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訴願法第 79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618 號
  要  旨:
衛星廣播電視廣告播送之日期及時段均不相同,每一次均向不同之顧客群
訴求,一次廣告即有其單一之危害性產生,應認為一次播送廣告即為單一
行為,應可就每次播送廣告之行為分別處罰,並無違反一事不二罰原則。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811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係因銀行辦理公司應收帳款承購業務有違反交易常規情事,且對
於會計師函證有未充分揭露公司存款受限制之情形,認其有協助虛增公司
銀行存款以窗飾財務報表,影響金融秩序,有礙銀行健全經營,故以原處
分限制銀行於一定期間內不得新增辦理應收帳款承購業務。此外,銀行辦
理公司應收帳款承購業務,已違反有關銀行辦理應收帳款承購業務所規定
,應在內部控制及安全確保無虞之原則下,依據其董(理)事會同意之內
部作業準則辦理之原則,故機關認其有虛增公司銀行存款以窗飾財務報表
之情事,已該當銀行法第 61 條之 1  規定「銀行違反法令、章程或有礙
健全經營之虞」,核無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51 號
  要  旨:
內政部發布下達之「土地徵收補償地價加成補償注意事項」、「辦理更正
公告地價、公告土地現值作業注意事項」,性質上屬行政規則,直轄市或
縣市政府辦理相關案件時,均應遵守辦理。
 

4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123 號
  要  旨:
依促參法採 BOT  方式辦理案件,最終由「主辦機關」取得該建設之所有權
,「主辦機關」對於該投資開發案具有「財產上之利益」,倘其復為該投資
開發案件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環評法的「環評主管機關」時,即有「
利益迴避」之問題,該主辦機關環評審查委員應迴避表決。
 

5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443 號
  要  旨:
訴願決定撤銷者非行政處分,或非該行政處分撤銷受權利侵害或法律上利
益損害之人,即非提起撤銷訴願決定之訴之適格原告。如提起之訴願應為
不受理之決定,或應以無理由決定駁回者,受理訴願機關即不得再以決定
撤銷原行政處分之全部或一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9年上字第 260 號
  要  旨:
若電視事業之股東有轉讓股權而使股權結果有廣播電視法施行細則第 10
條第 1  項第 3  款所指持股過半之情形,即不應予以許可。另在廣播電
視法第 44 條之 1  第 4  款亦有針對發起人為股數變動達設立許可申請
書所載預定實收資本額過半時,得廢止其許可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262 號
  要  旨:
原處分機關既非行政訴訟法第 4  條第 1  項之訴願人,亦非同條第 3
項所稱訴願人以外之利害關係人,揆之大學教師之聘任為大學自治權限,
業經司法院釋字第 380  號解釋說明在案,而最高行政法院 106  年 6 
月份第 2  次庭長法官聯席會議決議內容,雖係教育部對大學就所屬教師
不予續聘決定不予維持之再申訴決定,大學得否對該再申訴決定提起行政
訴訟為決議,惟與地方自治團體就其自治事項之決定經訴願決定撤銷時,
地方自治團體能否對該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之情形並無不同,因此依訴
願法及行政訴訟法之體制,原處分機關縱認為訴願決定違法時,仍應受訴
願決定之拘束,不允許其對於訴願機關提起撤銷訴訟。足見,原處分機關
不得就對其不利之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不因原處分機關是否係地方自
治團體而有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358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如原已記明理由,僅因不充分或不完足,而由行政機關於訴訟程
序中,在同一事實範圍內為理由(包括法律或事實上觀點)之補充,則不
在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2  項之限制範圍。

9 裁判字號: 92年訴字第 3728 號
  要  旨:
行政法係以不溯及既往為原則,而以溯及既往為例外,除立法機關於制定
法律之際,因衡量公益之維護與利益之保護之結果,明定行政法規得例外
溯及既往外,行政機關於適用行政法規時,自應遵守不溯及既往原則,不
得溯及適用於法規制定生效前業已終結之事實或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1042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1  項第 2  款規定「違反程序或方式規定之行政處分,除
依第 111  條規定而無效者外,因下列情形而補正:...二、必須記明之理由已於
事後記明者。...。」,故本件原處分理由既已經依法補正,自難以原來依偽造之
資料為據之理由,而仍認該處分有瑕疵。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407 號
  要  旨:
惟查無論建築執照之核發或廢止,事涉主管機關對於建築之管理,應與公
共安全、公共交通、公共衛生及增進市容瞻觀之公益有關,尚難認本件原
核發之建造執照應否廢止與公益無關,是原判決認參加人於 92 年 7  月
2 日取得系爭建築基地之所有權,應屬該建造執照所依據之事實事後發生
變更,然其所影響者,係參加人本於所有權對該基地之使用、收益權能,
因被上訴人領有該基地之建築執照而受到限制、妨害,依法應由參加人循
民事訴訟程序請求排除之,核與公益無涉,自難認如不廢止該建造執照,
對公益將發生任何危害之情形,即與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第 4  款規定
廢止授益處分之要件不合等語,揆之前開說明,其認事用法不無違誤。復
依建築法第五章施工管理之規定,僅在第 53、54、55 條有執照失效及執
照變更規定及在 58、59 條有勒令停工之規定外,並無廢止執照之相關規
定,惟行政處分並非一定要有明文之法律依據,若從相關之規定或綜合法
規之原意,亦可認行政機關有處分之權限時,即難認該行政處分並無依據
或缺乏權限。查內政部 85 年 10 月 7  日台內營字第 8584982  號函釋
雖未表明拍定人因私權受侵害得申請撤銷原合法建築執照之公法上申請權
為何?惟從建築法及相關建築管理之規定,是否可演繹或引申出上訴人有
廢止執照之權限,原審判決對此隻字未提,即逕認內政部之上開函釋與民
法第 767  條所定所有權人排除妨害請求權之行使,應循民事訴訟程序請
求救濟之規定意旨不符,而不予援用等語,其適用法規非無違誤。

參考法條:訴願法 第 79 條(89.06.14)
          行政程序法 第 4、103、117、123、128 條(94.12.28)
          行政訴訟法 第 256、260 條(96.07.04)
          民法 第 767 條(96.05.23) 
          建築法 第 1、11、30、34、53、54、55、58、59 條
          (93.01.20)

12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715 號
  要  旨:
按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環境影響評估法第 23 條第 8  項及第 9  項規定
,乃指開發單位依環境影響評估法或依該法授權訂定之相關命令負有作為
或不作為義務,如其違反此作為或不作為義務,主管機關得加以制裁或強
制其作為或不作為,而主管機關疏於執行時,經受害人民或公益團體敘明
疏於執行之具體內容,以書面告知主管機關,主管機關於書面告知送達之
日起 60 日內仍未依法執行者,人民或公益團體得以該主管機關為被告,
對其怠於執行職務之行為,直接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其執行。
雖上訴人主張開發單位檢具之環境影響說明書,顯然不符合環評作業準則
之規定,有違反環境影響評估法或依該法授權訂定相關命令之情事。然環
境影響說明書係開發單位申請之開發行為,對環境有不良影響之虞,所應
檢具提出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文書,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主管機關
審查,環境影響說明書是否符合環評作業準則之規定,係開發單位能否通
過環境影響評估之要件,而非開發單位所負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環境影響
說明書如不符合環評作業準則之規定,其效果至多是無法通過環境影響評
估,主管機關並無從加以制裁或強制其作為或不作為,自無主管機關疏於
執行之問題,更無從判令主管機關執行,又作成審查結論主管機關,依同
法施行細則第 5  條第 3  款規定,係縣市主管機關而非中央主管機關,
中央主管機關實不可能為疏於執行之主管機關,自與同法第 23 條第 8
項及第 9  項規定之要件不合。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7年判字第 289 號
  要  旨:
人民向主管機關申請核發加油站籌設許可時,若尚無商業區內不得為加油
站使用土地之明文規定,迨嗣後修正都市計畫法施行細則時方才增列禁止
規定時,該施行細則若訂有過渡條款,該申請案件自應有其適用。

14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569 號
  要  旨:
訴願法第 79 條規定,訴願無理由者,受理訴願機關應以決定駁回之。原
行政處分所憑理由雖屬不當,但依其他理由認為正當者,應以訴願為無理
由。訴願事件涉及地方自治團體之地方自治事務者,其受理訴願之上級機
關僅就原行政處分之合法性進行審查決定。訴願程序屬於行政程序,故經
訴願審理程序而作成之訴願決定,本質上亦屬於行政處分。準此,訴願決
定機關及被上訴人在訴願程序終結前,得追加、補充或更替一切足以支持
行政處分合法性之事實資料及法律主張,即所謂事實上或法律上理由追補
,以支持行政處分實質合法性,此參照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規定亦自明
。上訴人徒憑其主觀上之歧異之法律見解主張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1
項第 2  款之規定,應係於不擴張或變更原處分之範圍內,於事後補記明
理由,原判決逕認為違反停車場法第 37 條程序規定之處分,可經由訴願
程序補正。惟若行政機關可事後任意增補理由,擴張或變更原處分範圍,
使停車場法第 37 條「責令限期改正」之法定程序形同具文,原判決有適
用法令不當之當然違法尚乏論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100年訴字第 1748 號
  要  旨:
按檢察官依刑事訴訟法第 253  條之 1  規定所為緩起訴處分之性質,乃
附條件之便宜不起訴處分;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時,依同法第 253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對被告所為之措施及課予之負擔,係一種特殊之處遇措
施,並非刑罰。故一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及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經
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確定後,行政機關自得依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裁處
。次按稅務違章案件裁罰金額或倍數參考表係主管機關對所屬機關及公務
員頒訂作為裁量之基準,而將各種違章情形依其情節類型化,分別適用不
同之裁罰金額或倍數。因此凡與參考表類型相同者,裁罰機關如認為該個
案並無特殊之處,而依參考表之金額或倍數予以裁罰,其裁量理由與參考
表相同者在處分書上可予省略。是以系爭裁罰參考表,乃上級機關為協助
下級機關或屬官,依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運作,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
範效力之裁量基準性行政規則。其具有拘束訂定機關,其下級機關及屬官
之效力。參照該裁罰參考表之使用說須知明可知,裁罰機關就一般違章類
型化之案件,依該參考表裁罰,尚難認有裁量怠惰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103年訴字第 1271 號
  要  旨:
對於行為人之行為,是否有違反行政法上之義務而須受到處罰,基於法治
國原則,應由行政機關依其職權,於可能性範圍內,做必要性之調查與舉
證。而行政機關對受處罰人為科處罰鍰處分時,即使受處罰人所為之各項
主張不可採,仍必須有積極證據證明受處罰人有違規事實存在,始才能認
定科罰處分有合法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248 號
  要  旨: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7 條第 10 款所規定之「規避、妨礙或拒絕」等
行為態樣,就其文義固屬「積極」之作為態樣,但並未排除行為人亦得以
「消極」之不作為方式而達到相同之目的。原告提供油品銷售完整流向之
法定義務,應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 41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稱:「
……二、為前款查核或抽樣檢驗時,得要求前款場所之食品業者提供原料
或產品之來源及數量、作業、品保、販賣對象、金額、其他佐證資料、證
明或紀錄,並得查閱、扣留或複製之。……」及「食品查核檢驗管制措施
辦法」第 8  條第 1  項之規定:「主管機關得要求業者出示相關文書、
表單、單據等書面資料或電磁紀錄,以供查閱。」原告既負有上述義務,
然其陸續提供油品銷售之「局部資料」而非「完整流向」,則其不作為之
評價即與積極之「規避、妨礙或拒絕」無異。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8 裁判字號: 104年訴字第 91 號
  要  旨:
揆之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係因立法者對於投標廠
商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實無從預先鉅細靡遺悉加以規定,是為
樹立有效之行政管制,乃授權主管機關公共工程委員會得據以補充認定同
條項第 1  款至第 7  款以外其他「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之
類型。又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既係立法者授權主
管機關可以行政命令補充認定同條項第 1  款至第 7  款以外其他有影響
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之類型,涉及人民財產權利之限制,自須為人民
所能預見,且應事先經主管機關一般性認定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
為,而非於具體個案發生後,始由主管機關認定該案廠商之行為是否為影
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亦不得發布規範行政體系內部事項之行政規
則替代。換言之,政府採購法第 31 條第 2  項第 8  款規定本身僅有部
分構成要件行為及法律效果,尚待主管機關補充其空白部分構成要件行為
後,方成為完整構成要件之法規範。是以,主管機關公共工程委員會用以
補充認定其他有影響採購公正之違反法令行為類型之補充規範,應屬法規
命令之性質,原則上應向將來生效適用,始可保障人民對法安定性之信賴
,俾符合法治國家原則。又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7  條之規定,各機關基
於法律授權訂定之命令應發布,並即送立法院,再依行政程序法第 157
條第 3  項規定,法規命令之發布,應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據此,自
行政程序法施行後,法規命令之發布,未刊登政府公報或新聞紙者,係未
依法定方式發布,不生效力。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9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129 號
  要  旨:
按陸海空軍勳賞條例旨在具體化總統授與榮典權之實現,從而表彰軍人保
衛國家之汗馬功勳。然軍人是否得據以享有公法上請求權,請求主管機關
敘頒勳章,應從該條例之規範內涵及目的以觀,除前述實現總統授與榮典
權彰顯軍人功績之主要目的以外,是否蘊含保護特定範圍之個人。縱認相
關規範意旨賦予軍人請頒勳賞之權利,惟勳賞係在表彰特定軍人保家衛國
具有戰功或特殊事蹟,唯特定個人得享有之,其請求權具備一身專屬之性
質,不得繼承或受讓。至於陸海空軍勳賞條例第 20 條係規定軍人身前已
獲頒給勳章之核定處分,未及進行頒給之事實行為前軍人即亡故時,如何
完成頒發勳賞之程序而已,並非對於未經核定勳賞之軍人死亡時,賦予其
直系親屬或配偶得享有獨立或繼受之權利請頒勳賞。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92年訴字第 3728 號
  要  旨:
給付行政係給予人民一定利益,受到法律保留原則拘束較寬鬆,在不違背
一般法律原則下,行政機關自得本於職權訂定行政規則,規範有關給付方
式與利用之關係。是主管機關所訂眷舍相關要點,就違反眷舍管理或使用
方式規定,得撤銷眷舍居住權益,洵屬保留廢止權或附負擔之授益決定,
尚與法律保留及法律優越原則無違。惟主管機關廢止授益處分,撤銷原告
眷舍居住權,應按行政程序法第 124  條規定,於廢止原因發生後二年內
為之,如逾此期限始以原處分撤銷眷舍居住權,即於法有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1466 號
  要  旨:
放射性污染建築物事件防範及處理辦法第 20 條第 2  項規定之「申請期
限」,應僅係單純為受理申請及行政作業審查便利而為之訓示規定,不具
任何實質拘束力,逾期者亦不因此致生失權效果;縱如機關所陳乃為消滅
時效規定,亦已涉及人民權利之限制,應屬於憲法上之法律保留事項,殊
不容機關以職權命令逕行規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1212 號
  要  旨:
法律如僅授權主管機關為行政指導而無處罰之授權者,即不得以之作為處
罰之構成要件。

23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635 號
  要  旨:
「授予利益之合法行政處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由原處分機關依
職權為全部或一部之廢止:一法規准許廢止者。二原處分機關保留行政處
分之廢止權者。三附負擔之行政處分,受益人未履行該負擔者。四行政處
分所依據之法規或事實事後發生變更,致不廢止該處分對公益將有危害者
。五其他為防止或除去對公益之重大危害者。」為行政程序法第 123  條
所明定。蓋基於法律安定及信賴保護之要求,合法之授益處分,原則上不
能廢止,須具備前開規定各款原因,始得例外為之。又建築執照為申請建
築之許可,即屬授益之行政處分,被告如欲廢止合法之建築執照,自須符
合前揭規定,始為適法。

裁判法院: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929 號
  要  旨:
公立學校,在性質上,屬於行政主體下設的行政組織,而國家創設、變更
國家組織,並設定其職掌及管轄範圍的權限,謂之國家「組織權」,國家
行使其「組織權」的方式則稱之為「組織行為」。一般行政組織行為因係
針對國家內部的組織,且通常僅具有事實上的影響而不具外部效力,人民
對之固無公法上的主觀權利,惟有規制性質之行政組織行為,如以非法規
形式,且係對個別事件作成規制之組織行為,已超越行政組織範圍,而對
人民發生法律效果,核與首揭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規定:「對外直接發生
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要件相符,自應認屬行政處分,並應視其對象
為個別或可確定範圍而認係個別處分或一般處分。基此,行政機關所為裁
併學校之決定,雖屬行政機關之組織行為,惟受裁併者無論其所在是否偏
遠,因均變更該校所有學生與學校之關係,是裁併學校之行政組織行為,
應認已對外即對學生發生法律效果,自為行政處分,且因裁併決定係對該
校所有在學學生發生法律效果,應認係可確定範圍之一般處分,要無疑義
。 準此,直轄市、縣(市)政府建構合理之教育設施,提供適當的教育
場所以滿足中小學學生上述學習需求,應可認為盡其公法上之義務。而分
區設立之國民中小學,即為維護國民教育階段學生之受教品質,使區域均
衡發展及教育資源妥善分配而分區設置。客觀上,學區內之各公立小學對
於滿足學生受教權、學習權及學生人格自由開展並無軒輊。並依上述國民
教育法第 4  條第 2  項關於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之學區劃分,分區
設置之規定,國民義務教育法律規定之本旨,就國民之受教權並無賦予教
育場所選擇權之內涵,故行政機關所為學校裁併之決定,應認並非剝奪或
限制自治團體居民權利之事項。
基此,可認國小學生應接受直轄市、縣(市)政府按學區分發其所屬學區
之國小,並無選擇入學至特定國小之權利。至原告雖引學者李仁森所撰「
學習權與教育場所之選擇」一文(刊載月旦法學教室第 78 期)主張學生
有教育場所之選擇權而予爭執。然該文係論述身障兒童編入普通班或特殊
班對教育權之影響,與本件事實尚不相同,即難比附援引。況該文以「國
民可以要求國家建構合理之教育制度和設施」為立論,本件被告所提供之
同一學區內文正或總爺國小,其教育資源分配相同,師資等教育人員之配
置,亦受相同規範,無論在總爺國小或文正國小,除主觀感情因素外,客
觀上同能實現學生受教權、學習權及人格自由開展,即滿足前文所論述教
育場所選擇權之「提供合理教育設施」內容。本件被告原處分將總爺國小
併入文正國小,對原告而言,原告基本教育權由總爺國小移至文正國小,
然並非消滅原告受教權或學習權,此亦與退學處分完全消滅學生之權利,
並非等同,即難認原告有何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因此受有實質損害。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5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2433 號
  要  旨:
參酌公路法第 78 條規定,依本法所為汽車、電車牌照之吊扣或吊銷處分
,不因處分後該汽車或電車所有權移轉、租賃他人或租賃關係終止而免於
執行,足見若違規車輛受牌照吊扣、吊銷處分,自不應因違規車輛嗣後為
規避法律之惡意轉讓、租賃等行為,而使上述受吊扣、吊銷處分之效力受
到影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98年訴更(一)字第 118 號
  要  旨:
銀行法第 61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銀行違反法令、章程或有礙健全經
營之虞時,主管機關除得予以糾正、命其限期改善外,並得視情節之輕重
,為相關處分。本件被告認為銀行法係憲法委由政府制訂銀行法等相關法
律,以約束管理金融機構,立法機關於銀行法相關條文中已賦予被告就銀
行營業自由加以審核裁量權限等語,於法無違,自屬可採。因此,被告就
銀行法行政管制審核裁量方面,苟無明顯錯誤,即值得尊重。被告陳稱上
述規定,立法機關於該條文中並授權主管機關於必要時有停止銀行部分業
務之裁量空間,於法有據,同值得尊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585 號
  要  旨:
行為時水利法第 78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主管機關為保護水道,應
禁止在行水區內建造、種植、堆置、挖取,或設置遊樂設施,豎立廣告牌
,傾倒廢棄物,足以妨礙水流之行為。受處分人於河川行水區內建造預拌
混凝土廠,即屬上開規範之建造行為,自違反該條款規定,行政機關命受
處分人限期回復原狀,逾期將代為履行,論事用法並無違誤。受處分人雖
抗辯,區域計畫法於系爭建物完成後方增列河川區,而不應以嗣後規範限
制原為合法之建物云云,然系爭建物之區域自始即位於河川區域內,與區
域計畫法之河川使用分區有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