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土地法第 37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554 號
  要  旨:
所謂無效之行政處分,係指行政行為具有行政處分之形式,但其內容具有
明顯、嚴重瑕疵而自始、當然、確定不生效力。至於行政處分是否無效,
應以普通社會一般人是否一望即知其瑕疵重大而且明顯為準。

2 裁判字號: 102年裁字第 910 號
  要  旨:
地政機關在本屬書面之土地登記簿上登記完畢後,隨即發生法定之絕對效
力,不以送達為生效之要件。惟因地政機關無從於登記簿上為有關救濟之
教示,是其訴願之法定不變期間為自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知悉時起一年。

3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277 號
  要  旨:
土地登記規則第 145  條第 2  項第 2  款條文中所謂「存續期間屆滿」
,應指契約原約定之存續期間屆滿,並不致造成爭執者為限。至於權利人
、義務人、利害關係人等,依據契約約定,主張一方違反契約約定而依約
存續期間視為屆滿者,除當事人及利害關係人間(對存續期間視為終止)
無異議,否則即與上開規定「存續期間屆滿」可單獨申請之規定不符,而
應依土地登記規則第 143  條第 2  項檢附他項權利人之同意書(塗銷地
上權同意書),或法院確定判決等,始能單獨為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23 號
  要  旨:
因公業以祭祀為目的之根本性質逐漸沖淡,而公業財產之收益逐漸受重視
,於同一公業派下間可轉讓,而可以轉讓於同一公業之派下,其轉讓亦無
須全體派下之同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256 號
  要  旨:
按依土地登記規則規定登記之土地權利,限於不涉及私權爭執,或登記證
明文件經主管機關認定係屬偽造,或純屬登記機關之疏失而錯誤之登記之
情形,縱該項登記存有應予塗銷之事由,亦應經法院判決塗銷確定,登記
機關始得予塗銷;從而土地登記規則第 144  條規定係為解決無法依同規
則第 7  條規定經由民事法院確定裁判予以塗銷之錯誤登記情形而設,則
縱屬登記機關疏失而錯誤之登記,如其應否塗銷涉及私權爭執應經民事法
院裁判予以確定者,即應不許逕由登記機關依土地登記規則第 144  條第
1 項規定予以塗銷其登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284 號
  要  旨:
按行政機關所作成之行政行為倘未對人民之自由或權利形成限制時,即不
生法律保留問題。次按不動產物權登記制度有確保人民財產權及維護交易
安全,公、私益兼顧之目的。為達此政策目的,於必要時,可由登記機關
於相關土地之登記簿標示部上註記一定資訊,如該註記僅為資訊之揭露,
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而對人民之自由或權利未形成限制時,依前所
述有關法律保留之論述,應為行政權得行使之範圍,在公益與私益之平衡
下,如與比例原則無違,登記機關於所掌登記簿為必要之註記,縱無法律
或授權之法規命令為依據,應難認屬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74 號
  要  旨:
國家為達成某種政策目的,於必要時由主管機關囑託登記機關於相關土地
之登記簿標示部上註記一定資訊,如該註記僅為資訊之揭露,應為行政權
得行使之範圍,在公益與私益之平衡下,登記機關受行政機關之囑託為註
記,縱無法律或授權之法規命令為依據,尚難認屬違法。

8 裁判字號: 108年上字第 1167 號
  要  旨:
土地登記程序應依土地法及土地登記規則等相關規定辦理,如涉及私權之
確定者,其權利歸屬認定應由司法機關以裁判為之,而非由登記機關以行
政處分定之,此乃權力分立之本質。如登記事項與登記原因證明文件所載
內容無不符,縱其真實權利與登記不符,亦非屬土地法第 69 條之登記錯
誤而得申請更正之範圍。司法院釋字第 598  號解釋理由書亦足見登記錯
誤之更正,如已妨害原登記之同一性,即不予准許。違反登記同一性,係
指登記之權利主體、種類、範圍或標的與原登記原因證明文件所載不符。
再土地登記規則第 143  條第 1  項規定所謂撤銷權之行使,係指私權關
係中撤銷權(利)之行使,非指行政機關撤銷行政處分之權(力)。至地
政機關原先辦理更正登記所據核准文件,倘經該管上級機關撤銷,前此所
為更正登記之處分既有瑕疵,地政機關自得撤銷之,而逕行塗銷該登記,
惟地政機關撤銷該處分,仍應受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至第 121條規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459 號
  要  旨:
按土地複丈原因多端,鑑界僅係其中之一,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 221  條
有關鑑界複丈之爭議處理方式,核與地政機關以計算面積錯誤等純係技術
錯誤引起之複丈錯誤,所為更正之要件無關。次按行政處分是否具有重大
明顯之瑕疵罹於無效,並非依當事人之主觀見解,而係依一般具有合理判
斷能力者之認識能力決定之,又行政處分之瑕疵倘未達到重大、明顯之程
度,一般人對其違法性的存在與否猶存懷疑,則基於維持法安定性之必要
,則不令該處分無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533 號
  要  旨:
登記機關對於時效取得登記之申請,須為實質之審查,非徒以申請人已提
出土地四鄰證明書之形式證明為已足,尚須審查是否具備民法第 769  條
或第 770  條規定,以所有意思占有他人未登記土地達法定期間以上。如
登記申請書未記載原因發生日期、土地四鄰證明書記載之地號有標示未明
之情形,或申請書記載請求登記之面積廣大,且主張與他人共同占有,卻
僅提出請求登記全部範圍之土地複丈結果通知書,未就其個人實際占有範
圍申請指界測量,依上開之說明,登記機關應就其全案實質審查之結果,
以土地登記案件補正通知書,詳列應補正事項,一次通知補正;申請人如
未就其個人實際占有範圍申請指界測量,取得其實際占有範圍土地之複丈
結果通知書供登記機關審查,即有前揭未照補正事項完全補正之情形,登
記機關自得依土地登記規則第 57 條第 1  項第 4  款之規定,駁回登記
之申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1014 號
  要  旨:
夫妻聯合財產更名登記審查要點性質上應屬行政規則,縱未明列授權之依
據,尚難遽認其為無效。

12 裁判字號: 97年判字第 1086 號
  要  旨:
按行政處分除自始無效外,在未經撤銷、廢止或未因其他事由而失其效力
前,其效力繼續存在。又有效之先前行政處分成為後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
事實之一部分時,則該先前之行政處分因其存續力而產生構成要件效力。
再者,當事人如以後行政處分為訴訟客體,而非以有效之先前行政處分為
訴訟客體,提起行政訴訟時,則該先前行政處分之實質合法性,並非該受
訴行政法院審理之範圍。

參考法條:行為時土地法第 37 條、土地登記規則第 1 條、第 34 條、
          第 73 條及第 144 條、司法院院字第 1919 號解釋

13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480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196  條規定,行政處分已執行完畢,行政法院為撤銷行政
處分判決時,經原告聲請,並認為適當者,得於判決中命行政機關為回復
原狀之必要處置。本件被上訴人最初提起的固屬撤銷訴訟,其後即轉換至
課予義務訴訟,原審如認本件仍以採取撤銷訴訟類型為適當時,應予以闡
明,惟本件未見原審加以說明,沒有表示准許轉換,即原判決表明係撤銷
訴訟,並依行政訴訟法第 196  條判命回復原狀,但是主文是依轉換後的
聲明而為判決,也沒有表示不准許轉換即原判決沒有駁回的論述,但不是
就課予義務訴訟而為判決,原審就此已有適用法規不當之違背法令。又系
爭更正登記處分作成迄至 94 年 8  月,已 5  年餘,且非被上訴人所不
知悉,是被上訴人殊難以提起撤銷訴訟之方式消滅該更正登記處分之效力
,從而亦不可能有適用到行政訴訟法第 196  條來回復原狀之機會,此一
困境亦為被上訴人所察知,此觀之被上訴人主張該更正登記處分為無效,
而非主張該處分違法應予撤銷自明,以上均未據原判決說明,另有判決不
備理由之違背法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1727 號
  要  旨:
按土地登記規則第 34 條第 1  項、第 56 條及第 57 條第 1  項之規定
,申請人向地政事務所就某建物申請時效取得所有權登記,地政事務所核
認本件尚有應補正事項,如申請人應提出申請登記之文件不符或有欠缺者
,應於接到通知書之日起 15 日內補正。如申請人未於期間內依補正事項
完全補正,地政事務所應以書面敘明理由及法令依據,駁回其登記之申請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1867 號
  要  旨:
依民法第 1194 條規定,使見證人中之一人「筆記」,因法律並未規定其
筆記之方式,且代筆遺囑方式之制定,其目的既係為便利遺囑人,以補充
自書遺囑、公證遺囑方式之不足,其重在透過代筆見證人將遺囑人之遺囑
意旨以文字予以表明,故所謂「筆記」應是指代筆人經由「記載」文字之
工具,將遺囑意旨以文字予以表明。而記載文字之工具既是隨科技之進步
而呈現多元化,故代筆遺囑應是由代筆見證人利用記載文字之工具將遺囑
意旨以文字予以表明即可。是其係由代筆見證人親自以筆書寫固屬之,其
由代筆見證人起稿而後送打字者,亦應認已符「筆記」之法定方式,以因
應資訊時代、文書電子化之趨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796 號
  要  旨:
按土地法第 43 條固明定「依本法所為之登記,有絕對效力」,然所謂登
記有絕對效力,係為保護因信賴登記取得土地權利之第三人而設民法上之
效力,是當事人如係請求將建物坐落基地標示之行政變更登記,並非土地
法第 43 條規範之範圍。則第三人之權利因此受有損害,應依損害賠償或
國家賠償之方式解決之,非謂地政機關不得更正登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015 號
  要  旨:
按地政機關對於實際上並非座落於登記基地號之建物做出行政處分更正,
使登記內容與事實相符者,其維護地籍之正確性,自具重大公益;又建物
之基地號固有錯誤,惟此乃當事人之長輩自行填載於建築改良物情形填報
表所造成者,縱當事人對其記載有信賴,然該信賴是否值得保護,仍非無
疑,亦即行政處分將登記內容修正為符合事實,並未違背信賴保護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327 號
  要  旨:
按竣工平面圖載有陽台、屋簷或雨遮等突出部分者,以其外緣為界,並以
附屬建物辦理測量,此觀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 273  條規定即可得知,是
辦理測量及登記事務之機關,固然就補登陽台面積數量及產權登記歸屬屬
其權責範圍,然關於系爭補登陽台是否座落法定空地,則無權審查,僅能
依權責機關之認定範圍辦理測量面積及產權登記歸屬;如權責機關將其認
定該部分為陽台,並發函通知登記機關,登記機關自應受此認定拘束,則
其依前揭規定以外緣為界,據以測量系爭陽台面積,核與前揭規定無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2006 號
  要  旨:
以自書遺囑作為登記原因證明文件申請繼承登記,而其遺囑文字不明,或
有增減、塗改,而未註明增減、塗改之處所及字數,並另行簽名者,其原
因證明文件即屬有欠缺。由於立遺囑人已死亡,其自書遺囑自無法再另行
書寫,故原因證明文件之欠缺即屬無法補正,則其申請繼承登記,於法即
有未合。至登記機關通知限期補正後,申請人因無法補正而未予補正,自
仍屬未為補正。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33 號
  要  旨:
地政士因業務上偽造文書犯罪行為,受刑之裁判確定者,依地政士法第 6
條規定,主管機關得撤銷或廢止地政士之證書,然在主管機關未為撤銷地
政士證書前,尚不能否認地政士之資格及依此資格充任之代理行為。至地
政士姓名有所變更,依法未於 30 日內申報備查者,固得依同法第 44 條
規定,報請地政士登記之地方主管機關所設懲戒委員會懲戒之,惟其地政
士之資格並未喪,自得代理其當事人申請登記,其效力不因代理人已更名
,仍未向主官機關辦理更名登記,而生影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101年簡字第 272 號
  要  旨:
申請登記案件之撤回,應於登記完畢前為之。而登記案已辦竣登記,並核
發他項權利證明書,當事人申請撤回登記及退回已繳之登記費不符土地登
記規則第 51 條第 1  項及第 59 條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215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之撤銷權,係原處分機關依職權行使的形成權,與
行政程序法第 131  條規範的公法上請求權有別,自無該條消滅時效規定
的適用,且與第 128  條規範處分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請求行政機關重開
行政程序,作成撤銷、廢止或變更已具形式存續力之行政處分的公法上請
求權亦有不同。

23 裁判字號: 109年訴字第 460 號
  要  旨:
原所有權人依土地法第 12 條第 2  項等規定,申請土地登記機關為回復
所有權登記,是本於依法直接取得土地所有權的物上請求權,請求土地登
記機關確認其土地的天然變遷社會制約因素已不存在,而得回復其私有財
產權,並非公法上債之關係所生的請求權,並無相關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
。

24 裁判字號: 111年訴字第 1332 號
  要  旨:
「行政先例需屬合法」乃行政自我拘束之前提要件,倘行政機關誤為違法
之行政處分,相對人並不能基於平等原則而要求行政機關重複為錯誤之行
政處分。

25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348 號
  要  旨:
土地法第 43 條規定所謂登記有絕對效力,依司法院院字第 1919 號解釋
,係為保護第三人起見,將登記事項賦予絕對真實之公信力,故第三人信
賴登記而取得土地權利時,不因登記原因之無效或撤銷而被追奪。則由上
開法律規定及司法院解釋,可知土地法第 43 條規定所謂登記有絕對效力
,應係指土地及建築改良物之所有權與他項權利等關於私權之登記而言。
至於土地登記簿所載標示部部分,諸如登記日期、原因、地目、面積、使
用分區、使用地類別、公告土地現值及其他登記事項等,其登記之目的無
非係作為主管機關管理土地、稅捐機關課稅及土地徵收補償費計算之依據
,此部分登記均與公益有關,並經由公示之方法,使人民對土地之管制一
目瞭然。故縱使地政機關因登記錯誤,致土地登記簿所載之土地面積大於
實地面積,亦僅生地政機關事後得否依職權或依申請為更正登記之問題,
因非涉及私權爭執之事項,其後取得該土地權利之善意第三人亦不能依土
地法第 43 條規定,主張其信賴登記,而要求地政機關應給予與土地登記
簿所載(虛增)面積相同之土地。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6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1783 號
  要  旨:
按土地於重測前如屬多筆地號土地,地目也有所不同,故辦理重測登記時
,必須辦理「重測地目變更」、「合併」及「地籍圖重測」之登記。是土
地於地籍圖重測公告時,即將「土地地籍圖重測合併清冊」及「土地地籍
圖重測結果清冊」併同公告,前者就重測前所合併之土地前後標示地號為
公告,其土地標示面積為重測前所登載者,後者為標示新地號土地後重測
結果之公告,公告期滿後,以連件方式收件辦理「重測地目變更」、「合
併」及「地籍圖重測」登記,然因重測範圍內土地筆數多且係以人工作業
方式逐筆登載,故而前開三項登記之登記日期所有不同,然均屬辦理同一
地籍圖重測登記作業者,則土地重測前後,土地登記簿上關於面積之記載
固確有不同,惟就此不同,係出於重測之關係,尚非「土地登記簿轉載時
」發生錯誤者,因其登載並無土地法第 69 條所謂登記錯誤之情事,利害
關係人自無從以前開法條為實體法上依據,提起給付訴訟,求命登記機關
就「錯誤」為更正。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054 號
  要  旨:
就囑託登記而言,登記機關無非囑託法院「手足」之地位,登記機關不得
自行就先後之囑託登記效力優劣為評價。是以,土地登記規則第 147  條
在於揭示查封、假扣押、假處分、破產登記或其他禁止處分之登記,既係
經執行法院之囑託而為,塗銷該登記當然須經執行法院之囑託始得為之,
土地登記機關不得任意自行為權利之認定,而逕為塗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8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59 號
  要  旨:
申請人以行使地上權之意思和平繼續占有某一國有土地,嗣後向地政事務
所就系爭土地申請為時效取得地上權登記,如系爭土地為國有土地,按公
有公用物或公有公共用物具有不融通性,不適用民法第 769  條及第 770 
條關於取得時效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741 號
  要  旨:
參照土地徵收條例施行細則第 25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直轄市或縣
(市)主管機關所為之通知及領取補償費之通知,被徵收土地或建築改良
物已登記者,依土地登記簿或建築改良物登記簿所載之所有權人及他項權
利人姓名、住所,以書面通知。本件被告依土地登記簿所記載之所有權人
及住址為通知,即屬合法踐行其程序,並無義務查證原告實際住居所。被
告就合法寄存送達,業已提出送達證書為證,依其上所記載,郵務人員確
實將系爭處分書寄存於台北市派出所,並且製作送達通知書二份,一份黏
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之門首,另一份置於該受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
處所,原告所稱特定人是否看到黏貼文書不影響寄存送達效力;寄存送達
並無應將文書交付鄰右之規定;原告並未證明上開記載有何不實之處,原
告主張寄存送達不生效力,委不足採。又所謂公示送達者,係指應送達之
文書,不能直接交付應受送達人,亦不能以間接、寄存、留置或囑託等方
式送達,經行政機關或法院依法定程序公告,於經過法定期間後,發生送
達效力之送達方法。本件既經寄存送達,自不符合公示送達之要件,當無
公示送達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0 裁判字號: 98年簡字第 138 號
  要  旨:
按土地法第 73 條及第 76 條第 1  項、土地登記規則第 50 條及第 52 
條規定,聲請土地權利變更登記,須繳納登記費,且逾期聲請者,主管機
關可按所逾期間,依土地登記規費及其罰鍰計收補充規定第 8  點所定之
標準科處罰鍰,但不可歸責之申請人之期間應扣除,且罰鍰合計不得超過
應納登記費額之 20 倍,主管機關裁處罰鍰核已符合法規之規定,並無違
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1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763 號
  要  旨:
土地登記規則第 102  條第 1  項規定,土地權利移轉、設定,依法須申
報土地移轉現值者,於申報土地移轉現值後,如登記義務人於申請登記前
死亡時,得僅由權利人敘明理由,檢附載有義務人死亡記事之戶籍謄本及
其他有關之證明文件,單獨申請登記。又該項規定所指「其他有關之證明
文件」,參考土地登記規則第 34 條規定,應指因贈與移轉行為當事人雙
方所訂之契約書、土地所有權狀及其相關完稅證明等。且若不能檢附土地
所有權狀,自需由義務人之全體繼承人填具切結書或於登記申請書備註欄
,敘明其為義務人之繼承人及未能檢附權利書狀之事實原因,如有不實願
負法律責任,始符合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2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436 號
  要  旨:
公務人員執行職務勤惰情節或是否正確所生之適任職務與否,與確保行政
機關公正公平、避免公務員利益衝突與預設立場之迴避制度目的尚屬有別
,從而自無應據此迴避之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