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
140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1年判字第 954 號 |
|
要 旨: |
行政罰法乃有關行政罰之一般總則性規定,故選舉罷免事件,除應優先適
用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之責任要件、裁處程序及其他適用法則等規定外,
其他有關一般責任要件、裁處之審酌、單一行為及數行為之處罰、時效、
管轄機關等事項,仍應適用行政罰法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8年判字第 301 號 |
|
要 旨: |
第二次裁決縱未變更原行政處分之裁決結果,然若於裁決理由有變更或添
加內容,實質上為另一行政處分,要非不得為行政訴訟之標的。
|
3 |
裁判字號: |
104年訴字第 376 號 |
|
要 旨: |
受補助團體未依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九二一震災重建區生活重建補助作
業要點辦理核銷,依同要點第 16 點規定,補助機關得撤回補助,並追回
全部或部分補助款項,應可認為係補助機關保留授益行政處分之廢止權。
經撤回之補助款即屬無法律上原因而受利益,致補助機關受損害,自構成
公法上之不當得利,補助機關即有公法上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
4 |
裁判字號: |
108年交上字第 349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依據民眾依法所檢具之行車畫面影像進行舉發,依該行車畫面影
像即可判斷相對人有違反道交處罰條例之行為,其證據力甚為明確,故原
處分機關於調查時,即毋庸通知檢舉人製作調查筆錄,進行調查以認定該
行車畫面有證明力之必要。
|
5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1504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 條各款規定,行政行為,應採取之方法應有助於目的之
達成,有多種同樣能達成目的之方法時,應選擇對人民權益損害最少者,
採取之方法所造成之損害不得與欲達成目的之利益顯失均衡。本件原告主
張原處分送達前,未曾合法收受系爭公司核定稅額通知書,且從未被通知
補繳該公司所積欠之稅款,即被告於作成原處分前,未先依法通知,亦未
先採取其他對其權益侵害較小之手段追討所積欠之稅款,已違反該條「比
例原則」規定。按稅捐稽徵法第 24 條第 3 項規定之限制出境處分,係
為確保稅收及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同條第 6 項並規定如有各款情形之
一者,應即解除受處分人之出境限制,已兼顧納稅義務人之權益,核與憲
法保障人民財產權、居住及遷徙自由等意旨,並無牴觸,亦違反無比例原
則之情事。本件函報限制原告等人出境列管之系爭公司94年度營利事業所
得稅未分配盈餘核定稅額及 95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核定稅額,其繳款書
限繳日期為 97 年 12 月 1 日至 97 年 12 月 10 日,臺北市國稅局於
填發繳款書時,已於負責人部分載明全體清算人並分別發單寄送,並於97
年 11 月 13 日向法定清算人之一送達,依前揭規定及說明,即為合法送
達。由於系爭欠稅逾滯納期未繳納,亦未提起行政救濟,已告確定,是以
被告據以核認原告為系周公司之法定清算人,該公司滯欠已確定之 94 、
95 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已符合得限制其負責人出境之規定,即無不合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