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民法第 1138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045 號
  要  旨:
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係以辦理國軍老舊眷村改建之方式,將依該條例興
建之住宅,配售原眷戶或中低收入戶,由主管機關確認原眷戶具有此項公
法上權利資格後,再以承購方式與之訂立私法上買賣契約,而實現此項公
法上給付。故此等買賣契約因係國家為達成照顧原眷戶及中低收入戶之特
定公共目的所採之私經濟措施,並無若何權力服從關係,主管機關與原眷
戶就該等買賣契約所涉爭執應適用民法等相關私法規範,惟在未進入締結
該買賣契約程序前,主管機關對於原眷戶是否具有眷改條國軍老舊眷村改
建條例第 5  條第 1  項之承購權益資格所為之決定,係確認原眷戶有無
此項公法上之權利,屬於確認性行政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417 號
  要  旨:
個人是否具有公法上權利或法律上利益之認定,參照司法院釋字第 469  
號解釋,係採保護規範理論為基礎,即法律明確規定特定人得享有權利;
或對符合法定條件而可得特定之人,授予向行政主體或國家機關為一定作
為之請求者;或是如法律雖係為公共利益或一般國民福祉而設之規定,但
就法律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因素等綜
合判斷,可得知亦有保障特定人之意旨時,人民依法律有向行政機關請求
為一定行政處分之權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0年判字第 1989 號
  要  旨:
主管機關函請採購機關辦理相關業務時注意投標者之競爭公平性及避免造
成對採購程序之疑慮,僅係一般性單純事實行為及行政指導。

4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56 號
  要  旨:
大陸地區人民申領餘額退伍金,應依大陸地區遺族或法定受益人請領在臺
單身亡故軍人各項給付作業規定第 4  條規定,檢附親屬關係公證書,該
公證書無非為親屬關係之證明文件,除非申領人所提文件無從證明其係已
死亡軍士官之大陸地區遺族,否則其所提親屬關係公證書有關其他親屬資
料,如經與存管老歷或兵籍資料審核比對結果,有所不符,亦僅規範申領
人應重新辦理更正,或提供親屬關係相關佐證資料,並無即應駁回其申請
之規定。又臺灣地區遺族申領一次撫慰金(含餘額退伍金),原則上雖規
定由全體遺族協議推由一人具領;惟同一順序遺族如無法達成協議,乃得
依個別應繼分金額計算,是以,於得查明大陸地區遺族應繼分之情況下,
是否得比照臺灣地區遺族處理方式,斟酌其個別應繼分,亦非無研求之餘
地。故原審未查明申請人是否為亡故退伍官兵居住大陸地區之遺族,且未
行使闡明權令受理機關說明其係據何項法令規定,得以申領人提供之其他
親屬資料有誤為由,駁回其申請,尚嫌速斷,而有判決不適用法規及理由
不備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1年判字第 986 號
  要  旨:
按社會救助法第 5  條第 2  項第 3  款固規定,第 1  項各款人員有下
列情形之一者,不列入應計算人口範圍:…三、未共同生活且無扶養能力
之已結婚直系血親卑親屬;然依該款之規定,須直系血親卑親屬符合未共
同生活、無扶養能力及已結婚三項要件,始不列入社會救助法第 4  條之
1 所定家庭應計算人口之範圍。如申請人之兄弟姊妹,雖未與其母親同住
,但有撫養其母親之事實,自與社會救助法第 5  條第 2  項第 3  款所
規定之要件不符。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6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13 號
  要  旨:
按法規之程序規定,原則上不影響人民之權利義務本身,於有新程序規定
時,應適用新程序規定,是為程序從新實體從舊原則;惟被廢止之法規為
有關權利義務之實體規定時,對在其有效期間內所成立或已成立之事項及
法律關係,亦仍適用之,以迄於新法規之接替。而被廢止之舊法規,除新
法規有相反之規定或舊法規違背新法規之精神者外,如較新法規有利於人
民,則應適用從新從輕原則或從新從優原則。是以,國軍在臺軍眷業務處
理辦法係為安定國軍在臺眷屬生活,使官兵無後顧之憂,以振奮士氣,提
高戰力而設,其間雖經多次修正,惟其意旨自修正迄廢止未曾變更。嗣因
行政程序法公布實施,國防部依同法第 159  條訂定發布國軍軍眷業務處
理作業要點,延續前舉業務處理辦法規定之各項軍眷權益與公產管理業務
,其訂定之目的亦無變更。而該辦法既在延續原國軍在臺業務處理辦法規
定之軍眷各項權益與公產管理,基於居住眷舍權益應取得眷舍主管機關予
以核准配給之規定,及核給眷舍居住之立法意旨,眷舍於原眷戶死亡時,
是否適用民法繼承編之規定,當然由繼承開始時尚生存之遺眷即其配偶與
直系血親卑親屬共同繼承其居住權益;或由原眷戶之配偶優先承受其權益
,次由其子女承受居住權益;或應適用前揭國軍軍眷業務處理作業要點陸
、眷舍分配工作四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340 號
  要  旨:
勞工保險條例於民國 47 年 7  月 21 日制定公布,後經行政院民國 49 
年 2  月 24 日令公告於臺灣地區施行;所謂臺灣地區,乃指中華民國政
府統治權所及之臺灣、澎湖、金門、馬祖之領域。惟考量全球化經濟發展
,企業海外投資(含大陸地區)日益增加,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乃以 97 年
7  月 2 日勞保二字第 0970013463 號函釋解釋,投保單位所聘於海外工
作(含大陸地區)之本國籍員工,如與勞工保險條例施行區域內之投保單
位具有僱傭關係,其到職地點雖在勞工保險條例施行區域外者,仍得依開
規定參加勞工保險。另外勞委會 85 年 2 月 27 日( 85)台勞保三字第
104703 號函釋指出,受僱勞工受派遣出國提供服務,得否繼續參加勞保
,應依其個案事實加以認定其僱傭關係,如係轉受僱於他公司服務,領有
該公司之薪水,則與原派遣公司之勞動關係即行終止,自不得於原公司繼
續加保。原審未查明被保險人之受僱情形,亦無說明不訊問有利證人之理
由,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應予准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02年判字第 633 號
  要  旨:
勞工保險係國家為實現憲法第 153  條保護勞工及第 155  條、憲法增修
條文第 10 條第 8  項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之基本國策而建立之社會福利措
施,乃社會保險之一種,除為保障勞工生活安定外,並有促進社會安全公
共利益之立法目的。保險事故發生時被保險人或其受益人所受領之保險給
付,性質上係屬「所得替代」;而勞工分擔之保險費與保險事故之危險間
並非謹守對價原則,而是以「量能負擔原則」維持社會互助之功能。因此
,投保單位有如實申報被保險人投保薪資之義務。而勞工保險條例第 6 
條第 1  項第 7  款「無一定雇主或自營作業而參加職業工會」之被保險
人,有關申報投保等資料,應提供投保單位真實之資料,使其得據以查核
並如實申報,若該被保險人提供不正確之投保薪資資料或就其薪資為不完
全之陳述,致投保單位依其提供之不正確資料或不完全陳述的不實薪資,
申報辦理勞工保險,而嗣經保險人查得該投保單位申報之被保險人薪資(
工資)不實,予以調整,徵諸前揭本條例立法目的及行政程序法第 119  
條規定意旨,即與信賴保護及誠實信用無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03年判字第 248 號
  要  旨:
按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第 5  條第 6  款規定,銷售因繼承或受遺贈取
得者,即非屬所規範之特種貨物,而排除生前一般贈與之情形。又民法第
1148  條之 1  及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5 條規定,旨在保障被繼承人之債
權人,或確保遺產稅之課徵,尚無將生前一般贈與行為之情形,與繼承或
遺贈事實作等同評價。另繼承開始時,倘非屬繼承人,自不符民法第
1148  條之 1  所規定之要件,而不得據以主張適用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
例第 5  條第 6  款之除外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04年判字第 459 號
  要  旨: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在保險有效期間發生傷病事故,於保險效力停止後一年
內,亦得請領同一傷病及其引起之疾病的傷病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
或職業災害醫療給付。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122 號
  要  旨:
行政機關應就行為人具有主觀及客觀要件應分別判斷,並舉證證明,不能
以行為人有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客觀行為,即推論出該行為係出於故意或
過失。此外,納稅義務人基於獲得租稅利益或意圖減少、免除稅捐負擔,
濫用法律形式自由,以異常之法律形式行為,實質上達成與使用通常法律
形式行為相同之經濟效果,卻同時減輕或排除該通常法律形式行為應有之
稅捐負擔,規避租稅構成要件之該當之情形,即為合法行為之濫用,應調
整其租稅上之法律效果,以防杜租稅規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23 號
  要  旨:
因公業以祭祀為目的之根本性質逐漸沖淡,而公業財產之收益逐漸受重視
,於同一公業派下間可轉讓,而可以轉讓於同一公業之派下,其轉讓亦無
須全體派下之同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105年判字第 644 號
  要  旨:
按納稅義務人基於獲得租稅利益或意圖減少、免除稅捐負擔,濫用法律形
式自由,以異常之法律形式行為,實質上達成與使用通常法律形式行為相
同之經濟效果,卻同時減輕或排除該通常法律形式行為應有之稅捐負擔,
規避租稅構成要件之該當之情形,此類納稅義務人選擇之法律形式行為,
雖屬係合法行為,但其行為之安排異於常情,即為合法行為之濫用,為貫
徹平等原則,在租稅法領域所表現之租稅課徵平等原則,應調整其租稅上
之法律效果,即賦予其所欲規避之租稅負擔,以防杜租稅規避。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108年判字第 26 號
  要  旨:
從行政爭訟法制之設計規劃言之,「有處分存續力之行政處分,其程序重
開之法定門檻,本應高於無處分存續力行政處分之通常救濟程序(指訴願
或類似於訴願之行政救濟程序)門檻。故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第 1  項
所稱之「利害關係人」,應限於確定處分規制效力所及之人。

15 裁判字號: 94年判字第 2044 號
  要  旨:
以現行農業政策觀念解釋行為時有關農地贈與未繼續經營農業生產如何追
繳應納稅賦之實體規定,有違平等原則。

16 裁判字號: 96年判字第 1220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確認效力或構成要件效力」係相對概念,應視後行政處分之行
政機關職權事項與前行政處分內容是否相近以為斷。至於行政法院審查後
行政處分合法性時,是否亦受「構成要件效力」之拘束,尚不能一概而論
 

17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447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7 條第 1  項第 9  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
之債務,具有確實之證明者。應自遺產總額中扣除,免徵遺產稅。本件上
訴意旨指摘該款規定被繼承人死亡前之債務,只問是否有尚未清償,不論
該未償債務之清償期是否已經屆至,均應依前開規定自遺產總額中扣除,
免徵遺產稅,原判決誤認為被繼承人死亡前未償之債務之清償期必須屆至
,始得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7 條規定自遺產總額中扣除,而增加前開法
律所無之限制,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尚有誤會。又 97 年 5  月 7  日
增定公布民法繼承編施行法第 1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繼承在民法繼
承編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4  日前開始,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後,始發
生代負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由其繼續履行債務顯失公平者,得以所
得遺產為限,負清償責任,係規範保證人與債權人(保證契約之他方)之權
利義務關係,與繼承時遺產總額之計算無關。且該規定既是「始發生代負
履行責任」之保證契約債務,即指主債務已屆清償期,主債務人未清償債
務之情形。上訴人以該規定主張被繼承人為保證人之系爭借款債務應列為
可自遺產總額扣除之未償債務,自不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8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14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133  規定,行政訴訟於撤銷訴訟,應依職權調查證據;於
其他訴訟,為維護公益者,亦同。本件原審既認定被繼承人對系爭公司存
有債權 88,611,264 元,則相對地該等公司即負有同數額之債務,除非能
證明該等公司已清償該筆債務,雖該等公司帳均無該筆負債及支付利息之
記載,然基於實質課稅原則,既無法證明該等公司已清償該筆債務,自無
不認定該等公司負有該筆債務之理。是被上訴人僅認定被繼承人生前有此
筆債權而作為遺產一部分,卻於核估該等公司淨值時,未將該筆債務加以
核計,自有失衡平而屬可議,雖上訴意旨未指摘及此,然依前引行政法院
對於撤銷訴訟應依職權調查之規定,原判決未能依職權對此加以調查並審
酌,自屬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101年上易字第 912 號
  要  旨:
按當事人既否認私文書上之簽名及印文為真正,此時自應由主張其為真正
者負舉證責任。又供核對之筆跡是否與文書上之筆跡相符,法院本得依其
自由心證判斷之,如認為無命鑑定之必要,無論當事人有無鑑定之聲請,
法院均得不命鑑定自為判斷;且文書之真偽,得依核對筆跡或印跡證之,
而筆跡或印跡是否相符,法院本得依其自由心證判斷之。是法院以肉眼辨
識私文書之字跡,與其餘經當事人親筆簽名之文書筆跡進行比對,結果發
現其運筆態勢均異,並縱觀文書簽名日期,前後相隔時間甚短,認定同一
人之筆跡顯不可能在短期內出現重大而顯著之差異,加上他造無法提出其
他有利之證據,因此認定該私文書之筆跡非真正者,其判斷自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109年重家上更一字第 10 號
  要  旨:
按耕地租賃為財產權之一種,且非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是承租人死亡後
,其繼承人除拋棄繼承者外,依法均有繼承之權利,亦不因其是否有耕作
能力而有所不同。又按耕地三七五減租條例第 16 條第 1、2 項、臺灣省
耕地租約登記辦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第 5  條第 2  項、新北
市耕地租約登記辦法第 6  條第 1  項第 6  款、第 7  條第 5  款規定
之意旨,是耕地承租人之繼承人在繼承耕地租賃權後,於分割遺產時,應
將耕地租賃權分歸能現耕繼承人取得。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1 裁判字號: 95年訴字第 1176 號
  要  旨:
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之回復請求權,無民法第 125  條消滅時效規定之適
用;已登記不動產所有人之除去妨害請求權,依其性質,亦無民法第 125 
條消滅時效規定之適用;另以所有權妨害為原因,請求除去妨害之訴,倘
被告對原告就其物有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
者,原告於被告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而應由被告就其變更、限
制原告對物之所有權、設定所有權之負擔,或是使原告喪失對物之所有權
,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

裁判法院: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2 裁判字號: 101年訴字第 676 號
  要  旨:
按在大陸地區製作之文書,經行政院設立或指定之機構或委託之民間團體
驗證者,推定為真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7  條定有明
文。在此所稱之推定為真正,係指形式上之真正而言,該文書之內容是否
足以證明某一待證事實存在,各主管機關對於經指定團體驗證之大陸地區
公證書,仍應綜合一切事實證據,確實審查其實質內容之真實性與適法性
。次按當事人雖未填報其在大陸有妻女,惟此關係個人個性、觀念、家人
相處模式差異而有不同處理方式;再衡諸軍士官兵跟隨政府自中國大陸撒
退來臺,親屬彼此失去聯繫,時局緊張混亂,當時人人自危,為免受到牽
累,未填報在大陸有妻女,尚未違背常情至巨,自難以此遽為認定當事人
於大陸未有妻女。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3 裁判字號: 101年訴更一字第 12 號
  要  旨:
民法上之給付型不當得利,主張受有損害之人需先就其與受益者間之契約
關因主張有自始、當然、絕對無效、或業經行使撤銷權、或有事後發生廢
止原因等事由而解消後,始得對受益者進一步主張民法第 179  條之不當
得利返還請求權;同理觀之,公法上之不當得利在類推適用民法第 179
條規定之際,亦應為相同之解釋。換言之,行政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如
不具備行政程序法第 111  條所列各款無效事由,或於法定救濟期間未經
有權機關合法撤銷或廢止前,受處分人因該行政處分所提出之給付,作成
行政處分之機關保有該項給付即非無法律上之原因。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24 裁判字號: 102年訴字第 1336 號
  要  旨:
支領月退休(職、伍)給與人員,在支領期間死亡,而無臺灣地區遺族或
法定受益人之情形下,其居住大陸地區遺族始取得領受上述公法給付之權
利,且所得領受之金額不得逾新臺幣兩百萬元。至於遺族恤金,係對於遺
族所為之給與,並非亡故者之遺產。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103年訴更一字第 9 號
  要  旨:
按原眷戶享有依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規定承購依眷改條例興建之住宅及
由政府給與輔助購宅款之權益,乃法律直接賦予「具有原眷戶資格者」之
公法上權益。至於主管管機關依眷改條例第 22 條第 1  項規定註銷原眷
戶之「眷舍居住憑證及原眷戶權益」,雖屬侵益處分之作成,然非授益處
分之廢止。次按因不同意改建經主管機關依據眷改條例第 22 條規定註銷
眷舍居住憑證及原眷戶權益者,不得再享有其他權益;惟原屬撥地自建戶
或有自行增建者,以實際自、增建部分丈量面積,比照拆除時當地地方政
府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標準補償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106年訴字第 1152 號
  要  旨:
按行政機關所為單純之事實敘述或理由說明,如不因該項敘述或說明而生
法律上效果者,固非行政處分,不得對之提起訴願;惟若行政機關對於人
民請求之事項,雖未為具體准駁之表示,但由其敘述之事實及理由之說明
內容,如已足認其有准駁之表示,而對人民發生法律上之效果者,即難謂
非行政處分。從而申請人多次申辦退伍金申領手續,主管機關每次均於函
文中詳實回覆因缺漏相關文件,與規定不符,並提醒申請人請儘速補足、
切勿逾時效等文句,勘認主管機關並無未予查證即駁回請求之情事,亦未
有重要事證漏未審理、未盡闡明義務之違背法令情形。則主管機關因申請
人未於期限內檢具資料致逾請求時效,遂以函文及行政處分否准申請,於
法並無不合,訴願決定固認定函文部分係觀念通知非行政處分,予以不受
理而有可議,惟駁回之結果,並無二致,故申請人訴請撤銷,為無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106年簡上字第 85 號
  要  旨:
(一)由社會救助法第 4  條第 1  項、第 11 條第 2  項規定可知,所
      謂之低收入戶,至少須符合「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全家人口」
      ,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以下,且家庭財產未超過中央、直轄市主
      管機關公告之當年度一定金額者;至於區別等級,則授權中央或各
      直轄縣市主管機關建議「得」按低收入戶全家人口之收入差別予以
      區分擬定。依此,只要申請人該當社會救助法之低收入戶要件,即
      得進入申請救助之門檻,至於區別等級原則授權中央或地方政府自
      行擬定,立法者僅建議得以「收入差別」之方式區分等級。臺南市
      政府辦理低收入戶生活扶助與低收入戶及中低收入戶調查審核作業
      要點(下稱調查審核作業要點)調查審核作業要點第 12 點第 1
      項規定:「依本法(即社會救助法)第 11 條第 2  項,生活扶助
      給付依家庭收入所定之差別等級如下:(一)第 1  款:家庭應計
      算人口均無工作能力,且無收入及財產,非予救助不能生活者。(
      二)第 2  款:家庭應計算人口有工作能力者占總人口 3  分之 1
      以下,且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應計算人口,每人每月在最低生活費
      3 分之 2  以下者。(三)第 3  款:家庭總收入平均分配應計算
      人口,每人每月逾最低生活費 3  分之 2  且在最低生活費以下者
      。」業已依社會救助法第 11 條第 2  項規定以收入差別訂定其三
      項不同低收入戶等級,雖前揭規定於第 2  款低收入戶增設「家庭
      應計算人口有工作能力者占總人口 3  分之 1  以下」之要件,但
      該內容僅是用以區別第 1  款及第 3  款低收入戶資格要件,並無
      改變其以「收入差別」區分等級之本質,且觀諸衛生福利部公布之
      「106 年度低收入戶類別條件一覽表」,臺南市政府前揭調查審核
      作業要點對低收入戶之區別等級並無異於中央主管機關對臺灣省、
      福建省(金門縣、連江縣)等處所擬定之低收入戶各類條件標準。
(二)再觀諸社會救助法第 5  條之 1  第 1  項第 1  款第 1  目第 1
      小目前段關於工作收入已就業者固規定:「依全家人口當年度實際
      作收入並提供薪資證明核算。」但其第 2  小目亦規定:「最近一
      年度之財稅資料查無工作收入,且未能提出薪資證明者,依臺灣地
      區職類別薪資調查報告各職類每人月平均經常性薪資核算。」同條
      項第 2  目前段復規定:「有工作能力未就業者,依基本工資核算
      。」此即說明低收入戶全家人口有工作能力且已就業者,應依其實
      際工作收入計算;未能提出薪資證明者,則依其所從事職類月平均
      薪資核算;縱使其未就業,亦至少應依基本工資核算。換言之,立
      法者已明確表示申請人之全家人口有工作能力者,無論其有無實際
      就業,除非其有相當事證確有領取高於基本工資之收入者,否則均
      應依中央主管機關核定之最低基本工資計算其工作收入。是以,有
      工作能力而未就業者,尚且需依基本工資核算其工作收入,則有工
      作能力已就業者,如其薪資證明未達基本工資者,亦至少應以基本
      工資計算,此亦為前揭社會救助法之立法本旨。依此,臺南市政府
      訂定之調查審核補充規定第 4  點第 5  款規定:「認定標準:(
      五)已就業者實際薪資未達基本工資,以基本工資核算。」即無違
      背前揭社會救助法第 5  條之 1  規定之旨。

28 裁判字號: 110年訴字第 782 號
  要  旨:
勞工保險條例及其相關法規對於「扶養」並無定義規定,依同條例第 1
條後段規定,自應適用民法第 1117 條第 1  項關於扶養權利要件之規定
,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復參酌司法院釋字第 549
號解釋文及解釋理由意旨,勞工保險因具社會保險之性質,對於何種保險
事故始應為保險給付,立法機關自得衡酌勞工保險政策之目的、社會安全
制度之妥適建立、勞工權益之保護、社會整體資源之分配及國家財政之負
擔能力等因素,形成一定之必要照顧範圍。而勞工保險被保險人之兄弟姊
妹須有專受被保險人扶養之事實,始能受領給付,係基於應受照護扶養遺
屬之原則而為之規定。蓋遺屬得受領遺屬津貼,原為補貼被保險人生前所
扶養該遺屬之生活費用而設,以免流離失所,生活陷於絕境,從而其請領
遺屬津貼應以受被保險人生前扶養暨無謀生能力之事實為要件,始符憲法
第 153  條、第 155  條及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第 8  項旨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91年訴字第 3450 號
  要  旨:
繳款書經由郵政機關寄送至原告戶籍地址,並由原告之女蓋章代為收受,
自屬合法有效之送達。

30 裁判字號: 93年簡字第 171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施行前已發生公法上請求權之消滅時效期間,不適用行政程序
法第 131  條第 1  項之規定,應依該法施行前有關法律之規定,無相關
法律規定者,則類推適用民法消滅時效之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1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2811 號
  要  旨:
訴願法第 95 條規定,訴願之決定確定後,就其事件,有拘束各關係機關
之效力;就其依第 10 條提起訴願之事件,對於受委託行使公權力之團體
或個人,亦有拘束力。又憲法之平等原則要求行政機關對於事物本質上相
同的事件作相同的處理,乃形成行政自我拘束,惟憲法上的平等原則係指
合法的平等,並不包含違法的平等。因此,行政先例必須是合法的,乃行
政自我拘束的前提要件,憲法之平等原則,並非賦予人民有要求行政機關
重複錯誤的請求權。又稅捐的合法公正核定,乃稅捐稽徵機關之職責,稽
徵機關不得任意悖離,人民亦無要求稅捐稽徵機關重複錯誤的請求權。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2 裁判字號: 97年訴字第 587 號
  要  旨:
行政處分於生效後,即產生規制作用,形成一定之法律關係,或創設權利
或課予義務,且其效力並非以行政處分確定為前提。一般而言,行政處分
具有存續力、構成要件效力、確認效力及執行力。而其存續力可分為形式
之存續力及實質之存續力,前者係指人民不能再以通常之救濟方法(訴願
及行政訴訟)予以變更或撤銷者,即不可爭性或不可撤銷性,其產生之原
因,不外為人民未於法律救濟期間內提起救濟,或因放棄行政救濟,或因
行政爭訟程序終結而告確定;後者係指行政處分之內容,對於處分相對人
、利害關係人及原處分機關所產生之實質拘束力,通常於行政處分對外宣
示時即發生。查,原告為移轉系爭土地所有權予其姊黃張簡○美,於 91
年 11 月 5  日向被告所屬高雄縣分局辦理贈與稅申報,列報該土地為不
計入贈與總額之財產,經被告核發贈與稅不列入贈與總額證明書在案,已
如前述。又上開證明書(屬確認處分性質)於送達原告時發生效力,故該
行政處分之內容,對於處分相對人、利害關係人及原處分機關已產生實質
之拘束力,且該行政處分因無人異議而告確定,故該行政處分已具有形式
之存續力,原告不能再以通常之救濟方法(訴願及行政訴訟)予以變更或
撤銷。故被告核發之上開贈與稅不列入贈與總額證明書所確認系爭土地係
因贈與法律關係而不列入贈與總額乙節,對兩造已產生實質之拘束力,其
因受贈人於列管期間未繼續作農業使用,致應予課徵贈與稅時,原告自不
得再主張系爭土地移轉登記給黃張簡○美非屬贈與法律關係,被告不能對
其課徵系爭贈與稅。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33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354 號
  要  旨:
行為人之子為公司代表人,後因公司經經濟部廢止公司登記,而未規定清
算人故以其全體股東為清算人;之後該代表人死亡,此清算事務自應依公
司法第 113  條準用第 80 條規定,由其繼承人行之,並應將之記載於負
責人欄,此與公司由何人負責無關,行為人所繼承者,係其子之公司「清
算人身分」,而非該公司之稅捐債務,此非可得主張之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4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366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4  條第 3  項規定,訴願人以外之利害關係人,認為第 1
項訴願決定,損害其權利或法律上之利益者,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撤銷
訴訟。另參照司法院院字第 641  號解釋意旨,不服受理訴願機關之決定
者,雖非原訴願人亦得提起撤銷訴訟,但以該訴願決定撤銷或變更原處分
,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為限。故利害關係相同之人,自不得依前述規定
起訴,應自行提起訴願以資救濟,其未提起訴願,基於訴願前置主義,原
則上不得逕行提起行政訴訟。惟於例外情形,如訴訟標的對於原訴願人及
其他有相同利害關係之人必須合一確定者,則既經原訴願人踐行訴願程序
,可認為原提起訴願之當事人,有為所有必須合一確定之人提起訴願之意
,應解為與原訴願人利害關係相同之人得逕行依同法第 4  條第 1  項起
訴。又雖係對行政訴訟法第 4  條第 3  項訴願人以外之利害關係人的撤
銷訴訟所為,惟訴願決定性質上亦為行政處分之一種,影響所及不限於處
分之相對人,其情形在第三人效力處分尤為明顯,而行政訴訟法第 5  條
第 2  項課予義務訴訟,係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
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
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
之訴訟。除與行政訴訟法第 4  條之撤銷訴訟,同採訴願前置主義外,其
訴之聲明亦包含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之部分,其性質顯與撤銷訴訟相似
,則上揭決議應可類推適用於課予義務之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5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644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15 條第 1  項第 1  款、第 2  款被繼承人死亡前 2
年內贈與下列個人之財產,應於被繼承人死亡時,視為被繼承人之遺產,
併入其遺產總額,依本法規定徵稅:一、被繼承人之配偶。二、被繼承人
依民法第 1138 條及第 1140 條規定之各順序繼承人。被繼承人於亡故前
曾陸續將資金款項自其帳戶轉帳至納稅義務人帳戶內,倘納稅義務人無法
證明其並非無償受領,則自屬贈與而有上述法規之適用。

36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004 號
  要  旨:
民法第 1114、1115 條規定,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扶養義務人
之順序以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第一,後為直系血親尊親屬,而考量交通之便
利及相隔之距離並不遙遠,比較起過去農業時代而言,似非應僅認「同一
戶籍內」時始負有扶養之義務,故若欲審核家庭生活之依據者,自不應僅
就同一戶籍內之直系血親及配偶等收益為標準。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7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335 號
  要  旨:
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20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定,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
及其地上農作物,贈與民法第 1138 條所定繼承人者,不計入其土地及地
上農作物價值之全數。受贈人自受贈之日起 5  年內,未將該土地繼續作
農業使用且未在有關機關所令期限內恢復作農業使用,或雖在有關機關所
令期限內已恢復作農業使用而再有未作農業使用情事者,應追繳應納稅賦
。但如因該受贈人死亡、該受贈土地被徵收或依法變更為非農業用地者,
不在此限。故因法院執行拍賣農地而喪失該農地之所有權,自無法將該農
地繼續作農業使用,而不符合前述之規定。是稅捐機關因逾期仍未回復該
農地之所有權登記,乃分別核定應納贈與稅額,揆諸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20  條第 1  項第 5  款、農業發展條例第 38 條第 2  項等規定,並無
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8 裁判字號: 99年訴更一字第 8 號
  要  旨:
我國訴訟實務就租稅行政救濟之訴訟標的係採爭點主義,不採總額主義,
亦即行政救濟僅得就納稅義務人爭執之範圍(爭點)為審查,如納稅義務
人之爭點未經復查或訴願程序,於行政訴訟中復加以爭執,即非法之所許
。又同一稅務案件,經核課確定後復經稅捐稽徵機關為應納稅額之更正,
若屬稅額減縮之情形,該減縮部分應屬撤銷原核課處分之性質;若屬稅額
擴張之情形,則該擴張部分為新增之行政處分,無論其係以正式行政處分
之方式或其他非正式方式通知納稅義務人,均無改其為行政處分之本質(
參照司法院釋字第 423  號解釋),應許納稅義務人就該未確定部分提起
行政救濟。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39 裁判字號: 99年簡字第 282 號
  要  旨:
關於公法上請求權之時效期間,於行政程序法第 131  條第 1  項規定修
正施行前,公法上請求權時效期間並無明文規定,而係類推適用民法第
125 條規定之 15 年期間,又當類推適用民法時效期間過程中,遇行政程
序法修正之情形時,則類推適用民法總則施行法第 18 條規定,原則上適
用舊法,但當殘留期間長於 5  年時,應自行政程序法施行日起適用 5
年期間。準此,行政機關固得對於未達升級標準而退學之受處分人,請求
賠償在校費用,然參照上開說明,行政機關既未於時效期間內為請求,受
處分人即得主張時效抗辯。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