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行政訴訟法第 305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裁字第 2962 號
  要  旨:
按聲明異議係對執行法院強制執行程序上事由不服救濟之方法,聲明異議
人如對執行名義存否爭執,尚非屬聲明異議得救濟之範疇。又債權人持執
行名義聲請對債務人財產為強制執行,執行法院僅能就執行名義所列之債
務人為形式上之審查,並無實質認定之權,倘無形式上之錯誤,即應准許
債權人對債務人為強制執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1023 號
  要  旨:
稅捐稽徵法第 35 條第 1  項第 1  款、第 38 條第 1  項規定,納稅義
務人對於核定稅捐之處分如有不服,依核定稅額通知書所載有應納稅額或
應補徵稅額者,應於繳款書送達後,於繳納期間屆滿翌日起算 30 日內,
申請復查。不服復查決定,得依法提起訴願。同法第 49 條規定,於罰鍰
準用之。是對於稅捐稽徵機關之核定稅額及裁罰處分不服,須先申請復查
,始得提起訴願。準此,稅捐稽徵機關之核定稅額及裁罰處分既已合法送
達,納稅義務人對於核定稅捐之處分如有不服,即應在繳款書所載展延繳
款期間屆滿翌日起算 30 日內提出復查申請,如逾越申請復查之法定不變
期間,原核定使用牌照稅課稅處分及罰鍰處分即屬確定。又提起撤銷訴訟
,係以經合法訴願為要件,當事人未經合法訴願而提起撤銷訴訟,其起訴
即屬不備其他要件,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448 號
  要  旨:
本件類推適用之民法第 129  條第 2  項第 5  款固規定開始執行行為或
聲請強制執行,與起訴有同一效力,惟開始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乃經
由公權力以實現權利,須由具受理強制執行權限之機關為之,始足當之,
故若非有強制執行權限之機關所為者,即不發生時效中斷之法律效果。又
於退伍生效日後,對於未簽訂賠償切結書之畢業任官人員及其保證人,應
依法律訴訟程序追償其未付清公費,此係屬須以行政訴訟之裁判為執行名
義之公法上給付,其受理強制執行之權限機關為高等行政法院,非行政執
行處,部隊須向行政法院起訴取得執行名義,並向行政法院聲請強制執行
之公費債權,若逕以非行政處分之催繳函文移送無受理強制執行權限之行
政執行處強制執行,即不生時效因開始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之
法律效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629 號
  要  旨:
(一)按法人資格之消滅與自然人之死亡不同,是一個法律程序的實踐,而程序
      實踐之目標則是為了了結該法人之全部事務,只要實證上其有未了結之事
      務,在處理該事務之範圍內,其法人之身分即因此事務處理之需要在規範
      上認定為繼續存在,此乃為團體法之基本法理原則,而與有程序上有無申
      報清算完結無涉。從而稅捐機關以發現有登記在納稅義務人名下之土地為
      由,認其尚有未了事務存在,法人資格在處理此一事務範圍內,尚未消滅
      ,即無違誤。
(二)行政訴訟法第 133  條第 1  項雖然課予行政法院職權調查義務,但並非
      更強烈之職權探知義務,因此法院仍需在有跡證、途徑而對與法律適用上
      有關待證事實之存在或細節產生懷疑時,才有發動職權調查之義務,如果
      一項獨立之攻擊防禦方法,當事人事前完全沒有提出,事實審法院之職權
      調查義務根本無從發生,也無職權調查義務之違反可言。而行政訴訟法第
      254 條第 2  項所指違背法令遺漏事實,亦是指特定法律適用需要一組構
      成要件要素事實均具備,才可導出特定法律效果,是以,事實審判決僅認
      定其中部分構成要件要素事實,遺漏另外部分之構成要件要素事實,即作
      成判斷,但因當事人主張之攻擊防禦方法各自獨立,且當事人只主張其中
      之一,事實審法院根本無從意識到還有其他獨立攻擊防禦方法存在,其職
      權調查義務無法開展,判決未予斟酌此等事實,亦無違背法令可言,自然
      不符合違背法令遺漏事實之定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935 號
  要  旨:
違法發給補償金之授益處分經撤銷後,受益人依法固應返還因該處分所受
領之給付。惟因行政機關不得逕以行政處分命其返還不當得利,故要求繳
還溢領補償費之函文不得作為行政執行之執行名義。

6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946 號
  要  旨:
按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第 13 條第 2  款及同條例施行細則第 45 條規定
,均無退休教職員再任有給之公職時,負有應繳回溢領之退休金及優惠存
款利息等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明文,亦無主管機關得逕以行政處分下命
再任有給公職之退休教職員履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明文。是主管機關
向退休教職員追繳溢領之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利息,其性質上為公法上之
不當得利,若主管機關對於退休教職員有公法上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時
,尚不得逕以行政處分下命退休教職員給付,而應向退休教職員提起一般
給付訴訟,由法院判命給付後,始得據為行政執行名義並移送行政強制執
行。又主管機關函文請退休教職員繳回溢領之月退休金及優惠存款利息,
既非行政執行名義,即與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第 1
項前段及最高行政法院 97 年 5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所
稱,行政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之債務
人異議之訴之要件未合,人民自不得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201 號
  要  旨:
按行政機關為達成其行政目的,原則上享有選擇其行為形式之自由,此即
學說上所稱之行政行為選擇自由理論。惟在行政行為中,行政契約與行政
處分係處於競爭關係,亦即行政機關如選擇與相對人締結行政契約,則在
行政契約關係中,除非法律另有規定或當事人另有約定,行政機關即無再
以行政處分作為行使契約上權利之手段之餘地。是以,行政機關與相對人
締結行政契約,則因相關人在學時因故遭退學,行政機關行使其契約上權
利,請求相對人賠償在學期間費用,即不容許以行政處分令相對人賠償,
縱行政機關以書面向相對人求償,該書面亦非行政處分,其在學費用償還
請求權之時效不因而中斷,且亦不得為行政執行之執行名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61 號
  要  旨:
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存在執行名義為要件,若行政執行機關在無執行
名義之情形下,對債務人進行強制執行,雖因欠缺執行要件,行政執行機
關之執行行為違法,受執行人得依行政執行法第 9  條之規定聲明異議,
未獲救濟後,得以執行機關為對造提起行政爭訟,然與提起債務人異議之
訴之要件不同,尚不得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裁判法院:最高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136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307  條前段規定,債務人異議之訴,由高等行政法院受理
,應認其係屬行政訴訟法關於債務人異議訴訟類型之規定。既未明定僅以
同法第 305  條第 1  項或第 4  項規定之執行名義為強制執行者為限,
始有其適用,則行政處分的受處分人,於行政機關以行政處分為執行名義
行強制執行時,如於執行名義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惟
按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之債務人異議之訴,須主張執行名義
成立後,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始得為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04年裁字第 958 號
  要  旨:
倘債權人之實體權利已不存在,猶依執行名義而聲請強制執行,僅生債務
人得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以資救濟;如強制執行程序業已終結,債務人得
依不當得利規定,請求返還其利益之問題。此外,公法上請求權因五年間
不行使而消滅,惟若公法上請求權時效完成之事實,係於執行名義成立後
始發生,則此實體上之爭執,執行法院並無審酌餘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6年判字第 713 號
  要  旨:
債權人如以「命債務人為一定給付之行政訴訟裁判」為執行名義,誤向民
事執行處聲請強制執行時,如民事執行處未將執行事件裁定移送至有管轄
權之行政法院,且債務人亦未提出異議,則民事執行處逕行受理債權人強
制執行之聲請,並開始執行行為者,尚難謂不發生時效中斷之法律效果

12 裁判字號: 106年裁字第 725 號
  要  旨:
當事人就公法上法律關係締結行政契約,依行政程序法第 148  條規定自
願接受執行時,債務人不為給付時,債權人得以該契約為強制執行之執行
名義,並依同法第 305  條規定,向該管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為之,該管
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則得依同法第 306  條第 1  項規定,囑託普通法院
民事執行處或行政機關分別準用強制執行法或行政執行法規定代為執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114 號
  要  旨:
按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醫療服務審查辦法第 7  條第 4  款規定,
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當月份申報之醫療服務點數,經保險人審查後,其核定
金額低於暫付金額時,保險人應於下次應撥付醫療服務費用中抵扣,如醫
療服務費用不足抵扣者,保險人應予追償。又中央健康保險局對與之訂約
之醫療院所所為醫療服務之暫付款,乃採取先付後審之制度,惟經中央健
康保險局確實審核後,若醫療院所申報之款項有違反契約約定者,即屬無
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中央健康保險局受損害,自構成公法上之不當得
利,故該款規定,即是本於保險人有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所為之規
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464 號
  要  旨:
若行政執行處有賤賣被繼承人遺產之情形,乃屬執行義務人或利害關係人
得否依行政執行法第 9  條規定,對執行命令、執行方法、應遵守之程序
或其他侵害利益之情事,得於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之問
題,尚難以此事由,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00年簡字第 73 號
  要  旨:
汽車燃料使用費之徵收,乃交通部依據公路法第 27 條、行政程序法第
15  條、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規定,公告委任其所屬公路總
局辦理,交通部公路總局為辦理該徵收委任事項,乃以交通部公路總局
名義為徵收機關,製作汽車燃料使用費繳款書(通知),並蓋用徵收機
關長官即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之印章,依行政程序法第 96 條第 1  項
第 4  款、訴願法第 13 條、第 8  條、第 4  條第 6  款之規定意旨
觀之,原行政處分機關之認定,應以實施行政處分時之名義,即受委任
機關交通部公路總局為行政處分機關,其上級機關交通部為訴願管轄機
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135 號
  要  旨:
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受處分人得否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非前揭聯席會議決議範圍。另前揭行
政執行法第 26 條僅規定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準用強制執
行法之規定,足認準用應僅限於「執行」程序部分,而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規定,因涉及實體爭執,應非準用之範圍,另前開最
高行政法院 97 年 5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一)理由,
亦不採用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準用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規定作為肯認理由
。是受處分人,於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
請求之事由發生,尚難認得援引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準用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第 2  項規定,作為得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之依據。再者,強制執
行法第 14 條第 2  項所謂債務人異議之訴,為形成之訴,其訴訟無非以
債務人於執行名義成立前,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
,請求法院以形成判決宣示不許強制執行。該條項規定增修意旨乃因無實
體上確定力之執行名義(例准許拍賣抵押物裁定、本票強制執行裁定),
未經實體上權利存否之審查,債務人亦無抗辯機會,故此項執行名義成立
前,所存實體上權利義務存否之爭執,宜許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以謀求
救濟。而如行政執行之執行名義為行政處分,原得於法定救濟期間提起訴
願及行政訴訟,以除去行政處分之執行力,債務人非無抗辯機會;另對於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具形式存續力之行政處分,亦得依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規定申請行政程序重開,如有不服,得再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而除
去行政處分本身之執行力,債務人亦非無抗辯機會,且行政處分之執行力
須透過前揭法定救濟程序除去,性質上與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第 2  項所
定係透過形成判決宣告判決不許強制執行情形並不相同。從而,在受處分
人以執行名義成立前,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而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時,倘該事由屬前開得另行行政救濟情形,即無
容許受處分人再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之餘地而為雙重救濟。蓋為行政執行
名義之行政處分(基礎處分)之違法瑕疵,本應於該行政處分之行政救濟
程序中加以爭執,債務人異議之訴並非反覆賦予債務人雙重行政救濟之機
會。

17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505 號
  要  旨:
按國防部各軍事學校提供公費,鼓勵各個學齡的學生接受軍事教育,進而
成為各軍種幹部來源。從而接受公費軍事教育者,並不僅以完成軍事教育
為已足,而且是以畢業後服一定年限之常備現役為目的。是以,軍事學校
與依招生簡章報考軍事學校經考試錄取的軍費生間,就是為了達到上開行
政目的,約定由學校提供公費給付,而學生享有公費就學的權利,但是應
負擔完成學業及於畢業後服一定年限常備現役的義務的行政契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107年簡上字第 16 號
  要  旨:
按部隊依法律訴訟程序追償軍費生未付清公費,此屬須以行政訴訟之裁判
為執行名義之公法上給付,其受理強制執行之權限機關為地方法院行政訴
訟庭,並非行政執行署,倘部隊將須向行政法院起訴取得執行名義,並應
向地方法院行政訴訟庭聲請強制執行之公費債權,逕以非行政處分之催繳
函文移送無受理強制執行權限之行政執行署強制執行,即不生時效因開始
執行行為或聲請強制執行而中斷之法律效果。又該非行政處分之催繳函文
固應符合民法第 129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請求」之消滅時效中斷
事由,惟部隊未於請求後六個月內起訴,則類推適用民法第 130  條規定
,系爭公費債權之時效視為不中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7年簡上字第 30 號
  要  旨:
轉服志願役士兵於受領志願士兵待遇前,填具志願書、保證書等,以保證
其服務義務及應遵循事項之履行,亦應認該雙方當事人有行政契約之訂定

20 裁判字號: 108年抗字第 21 號
  要  旨:
系爭契約之主要權利義務既僅係公產管理機關應提供系爭場所供相對人使
用,相對人則負有按月繳交使用費之義務,與民法租賃要件相當,無涉於
人民公法上之權利義務關係,自不因系爭契約名稱載有「行政契約」等字
義載有相對人同意接受以行政契約為強制執行之名義,即逕依行政訴訟法
規定准為強制執行

21 裁判字號: 97年訴更一字第 19 號
  要  旨:
按行政執行法修正施行後,時效未完成之執行事件,因行政執行法業已修
正施行,首揭行政執行法第 42 條第 2  項明定,未經執行或尚未執行終
結之執行事件,自該法修正條文施行之日起(即 90 年 1  月 1  日),
依該法之規定執行之。同條第 3  項並明文,第2項關於第 7  條規定之
執行期間,應自該修正施行日(即 90 年 1  月 1  日)起算。準此,行
政執行法修正施行後,時效未完成之未經執行或尚未執行終結之執行事件
,均得再予執行,並其執行時效應自 90 年 1  月 1  日起算。此參法務
部 93 年 02 月 20 日法律字第 0930002100 號函令:「要旨:行政程序
法施行前已發生之公法上請求權其類推適用民法消滅時效期間之規定時,
有關時效中斷及重行起算之規定,是否均得類推適用...四、綜上所述
,貴署法規及業務諮詢委員會第 21 次會議提案 18 有關行政程序法施行
前成立之行政罰鍰債權,其請求權時效是否因法院核發債權憑證而重行起
算疑義乙節,參酌上開說明,倘該行政罰鍰據以作成之法律並無有關消滅
時效之特別規定者,自得類推適用民法總則編第 6  章有關消滅時效期間
、中斷、重行起算及不完成等相關規定;從而,該行政罰鍰債權之請求權
時效即得因法院核發債權憑證而重行起算,如該請求權於行政執行法修正
施行日( 90 年 1  月 1  日)尚未罹於時效而消滅者,仍得移送行政執
行處強制執行,並依行政執行法第 42 條第 3  項規定自行政執行法修正
施行日起算行政執行期間。」即採相同見解。本件系爭罰鍰之執行請求權
,依上開所述自債權憑證核發重行起算 15 年,應至 94 年 5  月 22 日
始時效完成,故於行政執行法修正施行時,尚未罹於時效消滅,揆諸首揭
說明,其執行期間即應自行政執行法修正施行日起算 5  年,是系爭罰鍰
之執行時效應至 94 年 12 月 31 日始行完成,則本件被告於 94 年 10
月 25 日移送執行,應屬適法。原告主張系爭罰鍰之執行已罹於時效消滅
及本件已逾行政執行法第 7  條規定之執行期間,不得再予執行云云,均
無可採。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2 裁判字號: 99年簡字第 726 號
  要  旨:
繼承人係代位繼承或不因可歸責於己之事由,於繼承開始時無法知悉繼承
債務之存在,致未能於修正施行前之法定期間為限定或拋棄繼承,且由繼
承人繼續履行繼承債務顯失公平者,始以其所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
又債務人異議之訴係以排除執行名義之執行力為目的,如執行程式業已終
結,已無阻止強制執行之實益,而於執行程式進行中提起本訴,判決確定
前執行程式已終結者,應為訴之變更,請求返還不當得利或損害賠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