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罰法第
23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7年判字第 732 號 |
|
要 旨: |
按刑法上之「沒收」具獨立性,與行政罰法上之「沒入」為行政罰,其二
者之種類並不相同,適用刑事訴訟程序或行政程序亦屬有別。惟同一人基
於同一不法原因事實,獲得之同一物或財產上利益,同時該當刑法之沒收
與行政罰之沒入規定時,因沒收和沒入同屬對所得人剝奪該物所有權或財
產上利益,且由於國家機關行使公權力使人民受不利益,應受比例原則之
拘束,法院為沒收或主管機關為沒入,擇其一行使,即足以達到剝奪該物
或財產上利益之目的,自不可重複為之,以免過度侵害人民之財產權。尤
其當沒收或沒入有其一先確定時,應沒收或沒入之物或財產上利益,已確
定為國家所有,亦無從再為另一沒入或沒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8年判字第 15 號 |
|
要 旨: |
雇主聘僱外國人從事家庭看護工作,因其工作內容依法規定為「在家庭從
事身心障礙者或病患之日常生活照顧相關事務工作」,並不包括為雇主及
與雇主同居一家之人接收郵件,尚非屬行政程序法第 73 條第 1 項補充
送達規定所謂之受雇人。
|
3 |
裁判字號: |
112年上字第 139 號 |
|
要 旨: |
關稅法第 15 條規定,法律規定不得進口或禁止輸入之物品不得進口,又
海關緝私條例第 37 條規定,不得虛報所運貨物之品質、價值或規格。行
為人報運進口的貨物非屬經濟部國貿局公告有條件准許輸入之大陸物品,
且均未獲專案許可輸入,行為人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致有虛報進口
貨物品質,逃避管制情事,違反關稅法第 15 條及海關緝私條例第 37 條
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0年訴字第 1748 號 |
|
要 旨: |
按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 253 條之 1 規定所為緩起訴處分之性質,乃
附條件之便宜不起訴處分;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時,依同法第 253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對被告所為之措施及課予之負擔,係一種特殊之處遇措
施,並非刑罰。故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經
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後,行政機關自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
。次按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係主管機關對所屬機關及公務
員頒訂作為裁量之基準,而將各種違章情形依其情節類型化,分別適用不
同之裁罰金額或倍數。因此凡與參考表類型相同者,裁罰機關如認為該個
案並無特殊之處,而依參考表之金額或倍數予以裁罰,其裁量理由與參考
表相同者在處分書上可予省略。是以系爭裁罰參考表,乃上級機關為協助
下級機關或屬官,依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
範效力之裁量基準性行政規則。其具有拘束訂定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
之效力。參照該裁罰參考表之使用說須知明可知,裁罰機關就一般違章類
型化之案件,依該參考表裁罰,尚難認有裁量怠惰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裁判字號: |
100年訴字第 1749 號 |
|
要 旨: |
按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時,依刑事訴訟法第 253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
對被告所為之措施及課予之負擔,係一種特殊的處遇措施,並非刑罰;故
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經檢察官為緩起訴處
分確定後,行政機關自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申言之,一行為
如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者,固應優先適用刑事法律
處罰,然若經檢察官緩起訴者,則得再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規定裁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字第 596 號 |
|
要 旨: |
按認定事實,須憑證據,不得出於臆測,此項證據法則,為行政訴訟所適
用。查影響商品價格之因素眾多,被告依山○農協與大○商社 2014 年度
多筆交易之「平均」售價及韓國中等品質香菇之統計價格,尚難反映山○
農協與大○商社該年度關於乾香菇交易之實際狀況,且原告所述系爭乾香
菇為大○商社前 1 年(即 103 年)春菇存貨且品質較低,故以此定價
(原處分卷一第 216 頁、本院卷第 18 頁),此在商業習慣上非無可能
,與事理常情無違,原告亦無從干涉發貨人 DAECHUN WORLDWIDE CORP.或
大○商社之成本及定價策略。山○農協既提供其與大○商社 2014 年度之
交易資料,可知大○商社於 2014 年(即 103 年)確實曾向山○農協購
買韓國乾香菇,即具有提供原告 103 年韓國乾香菇之能力,此與原告所
述其購買前年度乾香菇存貨情節尚屬相符,難謂不可採信,被告徒以交易
價格及山○農協 Shopping Mall 網頁所載商品,遽認系爭乾香菇非大○
商社於 2014 年購自山○農協,即嫌速斷。被告雖又以韓國香菇產量和該
國國內需求量等數據,稱韓國乾香菇不足供應該國消費所需,在當地屬易
銷產品,遑論以低價出口云云。然韓產乾香菇自給率不足縱然為真,然市
場交易供需因素複雜,自難逕依韓國乾香菇自給率不足,臆測不可能出口
,遽為不利原告之認定。則依上開駐韓經濟組相關函覆內容,難以認定系
爭乾香菇產地非來自韓國而為中國大陸,被告忽略鑑定小組第 2 次鑑定
報告及複驗顯示系爭乾香菇樣本較接近日、韓樣本,與中國大陸樣本差距
較大之鑑定結論,而遽為不利於原告之認定。被告既查無任何有關系爭乾
香菇產地為中國大陸之積極證據,僅憑交易價格即推定原告有進口禁止輸
入之物品而涉及逃避管制之行為,即屬臆測,應有認定事實不依證據之違
誤。又行政法院固應依職權調查事實關係及證據,不受當事人主張之拘束
,惟行政機關之舉證責任並不因法院採職權調查主義而免除,若經法院依
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後,於審理最後階段,行政機關作成處分之要件事實
存否仍處於真偽不明時,依客觀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其不利益則應歸屬
於由該事實導出有利法律效果之訴訟當事人即行政機關負擔。本件原告提
出原產地證明書第 001-15-0188243 號,記載系爭乾香菇原產地為韓國,
與鑑定小組第 2 次鑑定及複驗結論相符,且被告無其他積極證據足以證
明系爭乾香菇原產地非來自韓國而為中國大陸,已如前述。又依駐韓經濟
組函文及被告訴訟代理人於 106 年 10 月 25 日言詞辯論所陳,足見本
件系爭乾香菇原產地之事實已窮盡調查,仍無法證明系爭乾香菇產地非來
自韓國而為中國大陸。是被告認定原告有進口禁止輸入之物品而涉及逃避
管制之違章行為,其適法性已經動搖,而原告是否進口禁止輸入之物品而
涉及逃避管制之構成要件事實,縱陷於真偽不明之情況,依客觀舉證責任
之分配原則,即應由被告負擔不利益之結果,應無疑義。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7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更一字第 87 號 |
|
要 旨: |
按政府採購案件的押標金僅於廠商有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各款法
定情形,且經機關明文於招標文件中規定不予發還及其已發還並予追繳押
標金者,機關始得不予發還或追繳押標金。倘招標文件並未記載押標金不
予發還或追繳之事由,縱令廠商有前開規定之各款情事,機關仍不得不予
發還或追繳押標金。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裁判字號: |
96年訴字第 753 號 |
|
要 旨: |
行政罰法係於九十五年二月五日施行,本件原告係於九十四年三月三十一
日間進口系爭貨物,並經被告免審免驗方式通關,系爭貨物有不能沒入之
情形如發生於行政罰法施行之前,雖被告為本件裁罰係於九十六年二月八
日即該法施行之後,仍不得適用行政罰法第二十三條之規定。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9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1539 號 |
|
要 旨: |
管理外匯條例第 11 條前段規定,旅客或隨交通工具服務之人員,攜帶外
幣出入國境者,應報明海關登記,如未報明登記者,則依據同條例第 24
條第 3 項前段規定沒入所攜帶之外幣;行政罰法第 23 條第 1 項也規
定,得沒入之物,受處罰者或前條物之所有人於受裁處沒入前,予以處分
、使用或以他法致不能裁處沒入者,得裁處沒入其物之價額;又上開規範
係為平衡國際收支、保障金融秩序穩定及防止不法洗錢情事,與憲法第
15 條規定對人民財產權之保障、該法第 23 條規定之比例原則及法律明
確性原則等尚無牴觸。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