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
127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462 號 |
|
要 旨: |
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組織規程第 3 條規定之著
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成員,包括屬於使用報酬率事件的當事人之權利人
及利用人,如權利人及利用人與會代表採逐案派聘,目的應係給予權利人
及利用人代表在著審會中就其立場作解釋、爭取權利人及利用人利益之機
會,此項制度之原意即將利益衝突或預設立場之成員安排在著審會內,為
權利人及利用人各別主張其利益,則著審會之性質與獨立委員會之獨立超
然或強調其公平公正者不同,亦與迴避制度係為免影響公權力行使之公正
之規範意旨相抵觸,故無從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32 條及第 33 條迴避規定
。至於權利人及利用人之代表人若係通案派聘,則有可能係借重其權利人
及利用人代表人對該行業之熟悉度,而予以專業意見,自應具公正之立場
,即有行政程序法關於迴避規定之適用。次按著作權審議諮詢時,著審會
委員固符合由全體委員三分之一以上出席之要件,惟會議決議紀錄部分未
有是否符合經出席委員過半數同意之記載者,即有調查釐清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463 號 |
|
要 旨: |
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組織規程第 3 條規定之著
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成員,包括屬於使用報酬率事件的當事人之權利人
及利用人,如權利人及利用人與會代表採逐案派聘,目的應係給予權利人
及利用人代表在著審會中就其立場作解釋、爭取權利人及利用人利益之機
會,此項制度之原意即將利益衝突或預設立場之成員安排在著審會內,為
權利人及利用人各別主張其利益,則著審會之性質與獨立委員會之獨立超
然或強調其公平公正者不同,亦與迴避制度係為免影響公權力行使之公正
之規範意旨相抵觸,故無從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32 條及第 33 條迴避規定
。至於權利人及利用人之代表人若係通案派聘,則有可能係借重其權利人
及利用人代表人對該行業之熟悉度,而予以專業意見,自應具公正之立場
,即有行政程序法關於迴避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464 號 |
|
要 旨: |
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組織規程第 3 條規定之著
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成員,包括屬於使用報酬率事件的當事人之權利人
及利用人,如權利人及利用人與會代表採逐案派聘,目的應係給予權利人
及利用人代表在著審會中就其立場作解釋、爭取權利人及利用人利益之機
會,此項制度之原意即將利益衝突或預設立場之成員安排在著審會內,為
權利人及利用人各別主張其利益,則著審會之性質與獨立委員會之獨立超
然或強調其公平公正者不同,亦與迴避制度係為免影響公權力行使之公正
之規範意旨相抵觸,故無從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32 條及第 33 條迴避規定
。至於權利人及利用人之代表人若係通案派聘,則有可能係借重其權利人
及利用人代表人對該行業之熟悉度,而予以專業意見,自應具公正之立場
,即有行政程序法關於迴避規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465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程序法第 32 條及第 33 條雖對於迴避設有規定,但若其他法律有
特別規定者,自應依該法律規定意旨,而排除上開行政程序法迴避普通規
定之適用。次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組織規程第 3
條規定,著作權審議及調解委員會主任委員得聘派權利人及利用人代表為
著審會委員。惟著審會成員中包括屬於使用報酬率事件的當事人之權利人
及利用人,倘權利人及利用人與會代表係逐案派聘,應係給予權利人及利
用人代表在著審會中就其立場作解釋、爭取權利人及利用人利益之機會,
此項法律設計制度之原意即將利益衝突或預設立場之成員安排在著審會內
,為權利人及利用人各別主張其利益,則著審會之性質與獨立委員會之獨
立超然或強調其公平公正者不同,亦與迴避制度係為免影響公權力行使之
公正之規範意旨相抵觸,故無從適用迴避規定。惟權利人及利用人之代表
人若係通案派聘,則有可能係借重其權利人及利用人代表人對該行業之熟
悉度,而予以專業意見,自應具公正之立場,即有行政程序法關於迴避規
定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裁判字號: |
102年訴更一字第 74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對公用事業開發用地上之無權占用戶發給「獎勵」或「救濟」等
金錢,並非互為對價之行政契約關係,而係雙方為達成公用事業開發用地
順利取得之共同目的,各為同方向之意思表示,從而平行結合成立之「行
政協定」(合同)關係,故不得據此主張同時履行抗辯。
|
6 |
裁判字號: |
103年訴字第 1663 號 |
|
要 旨: |
書面陳述紀錄中關於違法事實之記載,縱與錄音光碟之陳述內容略有出入
,惟關鍵性事實既於錄音譯文中均有提及,則書面陳述紀錄內容之真實性
,應尚無疑義。
|
7 |
裁判字號: |
107年訴字第 1354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94 條規定,行政處分附款不得違背行政處分之目的,並應
與該處分之目的具有正當合理之關聯。此即為行政法之「不當聯結禁止」
原則,乃行政行為對人民課以一定之義務或負擔,或造成人民其他之不利
益時,其所採取之手段,與行政機關所追求之目的間,必須具合目的性,
並有合理之聯結關係存在,若欠缺此聯結關係,此項行政行為即非適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1195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9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1307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0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1461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1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270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2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48 號 |
|
要 旨: |
公務員在行政程序中,除基於職務上之必要外,不得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為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於本件相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經檢察官調取
使用電話之通聯紀錄都於夜間非辦公時間通話,顯示雙方之關係密切,非
僅公務往來而已,顯然違反行政程序法第 47 條第 1 項與當事人行政程
序外接觸禁止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3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49 號 |
|
要 旨: |
公務員在行政程序中,除基於職務上之必要外,不得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為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於本件相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經檢察官調取
使用電話之通聯紀錄都於夜間非辦公時間通話,顯示雙方之關係密切,非
僅公務往來而已,顯然違反行政程序法第 47 條第 1 項與當事人行政程
序外接觸禁止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4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50 號 |
|
要 旨: |
公務員在行政程序中,除基於職務上之必要外,不得與當事人或代表其利
益之人為行政程序外之接觸。於本件相關刑事案件偵查中,經檢察官調取
使用電話之通聯紀錄都於夜間非辦公時間通話,顯示雙方之關係密切,非
僅公務往來而已,顯然違反行政程序法第 47 條第 1 項與當事人行政程
序外接觸禁止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5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51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6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60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7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95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19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9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22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0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488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1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722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2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77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3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818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4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848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5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3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6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4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7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5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906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裁處罰鍰額度參考表」為行政規則,具有拘束訂定
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之效力,若主管機關為未依據該參考表為裁罰時
之行政裁量,反而依其另創之裁罰標準為之,即已違反行政自我拘束原則
、裁量濫用禁止原則及平等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9 |
裁判字號: |
94年訴字第 536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於核准人民使用土地埋設管線外,另行作成徵收土地使用費之處
分,並非廢止合法行政處分。嗣主管機關作成徵收土地使用費之處分,亦
無所謂廢止已合法存在之行政處分,對此當事人主張其係信賴主管機關核
准使用系爭土地埋設管線,主管機關徵收土地使用費,係廢止前行政處分
,依行政程序法第 126 條規定,當事人要予以補償,並不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0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2206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1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2600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2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2602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3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3036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4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3140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然行政機關若偶因審核作業之疏失,致使人民因個案違法之瑕疵狀態未排
除而獲得利益時,該利益並非法律所應保護之利益,他人自不能主張「不
法之平等」,乃屬當然。可知其他縣市是否亦有全民健康保險法之適用?
是否亦應繳納系爭補助款?與系爭處分無關,原告自不得主張「不法之平
等」,進而要求撤銷原處分。本件原處分以原告已自 96 年 5 月 25 日
升格為準直轄市,乃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第 67 條、農民健
康保險條例第 12 條第 2 項規定,並參考「因應地方制度法第 4 條、
第 7 條修正行政院專案小組第 3、4 次會議決議」及內政部 96 年 10
月 29 日臺內法字第 0960163844 號令,認定原告有負擔各該類保險對象
健保費補助款之義務,以原處分請原告撥付農民健康保險之保險對象保險
費補助款,其認事用法均無違誤。訴願決定遞予維持,亦無不合,原告徒
執前詞,訴請撤銷原處分及訴願決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5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3141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6 |
裁判字號: |
97年訴字第 3199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7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38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8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39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9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415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0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493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103 條第 5 款規定,行政處分所根據之事實,客觀上明
白足以確認者,行政機關得不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本件就原告準用勞工
保險條例關於直轄市之相關規定,為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之明文
規定,且準用之日期,原告之前亦已於「因應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7
條修正行政院專案小組」第 3 次會議陳述過意見,就法規之適用,殊無
再予陳述意見之必要。而且原處分所根據之事實,即被保險人人數及計算
方式客觀上明白足以確認,原告就原處分作成之事實基礎,即被保險人人
數及計算方式亦無爭執,故依行政程序法第 103 條第 5 款之規定,於
原處分作成前,縱未給予原告陳述意見之機會,亦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1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71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2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72 號 |
|
要 旨: |
地方制度法第 4 條及第 7 條於民國 96 年 5 月 23 日修正,於此之
前,臺北縣人口已達 200 萬,但尚未升格為直轄市,則自同月 26 日該
法生效時起,臺北縣政府依地方制度法第 4 條第 2 項準用同法第 67
條及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第 1 款第 1 目但書、第 2 目後段、第
2 款後段、第 3 款後段及第 5 款後段等規定,即有負擔全民健保補助
款之義務,此一負擔之法源依據實係「法律」,而非行政規則或命令,難
謂違反法律保留原則。縱其後經行政院內部協商,由行政院衛生署以 96
年 10 月 19 日衛署健保字第 0962600454 號令延後上述規定之生效日至
97 年 1 月 1 日,其結果較法律授權適用全民健康保險法之時間為晚
,對臺北縣政府更為有利,臺北縣政府主張衛生署發布之令與法律保留原
則有違,顯有誤會。至全民健康保險法第 27 條之修正,係先於司法院大
法官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作成,自無違反釋字第 550 號解釋之可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3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594 號 |
|
要 旨: |
參照臺北縣興闢公共設施拆除剩餘建築基地內建築物改建增建辦法第 2
條規定,興闢公共設施拆除剩餘建築基地內合法建築物之改建、增建應向
臺北縣政府申請建造執照;於完工後,應申請核發使用執照。合法建築物
拆除後僅餘建築基礎或與鄰地相接之共同壁,其增建經本府認定無妨礙公
共安全之虞者,得適用相關之規定。又臺北縣政府得委由鄉鎮、市公所辦
理。本件就地整建申請人於申請之初,即已明確知悉所申請者為增建執照
而並非新建,縱認鎮公所核發整建執照確有誤載之情,就地整建申請人自
始均確知所申請者為增建而非新建,自無信賴保護餘地。況且得申請就地
整建執照者,必須是配合公共建設拆遷補償戶,就地整建申請人並非公共
建設拆遷補償戶,其是否具備申請就地整建之資格,業有疑義。再者,所
申請者乃係 RC 造施作,其將建物建造為 SRC 構造之建築物,亦違反整
建執照上所核准範圍,而有違反建築法規之情形,更無主張信賴保護之餘
地。是就地整建申請人主張,為不可採。從而,原處分並無違誤;訴願決
定予以維持,亦無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