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行政訴訟法第 244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1年裁字第 1530 號
  要  旨:
汽車燃料使用費係公告開徵,經徵機關依公路法第 27 條第 2  項及汽車
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第 11 條第 3  項、第 3  條規定公告開徵各
期之汽車燃料使用費,為行政處分,發生經徵機關之各期汽車燃料使用費
請求權。而依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第 3  條規定,汽車燃料使
用費因不同之汽車種類及其耗油量 (按汽缸總排氣量、行駛里程及使用效
率計算 )而有不同。是以經徵機關在公告開徵汽車燃料使用費後,再寄發
繳納汽車燃料使用費通知書命汽車所有人繳納 (給付要求 ),該通知書具
有具體確認其對汽車所有人,依其汽車種類及耗油量,計算得出之汽車燃
料使用費債權存在及其範圍並命給付之法律效果。該繳納汽車燃料使用費
通知書是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就特定具體事件之公法事件,所為對外發
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自為行政處分(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及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是經徵機關如未合法送達汽車燃料使用
費繳納通知書,其首次合法送達之催繳通知書,雖名為「催繳」,因其具
有上述具體確認其對汽車所有人之汽車燃料使用費債權存在並命給付之性
質,為行政處分。
 
參考法條:公路法第 27 條第 1  項(民國 73 年 1  月 23 日修正公布
          )、汽車燃料使用費徵收及分配辦法第 3  條、第 11 條第 3
          項(民國 74 年 11 月 15 日修正發布)

2 裁判字號: 101年裁字第 2140 號
  要  旨:
按命令停業處分係為防止違規情事再犯,藉收管制行政秩序之目的,且賭
博行為所獲致之不法利益甚鉅,同時影響社會安寧,故地方主管機關審酌
相關證據,依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已足認涉及賭博情事具體明確後,依
電子遊戲場業管理條例第 17 條第 l  項第 6  款及第 31 條規定,本諸
權責自行衡酌,以原處分命業者立即停止營業至法院判決確定時止,難謂
有違法之情形。又業者經營電子遊戲場業,涉有賭博犯罪行為,客觀上已
明白足以確認,依行政程序法第 103  條第 5  款規定,行政機關未給予
受處分之業者陳述意見機會,而據以裁處,尚難認違行政程序法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1年裁字第 2141 號
  要  旨:
依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 3  條第 13 款規定,有關違反通訊傳播
相關法令事件之取締及處分,係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掌理事項,故針對
違法及違規使用無線電頻率之偵測及無線電波干擾之查處,係屬國家通訊
傳播委員會職掌,非屬人民申請事項,人民如有發現違法使用電波之情形
,固得向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檢舉,是人民所請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指
示相關單位會同里長及熟悉電磁波監測業務之民間公正人士至其住處附近
進行監測、取締一事,核屬陳情事項,非屬人民依法申請之案件。又參照
司法院釋字第 469  號解釋理由意旨,就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之整
體結構、適用對象、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因素等綜合判斷,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之相關法條之規範目的,人民並無請求國家通
訊傳播委員會為一定行為之公法上請求權。是以,原判決已對國家通訊傳
播委員會就人民所請事項,是否有應作為而不作為之情事,及國家通訊傳
播委員會依法不予處理,有無理由之主要爭點,詳述其判斷之理由,自難
謂原判決之違背法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2年裁字第 1640 號
  要  旨:
按醫事人員人事條例固未明文規範公立醫療機構醫事人員兼具外國國籍者
應如何處理,惟按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6 條之規定意旨,應適用對此有特
別規定之國籍法第 20 條第 1  項規定,因主管機關並未核准認定取得外
國國籍者得擔任公職醫事人員,是以醫事人員取得外國國籍而擔任公職者
,由各該機關免除其公職,並無裁量空間,亦無違反司法院釋字第 491
號解釋。又原審倘已詳述其判斷之理由,並就當事人之主張,何以不足採
,分別指駁甚明,則上訴意旨僅係重述其主觀歧異見解,對原審認定事實
及適用法律之職權行使,指摘為不當,並就原判決已論斷者,泛言其不備
理由,或係就原審所為論斷或駁斥其主張之理由,泛言原判決不適用法規
或適用不當,核與所謂原判決「違背法令」之情形顯不相當,自難認對原
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3年裁字第 790 號
  要  旨: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與內政部營建署就工程採購案件簽訂代辦協議書,相關
約定難謂全無行政契約之性質。營建署受任擔任專案管理人及代辦採購人
並受有報酬,自應負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

6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482 號
  要  旨:
按所謂預備訴之合併(或稱假定之合併),係指原告預防其提起之此一訴
訟無理由,而對相同被告提起理論上不能並存之他訴,以備先位之訴無理
由時,可就後位之訴獲得有理由判決之訴之合併而言。故先位之訴有理由
,為就後位(備位)之訴裁判的解除條件;先位之訴無理由,為就後位之
訴裁判的停止條件。換言之,於合併審理後認先位之訴有理由者,即無庸
就後位之訴為判決;認先位之訴無理由者,即應就後位之訴為判決,同時
駁回先位之訴,兩者均無理由時,則併予駁回;至於先位之訴一部有理由
、一部無理由時,應否就後位之訴為裁判,則應視該先位之訴有理由部分
是否排斥後位之訴之請求而定。且第一審認原告先位之訴有理由,於被告
上訴時,後位之訴應隨同移審於第二審法院。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第 7  條、第 105  條第 1  項第 2  款、第
          244 條第 1  項第 3  款及同法第 115  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248 條之法理。

7 裁判字號: 107年裁字第 2060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5  條所指應明確之內容標的,除行政機關、相對人外,主
要係指行政處分所規制之法律效果而言,其規範理由在於要求法律效果明
確,使處分相對人立即知悉其規制內容。至於行政處分所依據之事實上及
法律上理由,縱有不明確情形,亦不影響法律效果之發生,尚難謂有違反
該條規定。

8 裁判字號: 108年裁字第 1259 號
  要  旨:
稽徵機關錯誤適用法律而為原處分時,本應以撤銷該違法行政處分方式解
消其效力,卻誤用廢止之方式,惟因原處分係自處分之日起失其效力,且
業經訴願決定予以斧正,即無庸改依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規定以廢止方
式解消其效力。

9 裁判字號: 108年裁字第 1260 號
  要  旨:
撤銷權之除斥期間,性質上係屬法定之不變期間,不得延長。又撤銷權期
間停止進行之障礙事由,法律並無明文規定,性質上亦不宜類推適用民法
上請求權時效停止之障礙事由。

10 裁判字號: 108年裁字第 1435 號
  要  旨:
訴願機關本於職務監督及行政一體之職責,本有權責糾正下級機關之作為
,是其既已於訴願決定中告知相對人可依行政程序法第 126  條準用第  
120 條第 3  項規定提起給付訴訟請求損失補償,應認相對人自斯時起已
知悉並可得行使該補償請求權,即應起算 2  年時效。

11 裁判字號: 108年裁字第 481 號
  要  旨:
原處分機關於作成決定後,發生對決定具有重要性之新事實;而基於該變
更後之事實,原處分機關依原來之法律規定有權不作成原授益處分,且不
廢止原授益處分對公益將有危害,原處分機關即得廢止原授益處分。

12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366 號
  要  旨:
按:「直轄市、縣 (市)  (局) 主管建築機關,對傾頹或朽壞而有危害公
共安全之建築物,應通知所有人或占有人停止使用,並限期命所有人拆除
;逾期未拆者,得強制拆除之。前項建築物所有人住址不明無法通知者,
得逕予公告強制拆除。」行為時建築法第八十一條定有明文。依此規定,
主管機關得對之通知拆除傾頹或朽壞而有危害公共安全之建築物者,乃該
建築物之所有人或占有人,此外之他人,並非前開規定所指之人,主管機
關自不得通知其拆除危害公共安全之建築物;縱主管機關予以通知,因各
該他人並非該建築物之所有人或占有人,對該建築物並無處分權限,亦難
謂受通知之人有拆除該建築物之義務。苟主管機關進而依前開規定中段 (
逾期未拆者,得強制拆除之) 規定,拆除該建築物,受通知拆除該建築物
之人亦不負支付拆除費用之義務。另按建築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固規定:
「建築物起造人、或設計人、或監造人、或承造人,如有侵害他人財產,
或肇致危險或傷害他人時,應視其情形,分別依法負其責任。」此之責任
,係指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所定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刑法所
定之公共危險、毀損、傷害等罪之刑事責任。至建築物之所有人或占有人
因建築物之傾頹或朽壞而危害公共安全,依法應負拆除建築物之義務,並
不因有建築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之規定,而應轉由有故意或過失之建築物
起造人、或設計人、或監造人、或承造人負擔,僅建築物所有人或占有人
就建築物拆除所生之損害,得請求有故意或過失之建築物起造人、或設計
人、或監造人、或承造人賠償而已。經查:本件被上訴人申請於系爭土地
上建造建築物,領有上訴人所屬工務局核發八五重建字第八一二號建照,
工地地址為臺北縣三重市重新路三段七○至七二號,八十八年五月十二日
上午十時左右,施工中工地地下室二層外牆漏水造成鄰房嚴重塌陷,其中
同市中正南路八巷十號、十二號及重新路三段六十巷一號一樓全毀、二至
五樓樑柱斷裂,中正南路八巷二、四、六、八號一至五樓建築物傾斜,重
新路三段五八號三樓受損等。上訴人所屬工務局以受損房屋已危及公共安
全,乃以八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八八北工建字第K三五四六號暨八十八年五
月二十一日八八北工建字第K三六六八號函通知被上訴人等拆除受損房屋
,被上訴人等因與受損房屋所有權人賠償事宜尚未解決,無法依通知拆除
,上訴人乃於同年五月十九日召開強制拆除房屋執行討論會議,決議於同
年五月二十三日開始拆除臺北縣三重市中正南路八巷十號、十二號一至五
樓及同市重新路三段六十巷一號一至五樓。同年五月二十一日上訴人所屬
工務局以八八北工建字第K三六八九號函公告強制拆除並委請立固公司代
為拆除等情,為原審依法確定之事實。揆之前開規定及說明,本件上訴人
並無權通知被上訴人拆除系爭房屋,其於被上訴人未執行拆除系爭房屋後
,委請立固公司拆除系爭房屋,因此所生之費用亦無權請求被上訴人支付
。原處分命被上訴人支付前開費用,訴願決定予以維持,核均有未合。

參考法條:建築法 第 26、81、82 條 (93.01.20)
          行政程序法 第 7、10、36、43、93、103、135、149 條
           (90.12.28)
          民法 第 153、184、188、189、421 條 (91.06.26)
          行政訴訟法 第 98、242~244、249、255 條 (87.10.28)

13 裁判字號: 95年裁字第 1272 號
  要  旨:
行政契約之締結應以書面為之,並不以單一文件為必要。如從行政主體相
互間之往來文件,已可察知就公法上法律關係之設定、變更或消滅,雙方
確已達成具有拘束力及意思表示合意者,可認已符書面要件。

14 裁判字號: 95年裁字第 2012 號
  要  旨:
基於免繳使用牌照稅之目的,由妻子具名立據切結書,同意註銷其所有普
通小型車駕駛執照者,丈夫不具利害關係人之地位。

15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98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61  條規定,有效下達之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機關、
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本件被上訴人固曾因左膝下截肢審定成殘,已
領取農保殘廢第 119  項第 6  等級殘廢給付,嗣因左膝下截肢、慢性肺
氣腫併呼吸衰竭氣切術後,於 95 年 7  月 14 日向上訴人申請殘廢給付
,被上訴人之身體雖前已局部殘廢,但本次並未加重等級,不符合農民健
康保險條例第 37 條第 8  款規定,亦不符合同條第 9  款規定,被上訴
人既因事後之不同傷病致身體不同部位殘廢,自應就其「新殘」部分核定
殘廢給付,不得扣除原領殘廢給付,原判決因將訴願決定、審議審定及原
處分均撤銷,業於理由中詳予論斷,其所適用之法規與該案應適用之法規
並無違背,與解釋判例,亦無牴觸,並無違反行政程序法第 161  條規定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99年裁字第 1342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242  條規定,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
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本件上訴意旨無非係重述其在原審業經主張而為
原判決摒棄不採之陳詞,或係就原審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事項
,任加指摘違誤,或係就原審所為論斷或指駁其主張之理由,泛言原判決
理由不備或理由矛盾,而未具體表明原判決如何合於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或有行政訴訟法第 243  條第 2  項所列各款之情形,尚難認為對原
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首揭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
不合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9年裁字第 1484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
,原處分機關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者,得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為全部或
一部之廢止。本件設備公司之所以得營運啟用「板橋營建工程剩餘土石方
資源堆置場」,乃源於設備公司申請,經縣政府以函核准板橋土資場轉運
及再利用功能「啟用營運」,從而,其係授與設備公司啟用營運土資場,
屬合法之授益處分。而該函既於說明中明白表示請於場區營運中,確實依
計畫書內容營運及貴公司所出具切結之切結書及承諾事項辦理。若有違反
核定計畫書內容及貴公司所切結承諾事項,如情節重大者則逕予撤銷「啟
用營運」並依相關規定辦理,即屬保留行政處分之廢止權。職是,縣政府
對設備公司做成廢止板橋土資場之「設置許可」之處分,自屬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