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
176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0年判字第 1420 號 |
|
要 旨: |
按土地徵收條例第 58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國家因興辦臨時性之
公共建設工程,得徵用私有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徵用期間逾 3 年者,土
地或土地改良物所有權人得請求需用土地人徵收所有權,需用土地人不得
拒絕。是以,請求需用土地人徵收所有權,係以所請求徵收之土地已經需
用土地人徵用為前提。又排水溝水利工程,依其工程構造及用途,顯然屬
於長期性之水利設施,而非臨時性之公共建設工程等情,則依土地徵收條
例第 58 條第 2 項規定,請求需用土地人徵收土地,即有未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0年裁字第 1151 號 |
|
要 旨: |
依稅捐稽徵法第 21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依法應由納稅義務人申報
繳納之稅捐,已在規定期間內申報,且無故意以詐欺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逃
漏稅捐者,其核課期間為五年,是稽徵機關本於職權調查,如發現有應徵
之稅捐者,非不得依該款規定於五年核課期間內依法予以課徵,並不因曾
有退稅處分而阻卻該款之效力,尚難以曾有退稅處分而據為信賴保護原則
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 |
裁判字號: |
101年判字第 165 號 |
|
要 旨: |
按證券交易法第 66 條第 2 款規定,證券商違反本法或依本法所發布之
命令者,除依本法處罰外,主管機關並得視情節之輕重,命令該證券商解
除其董事、監察人或經理人職務。係為增強對證券商之管理,防止違規與
不法情事之發生,而賦予主管機關於證券商違反法令時,除依該法處罰外
,並得視其情節之輕重,採取適當之措施或處分,屬於管制性之不利處分
,與行政罰法第 2 條係以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而對於過去不法行為所為之
裁罰性不利處分不同,非屬行政罰法所指之行政罰,自無行政罰法第 27
條第 1 項裁處時效 3 年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1年判字第 954 號 |
|
要 旨: |
行政罰法乃有關行政罰之一般總則性規定,故選舉罷免事件,除應優先適
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責任要件、裁處程序及其他適用法則等規定外,
其他有關一般責任要件、裁處之審酌、單一行為及數行為之處罰、時效、
管轄機關等事項,仍應適用行政罰法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8 號 |
|
要 旨: |
按臺灣地區在日治時代成立之會社,於臺灣光復後,未依我國政府規定於
一定期間內,依我國公司法規定辦理公司登記者,其原設立會社應視為合
夥組織,該會社之原有財產亦應視為原權利人公同共有,固得由原權利人
據以辦理更名登記,倘係於臺灣光復後始發生權利變動之情形,則其取得
權利者,既非原權利人,因其權利主體已失登記同一性之情形,其不動產
物權之取得,我國係採登記要件主義,自應依不動產權利變更登記之規定
辦理,不得為更名登記。故日治時期依日本法令所設立之法人,於臺灣光
復後,未依規定依我國公司法規定辦竣公司登記者,應視為合夥組織。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322 號 |
|
要 旨: |
我國綜合所得稅係採屬地主義,故僅對中華民國來源所得所得課稅。從而
個人在國外存款之利息或投資所取得之股利,無論是否匯回國內,均無繳
納我國綜合所得稅之義務。又前開所謂「中華民國來源所得」,就「營利
所得」而言,就公司分配之盈餘,以公司是否依我國公司法登記設立為準
。如公司係依我國公司法設立登記者,其所分配之盈餘,即為中華民國來
源所得;反之則否。合作社及合夥所分配之盈餘,則以該合作社及合夥是
否在我國境內為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7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412 號 |
|
要 旨: |
課徵租稅構成要件事實之認定,稅捐稽徵機關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其
所提證據必須使法院之心證達到確信之程度,始可謂其已盡舉證之責;若
僅使事實關係陷於真偽不明之狀態,法院仍應認定該課稅要件事實為不存
在,而將其不利益歸於稽徵機關。而納稅義務人協力義務之違反,尚不足
以轉換課稅要件事實的客觀舉證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493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本須依個人資訊、營業機密、國家機密保護法等相關法令,決定
證據資料是否應保密而不得提出,惟其是否有正當理由,則應由法院經辯
論而判斷之,因其事涉相關證據所得證明事項真偽之認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9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106 號 |
|
要 旨: |
行政法院於撤銷訴訟應依職權調查證據,期得實質之真實;惟職權調查證
據有其限度,仍不免有要件事實不明之情形,故當事人仍有客觀之舉證責
任。證據之取捨與當事人所希冀者不同,致其事實之認定異於該當事人之
主張者,尚不得謂原判決因此有違背法令之情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0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212 號 |
|
要 旨: |
海關必須查明納稅義務人申報之進口貨物交易價格確屬虛偽不實,且提出
客觀上足以證明其真實交易價格之證據資料,始能以該證據資料所證明之
交易價格,作為計算完稅價格之根據。倘提出之證據資料客觀上並不足以
證明納稅義務人申報進口貨物之真實交易價格,僅能使其申報之交易價格
之真實性或正確性產生疑義者,不能逕以該證據資料所顯示之交易價格,
作為計算完稅價格之根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1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295 號 |
|
要 旨: |
按醫事服務機構欲申請為保險醫事服務機構者,須檢具相關文件申請保險
人即主管機關依全民健保特約辦法為審核。而主管機關為完成審查,得採
依職權調查事實及證據、或到場履勘、請相關人陳述意見並提供資料、製
作書面紀錄等方式進行。又一般行政調查之實務運作上,對於龐大數量調
查對象,基於調查之行政成本及事實上之需求考量,行政機關一般均採不
特定對象之抽樣調查。從而,醫事服務機構申請為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其
看診之病患眾多,為調查其是否有具體違反健保法相關規定或違反之虞之
行為,主管機關採抽樣調查、訪談,尚難謂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2 |
裁判字號: |
105年裁字第 601 號 |
|
要 旨: |
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表明再審理由。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
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倘僅泛言有何條款
之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或所指摘情事,形式上顯與該再審事由不相
當者,尚難謂已合法表明再審理由。如未表明再審理由,法院無庸命其補
正。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3 |
裁判字號: |
106年判字第 249 號 |
|
要 旨: |
行政法院對於攸關本案事實關係之重要事證,如有應依職權調查而未予調
查之情形,或對當事人之主張不予調查或採納,卻未說明其理由者,即構
成判決不備理由之違法;且公文書應提出其原本或經認證之繕本或影本,
始得依其程式及意旨認作公文書。因此,當事人既否認補償清冊影本之真
正,並爭執其內容之記載,如未調取補償清冊原本,或命行政機關提出其
原本或經認證之影本,遽然採信補償清冊影本的形式證據力及實質證據力
,顯有違證據法則。故補償清冊影本之記載並無任何協議價購之文字,僅
憑補償清冊影本不足以證明協議價購之事實,徒憑補償清冊影本,即認定
土地應已完成協議價購並付款屬實,自有理由不備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4 |
裁判字號: |
106年判字第 257 號 |
|
要 旨: |
事實審法院本得查明為裁判基礎之事實關係,依職權調查事實予以認定,
以作成實體裁判,如法院僅質疑業務訪查訪問記錄內容未詳實,並指出行
政機關調查事實有如何缺失,而將訴願決定、爭議審定及原處分均撤銷,
責令主管機關再行查明事實,判決自係違背法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5 |
裁判字號: |
106年判字第 672 號 |
|
要 旨: |
高雄市政府固應依最高行政法院確定判決意旨作成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
然仍須於公司收受高雄市政府其後另行作成限期清除之行政處分書後,於
期限內拒不履行清除為前提,方能決定有無依廢棄物清理法第 71 條第 1
項代為清除處理,或依行政執行法第 29 條第 1 項代為履行之必要,此
涉及高雄市政府執行方式之選擇,法院於公司是否遵限清除不明前,無從
逕命高雄市政府應依行政執行法第 29 條第 1 項規定代為履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6 |
裁判字號: |
108年判字第 20 號 |
|
要 旨: |
解釋性行政規則並不具創設性,然因解釋性行政規則對人民仍有所影響,
為使人民有所預見,行政程序法乃要求應登載於政府公報發布之。惟此之
發布並非成立或生效要件,是其縱未依登載於政府公報,尚不影響其效力
|
17 |
裁判字號: |
108年裁字第 481 號 |
|
要 旨: |
原處分機關於作成決定後,發生對決定具有重要性之新事實;而基於該變
更後之事實,原處分機關依原來之法律規定有權不作成原授益處分,且不
廢止原授益處分對公益將有危害,原處分機關即得廢止原授益處分。
|
18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1106 號 |
|
要 旨: |
專利專責機關智慧局對專利有效性案件,為求審查迅速及公平正確,而訂
定之專利審查基準,性質上屬於行政規則,並不拘束法院,亦不應成為審
判時之法律基準。
|
19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244 號 |
|
要 旨: |
放射性物料管理法涉及計畫者,除了同法第 29 條第 1 項後段最終處置
計畫之外,其他計畫的提出,應報請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准後始得實施
,另同法涉及應由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定或核准之事項,亦不包含同法
第 29 條第 1 項後段之最終處置計畫,未依同法規定提出計畫或未依同
法報經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定或核准即擅自從事者,放射性物料管理法
均有相對應之罰則規定,唯獨並未課予放射性廢棄物之產生者提送最終處
置計畫予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定之義務,故亦無督促其提送計畫之管制
手段或裁罰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0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95 號 |
|
要 旨: |
衛生福利部所屬醫事審議委員會受民事法院之委託進行醫療糾紛鑑定,作
成之「鑑定報告」,即屬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3 條規定之「政府資訊」。
鑑定並未對涉訟當事人開啟行政程序,彼此間並無行政程序之關係存在,
涉訟當事人即無從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46 條第 1 項規定以行使卷宗閱覽
權,鑑定機關亦無自行決定逕向涉訟當事人提供鑑定資料之權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1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984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189 條規定,行政法院為裁判時,除別有規定外,應斟酌
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之真偽;
依此判斷而得心證之理由,應記明於判決。據此,構成行政法院判斷事實
真偽之證據評價基礎,乃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基於行政訴訟之
職權調查原則,法院必須充分調查為裁判基礎之事證以形成心證,法院在
對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為評價時,應遵守兩項要求,一是「訴訟
資料之完整性」,二是「訴訟資料之正確掌握」。前者乃所有與待證事實
有關之訴訟資料,都必須用於心證之形成而不能有所選擇,亦即法院負有
審酌與待證事實有關之訴訟資料之義務,如未審酌亦未說明理由,即有不
適用同法第 125 條第 1 項、第 133 條之應依職權調查規定,及判決
不備理由之違背法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2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119 號 |
|
要 旨: |
基於依法行政之原則,行政機關本應依職權撤銷違法之行政處分,即使該
處分已發生形式上之確定力,亦然。行政處分發生形式確定力後,違法行
政處分是否撤銷,原則上仍委諸行政機關之裁量,惟為免公益遭受重大損
害,以及基於信賴保護原則,行政機關之撤銷權應予限制。
|
23 |
裁判字號: |
111年上字第 610 號 |
|
要 旨: |
行為人與已婚女子相約出遊、單獨共處一室泡湯及相偎拍照,已逾越與普
通朋友一般社交行為,違反行為時國軍軍風紀維護實施規定第 31 點第 2
款「違反不當情感關係」,業經原審認定屬實,惟「違反不當情感關係」
此一違失行為之事實型態多樣,行為人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損害程
度、行為後態度等項,均為衡量懲處輕重之參考因素。處罰機關在未有裁
量基準參考之情形下,其裁量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及平等原則,事實審法院
本得依個案所涉情節之各種考量因素、情狀,佐以先前相關懲罰案例之分
析比較,綜合評斷機關所為裁量決定是否有恣意濫用或怠惰之情事。行為
人主張其違失行為係個人交友感情層面,與公務無關,公益性低,事後獲
得配偶原諒,已與該女子未有任何聯繫等語,並提出多件同為「違反不當
情感關係」案例,認其等情節均較本件嚴重,本件處罰比例有所失衡,即
非無憑。基於前述說明,原審自應曉諭兩造就此部分充分攻防,並本於事
實審法院職權,進一步研判原處分之懲罰有無違反比例原則等瑕疵,本件
上訴為有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4 |
裁判字號: |
94年判字第 931 號 |
|
要 旨: |
關於限定申請更正戶籍登記出生年月日所應提出之證明文件為七種公私文
書,依戶籍更正登記要點第四、五點規定,但因此要點亦無法律授權依據
,核係主管機關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認定事實,而訂頒之解釋性行
政規則,但此僅具有拘束訂定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而不及於
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5 |
裁判字號: |
95年判字第 1994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就證據證明力,係依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判斷事實,且非準用刑
事訴訟法之規定。
|
26 |
裁判字號: |
96年判字第 1397 號 |
|
要 旨: |
按主管機關為審理事業對他人散發侵害智慧財產權警告函案件,是否符合
公平交易法第 45 條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所為之例示性函釋,未對人民權
利之行使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於法律保留原則無違,亦不生授權是否明
確問題,與憲法尚無牴觸。則違反該函釋中關於符合公平交易法第 45 條
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所為之例示性之要件,自非行使專利權等權利之正當
行為,乃屬於公平交易法規範市場競爭行為之範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7 |
裁判字號: |
98年判字第 1360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第 1 款規定,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法規准
許廢止者,得由原處分機關依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廢止。本件原確定判決
認定國軍在臺軍眷業務處理辦法性質上屬職權命令,則依中央法規標準法
之相關規定,其自屬法規之一種,則無論其是否屬行政程序法第 174 條
之 1 所稱之「須以法律規定或以法律明列其授權依據者」,本件原處分
之作成既在前開 2 年之過渡期間,則如前所述,均不致有再審意旨所稱
之不適用該條之違法。至再審原告一再主張,國軍在臺軍眷業務處理辦法
相關規定有違法律保留原則云云,殊非可採,蓋國軍眷舍之配住,並非憲
法所保障之人民基本權利,甚至在早期不是法律所賦予或保障之權利,其
配住或收回之事由,均係由軍方依職權命令或令函所形成,是國防部以國
軍在臺軍眷業務處理辦法規定以收回眷舍之要件,並不致違反法律保留原
則,至再審原告所舉之司法院釋字第 443 號解釋及第 514 號解釋,分
別討論的是對於憲法第 10 條所保障之人民居住及遷徙自由暨憲法第 15
條所保障之人民營業自由之限制,本件自不得與之相提並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8 |
裁判字號: |
98年判字第 421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141 條規定,調查證據之結果,應告知當事人為辯論。於
受訴行政法院外調查證據者,當事人應於言詞辯論時陳述其調查之結果。
但審判長得令庭員或行政法院書記官朗讀調查證據筆錄代之。惟同法第
176 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219 條規定,關於言詞辯論所定程式之遵守,
專以筆錄證之。經查原審於 96 年 3 月 15 日之言詞辯論筆錄既載明,
「兩造各陳述準備程序之要領,並引用歷次所提之證據及陳述」、「審判
長提示本件全部卷證予兩造命為辯論」等語各在卷,足見原審於踐行言詞
辯論程序時,已將調查證據之結果,告知兩造當事人為辯論,並使當事人
陳述受命法官於準備程序所為調查證據之結果,顯無上訴意旨所指摘「未
踐行調查證據筆錄程序,即命辯論終結」之情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9 |
裁判字號: |
99年判字第 1246 號 |
|
要 旨: |
「外銷佣金超過出口貨物價款 5%,經依規定取得有關憑證,提出正當理
由及證明文據並查核相等者,准予認定。」為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
92 條第 4 款規定,係就外銷佣金超過出口貨物價款 5%,並依規定取
得有關憑證,提出正當理由及證明文據並查核相等者,能否准予認定之規
定,另司法院釋字第 438 號解釋,則係就準則第 5 款第 5 目之規定
,是否牴觸憲法之規定而為之解釋,並非外銷佣金未超過出口貨物價款 5
% 者無庸提出憑證,及提出正當理由與證明文據並查核相等,一律予以
認定。按佣金支出係營利事業對經紀人、代理人或代銷商因介紹或代理銷
售該事業之產品或服務,而由該事業支付報酬,故有無支付佣金之必要,
應以該經紀人、代理人或代銷商有無實際提供仲介勞務以為斷,若無實際
提供仲介勞務,雖形式上具備有合約書及結匯支付證明,亦難謂該項支出
為經營本業所必需之必要或合理費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0 |
裁判字號: |
99年判字第 1297 號 |
|
要 旨: |
行為時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 92 條第 1 款、第 4 款規定,佣金
或手續費支出,其立有契約者,應與契約約定相核對,其超出部分應予剔
除。外銷佣金超過出口貨物價款百分之 5,經依規定取得有關憑證,提出
正當理由及證明文據並查核相等者,准予認定。又佣金支出係營利事業對
經紀人、代理人或代銷商因介紹或代理銷售該事業產品或服務,而由該事
業支付報酬,故有無支付佣金必要,應以該經紀人、代理人或代銷商有無
實際提供仲介勞務以為斷,若無實際提供仲介勞務,雖形式上具備有合約
書及結匯支付證明,亦難謂該項支出為經營本業所必需之必要或合理費用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1 |
裁判字號: |
99年判字第 797 號 |
|
要 旨: |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52 條規定,保險人為審查保險醫事服務機構辦理本保
險之醫療服務項目、數量及品質,應遴聘具有臨床或實際經驗之醫藥專家
,組成醫療服務審查委員會;其審查辦法,由主管機關定之。又該條授權
訂定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醫療服務審查辦法,目的在審查保險醫事
服務機構提供全民健康保險醫療服務項目、數量、適當性及品質,並據以
核付費用;而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則規範本件被處
分人與醫事服務機構間的特約及管理事項。二者規範目的及範圍完全不同
。本件並非機關受理人民聲請許可案件,而係裁罰性之不利處分,且全民
健康保險裁罰性不利處分,應適用特約及管理辦法,而非審查辦法,故再
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對其處罰時,應優先適用審查辦法第 28 條規定輔導
上訴人改善,否則有違行政程序法第 4 條、第 165 條規定暨法律優越
原則、從新從輕原則,並無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2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1206 號 |
|
要 旨: |
按保險人訪查人員向保險對象查訪渠等至特約診所就診情形,所據以製作
之訪問紀錄僅係按訪問內容據實記載,並無涉任何專業性或技術性之智識
與技能,故訪查人員自無須以經牙科專業訓練之人為限,況法令亦未就訪
查人員之資格為相關要求;另保險對象於接受保險人訪查同日實地所為之
口腔勘驗,係由特約診所特約之專科審查醫師執行,並依檢查結果據以製
作口腔檢查紀錄,檢查結果自屬可採,又依各保險對象口腔勘驗所攝照片
觀之,尚無從證明有特約診所所指保險人特約專科醫師實施口腔檢查之場
所、光線、病人受檢查位置非屬正確,而有未依正確方式檢查致影響檢查
結果正確性之情事,自難謂違反證據調查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3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1624 號 |
|
要 旨: |
按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第 15 條第 5 款所謂「不適服現役」,屬
不確定法律概念,而行政法院對於不確定法律概念固得為合法性之監督,
但對於具有高度屬人性之評定,在基於尊重其不可替代性、專業性及法律
授權之專屬性,僅於行政機關之判斷有恣意濫用及其他違法情事時,得予
撤銷或變更。是不適服現役之考核,係屬具有高度屬人性之評定。又因應
國軍新一代兵力成軍,亟需優質人力配合,故以個人品德、性情、敬業精
神為篩選標準,並汰除不適任者,以淨化國軍人員素質,故就「不適服現
役」法律概念之適用,行政法院應採取低密度審查標準,尊重機關之判斷
餘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4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570 號 |
|
要 旨: |
(一)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72 條已明文規定虛報醫療費用係禁止行為,
而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第 37 條第 5 款、
第 7 款所列情事,其內涵無超過以不正當行為虛報醫療費用之範
疇,是其並無逾母法授權意旨而加諸法律所無之限制,況依全民健
康保險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合約,均明文約定簽約之醫事服務機構,
應依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辦理全民健康保險
業務,且合約條款亦明定不予給付或扣減醫療費用之各項具體規定
,醫事服務機構於締結特約時顯得預見,並無因授權不明而無從預
見管理內容情事,難謂違反法律保留及授權明確性原則。
(二)按醫師法第 8 條之 2 規定,醫師執業,應在所在地主管機關核
准登記之醫療機構為之。但急救、醫療機構間之會診、支援、應邀
出診或經事先報准者,不在此限。該項但書既為醫師應於核准登記
之醫療機構執業之例外規定,自應從嚴解釋,是所謂應邀出診係指
應情況危急或行動不便病人之邀往診而言,始符合該條規範意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5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881 號 |
|
要 旨: |
按全民健康保險醫事服務機構特約及管理辦法係依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55
條規定授權訂定的法規命令,裁處時該辦法第 37 條第 8 款規定,核符
合全民健康保險法立法意旨,且未逾授權之目的及範圍,自得適用,故保
險醫事服務機構於特約期間,有特定情事者,保險人即應依該辦法第 37
條第 8 款規定,予以停止特約一定期間之處置。是以,保險醫事服務機
構如堪認定虛報保險對象醫療費用,則主管機關依裁處時該辦法第 37 條
第 8 款規定,予以停止特約,自於法有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6 |
裁判字號: |
102年訴字第 436 號 |
|
要 旨: |
就業服務法立法係採申請許可制,就申請聘請外國人者之資格及條件,與
外國人之工作類別、項目、人數、期間及工作地點,均列為管制,須先申
請許可,方得為之。而就業服務法第 57 條第 1 款明文禁止聘僱未經許
可、許可失效或他人所申請聘僱之外國人從事工作(包括長期性及臨時性
工作),以保障國民工作權、維持社會秩序而避免妨礙本國人之就業機會
、勞動條件、國民經濟發展及社會安定。且就業服務法所規範之對象,並
不以大型企業或工廠經營者為限,舉凡一般家庭、學校、依法立案之短期
補習班、海洋漁撈工作業者,均同受規範。行政罰與刑事犯固係量的不同
,而非質之差異,惟行政罰之執法者,係行政機關一般公務員,與刑罰之
執法者係熟悉法律程序之法官、檢察官、司法警察人員不同;且行政機關
執法時,行政程序上並未賦予拘提、羈押、搜索等強制處分權,行政調查
時難以有效掌握證據,則依比例原則,若以過度嚴格證據主義相繩,將使
行政機關執法無力,恐與公益有違,是以行政罰殊無類推適用刑事訴訟法
關於證據規定之餘地。另按「文書,依其程式及意旨得認作公文書者,推
定為真正。」行政訴訟法第 176 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 355 條第 1 項
定有明文。本件海巡彰化查緝隊之調查筆錄,係依據其職務及法定方式所
作成之文書,自屬公文書,應推定為形式真正,自有證據能力,不以錄音
錄影為必要。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37 |
裁判字號: |
104年訴字第 175 號 |
|
要 旨: |
按 106 年 1 月 18 日修正前廢棄物清理法第 2 條規定僅就產源區分
一般廢棄物、有害事業廢棄物及一般事業廢棄物,然就「廢棄物」概念並
未定義,依「廢棄物」之文義解釋當指棄置之物品。而依一般社會通念,
棄置非經濟物質屬之,另經濟物質不再依其用途使用,予以棄置者,同應
屬之,則原為經濟物質之產品可能因不再依其用途使用,予以棄置而成為
廢棄物,自非當然排除廢棄物清理法之適用。次按 106 年 1 月 18 日
修正廢棄物清理法第 2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及增訂第 2 條之
1 規定,將「廢棄物」之定義明文化,明定拋棄能以搬動方式移動之物品
即屬之,並增訂第 2 條之 1 規定,不論事業產出物之原有性質為何,
符合一定要件而有棄置或污染環境之虞者,即為廢棄物,足認事業產出物
縱係產品,亦有可能成為事業廢棄物,非謂產品即無廢棄物清理法之適用
。並依廢棄物清理法第 2 條修正立法說明:「……廢棄物與資源位處物
質或物品之不同生命周期,經過適當手段,廢棄物可變成資源,而若錯置
、錯用,資源也應視為廢棄物……。」明揭廢棄物清理法原規範意旨,準
此,產品若錯置、錯用亦可能成為廢棄物,此依修正前、後之廢棄物清理
法規定,並無不同。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38 |
裁判字號: |
104年簡上字第 2 號 |
|
要 旨: |
處環境講習 4 小時,並限期於 103 年 3 月 25 日前完成改善,被上
訴人不服提起行政訴訟,核屬應適用通常訴訟程序之事件,原審逕行以簡
易訴訟程序審理並為判決,本有違誤,但因本件當事人於第一審對於該程
序誤用無異議且就該訴訟有所聲明及陳述,依上開但書規定,該訴訟程序
之瑕疵即已補正,本院仍應適用簡易訴訟之上訴審程序審理。在撤銷訴訟
或其他維護公益之訴訟,法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當事人固無主觀舉證責
任,但經法院依職權調查證據後,要件事實尚有不明之情形,當事人仍有
客觀之舉證責任。換言之,僅法院依職權調查證據後,要件事實仍有不明
之情形下,撤銷訴訟之當事人始有客觀之舉證責任;但訴訟當事人對要件
事實仍有爭執,尚未經法院依職權窮盡調查之能事,致案情不明,則屬法
院應依職權調查證據之問題,尚與舉證責任分配無涉。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39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字第 28 號 |
|
要 旨: |
最高行政法院在具體個案之外,表示其適用法律見解之決議,原僅供院內
法官辦案之參考,並無必然之拘束力,雖不能與判例等量齊觀,惟決議之
製作既有法令依據(行政法院組織法第 30 條及最高行政法院處務規程第
28 條),又為代表最高行政法院之法律見解,如經法官於裁判上援用時
,自亦應認與命令相當(司法院釋字第 620 號、第 622 號解釋理由書
參照),縱最高行政法院於個案見解,認該院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所表
示之法律見解,有整合其內部法律見解,供院內法官參考之作用(行政法
院組織法第 16 條參照),具有事實上之拘束力,惟亦認應自決議之日起
始有其適用。
|
40 |
裁判字號: |
107年簡上字第 30 號 |
|
要 旨: |
轉服志願役士兵於受領志願士兵待遇前,填具志願書、保證書等,以保證
其服務義務及應遵循事項之履行,亦應認該雙方當事人有行政契約之訂定
|
41 |
裁判字號: |
91年訴字第 5131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為處分或其他行政行為前,自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
律注意,並斟酌其全部陳述與調查事實及證據之結果,依論理及經驗法則
認定事實,如為當事人不利之處分,即應將其得心證之理由完整告知當事
人,始符合行政程序法所揭示之公正、公開與民主原則及增進人民對行政
之信賴之立法目的。故不予專利之審定書應備具理由,並針對申請(復)
理由及證據,加以論駁,如其理由非以申請標的為判斷基礎,對申請(復
)理由及證據漏未斟酌或不予採納,難謂適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2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1195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3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1307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4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1461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5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095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作成復查成績結果後,所為之否準人民申請閱卷及複印全部試卷
決定,並非程序中處置。
|
46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270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7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51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60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9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95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0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9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1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22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2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488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3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722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4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77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5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818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6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848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7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3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4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9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5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0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1 |
裁判字號: |
95年訴更一字第 160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程序法第 72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
所、事務所或營業所為之。」又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所規定之寄存送達,
限於不能依同法第 72 條及第 73 條行送達者,即於應送達處所不獲會晤
應受送達人,亦無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受僱人或該處所之接收郵件
人員可以收領文書,或應受送達人或其同居人、受僱人、接收郵件人員無
正當理由拒絕收領文書,並有難達留置情事時,始得為之,設其送達之處
所,雖原為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而實際上已變更者,該
原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即非應為送達之處所,自不得於該原處所為
寄存送達,此有最高法院 64 年台抗字第 481 號判例意旨可參。是系爭
處分書送達當時,原告實際上已不住在原住所,則依前開說明,於原住所
為寄存送達即不合行政程序法第 72 條第 1 項前段之規定,自不生送達
之效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2 |
裁判字號: |
96年訴字第 4006 號 |
|
要 旨: |
民國 94 年 5 月 18 日修法之保險法第 149 條第 3 項規定,保險業
因業務或財務狀況顯著惡化,不能支付其債務,或無法履行契約責任或有
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時,主管機關得依情節之輕重,分別為派員監管、
派員接管、勒令停業派員清理、命令解散等處分。而若以保險業者其 93
年度報表所附之資本適足率為負百分之二百五十四,顯已低於當年同法第
143 條之 4 第 1 項規定所要求之負百分之二百最低限制,故金管會即
函請保險業者辦理現金增資,以使其資本適足率達法定百分之二百之標準
,惟保險業者始終未辦理增資,而使該保險業負債程度過高。對此,金管
會以保險業經營不善,財務業務顯著持續惡化,淨值已呈現負數,資本適
足性及流動性嚴重不足且頻傳延遲給付賠償或無理由拒絕賠償情事,並有
損及被保險人權益之虞。依上述行為時保險法第 149 條第 3 項規定,
以處分勒令保險業停業派員清理,此乃金管會身為保險業之主管機關所具
之職權,處分並無不妥之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3 |
裁判字號: |
96年簡字第 688 號 |
|
要 旨: |
政府採購法第 85 條第 3 項規定,審議判斷指明原採購行為違反法令者
,廠商得向招標機關請求償付其準備投標、異議及申訴所支出之必要費用
,惟法律並未規定何謂必要費用。上開規定之立法說明謂:「第三項明定
申訴經認定招標機關有違失情事,而其無法改正時,廠商得向其為金錢求
償之範圍。此係參照政府採購協定第二十條關於申訴程序應有就廠商所受
損失或損害予以償付之機制,並得將償付限定於準備投標或申訴之成本之
規定訂定。」按政府採購法第 1 條之立法理由謂「本法所稱標購,其名
稱及內涵,乃參酌世界貿易組織之 1994 年政府採購協定」。足見,我國
政府採購法係以 WTO 之政府採購協定為藍本制定,第 85 條第 3 項規
定之立法說明,亦表明係根據政府採購協定之機制,並得將償付限定於準
備投標或申訴之成本,其原文為 which may be lim ited to costs for
tenderpreparation or protest,不論立法說明中翻譯為成本,或條文用
語所指之必要費,解釋上均應以直接且必要者為限。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4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210 號 |
|
要 旨: |
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 495 號解釋意旨,貨物進、出口人對於進、出口
貨物,應負誠實申報之義務,原告為經營進口業務,自應遵守報運貨物進
出口相關規定,如有來物係從東南亞地區報運進口,常涉及管制大陸地區
進口貨品項目,應要求賣方提供系爭來貨產地之正確資料,本件原告對系
爭來貨有上述諸多不尋常之處,理應對泰國S公司多方查證,再據實報關
,以盡誠實申報之義務,原告並未此舉,而有本件違章之行為,縱無故意
,仍難辭過失之責。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65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810 號 |
|
要 旨: |
醫師法第 11 條規定,醫師非親自診察,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
診斷書。但於山地、離島、偏僻地區或有特殊、急迫情形,為應醫療需要
,得由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指定之醫師,以通訊方式詢問病情,為
之診察,開給方劑,並囑由衛生醫療機構護理人員、助產人員執行治療。
查該條固明定醫師非親自診療,不得施行治療、開給方劑或交付診斷書,
然本件被告訪查之初,距系爭保險對象牙科診療時已有一段時間,況牙科
病況雖未若身體其他部位之疾病有相當致命之危險性,但因有疼痛持續之
難堪忍受及急迫性等因素,一般常人,苟有牙部疾病,皆無任令惡化而不
予診療之理。同理,系爭保險對象於 95 年間為本件牙科診療後,縱不於
原告擔任醫師牙醫診所」繼續治療,亦絕無於長達 2 年餘之時間內,靜
待本件核定而從未為任何牙部之診治之可能。被告所稱本件鑑定程序上應
請系爭 8 位保險對象親自到診,非惟與常情相悖,且未提出系爭 9 位
保險對象自本件醫療後迄未為任何牙科診療行為之相關資料以資證明其主
張有實務上之根據,自難採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6 |
裁判字號: |
98年再字第 64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273 條第 1 項第 13 款及第 14 款規定,當事人發見未
經斟酌之證物或得使用該證物,或原判決就足以影響於判決之重要證物漏
未斟酌者,得據以為再審事由。本件受處分人主張有國軍眷舍管理表係屬
漏未斟酌且足以影響判決之重要證據,然所未漏未斟酌之證據應指在原判
決程序中即存在但當事人不知其存在之情形,受處分人所主張之證據已於
原審提出,將不予採信之證據逕論為漏未斟酌證據,尚屬無據,自不符再
審之法定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7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1504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 條各款規定,行政行為,應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
達成,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
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本件原告主
張原處分送達前,未曾合法收受系爭公司核定稅額通知書,且從未被通知
補繳該公司所積欠之稅款,即被告於作成原處分前,未先依法通知,亦未
先採取其他對其權益侵害較小之手段追討所積欠之稅款,已違反該條「比
例原則」規定。按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第 3 項規定之限制出境處分,係
為確保稅收及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同條第 6 項並規定如有各款情形之
一者,應即解除受處分人之出境限制,已兼顧納稅義務人之權益,核與憲
法保障人民財產權、居住及遷徙自由等意旨,並無牴觸,亦違反無比例原
則之情事。本件函報限制原告等人出境列管之系爭公司94年度營利事業所
得稅未分配盈餘核定稅額及 95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稅額,其繳款書
限繳日期為 97 年 12 月 1 日至 97 年 12 月 10 日,臺北市國稅局於
填發繳款書時,已於負責人部分載明全體清算人並分別發單寄送,並於97
年 11 月 13 日向法定清算人之一送達,依前揭規定及說明,即為合法送
達。由於系爭欠稅逾滯納期未繳納,亦未提起行政救濟,已告確定,是以
被告據以核認原告為系周公司之法定清算人,該公司滯欠已確定之 94 、
95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已符合得限制其負責人出境之規定,即無不合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8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499 號 |
|
要 旨: |
社會救助法第 3 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直轄
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本件原告雖主張其兄精神異常,並
無工作能力,彼此間亦無相互扶養事實,不應納入原告家庭應計算人口範
圍之列云云。惟查,依該條之規定,本件被告為主管機關,雖得依其權責
調查審認是否准許原告本件低收入戶之申請,惟原告仍應檢具相關證明文
件以供主管機關即被告審查核定。而就申請低收入戶之核定事項上,申請
人自負有一定之協力義務。是本件原告向被告申請列入 98 年度低收入戶
時,既未併同檢附原告之兄之身心障礙者手冊、重大傷病證明文件或診斷
證明書等佐證資料。從而,被告以原告全家每月工作收入計 25,049 元,
平均分配家庭應計算人口 2 人,則其每人每月 12,524 元,業已超過內
政部公告低收入戶最低生活費之標準,而以系爭函文函復原告不符社會救
助法第 4 條規定,未通過低收入戶等語,於法即無不合。原告上開主張
,顯有誤解,即無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9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1217 號 |
|
要 旨: |
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72 條規定,以不正當行為或以虛偽之證明、報告、陳
述而領取保險給付或申報醫療費用者,按其領取之保險給付或醫療費用處
以二倍罰鍰;其涉及刑責者移送司法機關辦理。保險醫事服務機構因此領
取之醫療費用,得在其申報應領費用內扣除。而醫療機構未經診治保險對
象,卻自創就醫紀錄並虛報醫療費用,應停止其特約 1 至 3 月,並將
領取之醫療費用於申報應領費用內扣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70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591 號 |
|
要 旨: |
所得稅法第 83 條第 1 項規定,稽徵機關進行調查或復查時,納稅義務
人應提示有關各種證明所得額之帳簿、文據;其未提示者,稽徵機關得依
查得之資料或同業利潤標準,核定其所得額。又所謂「未能提示」者,包
括全部未提示,以及提示而不完全、不健全、不相符致無法勾稽者。另依
最高行政法院 57 年判字第 60 號判例意旨,如納稅義務人所提示者,並
非依法令規定應齊備之主要帳簿全部,或依其提示之資料,因其記載不詳
實,致無從勾稽者,稽徵機關自得依查得之資料或同業利潤標準核定其所
得額。本件國稅局依據基隆市調查站查扣之對帳單、損益表及出版公司各
年度營業稅申報書審核出版公司漏報銷售額,自屬於法有據,相關審認自
無違行政法上禁止恣意原則,而出版公司始終以關係企業帳冊交錯,企圖
混淆相關數據之查證,又無法提出相關資料進一步供核,所指稱因扣案證
據未區分為哪一家營業人,認為國稅局自應依扣押物以營業收入比例分攤
認列為營業費用以扣減營業收入者,自無足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