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0年裁字第 1058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於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法院認為原處
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
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有重大影響者,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
理由者,不得為之。同條第 5 項規定,停止執行之裁定,得停止原處分
或決定之效力、處分或決定之執行或程序之續行或全部。又所謂「難於回
復之損害」,係指其損害不能回復原狀,或在一般社會通念上,如為執行
可認達到回復困難之程度,以及不能以相當金錢賠償而回復損害而言。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0年裁字第 2407 號 |
|
要 旨: |
區域計畫法施行細則第 13 條第 1 款規定之「特定農業區」,係指優良
農地或曾經投資建設重大農業改良設施,經會同農業主管機關認為必須加
以特別保護而劃定者。至優良農地,乃土壤肥沃而適於農作物之生長,非
僅是可作農業使用即可謂已屬回復原狀。故在一般社會通念上,回復優良
農地亦屬困難。另地方政府為配合高鐵車站之通車及當地居住、產業及觀
光之需求,擬定計畫,配合高速鐵路未來設輔助未來通車後所需之住、商
、產業、旅遊等服務機能之提供,則不影響當地民眾對高鐵之利用,如謂
該農地之區段徵收處分停止執行於公益有重大影響,亦有未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209 號 |
|
要 旨: |
所謂不能回復原狀,指法律上及事實上均為不能而言。如人民因處分之撤
銷而有可回復之法律上利益時,應許其請求回復原狀,以除去包含該執行
上之事實措施在內之不法結果;倘撤銷訴訟進行中,原處分已執行而無回
復原狀可能或已消滅者,於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時,行政法
院得依聲請,確認該行政處分為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4年裁字第 622 號 |
|
要 旨: |
公用地役關係雖非因行政機關所為之處分而創設,但行政機關得於特定事
實不復存在,公物喪失其原有功能時,以明示方法予以廢止。此一廢止處
分,性質上當屬對物之一般處分。
|
5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179 號 |
|
要 旨: |
環境影響評估之目的在取得整體開發行為許可,非僅單純取得建造執照、
使用執照等單純開發行為之前提;且審查程序形式上雖包裹於開發行為許
可程序中,但實質上與開發行為許可為二獨立之行政程序,審查結論作為
開發行為許可處分之前提要件。而環評審查結論若有違法之瑕疪,而遭撤
銷,即無准許進行開發行為。此外,非處分相對人起訴主張其所受侵害者
,若可藉由保護規範理論判斷為其法律上利益受損害,固可認為具有訴訟
權能,而得透過行政訴訟請求救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裁判字號: |
107年裁字第 1593 號 |
|
要 旨: |
中選會針對公民投票提案之審議結論,僅發生允許於完成相關提案人之查
對及徵詢立法或行政機關提出意見書後,得以進行下一階段連署之效力,
尚未發生系爭公民投票提案成立或不成立之具體法律效果,故其性質尚非
行政處分。
|
7 |
裁判字號: |
107年裁字第 1767 號 |
|
要 旨: |
中選會公告登載系爭公投案之投票日期、投票起止時間、編號、主文、理
由書、行政院提出之意見書暨公民投票權行使範圍及方式,得就上開公告
之事項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其相對人雖非特定,然依一般性特徵仍可
得確定其範圍,故其性質應屬對人之一般處分。
|
8 |
裁判字號: |
108年判字第 563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執行完畢後,如該處分經撤銷,溯及既往失其效力,則前所執行
之結果(如基於行政處分所追繳之金錢),即嗣後喪失其法律上原因,致
該財產變動構成公法上之不當得利,原行政處分相對人自得請求返還。
|
9 |
裁判字號: |
108年裁字第 1118 號 |
|
要 旨: |
保訓會針對警察特考的錄取人員,於榜示當日同步在該會全球資訊網公告
系爭通知,並函請考選部協助於正額錄取通知書函刊載該項考試訓練相關
資訊,性質上為保訓會就系爭考試之訓練事項所為決定,並對錄取人員直
接發生應接受相關教育訓練法律效果的行政處分。
|
10 |
裁判字號: |
108年裁字第 1574 號 |
|
要 旨: |
行政執行機關所為之執行命令,如已對外直接發生限制相對人就其財產之
處分權,及限制第三人對相對人為清償之法律效果,其性質即屬行政處分
,相對人如有不服,應先依行政執行法規定聲明異議。經此異議程序後,
再以撤銷訴訟尋求救濟。
|
11 |
裁判字號: |
109年抗字第 433 號 |
|
要 旨: |
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第 15 條關於處分書應記載事項
之規定,並無「主文」一欄之要求,故對其處分書之解讀,難以司法裁判
應有主文、事實、理由之具備,及既判力僅限於主文而不及於理由等邏輯
進行理解。處分書主文以外之記載及附隨之公函內容是否亦具行政處分之
性質,即應予以究明。
|
12 |
裁判字號: |
109年裁字第 1518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以違建認定通知書通知相對人認定之結果,並限相對人於文到次
日起 5 日內自行拆除,否則將強制拆除,核其性質,係屬具有法律效果
之確認及下命性質之行政處分。至於主管機關其後以違建拆除通知書告知
強制拆除之排定時間,則為單純之觀念通知。
|
13 |
裁判字號: |
109年裁字第 1958 號 |
|
要 旨: |
在委辦事項之領域,地方自治團體受國家之委任而承擔起國家任務,與國
家之間處於「內部法律關係」,而與憲法對地方自治之制度性保障無涉,
係中央主管機關對於地方自治團體所為之監督措施,並不發生外部法律效
果,故其性質並非行政處分。
|
14 |
裁判字號: |
109年裁字第 405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作成限制或剝奪人民自由或權利之行政處分前,固應通知處分相
對人陳述意見;惟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2 項規定既容許違反應給予
當事人陳述意見機會者,得予訴願程序終結前,因事後給予陳述意見之機
會而補正,自難認此程序瑕疵係屬重大而應賦予無效之法律效果。
|
15 |
裁判字號: |
109年裁字第 614 號 |
|
要 旨: |
行政規則對外就人民而言,並未直接發生法規範效力,須經由實施地籍測
量機關依該等行政規則為具體行政行為,才間接地藉由該等具體行政行為
,對人民權利或義務有所影響。人民亦無藉由提起訴訟,請求行政機關應
發布特定行政規則之權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6 |
裁判字號: |
109年裁字第 768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於作成終局之實體決定前,在行政程序進行中所為之各種程序行
為或決定,因欠缺完全、終局之規制效力,不得對其獨立進行行政爭訟,
而應與其後之終局決定,一併聲明不服。
|
17 |
裁判字號: |
110年抗字第 307 號 |
|
要 旨: |
農委會本於主管機關職權範圍內,為落實前處分及農會法施行細則第 20
條第 1 項規定,以系爭函促請相對人斗南鎮農會應依規定辦理候補理事
遞補,並諭知如屆期未辦理,相對人農委會將依農會法第 46 條規定續為
處理,核屬行政指導性質
|
18 |
裁判字號: |
110年抗字第 332 號 |
|
要 旨: |
原行政處分之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並不因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而停
止。然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如原處分或決定的合法性顯有疑義,或原處分
或決定的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的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應賦予行政法院
依受處分人或訴願人的聲請,於其針對該處分或決定提起本案行政爭訟程
序終結前裁定停止執行,以兼顧受處分人或訴願人的利益。而行政法院於
審查停止執行的聲請時,依即時可得調查的事證判斷,如果聲請人的本案
訴訟勝訴可能性大於敗訴可能性,則可認行政處分的合法性顯有疑義,即
得裁定停止執行;反之,如果聲請人的本案訴訟顯會敗訴,則應駁回其聲
請;至於,如果聲請人的本案訴訟並無顯會勝訴或敗訴的情形,則應審查
原處分的執行是否會發生難於回復的損害,而且有急迫情事,以及停止執
行對公益有無重大影響等要件,再加以決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9 |
裁判字號: |
111年抗字第 26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核發之工作許可證如有一定之效期,即屬係附有期限之行政處分
,其於期限屆滿時,當然失其效力,相對人即不得再執原處分進行施工。
|
20 |
裁判字號: |
111年抗字第 271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與長照機構為達成健全長期照顧體系及提供長照服務之行政目的
,基於意思表示而成立之契約,性質上為行政契約。
|
21 |
裁判字號: |
111年抗字第 72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係以「特定」人與「具體」事實關係為其特徵。衛福部疾管署發
布公告之各類人士來臺限制一覽表,非屬依一般性特徵可以確定或可得確
定其相對人範圍,規範具體事實關係之一般處分。
|
22 |
裁判字號: |
91年裁字第 238 號 |
|
要 旨: |
抗告人就兩造間承攬契約中,關於驗收之爭議,對相對人所發之通知,係
屬私法上之事實行為。相對人對之異議,經工程委員會處理結果,亦僅係
確認該通知事實是否有錯誤,而停權效果僅係由該委員會刊登政府採購公
報,發生政府採購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不得參加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或分
包廠商之法律效果,該函自不屬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
其他公權力措施,即不屬行政處分。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三項起訴
前聲請停止執行之要件,並未有「原行政處分合法性顯有疑義」之規定,
故行政法院僅須就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是否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且
有急迫情事者,而於公益無重大影響等要件,予以審查即可,如未符合上
述要件,即應予駁回,不得依訴願法第九十三條第二項或第三項規定,審
查行政處分之合法性是否顯有疑義。
參考法條:行政訴訟法 第 116 條 (87.10.28)
政府採購法 第 103 條 (90.01.10)
|
23 |
裁判字號: |
95年判字第 500 號 |
|
要 旨: |
瑕疵之行政處分與合法送達與否無涉,係指非行政處分或未完成之處分、
書寫錯誤之行政處分、不合目的之行政處分、無效之行政處分與得撤銷之
行政處分而言;根據行政處分所為之執行行為應係該行政處分垂直效力所
及,乃行政處分定義內之「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效力行為,而非有另
一行政處分之行為。
|
24 |
裁判字號: |
95年裁字第 1522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對約聘人員不予續約之措施,並非行政處分。
|
25 |
裁判字號: |
95年裁字第 177 號 |
|
要 旨: |
桃園縣警察局桃園分局僅為桃園縣警察局之外設單位,並非獨立之機關。
對此原處分形式上雖由桃園縣警察局桃園分局之名義為之,然桃園縣警察
局桃園分局僅為桃園縣警察局之外設單位,並非獨立之機關,故判斷上應
認為屬於桃園縣警察局之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6 |
裁判字號: |
95年裁字第 2507 號 |
|
要 旨: |
最高法院檢察署為執行其刑事偵查權而為之行為,並非行政處分。
|
27 |
裁判字號: |
95年裁字第 2542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法院認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
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對此行政機關
將所欲興建之人行陸橋地點函知附近居民,僅係觀念通知,而非行政處分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8 |
裁判字號: |
96年裁字第 468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依據拆遷公告,以公函通知房屋所有人搬遷,僅係事實通知,性
質上並非新的行政處分
|
29 |
裁判字號: |
98年裁字第 1037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規定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法院依職權或
依聲請裁定停止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之要件,並無訴願法第 93 條第 2
項規定之「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亦即僅須審查處分或決定之
執行,是否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暨於公益有無重大影
響,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是否顯無理由等要件即可。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0 |
裁判字號: |
99年裁字第 1346 號 |
|
要 旨: |
參照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第 3 項規定,停止執行係以具有
執行效力之行政處分為對象,始能達保護原告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之目的
。本件內政部依地方制度法及都市計畫法等規定,對縣(市)政府所擬之
主要計畫變更雖有核定權,惟內政部之「核定」僅為預防性之監督以防止
縣(市)政府都市計畫擬定時有不法行為並確保審查之可能性,並非藉此
取代縣(市)政府對於縣(市)都市計畫之擬定、發布及實施之權能。縣
(市)轄區內之一般人民,因縣(市)政府都市計畫之擬定、發布或實施
與否,財產事實有所損益,應對為發布實施之主管機關縣(市)政府之行
政處分,提起行政救濟,始有對之聲請停止執行之必要。故本件縣政府擬
定科學園區基地暨周邊地區特定區主要計畫案,雖經內政部以系爭處分核
定,如以內政部之核定處分為標的而提起撤銷訴訟,即屬欠缺權利保護必
要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1 |
裁判字號: |
99年裁字第 1984 號 |
|
要 旨: |
按依政府採購法第 102 條第 3 項及第 103 條第 1 項規定,經刊登
政府採購公報列為拒絕往來廠商,其效果為於一定期間不得參加政府採購
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或分包廠商,並非撤銷業者之營利事業登記,且如業
者登記營業項目眾多,其產品亦不限於所稱提供機關使用之變壓器或者國
防工業產品,尚非已無營業項目可繼續為經營,縱將來機關就案件訴訟獲
得勝訴,其因列入拒絕往來廠商所受之損害,客觀上並非不能以金錢賠償
回復,自難謂依前開規定所為行政處分之執行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2 |
裁判字號: |
99年裁字第 2032 號 |
|
要 旨: |
(一)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第 3 項及第 117 條規定,係
行政訴訟法對行政處分停止執行之規定,為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
制度之一環。旨在確保向行政法院尋求權利保護之人民,能獲得有
效之權利保護。由於停止執行程序係緊急程序,對於構成停止執行
要件之事實證明程度,以釋明為已足,不要求完全之證明,即就停
止執行要件事實之存在,法院依兩造提出之證據資料,及法院可即
時依職權調查所得,得蓋然心證,即得准予停止執行。
(二)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雖無類訴願法第 93 條第 2 項之
明文規定,即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顯有疑義時,不論該處分之執行,
是否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有無急迫情事,是否為維護重大公共
利益所必要,受理訴願機關或原行政處分機關得依職權或依申請停
止執行,然而行政法是憲法之具體化,解釋運用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規定,自應顧及此項法治國家依法行政原則之精神。是
以,系爭開發許可所據之系爭審查結論既經判決撤銷,系爭開發許
可即因而溯及自始違法,其違法性明確甚於合法性顯有疑義,無立
即執行公益,停止其執行自難謂於公益有重大影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3 |
裁判字號: |
100年停字第 25 號 |
|
要 旨: |
運動彩券之發行事涉公益,發行運動彩券之相關辦法又均係由主管機關訂
定,故體委會依業者參與徵選時所提出發行計畫,核定保證盈餘數額,自
屬行政處分,而非行政契約關係。
|
34 |
裁判字號: |
100年訴更二字第 36 號 |
|
要 旨: |
所謂之「開發行為」,依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4 條規定,係指「依環境影
響評估法第 5 條所為之開發行為,包括該行為之規劃、進行及完成後使
用」,蓋自然環境為全體國民世代所有,本應減少干擾,讓其自然成長,
自然演化;國民、事業及各級政府所負者,唯環境保護之義務與責任。縱
使某世代有開發行為之必要,亦應以高品質寧適和諧之環境為目標,並以
減輕人為因素對環境產生之負荷為要務,俾為後世代保留得以永續發展之
環境。而不論開發行為之規劃、進行及完成後之使用,均係對環境加諸之
人為干擾,則於未經完成環境影響評估,確認足以預防及減輕開發行為對
環境造成之不良影響前,自不許開發單位擅自從事開發行為。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35 |
裁判字號: |
101年停字第 4 號 |
|
要 旨: |
對公益是否有重大影響,係屬對當事人利益與立即執行公益的利益衡量,
因為單純公益無從具體判斷,是以必須與聲請人之利益併同考量,蓋私益
之集合體即為公益,兩者無法截然劃分;所謂公益原則,係指組成政治社
會各分子事實上之利益,經比較交互影響過程之理想狀態,即由特殊私益
與公共利益共同組成之綜合概念(參吳庚著,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第
10 版)。本件聲請人為國立大學,本身即代表公益,雖其以私法人地位
參與相對人所辦理「太平間 OT 案前置作業委外規劃案」緊急採購案(限
制性招標),亦不失其公益性。縱其參與本件採購案係為其私益,惟兩造
就契約解除是否合法尚存有爭議,結果介於勝負之間,尚難定論。聲請人
之訴在法律上既非顯無理由,則將原處分之效力暫時予以停止,並俟行政
爭訟確定後,再決定是否繼續執行,不但有助於雙方責任之釐清,對於建
立健全之政府採購制度亦有相當之幫助,故停止原處分之執行,尚難認對
公益有重大影響。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36 |
裁判字號: |
101年停更一字第 1 號 |
|
要 旨: |
聲請人先位聲明聲請停止執行之標的係相對人分別通知屏東縣東港地政事
務所辦理聲請人不動產之查封登記,及通知聲請人辦理所擔保稅捐債務之
分期繳納並提供擔保,核屬相對人依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準用強制執行法
第 76 條第 3 項所為之執行程序,聲請人如有不服,應依行政執行法第
9 條規定,向執行機關聲明異議,要非得依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前段規定向本院聲請停止執行,是聲請人先位聲明依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規定聲請停止執行,即有未合,應予駁回。次按強制執行法第 18 條第
2 項所規定之擔保,係備供執行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賠償,以資
平衡兼顧債務人及債權人雙方之利益,則此停止執行事件,自應由執行債
務人以執行債權人為相對人而為聲請,始合乎強制執行法第 18 條第 2
項程序規範之意旨,本件聲請人以與執行之債權債務並無關涉之執行機關
為相對人,顯就強制執行法第 18 條第 2 項停止執行聲請事件之當事人
適格要件有所欠缺,自非得准許,聲請人備位聲明亦應予駁回。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37 |
裁判字號: |
102年停字第 23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3 項所謂「難於回復之損害」,係指其損害不
能回復原狀,或在一般社會通念上,如為執行可認達到回復困難之程度,
以及不能以相當金錢賠償而回復損害而言。若損害雖得以金錢填補,惟如
其金額過鉅,或者計算有困難,為避免將來國家負擔過重之金錢支出或延
伸出耗費社會資源之不必要爭訟,此等後果是否有必要,亦應列為「難於
回復損害」之範圍。又所謂急迫情事,係指原處分或決定已開始執行或即
將開始執行,且其急迫情事非因可歸責於聲請人之事由所造成而言。另暫
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規範目的,係藉由迅速之形式審查以決定是否給予人民
暫時性之權利保護,並非實質審查原處分實體內容所作成之終局性決定。
若經由形式審查即得發現原處分之實質面有顯然違法之可能性,為避免當
事人之損害由危險變成實害,或由實害繼續擴大,固應在本案判決前給予
暫時權利保護,以保障人民權益。惟若形式上觀察原處分之合法性並未顯
有疑義,且原處分之執行將不致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亦無急迫情事者,
依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之立法意旨,原處分原則上並不停止執行,僅例
外於原處分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而於公益無重
大影響時,始准予停止執行。其次,當事人聲請停止執行要件之審查,應
以法院裁定時之事實狀態及法律狀態為判斷時點,且於權衡公共利益之維
護及個人權益之保障時,必須考量具體個案情節為綜合評價判斷,並非一
成不變。是以,倘若原處分之合法性於形式上觀察顯有疑義時,應可推論
若不予停止執行,確有高度蓋然性造成人民權益之損害,且此損害之填補
,尚須以所延伸出耗費社會資源之不必要爭訟為之,應可認定係屬難於回
復損害之情形。惟若原處分之合法性於形式上觀察並未顯有疑義,且對人
民財產權之剝奪,尚無嚴重違反居住正義或其他一般法律原則之情形,在
一般社會通念上,尚非不能以相當金錢賠償而回復損害,則此情形尚難認
將發生難以回復之損害。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38 |
裁判字號: |
102年停字第 7 號 |
|
要 旨: |
環境影響評估法將環評程序分為第一階段之書面審查程序及第二階段之實
質審查程序。而不論第一階段或第二階段程序,皆是先透過環評法第 5
條第 1 項設定之列舉項目及輔以「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之概念作為
開發行為應否實施環評之篩選要素,進而授權中央主管機關以法規定命令
予以界定。而此種二階段程序的特色在於,其於一般許可程序之外,另行
設計一套主管機關作成「審查結論」及「認可開發」的機制。對於開發單
位而言,固可因第一階段環評程序獲得免受再一次環評程序的機會,惟相
對於當地居民而言,因環評法第 5 條所列舉應實施環評的開發行為,其
中不乏屬於影響個人生命、身體、財產權益者,此等開發行為是否實施環
評,影響週邊居民權益甚鉅;且環評法將開發行為所在地之當地居民,列
為程序進行的必要成員,課予開發單位處理當地民眾意見之義務,足見環
評法兼有透過程序權利之賦予,以保障當地居民權益之用意。是開發行為
地區之當地居民,屬環評法之保護規範範圍,若開發行為在未經審查確定
合法之前,如繼續施工,將對當地環境造成難於回復之損害;而當地居民
本於環評法所授與不因開發行為而遭受顯著不利影響之權益,亦無從回復
,實有停止之必要者,當地居民自具有聲請權能得就開發行為聲請停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9 |
裁判字號: |
104年停字第 22 號 |
|
要 旨: |
按所有「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包括「停止執行」及「假扣押」或「假處
分」等),其審理程序之共同特徵,均是要求法院在有時間壓力之情況下
,以較為簡略之調查程序,按當事人提出之有限證據資料,權宜性地、暫
時性地決定、是否要先給予當事人適當之法律保護(以免將來的保護緩不
濟急)(學者陳清秀著行政訴訟法 2013 年 9 月版第 786 頁)。聲請
停止執行有無理由之審查,依前揭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規定,
須審查者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是否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是否有急
迫情事;於公益有無重大影響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是否顯無理由。所謂難
以回復之損害,係指其損害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困難而言,而在社會一
般通念上固以能否用金錢估價賠償為準,惟若損失之填補雖得以金錢為之
,然其金額過鉅時,或者計算有困難時,為了避免將來國家負擔過重的金
錢支出或延伸出耗費社會資源的不必要爭訟,仍應考慮此等後果是否有必
要列為「難以回復損害」之範圍(最高行政法院 101 年度裁字第 634
號裁定理由足參)。又立即執行若產生過於嚴苛之結果,如危害受處分人
之經濟生存,亦可認為難以回復之損(上開陳清秀著行政訴訟法第 785
頁);所謂急迫情事,則指原處分或決定已開始執行或隨時有開始執行之
虞,且其急迫情事非因可歸責於聲請人之事由所造成而言。在具備上述積
極條件(即第 116 條第 2 項本文規定)時,行政法院得依職權或依當
事人之聲請裁定停止處分之執行,而裁量時尚須考量事件是否具有「於公
益有重大影響」「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即第 116 條第 2 項但書規
定)之消極條件,是須旴衡停止執行之當事人利益以及不停止執行之公益
孰為優先保護之對象,並預估本案勝訴機率而為總括審查。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40 |
裁判字號: |
104年停字第 43 號 |
|
要 旨: |
訴願決定係爭訟裁決性處分,亦屬行政處分之一種,同樣亦具有拘束力、
執行力、確認力、存續力、構成要件效力等效力。
|
41 |
裁判字號: |
104年訴字第 135 號 |
|
要 旨: |
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受處分人得否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非前揭聯席會議決議範圍。另前揭行
政執行法第 26 條僅規定關於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準用強制執
行法之規定,足認準用應僅限於「執行」程序部分,而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債務人異議之訴之規定,因涉及實體爭執,應非準用之範圍,另前開最
高行政法院 97 年 5 月份第 1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一)理由,
亦不採用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準用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規定作為肯認理由
。是受處分人,於執行名義成立前,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
請求之事由發生,尚難認得援引行政執行法第 26 條準用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第 2 項規定,作為得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之依據。再者,強制執
行法第 14 條第 2 項所謂債務人異議之訴,為形成之訴,其訴訟無非以
債務人於執行名義成立前,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
,請求法院以形成判決宣示不許強制執行。該條項規定增修意旨乃因無實
體上確定力之執行名義(例准許拍賣抵押物裁定、本票強制執行裁定),
未經實體上權利存否之審查,債務人亦無抗辯機會,故此項執行名義成立
前,所存實體上權利義務存否之爭執,宜許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以謀求
救濟。而如行政執行之執行名義為行政處分,原得於法定救濟期間提起訴
願及行政訴訟,以除去行政處分之執行力,債務人非無抗辯機會;另對於
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具形式存續力之行政處分,亦得依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規定申請行政程序重開,如有不服,得再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而除
去行政處分本身之執行力,債務人亦非無抗辯機會,且行政處分之執行力
須透過前揭法定救濟程序除去,性質上與強制執行法第 14 條第 2 項所
定係透過形成判決宣告判決不許強制執行情形並不相同。從而,在受處分
人以執行名義成立前,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
,而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時,倘該事由屬前開得另行行政救濟情形,即無
容許受處分人再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之餘地而為雙重救濟。蓋為行政執行
名義之行政處分(基礎處分)之違法瑕疵,本應於該行政處分之行政救濟
程序中加以爭執,債務人異議之訴並非反覆賦予債務人雙重行政救濟之機
會。
|
42 |
裁判字號: |
109年停字第 62 號 |
|
要 旨: |
行政院所為自治條例應屬無效的函告,係該行政機關針對地方自治團體之
特定對象,就其施行的自治條例有無牴觸憲法、法律或基於法律授權之法
規的具體事件,所為對外直接發生使自治條例無效之法律效果的單方行政
決定,應屬行政處分,且係對其自治權限予以限制之負擔處分。
|
43 |
裁判字號: |
109年停字第 73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以 B 函文將 A 處分「不得自行辦理股務」之法律效果通知相
對人,此一部分固可認為屬於觀念通知。但 B 函文除註記上述法律效果
外,進而限定「相對人應於一定期限內委由其他代辦股務機構辦理股務事
務,並於期限屆滿之次日起不得再自行辦理」,此一部分則屬形成性之行
政處分。
|
44 |
裁判字號: |
109年停字第 79 號 |
|
要 旨: |
停止執行對公益是否有「重大影響」,係屬對「當事人」利益與立即執行
公益的利益衡量,因為單純自公益之影響程度,無從具體判斷是否「重大
影響」,必須與聲請人之利益併同考量,且所謂「公共利益」者,並非僅
止於行政處分所欲追求之公共利益,尚應同時權衡行政處分之執行所可能
危害之公共利益。唯有原處分所欲追求之公共利益高過原處分所損害之個
人權益暨其可能危害之公共利益,始能構成阻卻停止執行之事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5 |
裁判字號: |
109年停更一字第 1 號 |
|
要 旨: |
公開評選徵求都市更新事業實施者之申請及審核程序,性質上與行政契約
締結前之程序規定相當,且屬多階段之行政程序。是徵求都市更新事業實
施者之公開評選公告,性質上核屬行政機關為選擇或決定締約相對人之程
序中行為,並非要約意思之表示,充其量僅屬要約之引誘。
|
46 |
裁判字號: |
110年停字第 105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以自然人為相對人所為書面行政處分,如於處分作成時,該相對
人已死亡,而欠缺行政程序之當事人能力者,該書面行政處分因無法合法
送達相對人,即不生效力。
|
47 |
裁判字號: |
111年訴字第 723 號 |
|
要 旨: |
對於人民依法令負有行為義務而不履行時,主管機關得以代履行及怠金此
等間接強制之方法為行政執行,以實現行政目的。若捨此而僅以裁罰方式
為之,不僅無助於行政目的之達成,亦有違於比例原則之要求
|
48 |
裁判字號: |
112年訴字第 111 號 |
|
要 旨: |
作成命給付之行政處分,因係課予人民義務,不僅屬侵益處分,且在人民
不依行政處分給付時,行政機關更可以直接藉由行政執行之手段使人民完
成給付義務,故行政行為之形式對於人民基本權利仍會造成干預效果,基
於法治國家法律保留原則之要求,行政機關如欲作成命人民給付之行政處
分,不僅必須法律上已有可對人民請求給付之實體法上依據,且須法律有
明文規定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作成命人民給付之行政處分」之行政行為形
式,始得為之,尚不得以行政機關對人民有請求權之實體法上依據,直接
作為行政機關可作成行政處分命人民給付之法律基礎,否則即與法律保留
原則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整理)
|
49 |
裁判字號: |
89年停字第 49 號 |
|
要 旨: |
本件相對人廢標,聲請人提出異議後,相對人為公共利益之必要,於八十
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對系爭標案另行公告重行招標,開標日期八十九年十二
月二十八日上午十時三十分。而上開相對人將於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上午十時三十分開標,乃為實現上開公告重行招標之接續執行行為,係不
得作為行政爭訟標的之非行政處分,自非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三項
所定得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之原處分或決定。聲請人對於該不得作為行政爭
訟標的之非行政處分聲請裁定停止執行,既與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
三項所定停止執行之要件不符,從而,聲請人之聲請無理由,應予駁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0 |
裁判字號: |
89年訴字第 184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機關對於誤發、溢發之徵收補償費向人民請求返還時,如法律對於
返還請求權並無規定時,行政機關對於原基於行政處分所為之給付,亦得
以行政處分為返還之核定。次查,本件原告於發現誤發系爭土地改良物之
補償款後,旋於八十八年、八十九年間,先後向陳○開及其繼承人即本件
被告等人發函要求繳回補償款之餘,被告等人並已向原告提起訴願,惟迄
今尚未作成訴願決定。綜上,兩造對原告於本件起訴前,向被告發函責令
限期繳回系爭土地改良物補償款之行政行為,其性質係屬行政處分乙節,
並無爭議。揆諸首開說明,原告自得據業已合法送達被告等之行政處分,
以被告等逾期未履行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為理由,依新修正之行政執行法
第四條但書之規定,移送管轄之行政執行處行政執行,而核無提起本件一
般給付之訴之必要,殆無疑義。
裁判法院:行政執行法 第 4、11 條
行政訴訟法 第 8、107、116 條 (87.10.28)
行政程序法 第 92 條 (89.12.27)
訴願法 第 93 條 (89.06.14)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1 |
裁判字號: |
90年停字第 13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訴訟繫屬中,行政法院認為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將發生難以回
復之損害,或有急迫情事者,得依職權或依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益
有重大影響,或原告之訴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不得為之。」「停止執行
之裁定,得停止原處分或決定之效力、處分或決定之執行或程序之續行之
全部或部份。」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二項、第五項分別定有明文。
經查,相對人依政府採購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三項規定,函請行政院公共工
程委員會將聲請人名稱及相關情形刊登於政府採購公報,並依同法第一百
零三條第一項規定予以停權三年,即自九十年三月十三日刊登之日起,至
九十三年三月十二日止,不得參加政府機關辦理投標或作為決標對象或分
包廠商。則聲請人依上開處分於拒絕往來日期截止前,即不得參加政府機
關之採購,業已限制其營業範圍,亦滋造成一般公司行號或他人,於知悉
聲請人被刊登為不良廠商後,可能影響聲請人之商譽及營業生存。如待本
案終局確定之救濟,將使聲請人之營運發生困難,均屬難於回復之損害,
且有急迫之情形,是聲請人聲請停止原處分之執行,揆諸首揭法條之規定
,尚無不合。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2 |
裁判字號: |
90年停字第 2 號 |
|
要 旨: |
經查依行政程序法第九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本法所稱行政處分,係指行
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
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四二三號解釋意旨亦
同。亦即行政處分內容本身須係對人民之權利或義務產生規制作用,而具
有一定之法效性者,始為相當。按拆除大樓工程之「招標公告」,其性指
係屬私法上之要約引誘,本件相對人為上開招標公告,僅係藉此公告誘引
合格廠商日後與之成立私法上之承攬契約,故該公告並未對聲請人產生規
制作用。依上開說明,本件聲請人所指之上開招標公告,顯非屬對聲請人
之行政處分或決定。本件聲請人依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二項之規定
提起聲請停止執行,核與該條所規定停止執行之要件不合,是聲請人之聲
請,難予准許,應予駁回。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3 |
裁判字號: |
90年訴字第 1306 號 |
|
要 旨: |
按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債權人固得依行政訴訟法第八條第一項前段之規
定,逕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一般給付之訴,請求償還,惟如原告無須提起
給付之訴,而已有合法途徑實現其權利者,則原告之訴自屬無保護之必要
。又按如「行政機關以誤發救助金為由,函請受領救助金之人民繳回原頒
之災害救助金」之行政行為,亦屬行政程序法第九十二條第一項之行政處
分。行政機關命令人民為一定金錢給付之下命處分,依行政程序法第一百
十條第一項之規定於送達而對外發生效力後,我國法制向來以不停止原處
分執行為原則。是以,如行政機關已以行政處分向人民命令繳回誤發之行
政徵收之補償款,一經送達人民,既已生行政執行力,人民逾期不履行公
法上金錢給付之義務,行政機關自得依九十年一月一日施行之新修正行政
執行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一款、第四條第一項但書之規定,移送管轄之行
政執行處依法執行,而無逕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一般給付訴訟之必要。故
而,行政機關對於誤發、溢發之徵收補償費向人民請求返還時,如法律對
於返還請求權並無規定時,行政機關對於原基於行政處分所為之給付,亦
得以行政處分為返還之核定。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4 |
裁判字號: |
91年停字第 1 號 |
|
要 旨: |
不論依據訴願法第九十三條第三項或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三項規定
,聲請停止執行,其聲請停止執行之對象均應為行政處分,否則其停止執
行之聲請,即不備要件,應予駁回。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5 |
裁判字號: |
94年停字第 122 號 |
|
要 旨: |
按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關於投資契約準用民事法相關規定之規範,並
不當然即應判斷為私法契約。又立法理由僅係解釋法律方法之一,但依促
參法成立之投資契約具有強烈公權力與特許之內容與本質,立法理由率斷
為民事契約,顯非妥適,自應排除此一法律解釋方法。次按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2 項所稱「難於回復之損害」,應以消極所受損害為限,至於
積極所失之預期利益,應係國家賠償之範圍,並非前開所謂損害。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6 |
裁判字號: |
94年訴字第 1100 號 |
|
要 旨: |
按場所負責人所經營之傢俱行的實際使用面積確已逾五百平方公尺,核屬
該當各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 12 條第 2 款、第 15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之應設置室內消防栓設備之場所。是該場所現狀實際作為
傢俱行或倉庫之面積逾五百平方公尺,且使用狀態存續中,自應依前揭各
類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設置消防設備,始符規定,尚難因負責人過
去申請設置面積未達五百平方公尺,即予免責。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7 |
裁判字號: |
95年停字第 120 號 |
|
要 旨: |
合法郵務送達不得僅提出大宗郵件限時掛號之執據清單,而不以有送達回
執之雙掛號之方式為之。
|
58 |
裁判字號: |
95年停字第 15 號 |
|
要 旨: |
建造人行陸橋係事實行為,又所選擇興建之地點,相對人有自由裁量之權
,是相對人之函件,僅係將所欲興建之人行陸橋地點告知聲請人,且所興
建之地點係在道路及人行道,並非在聲請人所有之台中縣大雅鄉上楓段一
一六二之三地號土地上,此公物之設置,亦非對聲請人發生有規制之效果
,縱使該人行陸橋之興建地點,在聲請人所有土地之前方,興建完成後,
或有可能影響聲請人土地之利用或交易價值之減損,惟此僅係聲請人所有
土地在經濟上之影響,而相對人上開函件,應係告知聲請人其設置公物之
裁量結果,屬觀念通知,又公物之興建,本身為事實行為,並非將興建完
成之公物為提供公用之表示,顯非對聲請人發生法律效果之行政處分,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59 |
裁判字號: |
95年訴字第 3761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廢止足以影響公務人員身分或影響其金錢上請求權等事項之行政
處分時,如為保障受處分人之權益,而例外適用行政程序法之程序規定,
以踐行正當法律程序,於法並無不可
|
60 |
裁判字號: |
98年停字第 58 號 |
|
要 旨: |
人民對於已不可爭訟之行政處分請求重開行政程序,而經行政機關拒絕者
,其得不服而對象乃該否准重開申請之程序上行政處分,自不得轉而對已
確定之前行政處分聲請停止執行。
|
61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1850 號 |
|
要 旨: |
按民意代表為選民服務之際,因擁有預算決算之審議權限,法案之議決,
及對行政機關施政及政稱的質詢權等權力,因此行政權經常視民意機關為
最大的制衡力量,故解釋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第 9 條規定時,勘認
縣市政府,為縣市議員、議會的「受其監督之機關」。次按利益迴避法第
1 條第 2 項明定公職人員利益衝突之迴避,除其他法律另有嚴格規定者
外,適用該法之規定;又政府採購法第 15 條之規定,並無罰則,解釋上
即非屬較利益迴避法嚴格之規定,進而遇有兩法競合之情況時,應直接適
用利益迴避法相關規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2 |
裁判字號: |
99年停字第 11 號 |
|
要 旨: |
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第 5 項規定,停止執行之裁定,得停止原處分或
決定之效力、處分或決定之執行或程序之續行之全部或部份。本案開發單
位,同時向內政部及國科會申請開發許可,各適用之法令並不相同,是開
發程序均立足於系爭原處分,為兩個以上之行政處分,以共同實現一行政
目的者,當事人對其中一行政處分提起訴願或撤銷訴訟,其請求暫時停止
執行該系爭行政處分為有理由時,則暫時停止執行之效力,應及於與該系
爭行政處分共同達成同一行政目的之另一行政處分之執行,故審酌相對人
審查結論之行政處分,於聲請人以外之聲請人對該行政處分提起行政救濟
事件裁判確定前,停止關於開發程序之續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3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365 號 |
|
要 旨: |
醫師法第 28 條之 4 第 5 款規定,醫師出具與事實不符之診斷書、出
生證明書、死亡證明書或死產證明書,處新臺幣 10 萬元以上 50 萬元以
下罰鍰,得併處限制執業範圍、停業處分 1 個月以上 1 年以下或廢止
其執業執照;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又對既有行政處分,因
其各種效力於該處分生效時,即已發生,其他行政機關及法院在處理其他
案件時,原則上只能視該行政處分為既成事實,納為自身行政作為或判決
基礎構成要件事實,此即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故若醫師違反前
揭規定,且情節重大,經衛生署行政處分書廢止醫師證書生效在案,自已
發生構成要件效力,並不以行政處分確定為必要。又若事後該醫師不服,
循序提起訴願及行政訴訟,但均遭駁回,顯見行政處分亦無經撤銷或廢止
情事,其效力仍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4 |
裁判字號: |
99年訴更一字第 8 號 |
|
要 旨: |
我國訴訟實務就租稅行政救濟之訴訟標的係採爭點主義,不採總額主義,
亦即行政救濟僅得就納稅義務人爭執之範圍(爭點)為審查,如納稅義務
人之爭點未經復查或訴願程序,於行政訴訟中復加以爭執,即非法之所許
。又同一稅務案件,經核課確定後復經稅捐稽徵機關為應納稅額之更正,
若屬稅額減縮之情形,該減縮部分應屬撤銷原核課處分之性質;若屬稅額
擴張之情形,則該擴張部分為新增之行政處分,無論其係以正式行政處分
之方式或其他非正式方式通知納稅義務人,均無改其為行政處分之本質(
參照司法院釋字第 423 號解釋),應許納稅義務人就該未確定部分提起
行政救濟。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