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建築法第 53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180 號
  要  旨:
狀態責任係指對於「物」有所有權或事實上管領力之人,依據法令規定,
就該「物」具有維持某種狀態之義務,只要該「物」出現不符所應維持的
狀態時,即構成「狀態責任」義務之違反,故「狀態責任」係屬於一種「
結果責任」;倘對於「物」具有所有權或事實上管領力之人不履行此種義
務,除可令其排除該未維持之狀態外,於具有可歸責性,即具有故意、過
失情形者,亦應處以行政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491 號
  要  旨:
依建築法第 55 條第 1  項第 2  款,起造人領得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後
,如有變更承造人者,應即申報該管主管建築機關備案。是承造人固無依
該款規定申請建築主管機關核准變更承造人之請求權,然亦僅承造人無依
該規定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權源而已,非謂對有害其權益之行政處分亦無
提起撤銷訴訟之權能。且觀諸同法第 14 條、第 26 條、第 53 條至第
56  條、第 58 條、第 60 條至 62 條、第 70 條等規定,建築法要求承
造人需具備相當資格,且除課予承造人公法上之義務外,亦賦予承造人公
法上之權利,則核准變更承造人當影響承造人在建築法上之法律地位,尚
不得遽爾謂承造人對建造執照有關權益不具法律上之利害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64 號
  要  旨:
按當事人如認政府機關之公告為違法,應依行政訴訟法第 4  條規定提起
撤銷訴訟請求撤銷該行政處分,惟卻提起確認訴訟,有違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3  項規定。故當事人如得提起撤銷訴訟、課予義務訴訟或一般給付
訴訟作為行政救濟,卻逕行提起確認訴訟者,或因得提起撤銷訴訟、課予
義務訴訟或一般給付訴訟而怠於為之致已無法於法定期限內提起時,始提
起確認訴訟者,均不得再行提起確認訴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699 號
  要  旨:
信賴利益應予保護之要件有三,一為信賴基礎,即必須有一表示國家意思
之行政行為存在,以為信賴之基礎;二係信賴表現,即當事人確因信賴該
意思表示的效力而展開具體信賴行為,包括運用財產及其他處理行為;三
為信賴值得保護,即當事人之信賴必須無行政程序法第 119  條所列各款
信賴不值得保護之情形,始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受益人雖有值得保護
之信賴利益,但其信賴利益並非顯然大於撤銷所欲維護之公益,且撤銷對
公益沒有重大危害者者,該授益處分仍得撤銷,惟應合理補償受益人因此
所受之財產損失,即給予受益人「財產保護」;如果受益人有值得保護之
信賴,且其信賴利益顯然大於撤銷所欲維護之公益者,其保護密度則提昇
到「存在保護」,不得撤銷該授益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696 號
  要  旨:
山坡地開發建築應依序申請開發許可、雜項執照,申請應檢附之文件亦不
同;當事人於許可開發後始申請雜項執照,併案申請水土保持計畫,則應
係分別取得開發許可及雜項執照;此外,雜項工作物之建築,應請領雜項
執照,足見雜項執照之發給與開發許可並非一事。因此,雜項執照縱經廢
止,非必開發許可亦廢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434 號
  要  旨:
建築法第 53 條、第 54 條等規定僅及於建築期限、延展或增加建築期限
、申報開工日期等,並未規定申請增加建築期限前必須已經實際施工,或
必須在期限屆滿前多久提出申請,引據函釋卻規定應於執照建築期限屆滿
前一年內提出申請,且工程進度應完成至地上二樓版,則函釋是否已逾越
母法之規定或增加母法所無之限制,不無疑義。此外,因工程規模龐大而
申請延期,並附具延期理由及趕工計畫,然主管機關未予核准,原核定工
期是否過短,主管機關是否有予以延期之空間,判決對於重大影響判決結
果之疑義皆未予說明理由,是有判決不備理由等違法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2 號
  要  旨:
土地徵收所要實現之目的,若得以其他較輕微侵害財產權人權利之方式達
成時,自應選擇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損害最少之方式為之。若需用土地人
竟選擇最不利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之方式為取得土地之方法,即係裁量之
濫用,自為法所不許。

8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455 號
  要  旨:
行為人應補齊水土保持計畫核定文件乃始於申請之初,其間容有配合審查
而必須變動原始提出之水土保持計畫內容,但配合審查變動水土保持計畫
內容送由農業局核定,以取得水土保持計畫核定文件之義務始終存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441 號
  要  旨:
受益人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致使行政機關作成違
法行政處分者,因其信賴不值得保護,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為維護依
法行政之公益目的,該違法行政處分即使已經過法定救濟期間,仍得依職
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授益處分得申請變更原來之規制內容係以其仍有
效存續為基礎,如該授益處分業據主管機關以受益人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
確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為由而予以撤銷者,既已失其得以變更之客體,原
受處分人無從憑以申請變更,其申請自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整理)

10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948 號
  要  旨:
申請核發(污水)專用下水道設置設計合格證係以建造執照仍有效為前提
要件,若建造執照已失效,主管機關仍核發專用下水道設置設計合格證即
欠缺合法性基礎,自具違法之情形。此外,受益人對重要事項提供不正確
資料或為不完全陳述,致使行政機關作成違法行政處分者,因其信賴不值
得保護,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為維護依法行政之公益目的,該違法行
政處分即使已經過法定救濟期間,仍得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撤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199 號
  要  旨:
縣(市)(局)主管建築機關實施建築之管理,在「建築許可」、「施工
管理」階段,各有其應遵循之規範,不可混為一談。建築法第 58 條第 3
款係屬「施工管理」階段規範,係以建築物在施工中,經地方主管建築機
關發現有「危害公共安全者」為要件。主管機關既於建照核發前,認設施
之位置、安全距離符合安全管理辦法,則施工中之設施,究有如何危害公
共安全情事,即有未明,事實審法院應本於職權予以調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11年上字第 880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之更正,並非原處分機關就該行政事件重為處分,僅係將處分書
中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加以更正,使處分書所表示者與原
處分機關本來意思相符,原處分意旨並未因而變更,故更正書函應溯及於
為原處分時發生效力,對原處分訴願之不變期間,不因更正書函而受影響
。行為人未經合法訴願,而提起本件撤銷訴訟,其起訴即屬不備其他要件
,依行政訴訟法第 107  條第 1  項第 10 款後段規定,行政法院應裁定
駁回其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1573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但書不得撤銷違法行政處分之規定,無非係為保護
人民之信賴利益,而使其享有違法行政處分之利益,惟苟違法行政處分原
無效力存在,縱不予撤銷,人民亦無從享有其利益,原處分機關或其上級

14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402 號
  要  旨:
按「違法行政處分於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原處分機關得依職權為全部或
一部之撤銷;...。」「第 117  條之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上
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 2  年內為之。」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前段及
第 121  條第 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可知,原處分機關就其所為之違法行
政處分,雖已經過法定救濟期間,依法仍得自為撤銷,僅是此撤銷權之行
使,其期間受有應自原處分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 2  年內為之之限制。
又行政機關依上述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規定自為違法行政處分之撤銷,
其所行使者乃撤銷權,核與同法第 131  條所規範之公法上請求權無涉,
自無該條關於 5  年時效期間規定之適用。另行政機關自為違法行政處分
之撤銷,其性質雖亦為行政處分,然並非就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所
為罰鍰、沒入或其他裁罰性之不利處分,是其撤銷權之行使期間,亦與行
政罰法關於裁罰權時效期間之規定無涉。

參考法條:行政執行法 第 7 條(96.03.21)
          行政程序法 第 7、117、119、121、131 條(94.12.28)
          行政訴訟法 第 98、104、255 條(96.07.04)
          民法 第 114、125 條(96.05.23) 
          民事訴訟法 第 85 條(96.03.21)
          建築法 第 28、53、58 條(93.01.20)
          行政罰法 第 27 條(94.02.05)

15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407 號
  要  旨:
惟查無論建築執照之核發或廢止,事涉主管機關對於建築之管理,應與公
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衛生及增進市容瞻觀之公益有關,尚難認本件原
核發之建造執照應否廢止與公益無關,是原判決認參加人於 92 年 7  月
2 日取得系爭建築基地之所有權,應屬該建造執照所依據之事實事後發生
變更,然其所影響者,係參加人本於所有權對該基地之使用、收益權能,
因被上訴人領有該基地之建築執照而受到限制、妨害,依法應由參加人循
民事訴訟程序請求排除之,核與公益無涉,自難認如不廢止該建造執照,
對公益將發生任何危害之情形,即與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第 4  款規定
廢止授益處分之要件不合等語,揆之前開說明,其認事用法不無違誤。復
依建築法第五章施工管理之規定,僅在第 53、54、55 條有執照失效及執
照變更規定及在 58、59 條有勒令停工之規定外,並無廢止執照之相關規
定,惟行政處分並非一定要有明文之法律依據,若從相關之規定或綜合法
規之原意,亦可認行政機關有處分之權限時,即難認該行政處分並無依據
或缺乏權限。查內政部 85 年 10 月 7  日台內營字第 8584982  號函釋
雖未表明拍定人因私權受侵害得申請撤銷原合法建築執照之公法上申請權
為何?惟從建築法及相關建築管理之規定,是否可演繹或引申出上訴人有
廢止執照之權限,原審判決對此隻字未提,即逕認內政部之上開函釋與民
法第 767  條所定所有權人排除妨害請求權之行使,應循民事訴訟程序請
求救濟之規定意旨不符,而不予援用等語,其適用法規非無違誤。

參考法條:訴願法 第 79 條(89.06.14)
          行政程序法 第 4、103、117、123、128 條(94.12.28)
          行政訴訟法 第 256、260 條(96.07.04)
          民法 第 767 條(96.05.23) 
          建築法 第 1、11、30、34、53、54、55、58、59 條
          (93.01.20)

16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8 號
  要  旨:
負有解除條件之行政處分,其處分於條件成就時即當然失其效力,無庸再
另為廢止之意思表示;至於行政機關保留廢止權之行政處分,則須待行政
機關行使其廢止權,其處分始發生歸於消滅之效力
 

17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463 號
  要  旨:
建築法第 54 條規定,起造人自領得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之日起,應於六
個月內開工;並應於開工前,會同承造人及監造人將開工日期,連同姓名
或名稱、住址、證書字號及承造人施工計畫書,申請該管主管建築機關備
查。起造人因故不能於前項期限內開工時,應敘明原因,申請展期一次,
期限為三個月。未依規定申請展期,或已逾展期期限仍未開工者,其建造
執照或雜項執照自規定得展期之期限屆滿之日起,失其效力。第一項施工
計畫書應包括之內容,於建築管理規則中定之。該條所謂「開工」,應依
其有無從事實際工作以為認定。本件上訴人雖曾於 90 年 2  月 7  日申
報開工,復於 90 年 3  月 2  日申請並核予展延竣工期限至 93 年 8
月 25 日,惟原審依上訴人 95 年 6  月 14 日向工務局所屬建築管理處
申請系爭建造執照工程報備達開工標準時所檢送之「臺北市建照工程報備
開工標準申請書」及相關文件、照片等,復依訴願卷附系爭建造執照核准
圖說測量圖,因之認定上訴人所領得系爭建造執照並未實際開工,而維持
工務局 95 年 7  月 28 日書函之原處分及臺北市政府之訴願決定,駁回
上訴人在原審之訴,乃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事項,尚無違
背論理法則、經驗法則及證據法則,原判決並就上訴人在原審之主張如何
不足採等事項,詳為論述,核亦無上訴人指摘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
違法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1年國字第 8 號
  要  旨:
按依國家賠償法第 2  條第 2  項、第 4  條第 1  項規定,請求國家負
損害賠償責任者,以公務員或視同委託機關之公務員,於執行職務行使公
權力時,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或怠於執行職務,致人
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為其成立要件。其中第 4  條第 1  項所指視同
委託機關之公務員之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或個人,原固非同法第 2 
條第 1  項所稱之公務員,惟因國家機關根據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簽訂
行政契約或作成行政處分,委託該私人或私法團體,以其自己名義對外行
使個別特定之公權力,而完成國家特定之任務,其性質相當於國家機關自
行執行公權力,因而在特定職務範圍內,該私人或私法團體職員於執行職
務行使公權力時視同委託機關之公務員,並於其不法侵害人民自由或權利
或因怠於執行職務,致人民自由或權利遭受損害者,始認國家應負損害賠
償責任。是以,本質上屬於統治權主體即國家應行完成之公共任務,而由
國家機關與私人訂立承攬或委任契約,由私人以自己之名義獨立完成,並
將完成之工作歸由國家機關享有者,因該行為係在藉重私人之技術設備,
意即私人係本於自己之人力物力從事工程建設等之事實行為,其雖受國家
機關之委託,完成一定之公共任務,惟其行為既不在行使一定之公權力,
故該私人並非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個人或團體,是國家機關招標或發包私
人營造廠從事道路等公共工程建設或修繕之行為,並非行使公權力之行為
,自不得依上開規定請求行政機關應負國家損害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1年訴更一字第 29 號
  要  旨:
依建築法第 30 條、第 33 條第 1  項及第 34 條第 1  項等規定可知,
建造執照之核發與否,係由建築主管機關在建物興建前,根據申請人提出
之申請書、土地權利證明文件、工程圖樣及說明書等文件予以審核。是本
件建築申請人提出相關文件經主管機關審查後,既無違反建築技術規則建
築設計施工編與相關函釋之情事,准予核發原處分之建造執照,即無違法
可言,原告聲請法院至現場勘驗參加人興建之集合住宅有無違反建築技術
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與相關函釋,自無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017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就人民申請增加建築期限予以否准之駁回處分,並非剝奪或限制
人民自由或權利之羈束處分,核其性質尚無行政程序法第 39 條、第 102
條應給予處分相對人陳述意見機會等規定之適用。

21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785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以會議紀錄之結論作為書面行政處分時,倘相對人於會議中並未
對相關附款表示異議,會後亦遵照附款之要求而予履行者,容屬「相對人
或利害關係人無待處分機關之說明,即知悉或可知悉作成附款之理由」之
情形,機關無庸具體載明作成附款之理由。

22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169 號
  要  旨:
人民向行政機關申請,依法作成確認其既有自由或權利現狀的行政處分,
或者申請作成積極授益性之形成或給付處分者,因其對所申請處分所欲表
達之意見,已在申請意旨中不僅有機會,現實上也已陳述表達,自無再要
求行政機關須在作成駁回申請決定前,另給予申請人陳述意見的機會。

23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1945 號
  要  旨:
建造執照未能於建築期限內完工,未依規定申請展期,或已逾展期期限仍
未完工者,其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自規定得展期之期限屆滿之日起失其效
力,並無應經通知註銷或廢止之規定。故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逾期尚無待
主管建築機關作成廢止該建造執照或雜項執照之行政處分,即自然失其效
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34 號
  要  旨:
建築中央主管機關內政部在特殊情形下,為保障人民財產權之行使,於建
築法第 53 條第 2  項之外,為因應外在環境變遷之需要,就建築法有關
建築期限之規定,另為得申請展期之規定,應係政府對人民財產權保障所
得考慮之行政措施,且非對人民之權利有所限制,自與「法律保留」原則
無違,亦與行政程序法第 150  條之規定相符,為法之所許。
建築管理機關於起造人依內政部 97.12.29 函令申請延展建築期限,苟非
起造人已明顯無使用土地權限(如已經判決確定無使用土地之權利,或經
法院為假處分禁止其使用爭執之土地),足認其申請已顯然無法達到目的
,建築管理機關尚不得僅因起造人與土地所有權人間對於土地之使用權發
生爭執,即以無延展實益,而否准起造人延展建築期限之申請。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