 165  條參照)。易言之,行政機關本須依個人資訊、營業機
密、國家機密保護法等相關法令,決定證據資料是否應保密而不得提出,
惟其是否有正當理由,則應由法院經辯論而判斷之,事涉相關證據所得證
明事項真偽之認定;當然,未經行政機關提出者,既不存在於法院訴訟卷
宗內,不可能成為裁判基礎,當事人無從也無須請求卷宗閱覽而為利用。
至於凡經行政機關提出於法院,得進行公開辯論而為裁判基礎者,當事人
即當然得依行政訴訟法第 96 條為卷宗閱覽之請求,此訴訟權之基本保障
。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59 裁判字號: 105年再字第 2 號
  要  旨:
再審程序旨具有補充性,如當事人於前訴訟程序已依上訴主張其事由或知
其事由而不為主張者,即不得再據以提起再審之訴。倘若當事人主張其再
審之訴已具備行政訴訟法第 273  條第 1  項各款規定之要件,然經行政
法院審查結果其實無此事由者,則其再審之訴即為顯無理由,而應予以駁
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0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82 號
  要  旨:
對於私有土地或其上土地改良物是否辦理徵收,人民對之並無公法上請求
權,亦無對需用土地人請求發動申請徵收權利。人民既無上述公法上請求
權,則協議價購為需用土地人依法請求國家行使徵收權之前,應踐行之法
定先行程序,人民依法自無請求需用土地人與之協議價購,或發動協議價
購之餘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1 裁判字號: 105年訴更二字第 6 號
  要  旨:
具有排水公用地役關係之土地,所有權人已無自由使用收益之權能,自難
主張因為主管機關嗣後將其開闢為道路而受有損害,不得基於公法上不當
得利之法律關係為請求。

62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143 號
  要  旨:
需用土地人認其興辦公共事業有必要徵收私有土地,應檢具相關文件,向
主管機關申請徵收,至有無申請徵收必要,需用土地人具裁量權,一般人
民並無請求需用土地人向國家申請徵收其所有土地或土地改良物之公法上
請求權。因此,一般人民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無請求國家徵收其所有土地
或土地改良物之公法上請求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3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1009 號
  要  旨:
原非具公用地役關係的既成道路之土地,因可歸責於行政機關之原因,漏
未併同鄰地辦理徵收,卻已闢為道路供公眾通行使用,實與徵收無異,該
土地所有權人為公益受有特別犧牲,且無從行使國家賠償請求權及結果除
去請求權等權利,依司法院釋字第 400  號解釋關於平等原則之闡述,應
肯認其享有損失補償請求權,又基於事物本質的類似性,其補償方式應可
參照司法院釋字第 747  號解釋,類推適用土地徵收條例第 13 條、第  
57  條第 2  項等規定,請求被告就系爭土地報請內政部核准徵收後,予
以金錢補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4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69 號
  要  旨:
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於相關業務上具有上下隸屬關係,且歷來地方政府與
中央政府為協調預算與政策法規等業務溝通與聯繫,多有賴地方政府首長
親至中央政府與各部會當面溝通,故行政機關首長間之拜訪會面,屬地方
政府首長推動地方業務所必要,難謂屬行政程序外之接觸。

65 裁判字號: 107年訴更一字第 7 號
  要  旨:
倘需地機關依該條之規定所為之價購,係為達成行政目的而在徵收前所為
之價購,則需地機關與土地所有權人依上開條例規定達成價購之協議,應
屬行政契約之性質。若需用土地人尚無任何徵收計畫,僅係人民為避免其
土地日後被徵收而預先將其土地賣給需用土地人,則屬私法上之買賣契約
。

66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158 號
  要  旨:
按對於私有土地或其上土地改良物是否辦理徵收,人民對之並無公法上請
求權,亦無對需用土地人請求發動申請徵收權利。次按徵收補償費發給之
前提,需先經徵收程序,徵收完畢後,始有補償費發放請求權之發生;倘
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尚未經徵收程序,即無發生財產上給付請求權之公法上
原因,其所有權人自無請求發給徵收補償費之權利,其依據徵收之法律關
係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機關應作成補償處分,自無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7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229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50 條第 4  項向中央主管機關請求撤銷徵收之 30 日期
間,性質上屬於人民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請求的法定期間,並非人民提起
訴願或行政訴訟的程序,並無扣除在途期間的適用。

68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32 號
  要  旨:
依行政程序法第 107  條之立法理由可知,土地徵收條例僅規定需用土地
人於申請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前,應舉行聽證、公聽會或說明會,並未
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即內政部審議徵收案件須舉行聽證為之,則聽證程序即
非屬中央主管機關審議法本件徵收案件定必經之程序,從而縱未辦理聽證
程序,並不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9 裁判字號: 91年訴字第 1642 號
  要  旨:
公聽會依土地徵收條例第 10 條第 2  項規定應舉行公聽會,聽取土地所
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之意見,應與行政程序法規定陳述意見的程序相同,
需用土地人自應遵守該規定,類推適用行政程序法所規定陳述意見的程序
舉行公聽會,聽取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的意見,始為合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0 裁判字號: 91年訴字第 3968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是對人民財產權剝奪的行政處分,對人民財產權發生嚴重影響,
自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的相關規定,給予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的機會,土地
徵收條例第 10 條規定需用土地人有舉行公聽會之法定義務,而公聽會依
土地徵收條例第 10 條第 2  項規定聽取土地所有權人及利害關係人之意
見,應與行政程序法規定的陳述意見的程序相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1 裁判字號: 92年訴字第 1238 號
  要  旨:
土地既已經徵收並發放補償費完竣,國家已取得土地之所有權,不因其是
否已登記為國有而有異。因此,當事人對於兩造間成立之協議價購契約,
自因標的物已經徵收歸國有而給付不能,而此給付不能,又係因徵收所導
致,並非可歸責於機關,此與其是否可得而知土地已經徵收者無涉。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2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2682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74  條規定乃不服行政機關行政程序行為之救濟方法之規
定,尚不得作為徵收請求權之基礎。

73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3417 號
  要  旨:
按區段徵收實施辦法第 5  條雖定有區段徵收評估報告書,應記載土地所
有權人意願之內容,然同辦法第 4  條亦明定「區段徵收評估報告書」僅
係作為各級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都市計畫之參考,亦即該區段徵收評估報
告書及所含之「土地所有權人意願」,只是審議都市計畫時所參酌之因素
之一,並非核准區段徵收之要件。是都市計畫所欲區段徵收之土地,已經
地方政府公告實施變更用途,則縱使該徵收評估報告書內未調查土地所有
權人意願,依前揭所述,主管機關核准該區段徵收亦難謂有何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4 裁判字號: 96年訴更一字第 32 號
  要  旨:
本件被告徵收原告所有系爭土地,既有必要,原徵收處分此部分雖有上開
瑕疵,然本院斟酌前開一切情事及原告並無受有損害等,若判決撤銷原處
分,再重新辦理徵收程序,將延宕時日,對於公共利益有重大損害,而未
撤銷原處分,爰認原告先位聲明訴請撤銷原處分徵收原告所有如附表所示
土地持分之部分及訴願決定,為無理由,而予以駁回,並諭知原處分關於
核准徵收原告等所有系爭土地持分之部分為違法。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75 裁判字號: 97年簡字第 63 號
  要  旨:
按「主管機關對於既成道路或都市道路用地,在依法徵收或價購以前埋設
地下設施物妨礙土地權利人對其權利之行使,致生損失,形成其個人特別
之犧牲,自應享有受相當補償之權利。」固為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
440 號所解釋,然該解釋並非對於所指之「相當補償」是否為所得,應否
課稅予以解釋。是尚難據該解釋,即認為原告取得系爭土地補償費,屬損
害補償性質,而為原告有利之認定。次按按所得稅法上「所得」之概念,
為收入減成本費用。該土地補償費係屬所得稅法第 14 條第 10 類其他所
得,依法可扣除其成本費用,而成本費用之客觀證明責任原則上由納稅義
務人負擔,原告並未能提示相關成本費用之證明,被告復查決定以系爭收
入即為所得,自難認有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6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45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27 條規定,需用土地人應俟補償費發給完竣或核定發給
抵價地後,始得進入被徵收土地內工作。但國防、交通、水利、公共衛生
或環境保護事業,因公共安全急需先行使用者,不在此限。系爭工程因屬
易淹水地區,工程急迫需要,屏東縣政府乃於 97 年 1  月 16 日在○○
鎮公所另召開系爭工程用地先行配合施工協議會,對於同意先行配合施工
之土地所有權人,按每公頃發放獎勵金 120  萬元。是被告會議顯應係依
土地徵收條例第 27 條但書之規定而召開,尚與同條例第 12 條之規定無
涉。是縱原告未同意先行配合施工,而屏東縣政府有逕進入原告系爭土地
施工,致原告受有損害,亦屬原告得否另請求屏東縣政府賠償之問題,仍
與被告核准徵收系爭土地之效力無影響。則原告復稱本件徵收土地案,需
用土地人即屏東縣政府未舉行公聽會及與原告為協議價購程序,其於徵收
前先行施工,亦未與原告協議補償價額,有違土地徵收條例第 10 條、第
11  條、第 12 條及行政程序法第 164  條之規定,均無足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7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346 號
  要  旨:
所謂行政處分係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
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行政機關所為單純之
事實敘述或理由說明,並非對人民之請求有所准駁,既不因該項敘述或說
明而生法律上之效果,非訴願法上之行政處分,人民對之提起訴願,自非
法之所許。若區公所之函僅就徵收人質疑中心樁正確性部分,同意由其自
行委託公正測量鑑定單位復樁,並說明該地號屬鄉有土地,應屬單純事實
之通知,既不因該項通知而生何法律上之效果者,應非行政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8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494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3  條、第 58 條第 1  項規定,國家因公益需要,興辦
國防事業、交通事業、公用事業、水利事業、公共衛生及環境保護事業、
政府機關、地方自治機關及其他公共建築、教育、學術及文化事業、社會
福利事業、國營事業,得徵收私有土地;徵收之範圍,應以其事業所必須
者為限。國家因興辦臨時性公共建設工程,得徵用私有土地或土地改良物
。又國家因興辦臨時性公共建設工程,而徵用私有土地或土地改良物時,
亦應以因興辦該臨時性公共建設工程所必須者為限,若非因興辦該臨時性
公共建設工程所必須者,自不因已徵用同一地號或同一建號之部分土地或
建築物,即應將該地號或建號土地或建築物全部徵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9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658 號
  要  旨:
(一)按區域計畫法第 15 條之 2  第 1  項第 5  款雖規定許可開發應
      取得開發地區土地及建築物權利證明文件,惟土地徵收之程序須於
      開發許可之後,如於許可開發前即先辦理徵收完成原土地所有權人
      發價作業,其後開發計畫如未能許可,已發出之土地價金難以收回
      ,有使基層執行土地徵收公務人員滋生圖利土地所有權人之嫌,是
      因區域計畫法(地用)與土地徵收條例(地權)間之法條競合而產
      生矛盾,故在此情況下非都市土地開發審議作業規範總編第 6  點
      之附件二、附件三中明列此屬例外情形。是以,既已符合土地徵收
      條例相關規定得以徵收並已循相關規範之規定辦理,自無須提出權
      利證明文件。
(二)依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1  項規定,提起確認訴訟之要件,必須
      要有確認利益,僅於行政處分規範效力已因法律上或事實上理由消
      滅者,原告仍有可回復之法律上利益者,始許其提起行政處分違法
      確認訴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