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第
134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0年判字第 357 號 |
|
要 旨: |
行政強制執行之要件,依行政執行法第 11 條第 1 項,原則上須以已成
立之公法金錢給付義務且逾期不履行為要件,就業安定費雖依就業服務法
之規定而成立,然對人民義務之具體內容,應作成下命性質之行政處分,
並以之為執行名義,始得為強制執行。又行政機關是否得於作成行政處分
且對外生效外,重為內容相同之處分,學理上則有重覆處分及第二次裁決
之區分,重覆處分係本於現有法律及事實狀況,無意在原處分外,增加新
的規制效果,故重覆處分不影響原處分之形式及實質存續力;第二次裁決
係指原處分發生形式存續力後,雖以原處分之事實或法律狀況為基礎,然
再為實體上之考量重新審查之謂,行政機關主動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117
條撤銷原處分之意思表示,即屬依職權之第二次裁決。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750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131 條以下雖已就行政機關為實現公法上不當得利返還請求
權所作成之行政處分而中斷之時效等事項有所規定,然就其他公法上請求
權之時效中斷及不完成等事由並無明文,故得類推適用民法相關規定。
|
3 |
裁判字號: |
103年判字第 332 號 |
|
要 旨: |
農地重劃乃係為增進土地利用之有效措施,復為改進農業經營促成農業現
代化之主要條例,因之,有關因農業重劃而生之土地差額地價及重劃工程
費之請求權,既係因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之措施所發生,並非基於私經濟
行為而生之權利,自屬公法上之法律關係。依農地重劃條例施行細則第
51 條規定,對逾期未繳納之差額地價,雖係依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請求
,僅係賦予上訴人可依民事訴訟法之督促程序取得執行名義,尚不因有該
項規定,而改變其公法上請求權之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4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150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機關發函檢送「農地重劃土地價款收入專戶繳款書」,限受分配人
於期限前繳納差額地價,逾期未繳納,將依法處理,其性質屬行政機關本
於已確定之差額地價債權請求受分配人履行給付義務之觀念通知,並不發
生何法律效果,非屬行政處分。次按簡易訴訟程序事件所涉爭執若於本院
裁判間或屬終審之高等行政法院裁判間之見解有歧異情事,即屬行政訴訟
法第 235 條之 1 第 1 項所稱有確保裁判見解統一必要之情。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165 號 |
|
要 旨: |
行政執行法性質上乃為基本法,已有執行程序之規定,他法不得有其他規
定,故差額地價請求權應適用行政執行法有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
程序,由主管機關以處分書、裁定書或書面限期義務人履行,如義務人逾
期不履行,即移送行政執行處執行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230 號 |
|
要 旨: |
按公法上之請求權於行政程序法施行前成立而可行使者,自行政程序法施
行後,其殘餘時效期間長於 5 年者,應適用行政程序法第 131 條第 1
項關於 5 年時效期間之規定。次按農地重劃而生之差額地價及重劃工程
費之請求權,乃因行政機關行使公權力之措施所發生,並非基於私經濟行
為而生之權利,自屬公法上之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7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311 號 |
|
要 旨: |
行政執行法性質上乃為基本法,行政執行法已有執行程序之規定,應依其
規定,行政執行法未規定者,始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故本件差額地價請
求權於修正行政執行法 90 年 1 月 1 日施行後,應適用行政執行法有
關公法上金錢給付義務之執行程序,即由主管機關依同法第 11 條之規定
,以處分書、裁定書或書面限期義務人履行,如義務人逾期不履行,即移
送行政執行處執行之。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783 號 |
|
要 旨: |
若處分機關未於處分書為救濟期間之教示,須至處分書送達後 1 年屆滿
,受處分人未提起訴願,該行政處分始處於「不得訴請撤銷」之情形,使
因行政處分而中斷之時效重行起算。
|
9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46 號 |
|
要 旨: |
課予義務訴訟,旨在對於人民依法向行政機關申請,而未獲核准之案件提
供救濟之管道。因此,須原告有請求作成行政處分之主觀權利存在,始有
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訴訟權能。而河川公地所在之溪已改為中央管河川,
且有關河川疏濬之土石採取,已回歸公開招標,不再由業者個案申請方式
辦理,故水利局已無核發在河川公地採取土石之權限,當事人亦無申請核
發使用河川許可證之請求權,不符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0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96 號 |
|
要 旨: |
有關因農地重劃而生之土地差額地價及重劃工程費之請求權,既係因行政
機關行使公權力之措施所發生,並非基於私經濟行為而生之權利,自屬公
法上之法律關係。依農地重劃條例施行細則第 51 條規定,對逾期未繳納
之差額地價,雖僅係賦予機關可依民事訴訟法之督促程序取得執行名義,
尚不因有該項規定,而改變其公法上請求權之法律關係。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1 |
裁判字號: |
107年判字第 517 號 |
|
要 旨: |
被徵收土地之收回權,係被徵收土地之所有權人得繳還原受領之徵收價額
,而回復其原所有權之權利,乃被徵收之原土地所有權人依法對國家得行
使之權利,此與行政機關為實現公法上權利作成行政處分,致公法上請求
權時效中斷,所生行政程序法第 134 條重行起算時效期間之情形,並不
相同。
|
12 |
裁判字號: |
97年判字第 638 號 |
|
要 旨: |
對於租稅稽徵程序,稅捐稽徵機關雖依職權調查原則而進行,惟有關課稅
要件事實,多發生於納稅義務人所得支配之範圍,稅捐稽徵機關掌握困難
,為貫徹公平合法課稅之目的,因而課納稅義務人申報協力義務。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3 |
裁判字號: |
99年判字第 477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第 2 項規定,前項申請,應自法定救濟期間經過
後三個月內為之;其事由發生在後或知悉在後者,自發生或知悉時起算,
但自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已逾五年者,不得申請。該項之所以為請求重開
行政程序期間之限制,乃為免嚴重破壞法之安定性,故若謂行政程序法施
行前已確定之行政處分,關於該法第 128 條第 2 項後段但書 5 年請
求期間之起算,均應自 90 年 1 月 1 日行政程序法施行時起算,則將
使於行政程序法施行前之長久期間業已確定之行政處分,均得依該條規定
請求重開行政程序,嚴重破壞法安定性,自有違該條立法含有尋求法安定
性及行政合法性平衡之意旨,是自法定救濟期間經過後已逾 5 年者,應
仍不得申請重開行政程序。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4 |
裁判字號: |
103年簡上字第 42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133 條之行政處分「不得訴請撤銷」,係指行政處分作成
後,因得聲明不服之人未於法定期間內對之聲明不服;或已對之聲明不服
,因救濟程序已終局之終結且已確定而言。另訴願法第 14 條第 1 項為
訴願救濟期間之原則性規定,苟法無特別規定,對行政處分訴願之救濟期
間,應為自行政處分達到或公告期滿之次日起 30 日。又苟行政處分有未
依行政程序法第 96 條第 1 項第 6 款記載行政處分之救濟方法、期間
情形時,同法第 98 條第 3 項規定「處分機關未告知救濟期間……,致
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遲誤者,如自處分書送達後 1 年內聲明不服時,視
為於法定期間內所為。」則:……相對人或利害關係人於法定救濟期間經
過後,亦未於處分書送達後 1 年內或其後提起訴願,則行政處分應於法
定救濟期間屆滿後成為不得訴請撤銷,而重行起算時效期間。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15 |
裁判字號: |
108年簡上字第 93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如以未經合法送達的限期履行書面通知為執行名義,逕行移送行
政執行處強制執行者,因欠缺對外生效而存在的執行名義,該違法開始行
政強制執行之執行行為並不發生中斷時效的效力。至於執行機關發給債權
憑證,現實上已中止執行行為的進行者,原中斷時效事由即已告終止,應
重行起算消滅時效。
|
16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888 號 |
|
要 旨: |
對於公法上請求權消滅時效制度,究係採權利消滅主義或係抗辯權發生主
義,於行政程序法施行前,法無明文,依法律之類推適用應係全部適用,
無割裂適用之餘地,時效中斷及不完成應類推適用民法規定,對於民法消
滅時效制度係採抗辯權發生主義,亦應一併類推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7 |
裁判字號: |
95年簡字第 215 號 |
|
要 旨: |
有瑕疵之行政處分除依行政程序法第 111 條規定而無效外,尚非全然不
可補正,如其情節輕微而可以隨時依職權或依申請加以更正者,其效力更
不受影響。
|
18 |
裁判字號: |
98年訴字第 1201 號 |
|
要 旨: |
行政執行名義成立後,如有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事由發生,於強制執行
程序終結前應許債務人提起異議之訴,以排除強制執行。所謂行政執行名
義,係公法上給付請求權得據以執行之公文書,原則上須行政機關就特定
事件作成下命行政處分,使法律規定具體化,人民始具有規範上「應」依
其規定,以及技術上「得」依其規定而履行之行政法義務,故行政強制執
行原則上應以行政處分為其執行名義,就系爭之就業安定費確係行政機關
要求義務人繳納之義務,自可成為執行名義無疑。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9 |
裁判字號: |
99年訴字第 2000 號 |
|
要 旨: |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 95 條之 3 規定,依本條例處理臺
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往來有關之事務,不適用行政程序法之規定。又參
照該條立法意旨,應為此種事項攸關國家安全與利益,故得排除行政程序
法之程序規定,爰增訂本條以資明確。兩岸關係為特殊之關係,就台灣地
區而言部份事項確實攸關國家安全與利益,涉及當事人私權生活尊重,及
反於私權生活之情狀,個案也許未涉及國家安全與利益,但諸多個案併同
考量就會攸關國家安全與利益。是如大陸地區人民長期居留台灣地區之目
的,是與依親對象在台灣地區共同踐行婚姻同居生活為目的,既然依親對
象出境未歸,即無在台留滯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