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土地法第 233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133 號
  要  旨:
無效之行政處分與非行政處分意義不同,行政處分無效,因我國採重大明
顯瑕疵說,故行政機關作成之行政處分如具有重大明顯之瑕疵時,為無效
之行政處分,自始不發生所意欲之法律效果;至於一行政行為如非重大明
顯瑕疵,僅未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即不具規制效力,則為非行政處分
,而非無效之行政處分。

參考法條: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第 111  條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39 號
  要  旨:
核准徵收處分及徵收補償處分生效後,以需用土地人未於公告期滿 15 日
內繳交補償費轉由主管機關發給,作為解除條件,於解除條件成就時,核
准徵收處分及徵收補償處分喪失其效力,該失其效力,依解除條件成就之
法理,除非法律有特別規定或當事人有特別約定外,原則上應係指於法定
期限屆滿翌日起向後失其效力,並無溯及效力,當事人對於徵收處分失其
效力有所爭執者,應提起確認徵收法律關係不存在訴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2 號
  要  旨:
上訴人針對原判決詳予論述不採之事項再予爭執為由,而提起上訴者,應
屬法律見解歧異,僅需原審已對其所採之論證取捨等事項有詳為論斷,並
且所適用之法規亦與該案應適用之法規並無違背,與解釋、判例亦無牴觸
時,應難可據此指認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358 號
  要  旨:
按確認法律關係不存在之訴,倘被告主張其法律關係存在時,固應由被告
負舉證責任,然所謂「證據」,並不以直接證據為限,尚包括間接證據。
而是否已盡舉證責任,應視各別事件情形之不同而為具體之認定。又確認
徵收法律關係不存在之訴訟中,所欲確認之徵收行為已隔四十年者,則考
量徵收時之資料多逾檔案保存期限而已銷燬,或因保存不易而佚失,當時
辦理徵收之人員及當事人亦難以通知到場作證,要求徵收機關舉證其當時
已合法踐行徵收及補償程序,在客觀上舉證有其困難。對於此種年代久遠
之訴訟,若以嚴格之採證標準,則許多無資料可查之徵收處分,勢將被認
定無效或失效,就「公益」與「被徵收人民所為特別犧牲」二者加以權衡
,就徵收機關有關徵收程序、補償方式適法等待證事實,所為之舉證,不
宜採過於嚴格之認定標準,以避免過度認定徵收無效或失效,有害及公益
。是徵收機關雖無法提出直接證據以資證明待證事實,然由其他間接證據
,於不違反經驗及論理法則下,足認有此事實存在時,於證據法則即非有
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517 號
  要  旨:
被徵收土地之收回權,係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得繳還原受領之徵收價額
,而回復其原所有權之權利,乃被徵收之原土地所有權人依法對國家得行
使之權利,此與行政機關為實現公法上權利作成行政處分,致公法上請求
權時效中斷,所生行政程序法第 134  條重行起算時效期間之情形,並不
相同。

6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90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處分有無違反必要性、比例原則及「災害搶救緊急施工」授權明
確性原則,是否於法定期間內發放補償金,既均須進一步實質審查後始能
為判斷,其充其量僅屬違法之徵收,尚非屬重大明顯瑕疵,而得指為原徵
收處分為無效

7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246 號
  要  旨:
直轄市政府所屬農業局為執行臺灣省政府令核准徵收需用土地之行政處分
,進行果菜市場擴建工程之相關救濟及拆除作業程序,以公告要求地上住
戶預作搬遷準備,或以公函通知促請就安置方案擇一選擇,逾期即視同放
棄該安置方案,均非對相對人發生法律效果之行政處分。

8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412 號
  要  旨:
需用土地人擬具徵收計畫書圖清冊及報經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僅屬徵
收程序之機關間內部準備程序,其均為發動內政部作成徵收處分之內部行
政行為,核屬事實行為,而非行政處分。

9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178 號
  要  旨:
司法院釋字第四二五號解釋係謂「土地徵收,係國家因公共事業之需要,
對人民受憲法保障之財產權,經由法定程序予以剝奪之謂。規定此項徵收
及其程序之法律必須符合必要性原則,並應於相當期間內給予合理之補償
。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於補償費發給或經合法提存前雖仍保有該土地之
所有權,惟土地徵收對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而言,係為公共利益所受特
別犧牲,是補償費之發給不宜遷延過久。本此意旨,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
條明定補償費應於『公告期滿後十五日內』發給。此法定期間除對徵收補
償有異議,已依法於公告期間內向該管地政機關提出,並經該機關提交評
定或評議或經土地所有權人同意延期繳交者外,應嚴格遵守。內政部中華
民國七十八年一月五日台內字第六六一九九一號令發布之『土地徵收法令
補充規定』,係主管機關基於職權,為執行土地法之規定所訂定,其中第
十六條規定:『政府徵收土地,於請求法律解釋期間,致未於公告期滿十
五日內發放補償地價,應無徵收無效之疑義』,與土地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之規定未盡相符,於憲法保障人民財產權之意旨亦屬有違,其與本解釋意
旨不符部分,應不予適用。」故本號解釋是闡明徵收應遵守之程序及補償
費發放期間規定之效力,並未涉及徵收補償請求權一事;上訴人援引為請
求被上訴人徵收補償系爭土地之依據,亦有誤會,不足採取。是原判決以
上訴人除得對補償費處分表示不服之外,兩造之間並無可作為請求給付補
償費之公法法律關係存在,則上訴人逕行起訴請求給付補償費,自屬顯無
理由。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 第 8 條 (87.10.28) 
          行政程序法 第 120 條 (90.12.28) 
          土地法 第 233 條  (90.10.31)   
          土地徵收條例 第 1、20 條 (91.12.11)

10 裁判字號: 94年判字第 1136 號
  要  旨:
關於建築改良物之補償費應由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會同有關機關估
定後,發給之。而地政機關估定補償費、要求受領人繳回溢領補償費等行
為,均屬行政處分,足產生受領人之補償費返還義務,亦應認此係行政處
分,至此項行政處分有無法律依據及是否合法,則屬行政處分應否撤銷之
問題,與其性質無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4年判字第 1708 號
  要  旨:
對於結果除去請求權,係以結果之造成係因公權力之違法干涉為要件,惟
該公權力之干涉本身即係違法之行政處分,而得予撤銷,行政處分經依法
撤銷前,仍屬有效,即不得逕認係不當結果,由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
以外之行政機關予以除去。對此公法上之結果除去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返還
請求權同有不容違法狀況存在之意義,應得以法理予以適用,而認許人民
有此項請求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530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7  條規定,授予利益之行政處分,其內容係提供一次或
連續之金錢或可分物之給付者,經撤銷、廢止或條件成就而有溯及既往失
效之情形時,受益人應返還因該處分所受領之給付。其行政處分經確認無
效者,亦同。前項返還範圍準用民法有關不當得利之規定。又關於公法上
不當得利請求權理論之建構,基本上類推適用民法不當得利之法則,擇其
要者言之,須有財產之直接變動、須無法律上原因、須無所受利益免予返
還之情形。所謂財產上之直接變動,即一方財產有所損失而他方則有所得
。本件上訴人自始未移轉系爭建築改良物所有權與被上訴人,移轉部分僅
系爭建築改良物「所屬土地」之所有權,系爭改良建築物之物權始終為上
訴人等所有,亦為上訴人等所實際使用,該建築改良物所有權之所以消滅
乃出於上訴人等 89 年 6  月間自動拆除之事實行為,易言之,兩造之間
其實並無因系爭徵收處分而有財產直接變動關係,系爭徵收處分失效,上
訴人等無從向被上訴人主張公法上不當得利請求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362 號
  要  旨:
參照行政程序法第 101  條規定,行政處分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
顯然錯誤者,處分機關得隨時或依申請更正之。更正,附記於原處分書及
其正本,如不能附記者,應製作更正書,以書面通知相對人及已知之利害
關係人。本件被上訴人執行地上物徵收公告,分別為 88 年 3  月 23 日
88  府地權字第 89757  號公告及 89 年 4  月 14 日 89 年府地權字第
102197  號公告。該 88 年 3  月 23 日第一次公告後,上訴人以陳情方
式表示不服補償價額之查處,經國工局重新辦理查估,乃有該 89 年 4
月 14 日之第二次公告。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即主張第二次公告,係屬行
政程序法第 101  條所規定,因補償行政處分其數額有誤寫、誤算之更正
公告,並非始次或重行公告等情。原判決就兩次地上物徵收公告,並未斟
酌兩次公告之差異及性質,攸關地上物補償應適用之法令,而有區別,逕
認徵收公告乃為依核准徵收機關之徵收處分辦理之徵收手續,被上訴人第
二次公告,非屬行政處分之更正,已嫌率斷;復未就上訴人主張本件應以
被上訴人88 年 3  月 23 日 88 府地權字第 89757 號公告作為適用法令
基準乙節,是否可採?詳為論斷,亦屬判決不備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187 號
  要  旨:
土地於繼承事實發生時,應為繼承變更登記,若未於徵收公告期間內向該
管地政機關聲請將其權利備案者外,則以公告之日土地登記簿所記載者為
準。亦即,核准徵收案之通知、補償費之發給對象,原則上係以徵收公告
之日土地登記簿所記載者為準,即應向公告之日土地登記簿所記載之土地
所有權人,按登記簿上記載之住址通知領取補償費。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5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429 號
  要  旨:
(一)地政事務所如未將原處分或其已作成原處分之通知,依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送達原土地所有人,則前揭條文所定 30 日之
      訴願期間,尚無從起算。應以原土地所有人知悉原處分之日,起算
      法定訴願期間,故本件符合訴願前置程序。
(二)按土地登記規則第 29 條第 1  款之規定,臺北市政府地政局遇有
      因土地徵收之情形時,得囑託地政事務所辦理以徵收為原因,移轉
      所有權予臺北市政府之登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946 號
  要  旨:
依司法院釋字第 110、425、516、652 號解釋意旨可知,憲法第 15 條規
定,人民的財產權應予保障,故國家因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之必要,雖得
依法徵收人民的土地,但對被徵收土地的權利人而言,係為公共利益受有
特別犧牲,國家應給予合理的補償,且補償與損失必須相當,更應儘速發
給。因此,土地法第 233  條所定的十五日期限應嚴格遵守,不得任意延
宕,僅於公告期間內,因對補償的估定有異議,而由該管市縣地政機關提
交地評會評定者,始得例外延至地評會評定後,由主管地政機關通知需用
土地人限期十五日內繳交轉發土地所有權人。如地評會評定結果,應增加
補償數額,且數額過於龐大,需用土地人需動支預備金支應,或有其他特
殊情事,致未能於十五日內發給者,可參酌土地徵收條例第 22 條第 4
項規定,寬限於三個月期限內儘速發給,否則徵收土地核准案,即應失其
效力。至補償處分已具形式存續力,事後發現據以作成補償處分的地價標
準認定錯誤,致原發給的補償費有短少,對此無法事前預見的情形,補償
費差額應自該管市縣地評會重行評定結果確定日起算,至遲於二年期限內
儘速發給,逾期未發給補償費差額,原徵收土地核准案亦應失其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7年訴字第 946 號
  要  旨:
依司法院釋字第 110、425、516、652 號解釋意旨可知,憲法第 15 條規
定,人民的財產權應予保障,故國家因公用或其他公益目的之必要,雖得
依法徵收人民的土地,但對被徵收土地的權利人而言,係為公共利益受有
特別犧牲,國家應給予合理的補償,且補償與損失必須相當,更應儘速發
給。因此,土地法第 233  條所定的十五日期限應嚴格遵守,不得任意延
宕,僅於公告期間內,因對補償的估定有異議,而由該管市縣地政機關提
交地評會評定者,始得例外延至地評會評定後,由主管地政機關通知需用
土地人限期十五日內繳交轉發土地所有權人。如地評會評定結果,應增加
補償數額,且數額過於龐大,需用土地人需動支預備金支應,或有其他特
殊情事,致未能於十五日內發給者,可參酌土地徵收條例第 22 條第 4
項規定,寬限於三個月期限內儘速發給,否則徵收土地核准案,即應失其
效力。至補償處分已具形式存續力,事後發現據以作成補償處分的地價標
準認定錯誤,致原發給的補償費有短少,對此無法事前預見的情形,補償
費差額應自該管市縣地評會重行評定結果確定日起算,至遲於二年期限內
儘速發給,逾期未發給補償費差額,原徵收土地核准案亦應失其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158 號
  要  旨:
按對於私有土地或其上土地改良物是否辦理徵收,人民對之並無公法上請
求權,亦無對需用土地人請求發動申請徵收權利。次按徵收補償費發給之
前提,需先經徵收程序,徵收完畢後,始有補償費發放請求權之發生;倘
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尚未經徵收程序,即無發生財產上給付請求權之公法上
原因,其所有權人自無請求發給徵收補償費之權利,其依據徵收之法律關
係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機關應作成補償處分,自無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1849 號
  要  旨:
作成徵收處分及撤銷或廢止原徵收處分,均係屬中央主管機關即內政部之
職權,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前段對一切處分,無論是授益或負擔處分,
均有其適用,而但書則專指授益處分而言。徵收處分之性質為負擔處分,
至於徵收補償,乃人民財產因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公權力而遭受損失,應由
國家所給予之合理補償,自不能以得受領徵收補償,反謂徵收處分為授益
處分,進而主張對其撤銷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81 號
  要  旨:
如行政處分的瑕疵未達到重大、明顯的程度,一般人對其違法性的存在與
否猶有懷疑、不確定,基於法安定性的維護,則不令該處分無效,在該處
分被廢棄前,依然有效。此外,行政程序法第 158  條規定係針對法規命
令的無效事由所為規範,徵收公告既非法規命令,自無該條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93年簡更一字第 31 號
  要  旨:
當事人原先領取徵收補償費之法律上原因為原補償處分,在該補償處分未
被撤銷前,當事人受領徵收補償費,即屬具有「法律上原因」;縱事後台
北縣政府發覺計算有誤時,即有必要將補償處分先予撤銷,當事人受領金
錢給付之法律上原因始會因此而歸於消滅,並產生不當得利返還之問題。
台北縣政府並未撤銷原徵收補償處分,該處分既未經合法撤銷或廢止,當
事人受有該徵收補償費之法律上原因仍屬存在,並非無法律上原因,與公
法上不當得利之要件,尚有未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509 號
  要  旨:
關於權利行使在時間上之限制,除消滅時效與除斥期間外,實務上以「誠
實信用原則」為基礎,另創設出「權利失效」制度,而所謂「權利失效」
,係指實體法或程序法上之權利人長時間不行使權利,使義務人根據此一
事實及其他有關情況,認為權利人將不再行使該權利,則該權利雖未消滅
,亦不得再行使,否則即有違誠實信用原則。其適用之對象包括請求權、
形成權、抗辯權與支配權等一切權利。至於權利人不行使權利之期間長短
,視權利之種類、內容及重要性而有不同。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3 裁判字號: 97年訴更二字第 14 號
  要  旨:
按「受發回或發交之高等行政法院,應以最高行政法院所為廢棄理由之法
律上判斷為其判決基礎。」為行政訴訟法第 260  條第 3  項所規定,而
此所謂法律上之判斷,係指法律上意見之意,受發回或發交之高等行政法
院,於更為辯論及裁判時,固應受其拘束,然此非限制高等行政法院調查
事實或證據之職權,高等行政法院於所指示之外,自可為別種事實證據之
調查。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24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1936 號
  要  旨:
市縣工程受益費徵收條例雖未規定受益費之徵收標準,但關於徵收費率依
該條例第 3  條第 2  項規定由市縣民意機關決議,由市縣政府將徵收細
則呈請上級機關備案後施行,即已授權地方立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181 號
  要  旨:
按土地法第 233  條規定徵收土地應補償之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
期滿十五日內發給之,係指需用土地人應於公告期滿十五日內,將應補償
地價及其他補償費額繳交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及該地政機關應於
公告期滿 15 日內通知土地所有權人領款,使土地所有權人處於隨時可領
取之狀態而言。地政機關如已合法通知應受補償人領款,而因應受補償人
拒絕受領、不能受領或所在地不明,至未能發給,雖未為提存,該徵收土
地核准案並不因此失其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311 號
  要  旨:
土地法第 233  條規定,徵收土地應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應於公告期
滿後 15 日內發給之。但因實施國家經濟政策或舉辦第 208  條第 1  款
、第 2  款或第 4  款事業徵收土地,得呈准行政院以土地債券搭發補償
之。又土地徵收條例第 20 條第 3  項規定,需用土地人未於公告期滿
15  日內將應補償地價及其他補償費額繳交該管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
關發給完竣者,該徵收案從此失其效力。欲主張「形成失效法律效果」之
法規範構成要件事實,因屬導致「徵收公權力消滅」之待證事實,依舉證
責任之客觀配置原則,應由其負擔其事證真偽不明之不利益。如對此待證
事實始終無法提出確切之證明,則其確認訴訟及相關給付請求,即屬無據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127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條例第 22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土地權利關係人對於第
18  條第 1  項之公告有異議者,應於公告期間內向該管直轄市或縣(市
)主管機關以書面提出。該管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接受異議後應即
查明處理,並將查處情形以書面通知土地權利關係人。被徵收土地權利關
係人對於徵收補償價額不服前項查處情形者,該管直轄市或縣(市)主管
機關得提請地價評議委員會復議,土地權利關係人不服復議結果者,得依
法提起行政救濟。又土地權利關係人對於徵收補償價額不服時,依上開規
定,必須於公告期間內提出異議,並經復議程序,始得提起行政救濟,該
異議、復議程序自屬土地權利關係人對於徵收補償價額不服時,提起行政
救濟前之必要先行程序。惟為符合憲法保障人民訴願與行政訴訟權利意旨
,儘量避免使多層次先行程序構成人民行使其救濟權利程序障礙,故土地
權利關係人對徵收補償價額不服而已依法提起訴願者,應視為依法提出異
議,由受理異議機關查處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8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400 號
  要  旨:
土地權利的塗銷登記,以經法院判決塗銷確定,或登記機關認有土地登記
規則第 144  條第 1  項規定之情形為限。而後者係賦予登記機關於發現
登記證明文件經主管機關認定係屬偽造及純屬登記機關之疏失而錯誤之登
記時,得報經直轄市或縣(市)地政機關查明核准後,依職權予以塗銷的
裁量權限,並非授予人民得據以申請塗銷登記的公法上請求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99年訴更一字第 49 號
  要  旨:
原土地所有權人如就未於法定期間內完成徵收補償費發放之徵收案件,任
令所有之土地被開闢為學校用地長達五十年,復再為系爭土地徵收法律關
係之爭執者,應認該權利已因權利失效原則而不得再為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