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願法第
57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370 號 |
|
要 旨: |
按土地因無人辦理繼承登記,固由主管機關代管,迄區段徵收時,始由機
關通知繼承人辦妥繼承登記,則繼承人雖為區段徵收時之原地主,惟土地
在遭他人非法棄置廢棄物,棄置當時繼承人倘尚未取得或管理系爭土地,
則能否課繼承人注意系爭土地不被棄置廢棄物之義務,能否謂渠等有重大
過失,自有待商榷,尚不得逕為不利繼承人之認定。又繼承人於土地被徵
收前亦均未辦理繼承登記,則相關繼承人依民法第 759 條規定雖於被繼
承人死亡時取得土地,惟渠等既未曾辦理繼承登記,則系爭土地是否曾由
渠等直接管理或使用,殊有疑問,能否課繼承人注意系爭土地不被棄置廢
棄物之義務,能否謂渠等有重大過失,亦有進一步查明探究之必要。倘未
予調查審認,遽為不利繼承人之認定,於法自有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161 號 |
|
要 旨: |
本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之徵收對象、要件及費率等既由法律具體明
確授權訂定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收費辦法所明定,則凡合乎徵收要
件的對象,即應一律予以徵收,如果基於政策目的有必要設定免於徵收的
條件及程序(包括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經主管機關核准後始生效力),
亦應以法律定之,或以法律具體明確之授權,由主管機關於授權範圍內以
命令為必要之規範,俾免行政恣意,並符合依法行政原則。主管機關(行
政院環境保護署)於執行徵收整治費時,不能自行增設免於徵收的條件,
及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經其核准始免除繳納義務的程序。至於當事人是
否符合徵收要件,固由主管機關依職權加以認定,但其認定的作用係在確
認當事人是否為徵收對象,而具有繳納整治費的義務,故主管機關依此認
定作成的單方行政行為,其性質為確認處分,並非形成處分。
參考法條: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99 年 2 月 3 日修正公布)第
2 條第 4 款、第 5 款、第 3 條、第 28 條第 1 項、第
2 項,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費收費辦法(100 年 3 月 7
日修正發布)第 2 條、第 3 條第 1 項、第 4 條、第
14 條,廢棄物清理法第 39 條,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
理辦法第 2 條第 2 項。
|
3 |
裁判字號: |
108年上字第 925 號 |
|
要 旨: |
所謂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係指行政處分之「規制內容」(即行政處
分之主旨或主文部分)對處分機關以外其他國家機關之拘束力而言,至於
作為行政處分規制內容基礎之「事實與法律認定」(即行政處分之理由部
分),是否對其他機關或法院發生拘束力,則屬行政處分之「確認效力」
問題,原則上,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對其他機關或法院不生拘束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240 號 |
|
要 旨: |
原處分 1 之繳款單背面「注意事項」欄僅載有針對繳款單所為之救濟教
示,自難認有針對原處分 1「自 106 年 1 月10 日起將系爭土地列為
閒置土地」「自 106 年 1 月 10 日起加徵 5 倍維護費」部分內容
,具體表明不服行政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及其受理機關之旨。
|
5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465 號 |
|
要 旨: |
參諸行政程序法第 100 條第 1 項、第 2 項規定對照以觀,不論處分
之種類,均應對外踐行通知之程序,僅通知之方法因處分性質之不同而有
不同之可能。又參照司法院釋字第 663 號解釋意旨,處分之對外通知,
關係正當行政程序之踐行,自為重要之課題。雖然一般處分作成時,無法
確定具體之特定相對人,惟徵諸實務經驗,非不得以登報、張貼於公眾出
入之場所等公告方式,使處分內容置於一般人可得知悉之狀態,即可認屬
適當之方式。一般行政法規對送達程序如無適當規定,自得依行政程序法
第 3 條第 1 項,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100 條規定為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516 號 |
|
要 旨: |
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之所有權歸屬問題,與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再生能源發
電設備設置管理辦法之註冊管制並無關聯。備案或設備登記之申請固均需
有申請人,然對主管機關而言,該申請人僅與發電設備連結而為受管制主
體,主管機關之同意備查或設備登記,並不生確認或變更該發電設備係為
申請人所有之私權上效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7 |
裁判字號: |
109年抗字第 369 號 |
|
要 旨: |
占用道路廢棄車輛之認定、張貼通知、拖吊、保管、公告及拍賣之程序,
皆由環境保護機關執行,並由該機關作成相關行政處分;至於警察機關所
出具之領車通知單,並非警察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決定,亦未對外
直接發生何種法律效果,尚非行政處分,是不得為行政訴訟法第 4 條第
1 項所定撤銷訴訟之標的。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裁判字號: |
110年上字第 92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2 條第 1 項以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
同為送達處所,即以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等三種性質之處所,為當事
人之日常活動或執行職務之重心所在,受送達人在該三種性質之處所均屬
可得受領之狀態,於送達之法定作為上,應受相同之評價。準此,住居所
、事務所、營業所均係應受送達人之生活重心或事務中心,可以受領之送
達處所,也可以執行其職務,應受送達人收受送達之處所,包括住居所、
事務所、營業所,與訴願機關位屬同一地區,即不生時間勞費增加之負擔
,自無在途期間制度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9 |
裁判字號: |
110年抗字第 28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與觀念通知之主要區別,在於行政處分具有行政機關為一定法效
意思之規制作用,觀念通知則無。至於行政行為是否具有規制作用之內涵
,應就有無權利義務或資格之創設、變更及撤銷,權利義務或資格之存在
、不存在或其範圍之確認,是否對人民之請求有所准駁之意思表示等各情
予以判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0 |
裁判字號: |
111年抗字第 158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依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相關規定,設置標誌、標線於道路
,毋庸作成書面對特定之受處分人或利害關係人為送達,得以公告代替送
達,除公告另訂不同日期者外,自公告日起發生效力。道路之標誌及標線
自主管機關設置完成發生管制效力,即屬已對外公告。如公告已逾三年者
,依訴願法第 14 條第 2 項但書規定,無論用路人何時知悉,均不得提
起訴願,亦無從提起行政訴訟救濟。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1 |
裁判字號: |
111年抗字第 66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規定,送達,不能依同法第 72 嚼第 73 條規定為之
者,得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地方自治或警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兩份,
一份黏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一
份交由鄰居轉交或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立法
者並無意就一般行政程序中之寄存送達,給予十日之生效緩衝期間。故在
未進入訴願程序前,有關行政處分之寄存送達及其生效時點,自應依行政
程序法第 74 條規定辦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2 |
裁判字號: |
93年裁字第 63 號 |
|
要 旨: |
抗告人所指因全權委託商標代理人處理,致對訴願已逾法定不變期間一直
處於未知且不可知之狀態,自不足以影響訴願已逾期之法律效果。又訴願
決定誤為實體之審理,將抗告人之訴願駁回,並非賦與抗告人利益,自無
值得保護之信賴利益可言,原裁定依法駁回抗告人之訴,並無違反信賴保
護原則及行政程序法第 9 條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3 |
裁判字號: |
95年判字第 1359 號 |
|
要 旨: |
交通部公路總局重大橋樑工程處受縣政府委託辦理工程規劃設計發包、施
工、監造等業務,並依法辦理採購,與得標廠商訂立工程契約,自屬辦理
系爭工程採購機關,而非水污染防治法第 2 條第 7 款規定之事業。
|
14 |
裁判字號: |
97年裁字第 4908 號 |
|
要 旨: |
按訴願法第 57 條規定之立法意旨,訴願人提起訴願雖已逾期,但其在訴
願之法定期間內曾向訴願管轄機關或原處分機關作不服原行政處分之表示
者,視為已在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但應於 30 日內補送訴願書,係對當
事人之訴願權利,保護更加周密,並非在於縮短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
之法定訴願期間或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之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
訴願之期間。故訴願人曾向訴願管轄機關或原處分機關作不服原行政處分
之表示,雖未於 30 日內補送訴願書,但原行政處分並未記載救濟期間,
若訴願人於法定訴願期間內或得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訴願管轄機
關即不得以訴願人未於訴願法第 57 條但書所定不變期間內補送訴願書為
由,而為不受理之決定,否則有違訴願法第 57 條規定保護當事人之訴願
權利之立法意旨。
參考法條: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57 條、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
|
15 |
裁判字號: |
99年判字第 1162 號 |
|
要 旨: |
按訴願法第 57 條規定之立法意旨乃在保護訴願人之訴願權利,並非在縮
短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所定之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之期間
。故原行政處分如未依行政程序法第 96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教示救
濟期間等事項,致訴願人雖遲誤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所定之訴願期間
,惟已於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所定之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
之期間內提起訴願者,若仍要求訴願人應依訴願法第 57 條但書規定於
30 日內補送訴願書,否則為訴願不受理之決定,不啻縮短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所定之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之期間,而與訴願法第
57 條規定係為保護訴願人之訴願權利之立法意旨相悖。又按行政程序法
第 98 條第 3 項所定之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之期間,不若訴願法
第 57 條但書所定之補送訴願書之期間為法定期間,故原行政處分如未依
行政程序法第 96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教示救濟期間等事項,致訴願
人雖於行政程序法第 98 條第 3 項所定之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之
期間內提起訴願,惟未於該視為於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之期間內補送訴願
書者,訴願機關即應定期命訴願人補送訴願書。如訴願機關未定期命訴願
人補正或雖定期命訴願人補正,惟在訴願機關以訴願人逾期(即該視為於
法定期間內提起訴願之期間或訴願機關命訴願人補正所定之期間)未補送
訴願書為由,而為訴願不受理之決定前,訴願人已補送訴願書者,訴願機
關即不得以訴願人逾期未補送訴願書為由,而為訴願不受理之決定。
參考法條: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第 57 條、行政程序法第 96 條第
1 項第 6 款、第 98 條第 3 項
|
16 |
裁判字號: |
100年訴字第 52 號 |
|
要 旨: |
土石採取法第 16 條有關土石採取人依同法第 6 條規定為展限之申請時
,應於期滿 6 個月前為之,及土石採取許可期限在 1 年以內者,應於
期滿 2 個月前為之規定,乃立法裁量之結果,實有其必要性。然申請個
案之案情及審查之難易程度不一,尚不能一概而論,是在解釋上,除非主
管機關之審核、勘查作業所需時間可明顯短於上開應預留法定之期間外,
否則申請人均應嚴格遵守上開規定,其逾期申請,即難謂合法,應予駁回
。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17 |
裁判字號: |
100年簡字第 20 號 |
|
要 旨: |
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規定,訴願之提起,應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期
滿之次日起 30 日內為之。同條第 3 項規定,訴願之提起,以原行政處
分機關或受理訴願機關收受訴願書之日期為準。同法第 77 條第 2 款規
定,訴願事件有提起訴願逾法定期間或未於第 57 條但書所定期間內補送
訴願書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又主管機關之收文條碼及日期戳章既與實
際收受訴願決定之日未符,是訴願機關自程序上為不受理決定,於法尚有
未合。又訴願機關已於訴願決定書理由中表達一般商業交易習慣,重大交
易案件於議價前須進行初步價格諮詢,且議價期間多耗時費日,如應於董
事會決議前即應取得估價報告,難謂符合公開發行公司取得或處分資產處
理準則第 9 條第 1 項第 4 款本文,出具估價報告日期與契約成立日
期不得逾三個月規定之不同見解,宜由訴願機關審酌處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8 |
裁判字號: |
103年訴更一字第 9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重開係允許處分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具一定要件時,得對具存續
力之行政處分加以爭執,冀以改變原處分之程序,似訴訟法上之再審程序
。在進行已確定行政處分有無違誤實體判斷前,應先審究請求重開是否符
合法定要件,如不符合重開要件,即無進一步審理原處分違法性之可能。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9 |
裁判字號: |
104年簡抗字第 3 號 |
|
要 旨: |
按「確認訴訟,於原告得提起或可得提起撤銷訴訟、課予義務訴訟或一般
給付訴訟者,不得提起之。但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不在此限。」為
行政訴訟法第 6 條第 3 項所明定。此為學理上所謂之確認訴訟補充性
。惟對於確認行政處分無效之訴訟,並無補充性原則之適用,亦為該項但
書所規定。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20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字第 1514 號 |
|
要 旨: |
於日月潭水庫蓄水範圍行駛船舶,其行為人應向該水庫管理人申請許可。
惟船舶公司與當事人為不同權利義務主體,船舶公司前以該公司為行為人
之申請,其效力不及於自然人之當事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1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字第 1820 號 |
|
要 旨: |
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於依法實施教育之錄取學生、確定學籍等權限範圍內,
係屬由法律在特定範圍內授與行使公權力之教育機構,於處理此等事項時
,具有與行政機關相當之地位,其所為錄取特定學生進入該校之決定,使
該名學生得進入該校註冊取得該私立高中學籍,乃屬行政處分。
|
22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402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依文化資產保存法之規定,以公告方式登錄系爭建築物為歷史建
築,其性質應屬「對物一般處分」,自刊登政府公報日起,即對外發生效
力。
|
23 |
裁判字號: |
109年訴字第 885 號 |
|
要 旨: |
訴願之提起,係屬於行政爭訟範疇而非依法申請之行政程序案件,自應適
用訴願法第 14 條第 3 項之規定,以原行政處分機關或受理訴願機關收
受訴願書之日期為準,而非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49 條規定,以交郵當日為
準。
|
24 |
裁判字號: |
109年訴更一字第 12 號 |
|
要 旨: |
退撫基金會所為發還原繳付退撫基金費用之處分(即發還通知),乃係屬
於須經當事人協力(申請)始能合法作成之行政處分。申請發還原繳付退
撫基金費用,係屬人民在行政程序上所為之公法意思表示,其意思表示如
有瑕疵,即足以影響該發還行政處分成立之合法性。
|
25 |
裁判字號: |
110年訴字第 660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對於戶籍地址為送達,於法自屬有據。且主管機關基於文書送達
所必要而蒐集個人資料,雖屬個人資料保護法所許,然不得據此即認公務
機關應窮盡一切手段,以查得應受送達人之實際住居所。
|
26 |
裁判字號: |
111年簡抗字第 10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4 條規定,送達,不能依第 73 條 74 條規定為之者,得
將文書寄存送達地之地方自治或警察機關,並作送達通知書兩份,一份黏
貼於應受送達人住居所、事務所、營業所或其就業處所門首,另一份交由
鄰居轉交或置於該送達處所信箱或其他適當位置,以為送達。寄存送達乃
一般送達、補充送達或留置送達均無法完成送達時之輔助、替代手段,然
應受送達處所既為應受送達人日常生活活動之處所,則於上開處所以黏貼
與轉交、置放之寄存送達方式,即足使應受送達人處於可得知悉之狀態,
至應受送達人究於何時前往領取應受送達之文書,抑或未前往領取該文書
,於送達之效力均無影響。行為人實際居住之地址,既非居家檢疫通知書
上所填載之居家檢疫地址或其戶籍地址,又非主管機關依職權可得知悉,
則主管機關逕對居家檢疫地址及戶籍地址為寄存送達,自難認有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7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2757 號 |
|
要 旨: |
接受訴願書之機關無論是否為訴願管轄機關抑或原行政處分機關,均有依
職權調查訴願管轄權之有無,並移送於訴願管轄機關之義務。
|
2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3856 號 |
|
要 旨: |
訴願法第 14 條第 3 項為行政程序法第 49 條之特別規定,故訴願是否
逾期之判斷,不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49 條之規定。
|
29 |
裁判字號: |
93年簡字第 261 號 |
|
要 旨: |
公法上非對話之意思表示,其生效時點與私法上非對話意思表示相同,採
「到達原則」,必須意思表示到達時才生「表示」之法律效果。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0 |
裁判字號: |
94年訴字第 56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通常係由多數之人及物,依該機關之建制及任務而組成,並由該
機關首長對外代表行政機關,至其內部常設有各種部門分別掌理該機關職
權範圍內之特定事務,並設有各種職位,分配給與一個職員之特定及具體
之事務範圍,每一職位皆有與其相結合之事務及職掌。對此,此為行政機
關、內部單位、職位、職員等概念間之區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1 |
裁判字號: |
94年簡字第 494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與社團法人訂定委辦契約所成立之專案辦公室,係受託行使公權
力之民間團體,該民間團體就申請獎助備案事件所為之決定係行政處分。
|
32 |
裁判字號: |
97年訴更一字第 27 號 |
|
要 旨: |
開發行為核定許可與否,固屬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之權限,惟其核定許可
與否,仍受環境影響評估主管機關(下稱環評主管機關)之審查結論所拘
束,故環評主管機關審查認應開發與否之結論,直接影響開發案之許可與
否,而產生法律上之效果,應屬行政處分。本件原告申請上開土石採取許
可時,其土石採取場開發計畫先經環境影響評估,嗣經被告所屬環境影響
評估審查委員會審查結果,決定有條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即原告必
須在新中原等公司(○○子土石採取計畫)開採完成後,始得分區開採,
被告乃於 94 年 1 月 12 日府環一字第 0940001111 號函文通知原告,
而依上開土石採取場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記載:「本案有條
件通過環境影響評估審查,開發單位應依左列事項辦理:...二、本案
於新中原等公司(○○子土石採取計畫)開採完成後,始得分區開採。」
此項審查結論一方面除發生終結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法律效果,並解除開
發單位須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義務外;另一方面則以附條件
方式,課予開發單位應如何實施開發行為之諸多負擔,參諸訴願法第 3
條第 1 項對於行政處分之定義,此項審查結論核屬被告就公法事件所為
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為,為行政處分。再按行政處分除非具有無效
之事由而無效外,具有存續力,在未經撤銷、廢止或未因其他事由失效前
,其效力繼續存在(行政程序法第 113 條第 3 項參照);另行政處分
具有構成要件效力,即有效之行政處分,處分機關以外之國家機關,包括
法院,除非是有權撤銷機關,應尊重該行政處分,並以之為行為之基礎,
因而有效行政處分(前行政處分)之存在及內容,成為作成他行政處分(
後行政處分)之前提要件時,前行政處分作成後,後行政處分應以前行政
處分為其構成要件作為決定之基礎。上開被告 94 年 1 月 12 日府環一
字第 0940001111 號函,有關原告之土石採取場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
審查結論,作成原告須在新中原等公司(○○子土石採取計畫)開採完成
後,始得分區開採之行政處分,為被告嗣後是否准開工之前提要件,被告
為是否准開工之行政處分自應受其限制,至本件准原告延長開工期限之原
處分,則是以之作為准延長之理由。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33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1242 號 |
|
要 旨: |
稅捐稽徵法第 28 條規定納稅義務人自行因適用法令錯誤或計算錯誤溢繳
之稅款,得自繳納之日起 5 年內提出具體證明,申請退還;屆期未申請
者,不得再行申請。又公法上不當得利,如行授益處分之受益人返還所受
領之給付,或納稅義務人申請退還溢繳稅款等,無非就不同之態樣而為規
定,自應類推適用民法關於不當得利之規定,須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
,致他人受損害者始足當之,其受領人因而有返還不當得利之義務。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4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686 號 |
|
要 旨: |
地籍測量實施規則第 205 條第 1 項第 6 款規定,共有土地之協議分
割、合併者,由共有人全體申請。但合併或標示分割,得由共有人依土地
法第 34 條之 1 規定申請。又衡諸共有乃一物之所有權由 2 人以上共
同享有之制度,係基於社會生活需要而存在,然各共有人因均享有同一之
所有權,其權利之行使遂受相互之限制,自不免影響共有物用益及處分之
順利進行,甚而有礙共有物之自由流通,致生社會經濟上之不利益。而土
地法第 34 條之 1 第 1 項所稱之處分,雖不包括共有物分割在內,惟
其立法意旨既在於兼顧共有人之權益範圍內,排除民法第 819 條第 2
項、第 828 條第 2 項規定之適用,以便利不動產所有權之交易,解決
共有不動產之糾紛,促進共有物之有效利用,增進公共利益;加以共有物
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不以就共有物之全部為之為必要,就共有物之某
特定部分為之,亦屬在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5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247 號 |
|
要 旨: |
老人福利法第 47 條第 2 款規定,主管機關依第 37 條第 2 項規定對
老人福利機構為輔導、監督、檢查及評鑑,發現有違反原許可設立之標準
情形時,應限期令其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
元以下罰鍰,並再限期令其改善。又依法取得主管機關許可設置之老人養
護機構,負有依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執行老人養護之行政法上義務,自
應控管收容人數,符合許可設立標準,以維護被收容者生活品質。蓋老人
福利機構設立標準所規範收容人數為定額,又所謂超收,係指人數。實則
所謂超收老人,泛指任 5 人組合而成之老人,例如其他未遭家人忽視之
老人,亦可當之,如既有超收事實,即非不能對此類型老人另為安排,以
解決超收情形,致未能依限完成改善,縱非故意亦有過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