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行政程序法第 35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538 號
  要  旨:
按管理外匯條例第 11 條前段僅規定「旅客或隨交通工具服務之人員,攜
帶外幣出入國境者,應報明海關登記」,並未限定報明之方式,故解釋上
不限於以書面為之,尚包括口頭申報,此觀行政程序法第 35 條前段及依
關稅法第 23 條第 2  項及第 49 條第 3  項授權訂定,與攜帶外幣出入
國境有關連性之行為時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第 7  條第 3
項規定自明。旅客入境攜帶外幣現鈔總值逾等值美幣 1  萬元者,依同上
辦法第 7  條第 2  項規定,本應填報中華民國海關申報單向海關申報,
並經紅線檯查驗通關,如果選擇綠線檯通關(免填申報單),即與規定不
合,卻因同上辦法第 7  條第 3  項規定,准許在海關指定查驗前主動以
口頭申報。則舉重以明輕,對於攜帶外幣現鈔總值逾等值美幣 1  萬元之
入境旅客而言,其既已依規定填報中華民國海關申報單向海關申報,如果
申報之數目有誤,斷無不准其於海關指定查驗前以口頭更正之理。蓋依行
政程序法第 101  條第 1  項規定,行政處分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
之顯然錯誤者,處分機關得隨時或依申請更正之;同理,人民依法提出申
請後,如發現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情形,亦應賦予更正的
機制,否則稍有疏忽致申報內容有誤,一律施予沒入處分,難免情輕罰重
,有違比例原則,並逾越管理外匯之目的。又所謂「海關指定查驗」,就
已填單申報者而言,應係指海關發現其有申報不實之嫌疑,而指定對象(
包括人與物件)進一步加以調查檢驗,並不包括例行性的通案檢查。

參考法條:管理外匯條例第 11 條、行政程序法第 35 條、第 101  條第
          1 項、關稅法第 23 條第 2  項、第 49 條第 3  項及 104  
          年 2  月 16 日修正發布入境旅客攜帶行李物品報驗稅放辦法
          第 7  條第 2  項、第 3  項。

2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162 號
  要  旨:
祭祀公業管理人之選任雖屬私法行為,從而公所之審查密度無庸至實質發
現真實的程度。然祭祀公業所選任新管理人檢具之證明文件完備者,公所
仍有准予備查之公法上義務。至於證明文件是否完備,以及是否足以證明
其選任之程序合法,公所仍應依職權進行形式審查。

3 裁判字號: 109年判字第 233 號
  要  旨:
海關在發動指定查驗程序之前,如未提醒旅客確認所填報的外幣數額是否
無誤並給予口頭方式申請更正之機會,即對於旅客因一時疏忽而致漏寫者
逕予沒入鉅額外幣,尚難謂符合正當法律程序及比例原則。

4 裁判字號: 93年判字第 209 號
  要  旨:
(一)行政程序法第 35 條規定係關於當事人依法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
      」者,始有適用。如係人民依法負有向行政機關「申報」義務時,
      因申請與申報二者意義並非完全相同,故上開行政程序法規定,於
      申報事件時已難遽予援用。
(二)遺產稅之核課及裁罰,依行政程序法第 103  條第 7  款規定應經
      申請復查之程序,始得提起訴願,故自得不予相對人陳述之機會,
      既無庸予以其陳述機會,則同法第 104  條、第 106  條規定,自
      無適用機會。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03 號
  要  旨:
按「當事人依法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者,除法規另有規定外,得以書面或
言詞為之。以言詞為申請者,受理之行政機關應作成紀錄,經像申請人朗
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尤其簽名或蓋章」,行政程序法第 35 條
定有明文。而「撤回」屬於廣義的申請事項,提出撤回之申請者亦應踐行
相同之程序,除以書面為之外,如以言詞為撤回者,受理之行政機關應作
成紀錄,經向申請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
始生撤回之效力。本件上訴人既係以書面提出申請補助系爭研究經費,並
經被上訴人立案後進行審查,則在行政程序進行中,除非上訴人另以書面
正式撤回其申請,或由被上訴人將其言詞撤回作成紀錄,向其本人或受其
特別委任之代理人朗讀或使閱覽,確認其內容無誤後由其簽名或蓋章,否
則,僅憑第三人之口頭轉述,尚不符合前揭撤回申請之法定程式,自無法
消滅系爭申請案之繫屬狀態。

參考法條:行政程序法第 35 條

6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692 號
  要  旨:
依行政程序法第 24 條規定,當事人依法向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後,在行政
機關為核准與否的決定前,提出撤回之申請者,除須遵守法定之程式外,
原則上並不加以禁止。又誠實信用原則,固為公法與私法所共通的基本原
理,在具體的公法關係中,如同私法關係,都有誠實信用原則之適用,不
僅行政機關在執行其任務為行政行為時,應以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而且
人民就其公法權利的行使或防禦,也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避免違反公共
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權利之濫用)。惟人民所為公法上申請
如係出於錯誤、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者,其撤回即不生權利濫用之問題。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7 裁判字號: 107年訴更一字第 106 號
  要  旨:
人民依法提出申請後,如發現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情形,
亦應賦予准予口頭更正的機制。否則稍有疏忽致申報內容有誤,即一律施
予沒入處分,難免情輕罰重,有違比例原則,並逾越管理外匯之目的。

8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253 號
  要  旨:
被告之行政作為亦非針對不特定之人,依行政程序法第八條、第三十四條
、第三十五條、第六十八條及第七十五條之相關規定,被告自應以掛號方
式將通知書送達租、佃雙方。本件被告辦理耕地申請續訂租約或收回自耕
事宜,未遵守上開行政程序,卻僅以張貼公告方式,並以平信寄出通知書
於相關當事人,經原告於本院審查中主張並未收受該項通知,被告復無他
項證據可資證明原告確有收到該項通知,自不得主張已合法送達通知,自
不生期間已開始起算之效力。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9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327 號
  要  旨:
本件就訴外人所有系爭土地拍賣而言,居於債權人地位之原告,於系爭土
地拍賣課徵土地增值稅,雖影響債權受分配之金額,惟此僅屬經濟上之利
害關係,並非法律上之利益,且「依農業發展條例第 27 條之規定,合於
該條所定免稅要件者,當然發生免稅效果,本無待人民之申請。同條例施
行細則第 15 條規定並非關於發生免稅效果之規定。抵押權人(債權人)
代位債務人(原土地所有權人)申請,僅在促使稅捐稽徵機關注意,不得
對土地課徵土地增值稅而已,並非代位債務人行使要求免稅之權利,不生
可否行使代位權之問題。」(最高行政法院 80 年 6  月份庭長法官聯席
會議決議參照),足見原告並無請求被告免徵土地增值稅之公法上權利。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0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135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規定,行政行為,非有正當理由,不得為差別待遇。
本件土地增值稅事件,債權人所引縣政府稅務局或其他稅捐稽徵機關准予
債權人請求退還土地增值稅予執行法院重行分配之案例,縱然屬實,此係
稅捐稽徵機關依請求而發動職權之行為,而該等機關有無發動職權之必要
,依每件申請事件之情形各有其裁量權,又債權人對於被拍賣土地之免徵
土地增值稅之反射利益,並非法律上之權利或利害關係,有如前述,稅捐
稽徵機關對債權人之該等請求,並無作成退還土地增值稅處分之義務,稅
捐稽徵機關雖有部分准許之案例,尚非經主管機關對此情形,通盤檢討而
成為統一行政慣例,並為各稅捐稽徵機關所遵循,本件縣政府稅務局否准
債權人之請求,自無違反債權人所指稱之有違行政程序法第 6  條規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2102 號
  要  旨:
稅捐稽徵法第 28 條第 2  項規定,納稅義務人因稅捐稽徵機關適用法令
錯誤、計算錯誤或其他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稅捐稽
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 2  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不以 5
年內溢繳者為限。又關於「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
不受 5  年期間之限制。惟前手土地所有人如享移轉免徵土地增值稅之優
惠者,其後手所有人對該土地之使用權將受限制,故前手之免徵土地增值
稅自應得後手承受人之同意,自應由前後手土地權利人共同表明意願,或
至少由權利將受限制之後手所有人申請,始符合免徵之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387 號
  要  旨:
行為時農業發展條例第 27 條規定,農業用地在依法作農業使用期間,移
轉與自行耕作之農民繼續耕作者,免徵土地增值稅。又最高行政法院 80
年 6  月份庭長評事聯席會議及財政部 80 年 2  月 28 日台財稅字第
801240852 號函均謂,合於該條規定者,不待人民申請,當然發生免徵土
地增值稅之效果。惟此係謂在稽徵機關為核課土地增值稅處分前,如納稅
義務人符合免徵土地增值稅要件,稽徵機關應依職權為免徵處分,如稽徵
機關已為核課處分,並已送達行政處分之相對人時,該課稅處分即已有存
續力,具有一定拘束效力,此時受處分人或利害關係人若不服該課稅處分
,自須主動提起行政救濟,並受法定救濟期間限制,否則,不足以維持行
政處分已確定之安定性及法律秩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9年訴字第 409 號
  要  旨:
土地拍賣時原所有權人並未依行為時農業發展條例第 27 條之規定,及同
條例施行細則第 15 條之規定申請免徵土地徵值稅,自不得認於拍賣當時
,已合免徵土地徵值稅之規定。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14 裁判字號: 99年簡字第 319 號
  要  旨:
稅捐稽徵法第 28 條第 2  項規定,納稅義務人因稅捐稽徵機關適用法令
錯誤、計算錯誤或其他可歸責於政府機關之錯誤,致溢繳稅款者,稅捐稽
徵機關應自知有錯誤原因之日起 2  年內查明退還,其退還之稅款不以 5
年內溢繳者為限。又個案是否符合免徵土地增值稅之要件,事實上仍待當
事人依行為時農業發展條例施行細則第 15 條第 1  項規定,檢具有關證
明文件供稅捐稽徵機關審核。如土地所有人未依前揭規定盡協力義務,經
稅務局按一般用地稅率核算土地增值稅,並經地方法院民事執行處代為扣
繳完納在案,自難認因稅捐稽徵機適用法令錯誤、計算錯誤或其他可歸責
於政府機關錯誤,致溢繳稅款,自與稅捐稽徵法第 28 條第 2  項規定之
要件不符。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99年簡字第 762 號
  要  旨:
行政訴訟法第 5  條規定,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
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
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
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
,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
得向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
分之訴訟。又因人民申請而開始行政程序與所為申請應否准許,即依法申
請與申請是否合乎實體規定要件而應被准許,乃屬二事,對於不合法律實
體規定要件之申請,行政機關縱受理而開啟行政程序,依法仍應駁回其申
請;而行政程序法第 34 條、第 35 條規定,皆非前揭規定所指之實體請
求規定,是不能為提起訴訟實體上申請權或請求權依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