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政府採購法第 1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台上字第 1579 號
  要  旨:
按政府採購法係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
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而制定,屬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
或受政府機關補助一定金額之法人或團體辦理採購時所應遵守之內部監督
規範,此觀同法第 1  條、第 3  條、第 4  條規定自明,其依該法授權
而制定之相關辦法,亦同。是以上開機關或團體立於私法主體地位從事私
經濟行為而與他人所訂立之私法契約,其間權利義務關係,應依雙方意思
表示合致之內容為斷。倘上開內部監督規範之內容,未經雙方意思表示合
致,並以之作為契約之一部,即難認該內部規定得以拘束契約雙方當事人
,且不因採購機關首長或採購人員是否須依相關內部規定負行政責任,而
異其結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3年台上字第 87 號
  要  旨:
按政府採購法第五十九條第二項有關禁止廠商以支付他人佣金、比例金、
仲介費、後謝金或其他利益為條件,促成採購契約簽訂之規定,係以廠商
願支付他人不當利益,促成契約之簽訂,衡情必將其所支付之不當利益計
入成本估價,致契約價格溢出一般合理價格,或其因契約所獲得之利益超
過正常之利益,基於維護公共利益及公平合理之採購原則,並確保採購品
質(同法第一條、第六條第一項參見),同條第三項因而規定機關得將利
益自契約價款中扣除。而所謂不當利益,除同法施行細則第八十二條所稱
「因正當商業行為所為之給付」外,凡有違反公平採購之原則者,不問其
名目為何,均有上開規定之適用。

3 裁判字號: 95年台上字第 1468 號
  要  旨:
政府機關辦理採購,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又決標或簽約後發現得標廠商於決標前有第一項情形者,應撤銷決標、
終止契約或解除契約,政府採購法第三條、第五十條第二項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此項契約終止事由既為政府採購法所明定,自屬法定終止事由。投
標廠商倘有政府採購法第五十條第一項第二款所稱投標文件內容不符合招
標文件之規定之情形,政府機關要非不得依據同法條第二項規定終止契約
,毋待當事人雙方於所簽訂之合約中加以明定始有適用之餘地。


4 裁判字號: 106年台上字第 2957 號
  要  旨:
(一)有鑒於一般行政機關缺乏採購專業人才,採購法第 39 條第 1  項
      規定機關辦理採購,得依本法將其對規劃、設計、供應或履約業務
      之管理,以專案管理之方式委託廠商代辦。並於同條第 2  項明定
      承辦專案管理廠商之負責人或合夥人,不得同時為規劃、設計、施
      工或供應廠商之負責人或合夥人。其立法理由並說明係規範代機關
      辦理專案管理之廠商,與負責規劃、設計、施工或供應之廠商間,
      彼此不能具有特定關係,以免產生利益輸送、相互掩護或球員兼裁
      判之情形。故辦理專案管理廠商之負責人或合夥人,倘隱匿其特定
      關係,復參加與其專案管理業務相關規劃、設計、施工或供應事務
      採購之投標,即係以欺罔之手段,影響採購公正,產生利益輸送或
      有害施工品質等攸關公共利益事項。又代機關辦理專案管理之廠商
      ,如將其承包之業務複委任其他廠商施作者,該受複委任之廠商在
      被委任經辦專案管理業務之範圍,係實際從事專案管理業務,於採
      購法所禁令之行為,自等同於專案管理廠商之地位,應同受上開與
      負責規劃、設計、施工或供應之廠商間,彼此不能具有特定關係之
      限制,方能確實避免產生利益輸送、相互掩護或球員兼裁判之情形
      。否則,僅限制名義上得標之專案管理廠商負責人及合夥人,而任
      由實質承辦業務之受複委任廠商負責人或合夥人參加相關採購之投
      標,無疑形成公平採購制度之漏洞,亦無法發揮專案管理功能,更
      無從確保採購及施工之品質。
(二)○○公司就受複委任事項,已實際從事設計監造案之專案管理內容
      ,應視同為專案管理廠商,依前述規定,該公司負責人自不得同時
      為規劃、設計、施工或供應廠商之負責人,即上訴人不得以其為實
      際負責人之○○、○○公司投標工程建置案。而觀之基隆環保局承
      設計監造案所續辦之工程建置案,亦於參標文件中之投標廠商聲明
      書載明投標廠商均須書面聲明其負責人或合夥人並非採購法第 39
      條第 2  項所稱同時為規劃、設計、施工或供應廠商之負責人或合
      夥人,則上訴人以○○、○○公司參加投標工程建置案,未如實聲
      明,隱匿○○公司係設計監造案之專案管理業務受複委任廠商,以
      及其與○○、○○公司之特定關係,使招標機關承辦人員陷於錯誤
      而審認○○、○○公司為合格投標廠商,自係以詐術行為使開標發
      生不正確之結果。

5 裁判字號: 106年台上字第 297 號
  要  旨:
起訴之犯罪事實,究屬為可分之併罰數罪,抑為具單一性不可分關係之實
質上或裁判上一罪,檢察官起訴書如有所主張,固足為法院審判之參考。
然縱公訴人主張起訴事實屬實質或裁判上一罪關係之案件,經法院審理結
果,認應屬併罰數罪之關係,而予分論併罰,乃為法院認事、用法職權之
適法行使,並不受檢察官主張之拘束。原審若認被告被訴未經第一審判決
部分,與其有罪部分有實質或裁判上一罪之關係,基於審判不可分之原則
,於審理有罪部分之上訴時,將上開未經第一審判決部分併予論科,固屬
合法。如被告所未經第一審判決部分,與有罪部分無實質或裁判上一罪
之關係時,則未經第一審判決之部分,第二審自不能逕予審判而無罪之
諭知。

6 裁判字號: 106年台上字第 536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7  條第 2  項,於定義何謂採購法所稱之財物時,固將生
鮮農漁產品除外,然並未設有排除其得與應適用政府採購法辦理採購之財
物合併辦理採購之規定,則於適用政府採購法合併採購者,自仍應受該法
之約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97年台上字第 1266 號
  要  旨:
查私經濟行為,原則上固非屬行使公權力之公共事務,然政府採購法第一
條及第三條明定: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
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爰制定政府採購法,政府機關、公立學
校、公營事業(下稱機關)辦理採購,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
用其他法律之規定。是機關採購案倘應適用政府採購法時,已非純粹之私
法關係,仍屬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共事務。又修正後刑法第十條第二項
所定公務員,學理上將第一款前段規定稱為「身分公務員」,後段部分稱
為「授權公務員」,第二款規定則稱為「委託公務員」,其要件均有不同
。負責機關採購事務之承辦、監辦人員,如係「依法令服務於國家、自治
團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採購職務權限」,固有「身分公務員」之適用。倘
非依法令服務於上述機關而具有採購職務之人,因政府採購法賦予從事政
府採購業務之法定職務權限時,應認係依其他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
法定職務權限之「授權公務員」。此與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將其
法定職務權限依法委託之「委託公務員」仍屬有別,此觀修正刑法第十條
第二項之立法理由自明。原判決理由業經敘明上訴人二人分別擔任太平國
小之校長及總務主任,依政府採購法之規定經辦或監辦採購案件等語,自
應屬「授權公務員」,則原判決誤以「委託公務員」為論斷依據,與上揭
說明雖有不符,但就其等具有刑法上公務員身分之結果並無二致,此項瑕
疵,於判決結果顯無影響,自難執此指摘為違法。

8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6103 號
  要  旨:
關於貪污治罪條例第 6  條第 1  項第 4  款、第 5  款規定之圖利罪,
與公務員執行職務之便民措施如何區分之問題,法律尚無明文規定,然圖
利與便民雖均係予人民利益,但圖利行為並不合法,而便民則係合法給予
人民利益。又便民乃指依法行政,主觀上並無為自己或他人圖取不法利益
之故意,而係於職務內在給予他人方便。故圖利與便民係以有無違背法律
、法律授權之法規命令、職權命令、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委辦規則或其
他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而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6219 號
  要  旨:
私經濟行為,原則上固非屬行使公權力之公共事務,然政府採購法第一條
及第三條明定: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
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爰制定政府採購法,政府機關、公立學校
、公營事業(下稱機關)辦理採購,依本法之規定;本法未規定者,適用
其他法律之規定。是機關採購案倘應適用政府採購法時,已非純粹之私法
關係,仍屬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共事務。又修正後刑法第十條第二項所
定公務員,學理上將第一款前段規定稱為「身分公務員」,後段部分稱為
「授權公務員」,第二款規定則稱為「委託公務員」,其要件均有不同。
負責機關採購事務之承辦、監辦人員,如係「依法令服務於國家、自治團
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採購職務權限」,固有「身分公務員」之適用。倘非
依法令服務於上述機關而具有採購職務之人,因政府採購法賦予從事政府
採購業務之法定職務權限時,應認係依其他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
定職務權限之「授權公務員」。此與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將其法
定職務權限依法委託之「委託公務員」仍屬有別,此觀修正刑法第十條第
二項之立法理由自明。原判決理由業經敘明:上訴人所擔任系爭工程採購
案評選委員會之評選委員,非屬修正後刑法第十條第二項第一款前段之身
分公務員,而係依政府採購法第九十四條、採購評選委員會審議規則、採
購評選委員會組織準則等相關法令規定,於本案工程採購案之評選、審標
部分授予公權力之行使,從事屬於公共事務之評選、審標,且具有法定職
務權限,當屬修正後刑法第十條第二項第一款後段之授權公務員。原審所
適用之法律及所持之見解,均無違誤。

10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86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10 款規定,機關辦理採購,發現因可
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情節重大者,應將其事實及理由通
知廠商,並附記如未提出異議者,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至於延誤履約期
限情節重大之定義,依據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 111  條第 1  項規定,
機關得於招標文件載明其情形,其未載明者,於巨額工程採購,指履約進
度落後百分之十以上;於其他採購,指履約進度落後百分之二十以上,且
日數達十日以上者。由於政府採購仍屬私法契約行為,基於私法自治原則
,交易當事人得依自由意思決定是否締約及契約內容,並受契約之拘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985 號
  要  旨:
一、廠商對不利於其之機關所為關於招標、審標、決標之爭議決定提出異
    議,異議處理結果如維持原爭議決定,異議廠商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係受到原爭議決定之侵害,並非因異議處理結果受侵害,此異議程序
    僅是法律所定申訴之先行程序。且對廠商而言,如僅對異議處理結果
    爭訟,即使勝訴,原爭議決定仍存在,其受侵害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
    ,亦未能因而受到救濟。因而在此種情形,成為行政爭訟程序之所謂
    「原處分」,係指招標機關之爭議決定,並非維持原爭議決定之異議
    決定。
二、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所稱之「其他經主管機關認
    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係指特定之行為類型,事先經
    主管機關一般性認定屬於「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而非於
    具體個案發生後,始由主管機關認定該案廠商之行為是否為影響採購
    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否則不但有違法律安定性之法治國家原則,且
    無異由同為行政機關之主管機關於個案決定應否對廠商不予發還或追
    繳押標金,有失政府採購法建立公平採購制度之立法意旨(第 1  條
    參照)。

參考法條: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第 74 條、第 76 條
          、第 83 條。

1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222 號
  要  旨:
按法人僅係法律所擬制之主體,無法自為法律行為,須藉由其代表人或代
理人對外為意思表示,故廠商為法人參與政府之採購,其代表人所為代表
公司之行為即等同法人之行為,是廠商之代表人因執行業務,代表公司參
與政府採購,犯政府採購法第 87 條至第 91 條之罪,經第一審為有罪判
決者,應認該廠商已符合同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6  款之要件。是以
,代表人如具有代表公司之權限,提供公司資料予他人參加採購案之投標
,外觀上足堪認定係代表公司所為,自應由公司負責。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452 號
  要  旨:
按行政程序重開係對於行政處分已經確定之事件,允許相對人或利害關係
人於具有一定事由時,重啟已終結之行政程序,促使行政機關改變原已確
定之處分,以調和法之安定性與合法性間之衝突。行政機關之第一階段為
就重開請求作成准否之決定;如為准許,始有第二階段就原事件重為審查
作成撤銷、廢止、變更原處分或維持原處分之結果。是以,於訴訟上之請
求,應以課予義務之訴請求作成准予重開之處分,並准予作成變更處分,
始為正確之訴訟類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100 號
  要  旨:
依政府採購法第 1  條、第 30 條第 1  項前段及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在招標階段,一方面招標機關為防止投標廠商非法參與投標,依
政府採構相關法令應於招標文件中規定投標廠商須繳納押標金,並得於招
標文件中規定,投標廠商有該招標文件所定之非法參與投標情形之一者,
其所繳納之押標金,不予發還,其已發還者,並予追繳;他方面投標廠商
為擔保遵照政府採購相關法令及投標文件所定之競標規則,不非法參與投
標,乃繳納押標金以供擔保,倘有招標文件所定之非法參與投標情形之一
者,同意招標機關不予發還押標金,其已發還者,招標機關得予追繳押標
金;從而,招標機關與投標廠商間成立競標契約,招標機關在投標廠商有
招標文件所定之非法參與投標情形之一,而押標金已發還者,自得行使該
競標契約所定之公法上追繳押標金請求權,對該投標廠商追繳押標金,此
與行政罰法所稱之行政罰處分係以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對於過去不法行為
所為之制裁相殊。是以,招標機關以原處分行使其對投標廠商之公法上追
繳押標金請求權,固屬於不利於投標廠商之處分,但不屬於行政罰法所稱
之行政罰處分,自無行政罰法第 27 條至第 28 條有關行政罰之裁處權時
效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314 號
  要  旨:
依政府採購法第 1  條規定及同法第 101  條之立法理由可知,政府採購
法之目的在於建立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維護公平、公正之競爭市場,
並排除不良廠商,以達有效率之政府採購。而採購契約成立後,得標廠商
即負有依債務本旨給付之義務,茍未依債務本旨為給付,並有可歸責之事
由,致延誤履約期限,即該當於同法條第 1  項第 10 款所稱「因可歸責
於廠商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不以全部可歸責為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327 號
  要  旨:
機關辦理採購時,投標廠商不得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
否則招標機關自得通知投標廠商將其名稱及違章情形刊登政府採購公報,
並自刊登於政府採購公報之次日起 3  年內,不得參加投標或作為決標對
象或分包廠商,以預防再犯,屬行政罰。是行使行政罰裁處權,如無行政
罰法第 27 條第 3  項及第 4  項規定情形或同法第 28 條規定之時效停
止事由,應自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終了時起算 3  年內行使之,惟行
為之結果發生在後者,則自結果發生時起算。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535 號
  要  旨:
按政府採購時對於廠商並不得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在此所稱「採購
」,係指「工程之定作、財物之買受、定製、承租及勞務之委任或僱傭等
」;至於所謂「財物」,指各種物品(生鮮農漁產品除外)、材料、設備
、機具與其他動產、不動產、權利及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者而言。次按採
購契約成立後,辦理採購之機關發現廠商有「因可歸責之事由,致解除或
終止契約」情事,固可依據契約暨民法相關規定,解除或終止契約,然機
關將該事由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予以停權處分時,除應審查、判斷廠商「
違約情節」是否重大外,仍應參酌處分是否有助於公共利益目的之達成、
為落實立法目的而有登報之必要、以及公共利益與限制違法廠商工作權暨
財產權所造成之損害間,是否均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253 號
  要  旨:
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之規定,並不盡然可全盤援用民法之時效規定,仍
須視「性質」是否相近而定。公法上請求權之實現,並不以行政機關作成
行政處分為限,行政機關以其他方式實現公法上請求權且為人民所能接受
者(例如與當事人在締結契約方式而獲得實現),亦所在多有。

19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80 號
  要  旨:
按採購案件中之行賄與受賄通常在隱密情況下進行,因而行政機關不易察
覺,故以行政機關接獲起訴書時,認為可合理期待行政機關得為追繳時起
算其消滅時效期間,於法應屬合理。是行政機關重為處分時,如依職權查
明足以證明廠商構成違章行為,自應注意消滅時效起算之問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123 號
  要  旨:
依促參法採 BOT  方式辦理案件,最終由「主辦機關」取得該建設之所有權
,「主辦機關」對於該投資開發案具有「財產上之利益」,倘其復為該投資
開發案件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環評法的「環評主管機關」時,即有「
利益迴避」之問題,該主辦機關環評審查委員應迴避表決。
 

21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160 號
  要  旨:
法律授權主管機關依一定程序訂定法規命令以補充法律規定不足者,該機
關即應予以遵守,不得以行政規則為之替代。此外,主管機關依據授權規
定補充不予發還或追繳押標金之法規命令,其發布應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
紙,不得僅於該機關之牌示處告示,或以其他方式公告之。因此,法規命
令僅揭示於全國政府機關電子公布欄,並未以書面之政府公報或新聞紙發
布,不能認已踐行發布程序,尚不生法規命令之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5 號
  要  旨:
採購契約成立後,得標廠商即負有依債務本旨給付之義務,如未依債務本
旨為給付,並有可歸責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或採購契約被解除或終
止,即該當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所稱「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延誤
履約期限」,不以全部可歸責為必要。然若有部分可歸責於第三人或招標
機關時,是否予以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應審酌可歸責之程度,以符合比例
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3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525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87 條規定之行為類型如有增修時,該增修之行為類型與既
有之行為類型之本質如無明顯之不同者,於增修之規定生效時,亦可認定
為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範圍,尚無違法律授權之明確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529 號
  要  旨:
政府機關因廠商有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所載事由而將廠商刊登
政府採購公報,實係其機關內部警示機制,主要目的在於限制不良廠商再
度危害機關,故廠商是否應刊登於政府採購公報之考量重點,在於是否有
對政府機關警示之必要。至於是否有警示必要,回歸於契約本質,無非著
眼於當事人履約義務違反之嚴重性。基此,其中該法條第 1  項第 12 款
關於「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解除或終止契約,是否應對得標廠商為
刊登政府採購公報處分,其判斷基準在於得標廠商履約義務違反情節與警
示必要性之衡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627 號
  要  旨:
按誠實信用原則為一般法律原則,在行政法領域,不僅是行政行為應以誠
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人民參與行政程序,行政契約締約前之蹉商及準備程
序屬之,亦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從而以虛偽記載關於投標廠商資格之文
件,與偽造或變造投標廠商資格之文件投標,所造成對承辦機關關於投標
廠商資格之欺罔結果,並無不同,亦同樣重大違反誠信原則。故採購契約
將政府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3  款以「以偽造或變造之文件投標」
及第 4  款「偽造或變造投標文件」作為機關得終止系爭契約之事由,並
無區別文件內容不實的原因,是否出於有無製作權人製作而作不同處理之
正當理由。則法院就政府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3  款及第 4  款所
稱「偽造」、「變造」之定義,認定應為合目的性之解釋,不限於刑法上
偽、變造之意義,尚包括廠商以自己名義所製作之文書反於真實情形之見
解,於法即無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105年裁字第 760 號
  要  旨:
當事人對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 243  條第 1  項規
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
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
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本院之判例,則應揭示
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331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之制定,旨在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
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並確保採購品質,而投標廠商另行借用他人名義或
證件參加投標,營造有多數廠商競標之假象,實質上係虛以競標之形式,
藉此規避公平競爭之程序,分別參與投標,足使招標機關之審標人員誤認
彼等與其他廠商間確有競爭關係,破壞招標程序之價格競爭功能,縱因無
法預知有若干競爭者及競爭對手之競標價格為何而未必能決定性左右決標
結果,然客觀上已實質增加得標機會,不惟對於遵照規定參與投標之廠商
不公平,並妨礙政府機關欲藉由廠商公平競爭程序,取得優化得標條件,
用以確保、提昇政府採購品質之目的,而使開標發生不正確結果之危險。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8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83 號
  要  旨:
政府機關補助法人或團體辦理採購,倘其補助金額占採購金額半數以上,
且補助金額在公告金額以上者,得標之廠商應遵守政府採購法第 98 條之
規定,於履約期間僱用原住民,不因該補助金額係用於公眾而有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424 號
  要  旨:
只要實證法有明文規定,原合法處分亦可因相對人事後具備違法情事而予
以撤銷。故地方主管機關得依據零售市場管理規則規定,以「使用人取得
攤位使用權後,有未自行使用攤位之違法事實,撤銷權事後成立」為由,
將作成時合法之申請核准處分予以撤銷

30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92 號
  要  旨:
按招標機關倘以廠商參與政府採購案之投標有違反政府採購法情事,而為
沒收或追繳已發還之押標金處分,廠商若認該處分違法致損害其權利或利
益而提出異議者,即屬政府採購法第 75 條第 1  項第 3  款所定「對採
購之過程、結果提出異議」之範疇,自應依該條規定於接獲機關通知或機
關公告之次日起十日內為之,且不論採購案是否已履約完畢,否則即與政
府採購法第 1  條所規範之立法意旨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1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20 號
  要  旨:
解釋性行政規則並不具創設性,然因解釋性行政規則對人民仍有所影響,
為使人民有所預見,行政程序法乃要求應登載於政府公報發布之。惟此之
發布並非成立或生效要件,是其縱未依登載於政府公報,尚不影響其效力

32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422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4  款以虛偽不實之文件投標、訂約或
履約,情節重大者之規定,原不以行為人成立刑事犯罪之偽造、變造文書
罪為必要,無論有權或無權製作文件者偽造、變造履約文件,凡以虛偽不
實之文件投標、訂約或履約,而明顯妨礙採購品質及依約履行目的之確保
,均應包括在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3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45 號
  要  旨:
法院如未說明所憑證據足供證明事實之心證理由,或就當事人提出之證據
摒棄不採,又未說明不採之理由,或其調查證據未臻完備,不足以判斷事
實之真偽,均構成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如認定事實與所憑證據內容不相
適合,為違反證據法則;所述理由自相矛盾,則屬判決理由矛盾。此外,
原判決雖認原處分為違法,然未依職權詳加調查認定原處分是否具有行政
訴訟法第 198  條第 1  項之要件而衡量應否做成情況判決,雖當事人於
原審對此未為主張,然此為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如未就此部分依職
權為調查,並於判決理由中詳為說明,自有應調查事項未為調查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4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494 號
  要  旨:
按政府採購契約成立後,得標廠商即負有依債務本旨給付之義務,倘未依
債務本旨為給付,並有可歸責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即該當於政府採
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10 款所稱「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延誤
履約期限」之情形。至於是否予以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則仍應審酌違約情
形是否重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5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540 號
  要  旨:
按政府採購契約之終止事由,並不侷限於履約階段之各種法定或約定事由
,亦可能基於違反政府採購法之規定,即有該法第 50 條第 1  項各款之
一,逕依同條第 2  項之規定予以撤銷決標並終止契約。而對於有政府採
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各款違法情事之一,予以撤銷決標,並以此為由而
予以終止契約時,自可認定係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終止契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6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1060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係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購
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等目的,因此其規定之行政管制或制裁規範,
用語雖有類同於刑法或其他刑事法規之情形,惟因規範目的並非一致,未
必能作相同之解釋,據此,按該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4  款規定,原
不以行為人成立刑事犯罪之偽造、變造文書罪為必要,不論有權或無權製
作文件者偽造、變造履約文件,凡以虛偽不實之文件投標、訂約或履約,
而明顯妨礙採購品質及依約履行目的之確保,均應包括在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7 裁判字號: 110年上字第 28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係有關押標金應否及如何退還之規定,有該條第 2  
項所定事由經於招標文件中規定者,廠商所繳納之押標金,不予發還,其
已發還者並予追繳,其中第 8  款規定「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響
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者」,非如同法第 48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
「足以影響採購公正之違法……行為」及第 50 條第 1  項第 7  款規定
「其他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並無「經主管機關認定」之要件
,顯然立法者有意區別。該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係授權主管機關
就特定行為類型,事先一般性認定屬「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
以補充該款發生不予發還或追繳押標金法律效果之構成要件,主管機關所
為認定具法規命令性質,須明確具體,始符法治國家法律明確性之要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8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43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7  款係授權政府採購法之主管機關就特
定之行為類型,事先一般性認定屬於「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
用以補充該款發生不予發還或追繳押標金法律效果之構成要件,主管機關
所為之認定,具有法規命令性質,該項認定必須明確具體,始符法治國家
法律明確性之要求。亦即政府採購法該款規定本身僅有部分構成要件行為
及法律效果,尚待主管機關補充其空白部分構成要件行為後,方成為完整
構成要件之法規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9 裁判字號: 112年上字第 399 號
  要  旨:
禁止差別待遇是政府採購的基本原則,投標廠商於開標或決標前取得底價
,領標、投標廠商之名稱與家數及其他足以造成不公平競爭的資料,已對
其他參與採購案的廠商造成立足點上的不平等,影響採購公正性。從而,
廠商或其代表人、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就有關招標、審標、決
標事項,對公務員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即屬於政府採
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所定「其他經主管機關認定有影響採購公
正之違反法令行為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0 裁判字號: 95年判字第 440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85 條係規範招標機關,就審議判斷指明原採購行為違反法
令,或採購申訴審議委員會於審議判斷中建議招標機關處置方式,應如何
處置之規定,並未賦予申訴廠商得依該規定請求招標機關應為如何處置之
公法上請求權。行政訴訟法第 5  條所規定之課予義務訴訟乃以對於行政
機關享有請求作成行政處分的法律上請求權為前提。

41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997 號
  要  旨:
為確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避免違法或不當行為介入投標過程,依據政
府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定,不同投標廠商間之投標文件內
容有重大異常關聯,經機關於開標前發現者,其所投之標應不予開標,如
於開標後發現者,應不決標予該廠商,並依據該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不予發還廠商所繳納之押標金,其已發還者,並予追繳。又參照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 91 年 11 月 27 日工程企字第 09100516820  號
令意旨,投標標封或通知機關信函號碼連號,顯係同一人或同一廠商所為
者,得依不同投標廠商間之投標文件內容有重大異常關聯情形處理,故原
法院之認定並無違法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2 裁判字號: 106年上國字第 9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之作成常涉及對事證之證據價值判斷及相關法令之解釋,若無何
違常之顯然錯誤或其他不法行為存在,雖嗣後因受處分人循行政爭訟程序
聲明不服,經上級機關或法院為相異認定而推翻,亦不能因此逕認為行政
處分之公務員有故意或過失之不法行為,而應負國家賠償責任。且行政處
分之當否,與承辦之公務員是否構成職務上之侵權行為,原屬兩事;行政
處分縱令不當,其為此處分或執行此處分之公務員未必構成職務上之侵權
行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3 裁判字號: 96年上易字第 5 號
  要  旨:
一、依國家賠償法第 2  條第 2  項規定,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權力
    時,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者,國家固應負起損害
    賠償責任。然所謂行使公權力,係指公務員居於國家機關之地位,行
    使統治權作用之行為而言。如國家機關立於私法主體之地位,從事一
    般行政之輔助行為,既屬國庫行政行為態樣之一,自與公權力之行使
    有間,不生國家賠償法適用之問題。政府採購法係以政府機關、公立
    學校、公營事業辦理工程之定作、財物之買受、定製、承租及勞務委
    任或僱傭等私經濟行政為適用範圍,是投標者於招標機關依政府採購
    法所為採購程序中受有損害,參以前述說明,自無適用國家賠償法及
    其施行細則之可能,上訴人援引國家賠償法之規定,與法不符。
二、按民法第 184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
    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此一侵權行為類型,其遭侵害之客體僅
    限定為權利,而不及於其他法律上之利益,如被害人僅係利益而非權
    利受有損害,尚無法憑此規定向加害人請求賠償。本件上訴人雖主張
    其得標履約權利因被上訴人甲採購承辦人員之違法判定而遭到損害。
    然查,在系爭招標案正式締結契約之前,當事人至多僅立基於一期待
    契約將締結之地位,此項地位原則上並無法經法律擔保而成為一種得
    予貫徹主張之利益可能性,是以應無評價為法律上權利之可能,上訴
    人據此所為請求於法自有未合。
三、上訴人另主張得依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請求被上訴人賠償其損害
    。第按所謂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者,係指以保護他人為目的之法律,
    亦即一般防止妨害他人權益或禁止侵害他人權益之法律而言,參政府
    採購法制訂之宗旨,係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
    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其僅係揭示政府辦理採購
    應遵循之原則,及辦理採購人員應積極任事,為適當之採購決定,並
    非著重於廠商權益之保障,難謂係保護他人之法律。本件被上訴人甲
    之承辦人員於程序處理上,縱有瑕疵,致其採購行為違反法令,然仍
    不能逕自推論其所為已屬民法第 184  條第 2  項之違反保護他人法
    律,上訴人所為此項主張,尚非可採。承上,上訴人依侵權行為法律
    關係,請求被上訴人回復得標履約權,如不能回復則請求連帶賠償聲
    明所示金額及利息,均無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4 裁判字號: 98年重上字第 59 號
  要  旨:
按仲裁法第 37 條第 1  項規定,仲裁人之判斷,於當事人間,與法院之
確定判決,有同一效力。又該法第 40 條第 1  項第 1  款、第 38 條第
2 款前段,仲裁判斷書應附理由而未附者,當事人得對於他方提起撤銷仲
裁判斷之訴;惟仲裁法第 38 條第 2  款所謂仲裁判斷書應附理由而未附
者,係指未經當事人約定無庸記載理由之判斷書完全不附理由者而言。若
仲裁判斷書就彈性減振材材質之認定,已詳述其認定及各項費用計算式之
理由,難認有何應附理由而未附情事,不論理由是否充足完備,當事人自
不得謂仲裁判斷書未附理由,而請求撤銷仲裁判斷。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5 裁判字號: 106年上訴字第 360 號
  要  旨:
按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不罰,固為刑事法上原則,然非謂故意過失之
外,即無犯罪與刑罰之可言;亦非謂犯罪行為之處罰,必以故意過失為其
成立條件。是以,凡在法律規定非以故意過失為成罪要件之場合,則行為
人縱無故意過失存在,亦仍須就一定之事實或狀態負其刑罰上之責任,則
屬諸例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6 裁判字號: 98年矚上重訴字第 60 號
  要  旨:
(一)前總統與其配偶第一夫人,二人於 95 年間總統府國務機要費使用
      發生爭議後,不知反省自躬,竟對部屬強施壓力以勾串證據,企圖
      掩飾犯行,二人行止對司法信譽破壞至深,就龍潭工業區土地部分
      貪污犯罪所得,已超過貪污治罪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
      定罰金,依刑法第 58 條規定,就其所犯等一切情況,前總統改判
      有期徒刑二十年,併科罰金新臺幣一億七千萬元,禠奪公權十年;
      前第一夫人改判有期徒刑二十年,罰金二億元。
(二)前總統兒子受有高等教育,明知其所獲取財富乃不法所得,竟為協
      助父母切斷該等重大犯罪所得財物資金性質及來源,透過繁複手段
      以跨國掛名公司設立海外帳戶,然均坦承犯罪。其妻囿於人媳,配
      合掩飾、收受、寄藏重大犯罪所得財物,妨礙重大犯罪追查或處罰
      惟已坦承犯罪,前總統兒子改判一年二個月,罰金三千萬;其妻改
      判一年,緩刑四年。
(三)前總統二位幕僚,二人具高學歷,領用國家高薪俸祿,本應遵守法
      律、奉公守法,卻囿於私誼,惑於官位、權勢,對於國家經費未能
      善加把關,聽從前總統夫婦指示,將國務機要費挪為私人用途,破
      壞國家體制,更拒絕外部審計、司法偵查,掩飾犯罪,惟二人並無
      前科,亦未因此有何實際所得,分別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十六年。
(四)前總統府出納,於偵查、審理時,盡其所知將製作支出明細表及收
      支總表內容予以交代,有助釐清案件始末,使國務機要費重大貪污
      行為得以呈現,復使前總統夫婦等人所為犯罪得以明朗,受司法訴
      追,又其未因此有任何實際獲利或不法所得,就其所犯有關貪污治
      罪條例相關罪名部分,依證人保護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諭知
      免除其刑。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7 裁判字號: 102年建字第 80 號
  要  旨:
按政府採購法所規範目的係保護之法益與該私法行為本身涉及交易安全、
信賴保護之法益,為行政機關辦理採購時之取締規定,而非效力規定,縱
採購機關未依該法規定辦理採購,僅生該機關首長或採購人員之行政責任
,尚不影響政府機關依民事法規締結採購契約之效力。是行政機關與業者
簽署之合約縱使與契約範本不同,或是該合約內容與其他業者之約定方式
不同,亦不影響該合約之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8 裁判字號: 95年訴字第 45 號
  要  旨:
所謂行使公權力,係指公務員居於國家機關之地位,行使統治權作用之行
為而言。如國家機關立於私法主體之地位,從事一般行政之輔助行為,如
購置行政業務所需物品、處理行政業務相關物品,或對私人加以招標等,
既屬國庫行政行為態樣之一,自與公權力之行使有間,不生國家賠償法適
用之問題。政府採購法係以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公營事業辦理工程之定
作、財物之買受、定製、承租及勞務委任或僱傭等私經濟行政為適用範圍
,是投標者於招標機關依政府採購法所為採購程序中受有損害,參以前述
說明,自無適用國家賠償法及其施行細則之可能,而應依一般民事法律之
相關規定以為求償之依據。辦理採購人員於不違反本法規定之範圍內,得
基於公共利益、採購效益或專業判斷之考量,為適當之採購決定;司法、
監察或其他機關對於採購機關或人員之調查、起訴、審判、彈劾或糾舉等
,得洽請主管機關協助、鑑定或提供專業意見。其旨僅係揭示政府辦理採
購應遵循之原則,及辦理採購人員應積極任事,為適當之採購決定,並非
著重於廠商權益之保障,難謂係保護他人之法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9 裁判字號: 95年矚重訴字第 4 號
  要  旨:
(一)國務機要費須以國家政經、軍事建設訪視、犒賞獎助、賓客接待與
      禮品致贈等為支應範圍。惟被告以元首身分恣意挪取、占用,甚以
      不法方式詐領,又逕以國家行政及黨政之力,行滅證、偽證、串供
      等事已有可證,且訴訟進行中,每以政治言論干擾司法,屢稱司法
      迫害,認犯後態度不佳;同案被告配偶以第一夫人之身分,未持清
      廉,反藉其權勢地位,謀取私利,故判處二被告皆無期徒刑,前總
      統併科罰金三億元,前總統夫人併科罰金二億元,並依貪污治罪條
      例第 17 條、修正前刑法第 37 條第 2  項規定宣告褫奪公權。惟
      就二人於非主管監督事務圖利及違反政治獻金法部分無罪,職務上
      之行為收受賄賂部分公訴不受理。
(二)前總統兒子及媳婦,二人於審理中終能認錯,猶未晚矣,雖其犯罪
      所得高昂、且迄今未有繳還意願。但念二人尚有幼女尤需母愛,且
      二人年紀尚輕,且查犯罪手段及違法義務程度等,以前總統兒子涉
      入較深,認其妻涉入相較為輕,分別量處有期徒刑二年六個月、一
      年八個月。
(三)前總統二位重要幕僚,認此二人長久跟隨競選且任公職,深獲元首
      信任,不料竟基私誼,惑於官位而未有公務員應有之節操,依從總
      統夫婦指示,擅將國務機要費挪為私用,幕僚之一為國內最高學府
      政治系畢業,另一幕僚亦有政治研究所之高學歷,不思如何為民福
      祉努力,反以其聰敏為總統夫婦拒阻外部審計、司法偵查,實無可
      恕,惟查無證據可認二人確由國務機要費中獲鉅額不法利益,故分
      別量處有期徒刑二十年、十六年,另依貪污治罪條例第 17 條、修
      正前刑法第 37 條第 2  項規定宣告褫奪公權。
(四)又前總統府出納,於偵查審理時,將支出明細表及收支總表之製作
      等情形交代清楚,確有助釐清案情,對杜絕公務員貪污犯罪貢獻重
      大。又查該出納並無實際犯罪所得,確符貪污治罪條例第 8  條第
      2 項規定、證人保護人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刑法第 172  條
      規定等,諭知免除其刑。又此案牽涉及廣且各案之不法利益金額皆
      鉅,故量處各其他被告如主文之刑。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0 裁判字號: 96年易字第 509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1  條規定,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
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爰制定本法。即政府採購法之
制訂目的,在建立公平、公開之政府採購程序,以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
確保採購品質,使政府採購程序回歸市場競爭機制,被告企圖在形式上製
造符合法定投標家數之決標要件之假象,所為實際上已導致上述標案缺乏
價格之競爭,使政府採購法所期待建立之競標制度無法落實,有害於公益
,及其犯罪動機、手段、目的、所生危害及犯後均飾詞否認態度不佳等一
切情狀,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

裁判法院: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1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08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60 條規定,機關辦理採購而合法通知通知廠商說明、減價
、比減價格、協商、更改原報內容或重新報價,廠商未依通知期限辦理者
,視同放棄。本件訴外人既未依據採購機關之通知按時到場議價,其議價
權利已視同放棄,自不因採購機關事後擅自延長議價時間,及可以議價權
利復活之理。又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 83 條第 1  項固規定,視同放棄
之廠商如不影響該廠商成為合於招標文件規定之廠商者,仍得以該廠商為
決標對象,惟訴外人之報價仍然高於採購機關之得標底價,行政機關採取
流標處理,並未發生不正確之結果,加上行為人等曾於訴外人受第二次議
價通知時,阻止訴外人前往會場,自難認定渠等具有使開標發生不正確結
果之行為,而應為無罪諭知。

裁判法院: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2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46 號
  要  旨:
依照政府採購法第 74 條規定,廠商與機關間關於招標、審標、決標之爭
議,得依本章規定提出異議及申訴,而同法第 83 條亦規定,審議之判斷
,視同訴願決定,故有關政府採購法中之廠商與機關間所涉及之招標、審
標、決標等爭議,於政府採購法中已明定屬公法上之爭議事件,相關訴訟
自應由行政法院審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3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333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10 款係以違反契約義務為其賦予廠商
不利處分之意涵,而以延誤履約期限情節重大為刊登政府採購公報為前提
要件,其顯然是以債務人遲延給付為規範內容,然而,給付遲延者,係以
主給付義務之給付為可能,但應為而未為為其要件,若屬法律上給付不能
,即非本款所規範。因此,機關以本款事由對廠商作成刊登政府採購公報
處分,自應探究雙方所締結之採購契約在政府採購法及其他法律之框架下
,廠商有無履約之可能。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54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469 號
  要  旨:
被告於收受臺○總公司 98 年 4  月 8  日函意旨後,依其所職掌之系爭
5 件採購案之資料,已足認定賀慶公司員工歐長發分別代表該公司及原告
參與投標並出席驗收,該 2  家廠商關於系爭 5  件採購案,彼此間關係
密切及訊息相通,顯無相互價格競爭及以詐術虛增投標廠商,有使開標發
生不正確結果之情形,依上開最高行政法院 103  年 7  月份第 1  次庭
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意旨,原告人員顯涉有政府採購法第 87 條第 3  項
之罪,而符合工程會 89 年 1  月 19 日函意旨,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
法令行為,自得向原告追繳已發還之系爭押標金。縱使臺○總公司 98 年
4 月 8  日函檢送審計部製作之「異常採購缺失彙整表」並未檢送附件
A-1 之歐長發之勞工保險卡及其名片影本,因該名片影本註明係臺○總公
司臺北菸廠物料課 98 年 1  月 10 日洽賀慶公司歐先生傳真等語,被告
即得請求臺○總公司或該公司臺北菸廠傳真歐長發之勞工保險卡及其名片
影本。又被告為系爭 5  件採購案之招標機關,依政府採購法相關規定,
及行政程序法第 36 條至第 43 條之規定,本得依職權調查投標廠商有無
違反採購公正及法令規定事宜,亦可合理期待被告於數日內,向同為投標
廠商之賀慶公司及原告投標代表人歐長發,或函請勞工保險局,提供歐長
發有無任職於賀慶公司之事證,為職權行政調查及事實認定,不須俟系爭
緩起訴處分為依據。從而,本件被告主張其並無調查權,無法掌握原告所
涉案情,迄臺○總公司 103  年 3  月 17 日收受財政部 103  年 3  月
17  日函(同卷 226  頁)並通知後,始得知高雄地檢署以系爭緩起訴處
分確認原告代表人有違反政府採購法第 87 條第 3  項規定之情事,自無
可採。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55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491 號
  要  旨:
按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雖已發生,但其他處罰要件尚未成就時,行政
機關既無從行使裁處權,即無起算時效期間可言。又行政機關適用政府採
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作成停權處分,並非僅以廠商或其
代表人、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有犯政府採購法第 87 條至第
92  條規定之罪嫌為已足,尚須經第一審法院認定有罪始符處罰要件。是
以,廠商或其代表人、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從業人員,縱以契約、協議
或其他方式之合意,使廠商不為投標或不為價格之競爭,倘若未經第一審
有罪判決,機關仍不得適用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
作成停權處分,從而該款裁處權時效期間自應以第一審有罪判決時起算。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6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524 號
  要  旨:
綜合上揭憲法、採購法、行政程序法、行政罰法有關工作權保障之規定,
與司法院對於工作權保障解釋意旨等整體觀察,可知,採購法係為「建立
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
購品質」而設,機關辦理採購業務具有高度之公共性及強烈之公益性,故
對於廠商參與政府採購工程有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所定 14 款之違
法或重大違約情形時,規定機關應將其情形通知廠商後,刊登於政府採購
公報,作為各機關辦理其他採購案時,於招標文件規定該等廠商不得參加
投標、選擇決標對象或分包廠商之依據,以杜不良廠商之違法、違約行為
,避免其再危害其他機關,並利建立廠商間之良性競爭環境。雖其中就採
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4  款「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
件者」,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情形,雖未如同條項第 3  款「擅自減省工
料」、第 8  款「查驗或驗收不合格」、第 10 款「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
由致延誤履約期限」、第 14 款「歧視婦女、原住民或弱勢團體人士」,
均以「情節重大」為要件,惟辦理採購機關對於承攬廠商作成以「偽造、
變造投標、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為由,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決定時,
被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廠商,依採購法第 103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
「自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次日起 3  年內」不得參加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
或分包廠商之停權效果,其憲法保障之工作權及財產權受到限制,而屬行
政罰法第 2  條第 2  款「剝奪或消滅資格、權利」之裁罰性不利處分。
故辦理採購機關對於承攬廠商作成前揭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之決定時,仍應
按諸採購法第 101  條立法目的,需衡酌廠商「偽造、變造投標、契約或
履約相關文件」之情節是否重大(例如故意或過失;偽造、變造該等文件
對於採購之公平、公正或採購品質等公共利益有否發生重大不利的影響)
及行政程序法第 7  條規定之比例原則綜合判斷之。而採購契約成立後,
辦理採購之機關以廠商有「偽造或變造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情事,而將
該事由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予以停權處分,依上述說明,仍應審查、判斷
(1) 廠商「偽造或變造契約或履約相關文件」之情節是否重大。(2)
此停權處分對廠商工作權與財產權之限制,是否有助於提升政府採購效率
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等公共利益目的之達成。(3) 為落實採購法立法
揭示之公共利益目的,有將違法廠商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使生上開停權效
果之必要。(4) 維護採購法所欲建立之「公平、公開採購程序,提升採
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等公共利益,與限制違法廠商工作權暨財
產權所造成之損害間,非顯失均衡。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57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33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授權主管機關得補充認定該條項第
1 至 7  款以外其他「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以為機關不予
發還押標金或追繳已發還押標金之法令依據。廠商涉犯政府採購法第 87 
條之罪者,業經工程會依法發布函令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
,其押標金應不發還或追繳,是以機關對廠商得依此函令追繳押標金。又
機關對投標廠商行使公法上請求權,而有行政程序法關於公法上請求權消
滅時效規定之適用,其消滅時效期間應自可合理期待機關得為追繳時起算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8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91 號
  要  旨:
揆之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係因立法者對於投標廠
商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實無從預先鉅細靡遺悉加以規定,是為
樹立有效之行政管制,乃授權主管機關公共工程委員會得據以補充認定同
條項第 1  款至第 7  款以外其他「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之
類型。又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既係立法者授權主
管機關可以行政命令補充認定同條項第 1  款至第 7  款以外其他有影響
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之類型,涉及人民財產權利之限制,自須為人民
所能預見,且應事先經主管機關一般性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
為,而非於具體個案發生後,始由主管機關認定該案廠商之行為是否為影
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亦不得發布規範行政體系內部事項之行政規
則替代。換言之,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本身僅有部
分構成要件行為及法律效果,尚待主管機關補充其空白部分構成要件行為
後,方成為完整構成要件之法規範。是以,主管機關公共工程委員會用以
補充認定其他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類型之補充規範,應屬法規
命令之性質,原則上應向將來生效適用,始可保障人民對法安定性之信賴
,俾符合法治國家原則。又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7  條之規定,各機關基
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發布,並即送立法院,再依行政程序法第 157
條第 3  項規定,法規命令之發布,應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據此,自
行政程序法施行後,法規命令之發布,未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者,係未
依法定方式發布,不生效力。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59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370 號
  要  旨:
採購契約成立後,得標廠商未依債務本旨為給付,並有可歸責之事由,致
延誤履約期限,或採購契約被解除或終止,即該當於政府採購法第 1  項
第 10 款所稱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延誤履約期限,或同項第 12 款
所稱因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致解除或終止契約,不以全部可歸責為必要
。至是否予以刊登政府採購公報,仍應審酌違約情形是否重大及符合比例
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0 裁判字號: 105年訴字第 94 號
  要  旨:
按契約成立後,雙方當事人均有本諸誠信原則依契約債務本旨履行之義務
,苟有未依債務本旨履約者,即屬債務不履行,應負違約責任。是以,政
府採購案得標之廠商,與機關簽訂採購合約後,廠商未依約提出授權證明
文件,自屬可歸責於廠商之事由,機關依契約中關於違約處理方式之約定
據以解除契約,於法自屬有據,且機關依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  項
第 12 款規定通知廠商將刊登政府採購公報,於法亦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1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70 號
  要  旨:
參照最高行政法院 103  年 3  月份第 2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意旨
,構成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第 12 款規定事由,是否予以刊登政府採購
公報,仍應審酌違約情形是否重大及符合比例原則。查系爭履帶塊經裝車
測試 3  次,都有發生履帶鬆弛而有礙正常使用,及橡膠部分破損超過深
度 3/16 吋、長度 1  吋之情況,遭判定不合格,被告因而解除契約,足
認是可歸責於原告所致。系爭採購案為海軍 104  年度 AAV7 履車計畫備
料籌補需求,而 AAV7 RAM/RS  兩棲突擊車國防部頒的妥善率為 90% ,
系爭履帶塊因裝車測試不合格,而經被告解除契約,致因履帶塊新品備料
籌補不及,而影響年度妥善率,且因庫存量短缺,致履帶塊無新品可供替
換,須以汰換之舊品送修後繼續使用,影響使用單位各項戰演訓及救災任
務遂行等情,業據證人及被告陳明在卷,復有被告內購物資核定書及國防
部 94 年 12 月 1  日賦賜字第 0940002625 號令附卷可以證明,堪信為
真實。且本件違約金額高達新臺幣 1,845  萬元,足認原告違約情節非輕
,被告將原告刊登政府採購公報,停權 1  年,並沒有違反比例原則。

62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1481 號
  要  旨:
機關辦理採購相關作業,如經相對人同意,即得以電子文件為表示方法,
並視同正式文件,亦視為行政機關自行送達。依電子公文交換系統完成收
取電子公文作業者,即認發文者已完成送達,並以電子文件之收文地為執
行業務之事務所或營業所等送達地。

63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182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1  項第 3  款及第 2  項之立法意旨無非在嚴
格區分行政手續與司法程序,並強化行政法院對官署遵守行政手續之監督
作用。故陳述意見之補正,只須在為處分之行政機關尚可得改正之階段中
完成,即符合規範本旨,而使原行政處分之程序瑕疵獲得治癒。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4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4236 號
  要  旨:
按採購機關在限制性招標之範圍內所為廢標決定,依政府採購法第 75 條
規定,廠商固得提起異議、申訴及撤銷訴訟,惟廠商若認採購合約所約定
之條款內容係屬其直接與採購機關之議約權,則與政府採購法所定之採購
無涉,屬契約之履行問題,即採購機關究有無依契約應與廠商議約之義務
,亦即如廠商認其議定續約權無需經限制性招標,而應直接議約,此係屬
私法權利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5 裁判字號: 96年訴字第 3832 號
  要  旨:
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第 11 條規定「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
業機構,辦理位於原住民地區未達政府採購法公告金額之採購,應由原住
民個人、機構、法人或團體承包。但原住民個人、機構、法人或團體無法
承包者,不在此限。」乃在規範各級政府機關、公立學校及公營事業機構
,辦理位於原住民地區未達政府採購法公告金額之採購,應優先決標予原
住民廠商,並非因此得排除政府採購法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6 裁判字號: 96年訴字第 643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係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序,提升採購效
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而制定;是機關辦理採購,應以維護公共利益及
公平合理為原則,對廠商不得為無正當理由之差別待遇,而辦理採購人員
於不違反本法規定之範圍內,亦得基於公共利益、採購效益或專業判斷之
考量,為適當之採購決定。次按「機關辦理採購之決標,應依下列原則之
一辦理,並應載明於招標文件中︰一、訂有底價之採購,以合於招標文件
規定,且在底價以內之最低標為得標廠商。」亦為同法第 52 條第 1  項
第 1  款所明定。另按採購法第 58 條所規定,無非在於防止低價搶標,
影響工作進度及品質,明定機關對廠商之總標價或部分標價偏低,顯不合
理,有降低品質、不能誠信履約之虞等情形時之處理方式。易言之,政府
採購法第 58 條係賦予招標機關之裁量權限,而非最低標廠商得據此主張
放棄得標權之法律依據。再按,最低標廠商之總標價有同法施行細則第  
 79 條第 1  款規定廠商之總標價低於底價 80% 之情形者,固為政府採
購法第 58 條所稱總標價偏低,惟並非當然即有政府採購法第58條之適用
,蓋機關於此情形,仍應斟酌該個案之採購,是否具備政府採購法第 58 
條所定之其他要件,以決定是否踐行該條所定之限期通知廠商提出說明或
擔保之程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7 裁判字號: 96年簡字第 688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85 條第 3  項規定,審議判斷指明原採購行為違反法令者
,廠商得向招標機關請求償付其準備投標、異議及申訴所支出之必要費用
,惟法律並未規定何謂必要費用。上開規定之立法說明謂:「第三項明定
申訴經認定招標機關有違失情事,而其無法改正時,廠商得向其為金錢求
償之範圍。此係參照政府採購協定第二十條關於申訴程序應有就廠商所受
損失或損害予以償付之機制,並得將償付限定於準備投標或申訴之成本之
規定訂定。」按政府採購法第 1  條之立法理由謂「本法所稱標購,其名
稱及內涵,乃參酌世界貿易組織之 1994 年政府採購協定」。足見,我國
政府採購法係以 WTO  之政府採購協定為藍本制定,第 85 條第 3  項規
定之立法說明,亦表明係根據政府採購協定之機制,並得將償付限定於準
備投標或申訴之成本,其原文為 which may be lim ited to costs for 
tenderpreparation or protest,不論立法說明中翻譯為成本,或條文用
語所指之必要費,解釋上均應以直接且必要者為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8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008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8  條規定,行政行為,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並應保
護人民正當合理之信賴。原告主張其係參與市政府之公開招標,經審查通
過,高雄市政府顯已創造一個「同意原告承租」之「信賴基礎」,原告善
意信賴其具有承租系爭公有市場用地資格,因而著手進行相關攤位規劃等
後續行為,被告竟以原告違反公職人員利益突迴避法第 9  條處原告罰鍰
,顯然違反「信賴保護原則」。惟主張信賴保護原則之要件,須有信賴基
礎之存在、有信賴表現、行政機關欲去除信賴基礎。本件交易行為係原告
經由依政府採購法所定程序辦理之招標而成,而於 93 年 12 月與高雄市
政府簽訂「高雄市未開發公有市場用地租賃契約」,原告著手進行相關攤
位規劃等後續行為,自係依據原告與高雄市政府「高雄市未開發公有市場
用地租賃契約」之約定,並非源於高雄市政府所為之行政行為。又政府採
購法旨在建立公開、公平之採購程序及制度,以使政府採購合法、透明、
有效,與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制定之目的係為促進廉能政治、端正政
治風氣、遏阻貪污腐化及不當利益輸送,因而規範公職人員及其關係人不
得為一定之行為,以避免瓜田李下及不當利益輸送,二者立法目的及規範
意旨截然不同,自不因公職人員利益衝突法所禁止之交易行為係依政府採
購程序辦理而成,即可阻卻其違法性,而被告與高雄市政府係屬不同之行
政機關,原告不能以高雄市政府之行為對被告主張應受信賴保護。原告此
部分之主張,亦無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9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370 號
  要  旨:
按地方議會議員具有監督地方政府之職責,故自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施行後即有適用,至於法務部就地方議員是否符合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
法所做出之函釋說明,僅係就法條原意重為闡明,地方議會議員並非自該
函之後始有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之適用。次按政府採購法之採購案主
體與公職人員利益衝突法之關係人並非一致,且違反政府採購法第 15 條
規定亦無罰則,如此勘認政府採購法並非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裁罰之
特別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0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258 號
  要  旨:
按公司法第 9  條第 4  項之「偽造、變造」,依文義解釋不應包含刑法
第 213  條至第 215  條之「無形偽造」,且用「無形偽造」文件申請之
公司登記,有時並無加以撤銷之絕對必要,立法者既未明示「無形偽造」
亦屬應撤銷登記之範圍,即應將文義解釋視為立法者之選擇,加以尊重,
並容認不實文書所申請之登記事項繼續存在。又政府採購法中之「偽造」
縱包含無形偽造,惟政府採購法規範之對象、目的,與公司法不同,尚難
憑此逕認公司法第 9  條第 4  項規定亦應為同一解釋。次按主管機關對
於「行為人有無偽造、變造文書」之點,固無實質之認定權限,然就「公
司法第 9  條第 4  項之偽造、變造,是否包括刑法第 210  條、第 215
條之罪」撤銷登記之構成要件,仍應依職權審酌,並作成撤銷登記與否之
裁量。再者,股東一人可否構成有效決議,乃民事法上「決議是否有效」
之問題,各界見解不一,公司董事並非法律專家,其主觀上認定可以「指
派書、委託書」方式,合法地委由一人開會,尚難謂其具有業務登記不實
之「不法犯意」,自難謂其有故意犯刑法第 210  條、第 215  條之犯行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1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48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103  條第 1  項規定,依前條第 3  項規定刊登於政府採
購公報之廠商,於各款期間內,不得參加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或分包廠商
。本件被告對原告所作之通知,其結果依政府採購法第 103  條之規定,
將生不得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或分包廠商之停權效果,性質上應屬裁罰性
之不利處分,雖其屬無法量化之裁罰類型,行政罰之減輕即無適用餘地,
惟關於得免除處罰部分,則仍有適用之餘地。然行政罰法第 8  條係規定
行為人因不瞭解法規之存在或適用,進而不知其行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時
,規定仍不得免除行政處罰責任。惟以其可非難程度較低,規定得按其情
節減輕或免除其處罰,是本件原告主張有行政罰法第 8  條之適用,應以
其不知法規,據以為前開主張,然原告公司既依政府採購法之規定,參與
系爭採購案之投標,且已得標,衡情自難認不知有該法第 101  條第 1
項第 4  款之規定,原告此一主張,自屬無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2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770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1  條規定,為建立政府採購制度,依公平、公開之採購程
序,提升採購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爰制定本法。又政府採購法內
容規範機關辦理招標、決標、履約管理、驗收、異議申訴等事項,屬繼續
性之法律關係,自該法施行後,發生履約管理、驗收、異議申訴等事項,
難謂無該法適用。如訂約日期固在政府採購法施行之前,惟以預訂 1050
日曆日完工期限以觀,工程履約期間,顯已跨越 88 年 5  月 27 日政府
採購法施行日,自應視廠商發生政府採購法第 101  條各款事由時,該法
是否業已施行為判斷應否適用之基準,並非有關應通知廠商並刊登公報之
廠商違法情形全無該法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