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刑事訴訟法第 397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0年台上字第 3659 號
  要  旨:
測謊鑑定,係以科學方法,依一般人在說謊時,會產生遲緩、緊張、恐懼
、不安等心理波動現象,由鑑定人利用測謊儀器,將受測者之情緒波動反
應情形加以記錄,用以判別受測者之供述是否真實。故測謊鑑定,倘鑑定
人具備專業之知識技能,復事先獲得受測者同意,所測試之問題及其方法
又具專業可靠性時,該行為人之測謊結果,如就否認犯罪有不實之情緒波
動反應,雖不能採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但非無證據能力,仍得供裁判
之佐證,事實審法院自得依職權自由判斷其證明力。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 裁判字號: 100年台上字第 922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 50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定為,借用或冒用他人名義或證
件,或以偽造、變造之文件投標者,經機關於開標前發現,則其所投之標
應不予開標;於開標後發現,應不決標予該廠商,而如機關明知違反此規
定,仍逕為決標者,自屬有所違法,但如其所據之證據尚有未明瞭者,仍
須經調查並敘明後,始得無理由不備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100年台上字第 956 號
  要  旨:
對於公務員違背職務行為交付賄賂罪,其給予公務員賄賂之不法報酬須與
公務員之違背職務行為具有一定對價關係,所謂對價關係,係指行賄及受
賄雙方之意思達成一致,行賄者所交付之不法報酬與公務員為違背職務行
為之間,具有原因、目的之對應關係,亦即以賄賂或不正利益買通公務員
,使公務員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踐履賄求對象之特定行為,始足當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4 裁判字號: 103年台上字第 1266 號
  要  旨:
同一案件曾經判決確定者,應為免訴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二條第
一款定有明文。此之所謂同一案件包括實質上一罪及裁判上一罪關係。而
所謂判決確定,除指犯罪事實之全部已受判決確定之外,尚包括犯罪事實
之一部確定。是否同一案件,端視前後案件之基本社會事實是否同一而定
。即認定第一審判決所敘述關於告發林○○應由檢察官偵查之部分,與原
審論罪科刑部分,係林○○一連串「詐術及合意圍標行為」之行為,且為
本件檢察官起訴之範圍。然卷查林○○之選任辯護人於原審一○二年十月
二十四日審判期日時已陳明,關於第一審上開移送林○○向新安水電工程
行借牌議價部分,業經另案判刑,應不需再論以重罪等語。而第一審上述
告發案經台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一○二年度偵字第三四三號起訴後,亦
經台灣雲林地方法院一○二年度簡字第四三號判決判處林○○共同犯政府
採購法第八十七條第五項前段之妨害投標罪刑,有該案判決書影本在卷可
按。原判決既認第一審所告發部分,與原審論罪科刑部分,係林○○一連
串「詐術及合意圍標行為」之部分行為,依社會一般通念觀察,係屬同一
行為,依首揭意旨,上開另案判決與本件間是否具有同一性而有一事不再
理原則之適用?另案判決若已判決確定在先,則本件是否因另案已判決確
定而應為免訴判決?原審對此攸關刑罰權是否已消滅且攸關被告利益之事
項,未依職權調查,逕為實體判決,自屬違誤。

5 裁判字號: 103年台上字第 2753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 6  條第 1  項第 4  款於 90 年 11 月 7  日修正公布
為「對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明知違背法令,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
人之不法利益,因而獲得利益者」,該條款所謂「法令」,依立法理由之
說明,雖係指法律、法律授權之法規命令、職權命令、委辦規則等對多數
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對外產生法律效果之規定而言。惟實務適用上
關於「法令」之範圍,有不同之闡述。因之,於 98 年 4  月 22 日再次
修正公布為「對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明知違背法律、法律授權之法規命
令、職權命令、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委辦規則或其他對多數不特定人民
就一般事項所作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
不法利益,因而獲得利益者」,已將「法令」之範圍明文化。所謂「法規
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
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 150  條第 1  項定
有明文;而所謂「職權命令」,則係行政機關依其法定職權,對多數不特
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圖利罪構成要件
所違背之「法令」,固不及於行政程序法第 159  條所指「上級機關對下
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所
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規定」之「行政規則」,但為
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行使裁量權,甚至彌補法
律之闕漏不足或具體化抽象法律規範內容以利執行等事項,所頒訂之解釋
性、補充性、具體性規定與裁量基準,雖以下級機關、屬官為規範對象,
但因行政機關執行、適用之結果,亦影響人民之權利,而實質上發生對外
之法律效果,其有違反者,對於法律所保護之社會或個人法益,不無侵害
,應認屬於「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
」。

6 裁判字號: 103年台上字第 2754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之制訂目的,在建立公平、公開之政府採購程序,以提升採購
效率與功能,確保採購品質,使政府採購程序回歸市場競爭機制,藉以節
省國庫支出。因之,倘參與政府採購發包案之不同廠商,彼此間雖有公司
法規範之關係企業關係,或上、下游廠商之垂直關係,為獲取最大商業利
益,各自以自身名義參與投標,並各自決定投標價格,形成政府採購程序
之公平市場競爭環境,要無施用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使開標發生不正
確結果之行為;然倘參與投標之各該廠商,無論彼此間是否為關係企業,
或各具獨立法人格,祇要該等廠商均係行為人能掌控、決策,並於投標時
,實際決定以其中一家廠商投標金額略高於另一家廠商之方法,製造形式
上價格競爭,而實質上不為競爭,致發包機關誤信所參與投標之廠商間確
實有競爭關係存在,破壞招標程序之價格競爭功能,足使開標發生不正確
之結果,即該當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七條第三項規定詐欺圍標罪。至於是否
已使開標發生不正確之結果,因同條第六項既設本罪未遂犯之處罰規定,
僅為區別犯罪既、未遂之標準。

7 裁判字號: 109年台上字第 2323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5  款之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係以公
務員為主體之犯罪,而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已明文規定公務員之概念,
該條項第 1  款前段所定「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而
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人員,即學理上所謂之「身分公務員」;同款後段
所指「其他依法令從事於公共事務,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者」,乃學理所
稱「授權公務員」,;至於同條項第 2  款:「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
屬機關依法委託,從事與委託機關權限有關之公共事務者」,為學理所稱
「委託公務員」。其中關於「授權公務員」,因其從事法定之公共事項,
應視為刑法上的公務員,故於第 1  款後段併規定之。可見公營事業之員
工,若依政府採購法之規定承辦或監辦採購之行為,縱其採購內容係私權
或私經濟行為之事項,惟因公權力介入甚深,仍解為有關公權力之公共事
務,屬於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後段所稱之「授權公務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8 裁判字號: 111年台上字第 1789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處罰之藉勢、藉端強募財物罪
,行為人除假藉權勢、端由外,並須另出諸脅迫、恫嚇等強制方法,向人
逼勒財物,其方式固不限於以言詞、文字或動作,但必於客觀上足使人畏
怖生懼,始克相當;此其所以與公務員單純運用職務或身分地位之實質上
影響力索賄,而犯對於職務或違背職務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等罪
者有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9 裁判字號: 111年台上字第 2953 號
  要  旨:
按貪污治罪條例第 12 條第 1  項規定,所謂「所得」,係指實際所得之
財物或利益;而所謂「所圖得」,則係指意圖所得而尚未取得之財物或利
益而言。又公務員犯本條例之圖利罪,必須該所圖利之對象因而獲得利益
,始克成立。而此所謂「利益」,依該條款立法理由說明,係指一切足使
圖利對象之財產,增加經濟價值之現實財物及其他一切財產利益,不論有
形或無形、消極或積極者均屬之;再公務員圖利對象「收回成本、稅捐及
費用」部分,原來即為其所支出,並非無償取得之不法利益,自不在所謂
圖利範圍。從而,圖利所得不法利益乃其可領得之價值,於扣除成本、稅
捐及其他費用後之餘額。而此圖利金額之計算,攸關行為人能否適用本條
例第 12 條第 1  項之依據,倘依判決形式觀之,若有得依此規定減輕其
刑之餘地時,即應於其事實欄予以認定或於理由內加以說明,始臻妥適。
至對於圖利數額計算縱有困難時,非不得委請專門人士或機構鑑定之,或
準用刑法第 38 條之 2  第 1  項規定,同在認定應沒收犯罪所得之範圍
與價額顯有困難時,得以估算方式認定之,甚或基於訴訟照料義務,以「
罪疑唯輕」為由,自為有利於行為人數額計算之認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0 裁判字號: 112年台上字第 310 號
  要  旨:
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前段規定依法令服務於國家、地方自治團
體所屬機關而具有法定職務權限之公務員,著重在其服務於上開機關之身
分,即學說上所謂「身分公務員」。其所謂「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
關」,除基於國家公權力作用,行使國家統治權之公務機關外,亦兼及於
其他以公法組織設立,為達成照顧、服務、滿足民生需求等增進公共及社
會成員利益之公共任務,而以公法型態之利用關係,提供人民給付、服務
、救濟、照顧、教養、保護或輔助等單純統治行為之公務機關。又所稱「
依法令」係指依法律與命令而言,此之命令又包括行政程序法第 150  條
之法規命令與第 159  條之行政規則在內;故此類公務員之任用方式,或
依考試、或經選舉、聘用、派用、僱用,均所不論;亦不論其係專職或兼
職、長期性或臨時性、職位高低,只須有法令之任用依據即可。至所謂法
定職務權限,自亦包含依法律與以行政命令所定之職務在內。依法律者,
如組織條例、組織通則;以行政命令者,如組織規程、處務規程、業務管
理規則、機關其他之內部行政規章等固無庸論,即機關長官基於內部事務
分配而為之職務命令,亦屬之。再者,凡為公務員在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
或得為之事務均為其「法定職務權限」,並不以涉及公權力行使之事項為
限,即無關公權力之公行政作用及其他私經濟行為,亦均包括在內。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5年台上字第 3043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七條第四項(與九十一年二月六日修正前同法第八十七
條第四項之規定相同)規定:「意圖影響決標價格或獲取不當利益,而以
契約、協議或其他方式之合意,使廠商不為投標或不為價格之競爭者,處
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之處罰
,其所謂「使廠商不為投標或不為價格之競爭」之「廠商」,係本罪行為
之客體。如投標之廠商本無投標之意思,僅為陪標而容許他人借用其人名
義或證件參加投標者,因該廠商並非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七條第四項規定之
被害客體,自不能以該罪相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95年台上字第 3358 號
  要  旨:
按所稱限制性招標,係指不經公告程序,邀請二家以上廠商「比價」或僅
邀請一家廠商「議價」;機關辦理限制性招標,邀請二家以上廠商「比價
」,有二家廠商投標者,即得「比價」,僅有一家廠商投標者,即得當場
改為「議價」辦理。政府採購法第十八條第四項暨政府採購法施行細則第
十九條分別定有明文。準此,「比價」與「議價」之法律定義、招標程序
似不相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5年台上字第 4356 號
  要  旨:
被告有與證人對質或詰問證人之權利;對質詰問權為憲法保障之基本人權
<司法院釋字第三八四號解釋>,乃被告重要之訴訟防禦權利,藉由對質
詰問程序,法院得以觀察其問答之內容與互動,親身感受而獲得心證,有
助於真實之發見。是證人於審判中作證,除非當事人捨棄,否則非經當事
人對質詰問,其證詞不得作為證據。刑事訴訟法於九十二年修正朝加強當
事人進行主義色彩之方向,為保障當事人之反對詰問權,使交互詰問制度
得以充分落實,以期發見真實,將原規定於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三項之「當
事人在場權」,移列於證據章通則部分,於第一百六十八條之一第一項修
正為「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得於訊問證人、鑑定人或通譯時
在場」,以彰顯落實保障訴訟當事人權益之精神。又被告之「在庭聽審權
」為其得否完足行使與證人對質或詰問證人之充分要件,審判長於審判期
日踐行人證之調查程序,對於證人是否與被告進行隔別訊問,為落實新法
修正精神,自宜聽取檢察官及辯護人之意見,不宜任由審判長自己遽行決
定,而剝奪被告之在場、聽審權。再者,被告之反對詰問權為被告之防禦
權,應予保障,因此,如於行隔別訊問後,再命被告入庭,除告以陳述之
要旨外,仍應賦予被告詰問或對質之機會。鑒於同法原第一百六十九條之
規定,其內容職權主義之色彩較濃,故而同時修正為「審判長預料證人、
鑑定人或共同被告於被告前不能自由陳述者,經聽取檢察官及辯護人之意
見後,得於其陳述時,命被告退庭。但陳述完畢後,應再命被告入庭,告
以陳述之要旨,並予詰問或對質之機會」,使訴訟程序之設計前後呼應,
而臻周延。所謂預料證人、鑑定人或共同被告於被告前不能自由陳述者,
指因諸如與被告有親誼或身分關係,有所顧慮;或經證人等表示被告在庭
不敢陳述,以及其他依卷存資料得以認為有此合理懷疑之情形。

14 裁判字號: 96年台上字第 1775 號
  要  旨:
九十二年一月十四日修正(九十二年二月六日總統令修正公布)之刑事訴
訟法,其第一百六十四條第一項前段文字「證物應示被告令其辨認」,修
正為「審判長應將證物提示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使其辨認
」;原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一項「卷宗內之筆錄或其他文書可為證據者,應
向被告宣讀或告以要旨」,其後段文字修正為「審判長應向當事人、代理
人、辯護人或輔佐人宣讀或告以要旨」;修正前第一百七十三條規定移列
為第二百八十八條之一,並將第一項「審判長每調查一證據畢,應詢問被
告有無意見」,將後段文字修正為應詢問「當事人」有無意見。是審判長
於審判期日調查證據,應就每一證據逐一調查,並依證據種類分別「提示
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或輔佐人,使其辨認」、「向當事人、代理人、
辯護人或輔佐人,宣讀或告以要旨」,及「詢問當事人有無意見」,其訴
訟程序之進行,始為適法。

15 裁判字號: 96年台上字第 1818 號
  要  旨:
政府採購法第八十七條第三項之以詐術方法,使開標發生不正確結果罪,
係指行為人以詐術或其他非法方法,使廠商無法投標或開標發生不正確結
果為成立要件。亦即行為人須對參與投標廠商或相關承辦人員施用詐術或
其他非法之方法,使參與投標廠商或相關承辦人員陷於錯誤,致廠商無法
投標或開標發生不正確結果。故行為人有無施用詐術及如何致開標發生不
正確結果之要件,自應於事實欄內為詳實之記載,然後於理由內說明其憑
以認定之證據及得心證之理由,始足為適用該法條之依據。

16 裁判字號: 96年台上字第 2594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四款圖利罪之構成要件,所謂「法令」,依
其立法理由之說明,係指「包括法律、法律授權之法規命令、職權命令、
自治條例、自治規則、委辦規則等,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對
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者。亦即限於行政程序法第一百五十條第一項所
稱之「法規命令」而言;並不及於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所指「上級機關對
下級機關,或長官對屬官,依其權限或職權為規範機關內部秩序及運作,
所為非直接對外發生法規範效力之一般、抽象規定」之「行政規則」。倘
僅違反具有內部效力之「行政規則」,則屬行政責任或懲戒責任之範圍,
尚非圖利罪規範之對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6年台上字第 878 號
  要  旨:
公共營繕工程採用比價方式辦理,旨在藉由比價競標之方式,以彰顯程序
之公平,並期得以合理、低廉之價格發包工程,俾達節省公帑之目的。被
告茍係借牌圍標,復由各該出借名義之廠商以其與被告商定之高價,佯為
參與投標,俾被告負責之六合公司得以順利得標,則被告之行為顯非單純
之借牌投標可比,因其圍標之行為,已使相關公共營繕工程之招標程序,
雖具形式上比價之名,實質上則由借牌圍標者即被告單獨控制得標之價格
,以致比價競標之功能喪失殆盡,並使承辦招標程序之公務員陷於錯誤而
予以決標,其行為何以非屬施用詐術或其他非法之方法?得否謂為未使開
標發生不正確之結果?均非全無研求之餘地,自有詳加論斷之必要。

18 裁判字號: 97年台上字第 3719 號
  要  旨:
(一)貪污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二項、第一項第二款之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
      取財物未遂罪,係指公務員假藉職務上之一切事機,予以利用,施
      用詐術致被害人陷於錯誤而詐取財物,但被害人尚未為財物之交付
      而言;至若公務員所用方法不能認為詐術,且亦不致使被害人陷於
      錯誤,即不構成該罪。又同條第一項第三款之職務上之行為要求賄
      賂罪,則以公務員就其職務上之行為,向相對人(被害人)求為給
      付金錢或財物之單方意思表示,一經要求,罪即成立,不問相對人
      允諾與否。兩罪均係以公務員以不法手段圖取財物為構成要件,僅
      其行為人(公務員)不法圖取之原因,及被害人就行為人有無職務
      上之權力認知有所不同而已。
(二)刑法第二百十六條之行使第二百十三條之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
      係以行為人本於該文書之內容有所主張為成立要件。公務員就所擬
      之公文為呈判或會簽,乃其職務上之層轉行為,並非自己持用該文
      書對於內容有何主張,尚與行使有別。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9 裁判字號: 97年台上字第 4813 號
  要  旨:
國立大學研究所教授,其工作內容為教學研究並非公共事務,自非刑法第
10  條第 2  項第 1  款規定所指之公務員;但其針對採購案既負責採購
物品之查訪、機具設備規格明細表之製作、廠商資格標之審查,應就其是
否受大學委託,從事有關採購公用器材之公共事務,而具備刑法第 10 條
第 2  項第 2  款之公務員身分詳查究明,否則無論認其有無涉犯貪污治
罪條例,均有判決不備之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0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1721 號
  要  旨: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一項固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
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但同法為兼顧發現真實、公平正義之維
護暨被告利益之保護,亦於其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二項規定「法院為發見真
實,得依職權調查證據。但於公平正義之維護或對被告之利益有重大關係
事項,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故法院於當事人主導之證據調查完畢後,
若認事實仍未臻明白而有待澄清時,為發現真實,亦得斟酌具體個案情形
,無待聲請,就卷內所存在之資料主動依職權調查證據;茍於公平正義之
維護或對於被告之利益有重大關係事項,法院尚且應依職權調查之,究無
以完全豁免在必要時補充介入調查證據之職責。

21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1991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四款之圖利罪,係以明知違背法令,直接或
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並因而獲得不法利益,為其構成要件,
且無處罰未遂犯之特別規定。是該罪屬於結果犯,而所謂「不法利益」,
係指合法利益以外之有形、無形之利益而言;此與「犯罪所得」之概念,
並非相同。故為圖得不法利益而支出之相關成本及其他必要費用部分,應
從行為人所獲得之「不法利益」中扣除,不能算入犯圖利罪所獲得之不法
利益內。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六條各款所列各罪之案件,經第二審判決
者,固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惟併合處罰之數罪,其中一部,為非上開
法條所列之案件,而一併提起上訴時,如經第三審法院認係實質上或裁判
上一罪,則應認皆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而第三審法院如認其確定事實,
與適用法令之當否不明時,亦應一併發回。
22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2815 號
  要  旨:
事實審法院對公訴案件所為免訴判決,係在確認國家對特定被告之特定「
犯罪事實」之公訴權不存在。至於是否諭知免訴,係以檢察官起訴所主張
犯罪事實,據以審酌有無免訴事由,法院不另就被告被訴犯罪事實有無,
就該事實諭知免訴。故認被告等五人,充其量僅係有無違反行政規則,與
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一項第四款所稱之犯罪構成要件不合。惟原審竟未
究明依地方制度法所通過之桃園縣立體育館使用管理要點已依地方制度法
第二十七條第三項第二款規定送上級政府及該地方立法機關備查或查照,
究此一使用管理要點係否自治規則,仍有可議。此正為被告五人所為是否
構成圖利罪之關鍵,自有調查、釐清之必要,原審對此未加究明,即為被
告等五人免訴之判決,有調查未盡及理由欠備之違法,應認原判決仍有撤
銷發回更審之原因。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3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5823 號
  要  旨:
刑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之不能犯,以行為不能發生犯罪結果又無危險為要件
,有無危險應依客觀事實認定之。被告等人所實行之方法究竟有無產生開
標結果不正確之危險,應審慎辨明之,然原判決之理由或謂被告等人已行
使刑法定義上之詐術行為而不遂,又未被告等人之手段根本不具完成犯罪
結果之危險,判決理由顯係前後矛盾,應撤銷原判決後發回更審,以釐清
相關事實。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4 裁判字號: 98年台上字第 7654 號
  要  旨:
行為人經辦公用工程收取回扣,涉犯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3 款經辦公用工程,收取回扣罪,惟其依據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此一身分
因何而來,及其先後三次收取工程回扣行為,該行為之犯意是否屬於一個
概括犯意所為,抑或不同犯意,其構成要件等相關事項,於判決中未有明
白記載,致其理由失其依據,此即有理由不備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5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1201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50  條第 1  項規定,本法所稱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
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
果之規定。本案原判決所依憑之「法規命令」,即「勞工健康檢查指定醫
療機構管理要點」第 1  點係規定,並未「明列其授權依據」為勞工安全
衛生法或其施行細則,則「勞工健康檢查指定醫療機構管理要點」是否屬
於勞工安全衛生法或其施行細則所授權訂定之「法規命令」,即非無疑。
而「勞工健康檢查指定醫療機構管理要點」究竟屬於何種法令?因攸關上
訴人等違背法令之依據,原審未予查明,即遽行判決,亦嫌速斷。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6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1202 號
  要  旨:
刑事訴訟法第 268  條規定,法院不得就未經起訴之犯罪審判。又檢察官
(或自訴人)於起訴後,就起訴之事實補充其「所犯法條」時,事實審法
院自應就該起訴之「犯罪事實」,判斷被告有無檢察官(或自訴人)於起
訴時及言詞辯論終結前所主張之全部罪名,不發生該條所規定,法院不得
就未經起訴之犯罪審判問題。倘法院僅就起訴之部分罪名為裁判,而置其
餘罪名於不顧,即有已受請求之事項未予判決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7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13 號
  要  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 10 條第 1  項規定,犯第 4  條至第 6  條之罪者,其
所得財物,應予追繳,並依其情節分別沒收或發還被害人。本案原判決理
由中又謂共犯圖利所得 13 萬 4  千元,亦未扣案,亦應依貪污治罪條例
第 10 條規定,予以連帶追繳沒收,如全部或一部無法追繳時,應以其財
產抵償之」,且主文中並在罪名項下宣告「圖利所得財物 13 萬 4  千元
」,應由「予以連帶追繳沒收,如全部或一部無法追繳時,應以其財產抵
償之」。其就圖利對象究為系爭公司或個人之事實認定與理由論述、主文
記載,均相矛盾,難認適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8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586 號
  要  旨:
刑事訴訟法第 100  條之 1  第 1  項規定,訊問被告,應全程連續錄音
;必要時,並應全程連續錄影。但有急迫情況且經記明筆錄者,不在此限
。第 2  項規定,筆錄內所載之被告陳述與錄音或錄影之內容不符者,除
有前項但書情形外,其不符之部分,不得作為證據。故以行為人於警詢時
之錄音,雖有與筆錄不同,但不同處僅一小部分,而原審判決竟認該筆錄
因該不同處,即有全部均無證據能力之情形,此認事用法自屬有誤,而構
成撤銷發回之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29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588 號
  要  旨:
雖行政裁量權容許公務員於法令授權範圍內為裁量,但若明知違反執行職
務所應遵守之法令,而濫用其裁量權,圖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利益,因
而獲得利益,則此等行為該當於犯罪構成要件,即具有可罰性。但若以距
離九二一地震緊急事故發生已相隔六個月之久,方行規劃進行工程,該工
程是否仍屬救災之需而有緊急處置之必要,而得由行為人行使行政裁量權
,此即有探究之必要;且該工程,是否符合緊急採購而得採行限制性招標
,或應回歸政府採購法規定以公開招標方式辦理,亦應再進一步查證究明
,如未審酌及此,即認該工程採用限制性招標,事屬機關首長之裁量權,
難謂違背法令云云,不惟理由欠備,併有應於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未予調
查之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0 裁判字號: 99年台上字第 7078 號
  要  旨:
(一)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1  款規定之侵占公有財物罪,
      僅須具有公務員身分之行為人基於不法所有意圖,將所保管之公有
      財物變易持有為所有之意思時,其犯罪即告完成,如侵占行為完成
      後另為偽造文書行為,應與侵占罪併合處罰。又刑法第 210  條規
      定之偽造文書罪,係為保護公共信用之法益,祇須所偽造、變造之
      文書有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之危險者,即行成立,並非以確有
      損害事實之發生為構成要件。關於國務機要費案部分,原判決將侵
      占公有財物行為與侵占行為論以牽連犯,適用法律即有違誤。
(二)就南港展覽館案部分,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第 1  項第 5  款規
      定之對於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其自由刑刑度係無期徒刑或 10 年
      以上有期徒刑,而刑法第 33 條第 3  款規定,有期徒刑為 2  月
      以上 15 年以下,遇有加減時,得減至 2  月未滿,或加至 20 年
      ,原判決對於不構成刑罰加重事由之被告論以超過 15 年之有期徒
      刑,量定之刑罰顯逾法定範圍。又參照貪污治罪條例第 3  條規定
      ,不具公務員身分之人,須與與公務員共同實行犯罪行為,始能論
      以該條例之罪,倘尚未認定公務員係犯違背職務收受賄賂罪,即難
      逕認無公務員身分之行為人因共犯關係成立該罪。
(三)就洗錢案部分,行為人如故為收受、搬運、隱匿、寄藏或故買之標
      的物,係因犯貪污治罪條例第 4  條至第 6  條等規定之罪所得者
      ,貪污治罪條例第 15 條與洗錢防制法第 11 條第 2  項規定間即
      發生法規競合,依狹義法優於廣義法原則,即應優先適用貪污治罪
      條例第 15 條規定,原判決以洗錢防制法第 11 條第 2  項規定論
      處上開洗錢行為,法律適用亦有所違誤。
(四)關於龍潭購地案部分,查貪污治罪條例第 5  條第 1  項第 3  款
      規定之所謂職務上行為,係指公務員在其職務範圍內所應為或得為
      之行為而言,應從公務員所為實質上是否為其權限所及以為判斷。
      又依據憲法第 55 條規定,行政院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
      任命之,行政院長欲決定重大行政政策、重要人事之任免時,實務
      上亦須與總統商議並經其首肯,顯見總統對於重大行政政策、任免
      重要人事等事項具有實質決定權,自不得藉此職務上所得為之行為
      收受金錢、財物或假借餽贈名義之變相給付為對價。
(五)關於被告人事案、證人偽證罪部分,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377  條規
      定,上訴於第三審法院,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意
      即上訴理由書狀須依據卷內訴訟資料,具體指摘原判決不適用何種
      法則或如何適用不當,方符合上訴之法定程式;依據該法第 382
      條第 1  項規定,同法第 376  條各款規定所列案件,經第二審判
      決者,不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倘上訴意旨不符合法定要件,或針
      對不得上訴第三審之罪提起第三審上訴,法院自得依據同法第 395
      條規定,判決駁回上訴。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