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地方制度法第 59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台上字第 5052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2  款係規定,利用職務上之機會,以
詐術使人將本人之物或第三人之物交付者,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六千萬元以下罰金;其本質上應屬刑法之詐欺罪,且該所稱之詐術
,應不以欺罔為限,即若屬利用人之錯誤而使其為財物之交付者,亦有該
當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6年台上字第 30 號
  要  旨:
按里長於里基層工作經費支用核銷單之「村里長」欄蓋用其章於其上,乃
係基於里長之公務員身分,因執行該里公務,核銷相關公務之「工作經費
」,而對其職務上所掌管之事項所製作之文書,自屬刑法第 213  條所稱
公文書無疑,此不因尚須有其他公務員於該類核銷單上之其他欄位蓋章及
其他公務員係形式審查或實質審查而有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9年台上字第 4798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是刑法的特別法,公務員職務犯罪之行為,究應適用貪污治
罪條例或為刑法,乃界定在公務員是否利用其職務上行為做為其創設不正
當利益之行為,作為適用貪污治罪條例或刑法的認定基礎。就職務上之行
為,即使採狹義解釋,法律所規定的公務員具體職務權限及一般職務權限
,即屬其職務範圍,公務員在其職務權責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的行為,即
係其職務上行為。又倘依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利用職務機會,恐嚇使人
將財物交付,即應優先適用貪污治罪條例,論以該條例第 4  條第 1  項
第 2  款藉勢藉端勒索財物罪,而不得僅論以刑法第 134  條、第   346
條第 1  項利用職務上機會犯恐嚇取財罪。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11年台上字第 1331 號
  要  旨:
公務員意圖不法所有,利用其職務上應為或得為行為之權勢,假藉不利被
害人之事由為藉口,使被害人心生畏懼,唯恐不從,將因公務員之作為或
不作為而致生不利之後果,以達公務員索取財物之目的者,嚴重危害人民
對公務員公正、廉潔執行公務之信賴感,其行為之不法內涵自該當貪污治
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2  款之藉勢藉端勒索財物罪,而不再論以刑
法第 346  條第 1  項及第 134  條之利用職務上機會犯恐嚇取財罪。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12年台上字第 310 號
  要  旨:
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前段規定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
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務員,著重在其服務於上開機關之身
分,即學說上所謂「身分公務員」。其所謂「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
關」,除基於國家公權力作用,行使國家統治權之公務機關外,亦兼及於
其他以公法組織設立,為達成照顧、服務、滿足民生需求等增進公共及社
會成員利益之公共任務,而以公法型態之利用關係,提供人民給付、服務
、救濟、照顧、教養、保護或輔助等單純統治行為之公務機關。又所稱「
依法令」係指依法律與命令而言,此之命令又包括行政程序法第 150  條
之法規命令與第 159  條之行政規則在內;故此類公務員之任用方式,或
依考試、或經選舉、聘用、派用、僱用,均所不論;亦不論其係專職或兼
職、長期性或臨時性、職位高低,只須有法令之任用依據即可。至所謂法
定職務權限,自亦包含依法律與以行政命令所定之職務在內。依法律者,
如組織條例、組織通則;以行政命令者,如組織規程、處務規程、業務管
理規則、機關其他之內部行政規章等固無庸論,即機關長官基於內部事務
分配而為之職務命令,亦屬之。再者,凡為公務員在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
或得為之事務均為其「法定職務權限」,並不以涉及公權力行使之事項為
限,即無關公權力之公行政作用及其他私經濟行為,亦均包括在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7091 號
  要  旨:
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
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以及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定職
務權限者。該款前段所指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之公
務員,著重其服務於上開機關之身分,即所謂身分公務員,其對涉及公權
力行使之公共事務,及其他法令所賦與雖與公權力無關,但仍屬其職務範
圍內所應為或得為之事務,皆負有特別保護義務及服從義務,所為自均屬
公務員職務上之行為;故與同條項第一款後段所規定因法令授權或第二款
所稱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等公務機關依法委託,而從事於公共事務之授
權公務員與受託公務員,原均不具備公務員身分,僅於執行有關公權力行
使之公共事務時,始得認係公務員執行職務上行為之情形有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7191 號
  要  旨:
刑法第十條第二項第一款前段所指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
機關之公務員,著重其服務於上開機關之身分,即所謂身分公務員,其對
涉及公權力行使之公共事務,及其他法令所賦與雖與公權力無關,但仍屬
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之事務,皆負有特別保護義務及服從義務,所
為自均屬公務員職務上之行為;故與同條項第一款後段所規定因法令授權
或第二款所稱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等公務機關依法委託,而從事於公共
事務之授權公務員與受託公務員,原均不具備公務員身分,僅於執行有關
公權力行使之公共事務時,始得認係公務員執行職務上行為之情形有別。
又公務機關基於排除危害及維護安全之目的,所為對人民之權利、自由、
財產加以干預、限制,或課予人民義務、負擔之干涉行政行為,固係居於
統治權主體之地位所為行使公權力之行為;其本於現代民主國家積極主動
提供人民最大服務與照顧,以滿足民生需求之重要職能,為維持、改善人
民生活,而提供人民給付、服務等利益之給付行政行為,舉如:補貼獎勵
、道路建設等,亦同屬基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統治權作用之公權力行為
。依地方制度法第二條第一款、第十四條之規定,地方自治團體係指依該
法實施地方自治,具公法人地位之團體,包括直轄市、縣、(省轄)市、
鄉、鎮及縣轄市。村、里辦公室固非屬地方自治團體,但同法第五條第二
項明定各級地方自治團體均各有其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而依同條第四項
及同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各村、里辦公處係由各鄉、鎮、縣轄市及區所設
,受各鄉、鎮、縣轄市及區之指揮監督,為地方自治團體設於各村、里之
地方行政機關,且村、里置村、里長一人,辦理村、里之公務及交辦事項
,故村、里長自屬依法服務於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
之公務員。

8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2128 號
  要  旨: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四第二款之文書,乃指從事業務之人於業務
上或通常業務過程所製作之記(紀)錄、證明文書,亦即該文書乃從事業
務之人,於通常業務過程中不間斷、有規律而準確記載所製作,並無日後
作為訴訟證據之預見,復具有於例行性之業務過程中基於觀察或發現,而
當場或即時記載之特徵而言。

9 裁判字號: 95年上訴字第 733 號
  要  旨:
按貪污治罪條例其立法目的係為嚴懲貪污,澄清「吏治」,此觀諸該條文
第一條自明,亦即公務員之貪污行為,需有關「吏治」,亦即需與公務員
其職務內容有一定關聯性為必要,非謂公務員之任何違法失當之行為,均
應以該條例論處。次按貪污治罪條例第四條第一項第二款所指藉端或藉勢
勒索罪,其需行為人以積極之強迫或恫嚇之方法,向人逼勒財物,致使被
害人畏怖生懼而交付財物,始足當之,若僅消極之不作為,尚難以該罪相
繩。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8年重上更(五)字第 233 號
  要  旨:
本件行為人否認,其基於為自己不法所有之概括犯意,要求其服務處之會
計及司機,形式上加入永續就業計畫,實際上仍在其服務處工作,以詐取
永續就業工程之薪資,其會計及司機均係個人行為云云。經查,行政院勞
工委員會所推動之永續就業工程計畫,與本件事實相關之部分雖僅係縣轄
內環境衛生及美化等事項,然其實施目的在於創造區域性工作機會,且須
經縣政府遴選始得分配工作,故該計畫實屬公共事務無疑。本件行為人係
擔任縣議會議員,負責審查預算經費,亦已申請助理費用,應熟知議會助
理費補助之詳情,就其專業知識及職務觀之,其抗辯不知永續就業工程係
以中、高齡失業者為補助對象,且必須實際參與分配工作等情,顯與常情
有違,而屬卸責之詞。準此,行為人與具有公務員身分之訴外人成立共同
正犯關係自然構成貪污治罪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之公務員
詐取財物罪,且具備刑法第 47 條規定之累犯。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9年上訴字第 952 號
  要  旨:
刑事訴訟法第 156  條第 2  項係為,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
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亦
即雖已告白者,仍應探究其所為與事實是否相符,而以補強證據來擔保自
白之真實性,亦可藉此限制自白之證據價值,並該補強證據係非應包含全
部事實,但仍應有相互利用之關係,並能依此使犯罪事實獲確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1年國簡上字第 16 號
  要  旨:
按區公所得行使之公權力事項並不包含警政、消防事項在內,則區長得指
揮監督里長之公務及交辦事項,自不包含警政、消防事項在內,且「里」
既為「區」轄下之單位,其法定公務亦無可能逾越區所得行使之公權力範
圍。是以本件里長接獲通知上訴人在家燒炭自殺之通知後,縱有到場及請
社區主委、總幹事找鎖匠將上訴人住處門鎖破壞等情事,然該等行為所涉
者乃警政、消防之事項,並非屬里長職務範圍內之事項,亦非區公所可指
揮監督里長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之行為,自無國家賠償法第 2  條第 2 
項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5 號
  要  旨:
本件行為時之貪污治罪條例第 2  條第 1  項規定,依據法令從事公務之
人員,犯本條例之罪者,依本條例處斷。該條例於 95 年 5  月 5  日修
正公布,同年 7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第 2  條修正規定,公務員犯本
條例之罪者,依本條例處斷。則公務員之定義為何,該條例並未規定,依
同條例第 19 條規定,應適用刑法第 10 條之規定。依本件行為時之刑法
第 10 條第 2  項規定,所謂公務員者,係指依法令從事於公務之人員。
而行為後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規定,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
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之權限,與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
,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其立法目的,在於限縮刑法上公務員之範圍。
因此,適用修正後之刑法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規定,並無不利於被告
之情形。自應適用修正後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規定,以定義本
件被告是否為貪污治罪條例第 2 條所規定之公務員。

裁判法院: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441 號
  要  旨:
按回饋金管理自治條例第 5  條規定:「回饋項目限運用於辦理下列事項
:有關環境衛生或美化環境事項,有關提昇生活環境品質或教育文化水準
事項、有關醫療保健事項有關環境監測鑑定事項 .......。」此條規定內
容,核係回饋金補助處分之要件,本應委諸處分機關之職權判斷。惟高雄
縣岡山鎮基於使各里有效執行回饋金之立法目的而制定各里運用自治條例
,為避免行政機關之恣意決定,乃導入民主機制,依各里運用自治條例第
2、4 條,明定各里得設置回饋金管委會,職掌依回饋金管理條例第 5 
條規劃審議「回饋金年度執行計畫」之權限。又參諸各里運用自治條例第
2、3、7 條規定,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由里長兼任,另由主任委員聘任副
主任委員 1  人,委員 7  至 11 人,報由鎮公所核定,任期 2  年。委
員會得置有給職之總幹事、會計各 1  人,承主任委員之命辦理委員會各
項事務。另各里運用自治條例第 6、9、10 條,明定委員自動喪失資格之
消極條件,委員會議開會及召開臨時會議之程序,決議之出席人數及同意
人數比例。可知各里回饋金運用條例共 12 條條文,均在規範回饋金管委
會之制度功能,依各里運用自治條例第 4  條規定,明白授與審議回饋金
補助執行計劃案是否符合回饋項目之法定職權。故各里回饋金運用條例第
5 條規定:「各里應於年度開始前,擬定『回饋金年度執行計畫』經委員
會通過後報本公所依相關法令辦理」,解釋上自係指岡山鎮公所依法作成
准予補助回饋金處分前,須先經各里回饋金管委會就執行計畫審議通過之
行政程序,核屬多階段行政處分之性質。惟查,系爭協議書第 2  條性質
上係屬代替行政處分之行政契約,已如前所述,則依其約定內容,無須經
三和里回饋金管委會之審議通過程序,岡山鎮公所即應依約給付原告一定
金額之回饋金,足認與系爭協議書第 2  條約定內容相同之行政處分,即
有牴觸各里運用自治條例第 5  條規定而得撤銷之違法原因。又按須先經
三和里回饋金管委會之審議通過,岡山鎮公所始得依法作成准予補助回饋
金之核定,為各里運用自治條例第 5  條所明定,原告及岡山鎮公所不可
諉為不知。況原告於 94 年至 99 年間提出計劃申請回饋金補助之諸多案
例,均係原告檢陳補助計劃先行送予三和里回饋金管委會,再由三和里回
饋金管委會發函檢送岡山鎮公所,最後始由岡山鎮公所作成准予補助之核
定函,據以回覆三和里回饋金管委會。再參諸原告準備程序中調查時,陳
稱:「鎮公所每年會提供 1  至 3  次回饋金的金額,例如 95 年第 1
期社區有 100  萬元的額度,我們就要趕快提報大計劃,例如醫療、提升
生活品質等,大計畫之後,經過公所管理審查委員會通過,我們就馬上做
執行小計劃,再檢據核銷」等語,足信系爭協議書第 2  條牴觸各里運用
自治條例第 5  條之原因事實,應為系爭協議書締約雙方當事人所明知,
亦即渠等均明知與該約定內容相同之行政處分所具有得撤銷之違法原因,
依行政程序法第 142  條第 2  款規定,系爭協議書之行政契約應屬無效
。

15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388 號
  要  旨:
按行政程序法第 8  條規定,旨在規範行政機關辦理執掌業務行使相關職
權時,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且應保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並非賦
予人民有直接請求行政機關或其代表人為一定行為之公法上請求權。申言
之,民眾尚無從依行政程序法第 8  條規定,主張其有公法上權利,請求
行政機關作成其聲明之給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284 號
  要  旨:
直轄市選舉委員會所為准予刊登「推薦政黨名稱」於選舉公報上或於公報
上刊登「無」之決定,具有「確認候選人是否經政黨推薦」之法律效果,
是上開決定,其性質上係屬行政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