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電子法規查詢系統

相關實務見解
行政程序法第 12 條相關裁判
1 裁判字號: 107年判字第 35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 條雖係對行政機關土地管轄之決定為規定,惟其認定標
準,包括不動產所在地、住居所、營業所及事務所等,故據此所為之認定
,尚非所謂專屬管轄。

2 裁判字號: 98年判字第 1015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8  條第 1  項第 2  款所謂「新證據」則係指處分當時
該證據已經存在,但未經斟酌者而言。本件系爭違章處分及相關之復查決
定,係上訴人依據臺北地檢署 85 年度偵字第 3635 號、13490 號起訴書
所載之事實,參酌被上訴人所提之廠商付款簽收簿與活期存摺提款紀錄等
所載之付款日期與金額均不相符等情,據以認定系爭公司非被上訴人之實
際交易對象,故被上訴人所取得系爭公司出具之統一發票依法不得扣抵稅
額為判斷依據,此有系爭違章處分及其復查決定在卷可稽,則上訴人主張
其係以系爭公司非被上訴人之交易對象而非認定公司借牌予被上訴人始否
准被上訴人以該公司出具之統一發票扣抵稅額乙節,核屬可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3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1104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第 1  項所謂撤銷原因,乃指行政處分係屬違法而
應予撤銷之原因,包括認定事實及適用法規之瑕疵;又所稱知有撤銷原因
,固非以違法原因時,即為期間起算之始點。惟倘違法原因發生後,對撤
銷處分相對人是否有撤銷處分之原因,基於社會通念及經驗法則,行政機
關如略加調查而不難得知該撤銷原因應已發生而存在時,即得作為除斥期
間之起算點。尚難以該違法原因發生,須待法院判決確定,始得起算除斥
期間。否則該法條自無庸規定長達二年之除斥期間,且更有使承辦公務人
員陷於消極不作為,而致該行政處分長期處於不確定之狀態,此殊非規定
除斥期間之立法目的。

參考法條: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第 1  項(88  年 2  月 3  日公布)

4 裁判字號: 99年判字第 41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規定,第 117  條之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
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 2  年內為之。前條之補償請求權,自行政機
關告知其事由時起,因 2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處分撤銷時起逾 5  年
者,亦同。本件原判決以被上訴人前所為全倒之處分違法而應予撤銷之原
因須俟本院 94 年 11 月 17 日 94 年度判字第 1804 號確定判決始確定
無疑,進而以須俟被上訴人收受上開本院判決時始起算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第 1  項之 2  年除斥期間,故被上訴人於 94 年 12 月 23 日作成判
定半倒之該處分,並未逾 2  年之除斥期間為由,維持原處分及訴願決定
,依上開所述,自有適用法規不當之違法,且於判決結果有影響,故上訴
意旨,求予廢棄,即有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5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1135 號
  要  旨:
公路法第 37 條第 1  項第 3  款既已就違規經營計程車客運業之管轄權
規定,明確規範係以業者主事務所位在直轄市或直轄市以外區域為區分標
準。從而並無同一事件,數行政機關均有管轄權之管轄權競合情形,自無
行政程序法第 13 條第 1  項規定適用之餘地。

6 裁判字號: 108年訴字第 626 號
  要  旨:
直轄市主管機關誤認其無管轄權之判斷雖屬違法,然行政院亦不得無視作
用法之授權對象,而逕以交通部有組織法之事務職掌權為由,即依行政程
序法第 14 條規定,將管轄權決定予無作用法授權之交通部。

7 裁判字號: 108年訴更一字第 4 號
  要  旨:
公路法本身如已就擁有管轄權之行政機關予以明文,則母法授權所訂定之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縱使賦予交通部得就計程車客運業之違章裁罰另行
委任或委辦,亦已違反管轄法定原則。

8 裁判字號: 108年訴更一字第 67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1 條所謂「管轄權」,主要指事務管轄而言。有事務管轄
,而土地管轄不明時,則可依同法第 12 條定之。

9 裁判字號: 109年訴字第 463 號
  要  旨:
行政程序法第 12 條雖對行政機關土地管轄之決定為規定,惟其認定標準
,包括不動產所在地、住居所、營業所及事務所等,所據以認定者,尚非
所謂之專屬管轄。

10 裁判字號: 93年訴字第 3467 號
  要  旨:
(一)以當事人之居住所定管轄者,如居住所不明,則以最後所在地定其
      管轄。對此依遺產及贈與稅法第 23 條第 1  項之情形,如被繼承
      人之戶籍所在地不明時,應以被繼承人最後之戶籍所在地作為該條
      項所稱之被繼承人之戶籍所在地。而若被繼承人死亡時雖仍身陷大
      陸,但依憲法規定,其被繼承人死亡時之身分仍屬中華民國境內國
      民。
(二)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施行細則第 50 條及遺產及贈
      與稅法第 23 條規定,其遺產稅申報案件依法應由財政部臺北市國
      稅局專屬管轄,而財政部臺灣省北區國稅局及基隆市稅捐稽徵處違
      背此專屬管轄規定核發系爭移轉同意證明書,對此關於遺產稅之申
      報之土地專屬管轄,並非不動產事件之土地專屬管轄,自無行政程
      序法第 111  條第 6  款之適用。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1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1384 號
  要  旨:
重覆處分與第二次裁決之區別,所謂重覆處分與第二次裁決,前者係行政
機關以已有行政處分存在,不得任意變更或撤銷為原因,明示或默示拒絕
當事人之請求,甚至在拒絕之同時為先前處分加理由,均屬重覆處分,
不生任何法律效果。後者係指行政機關重新為實體上審查並有所處置,但
並未變更先前處分即所謂第一次裁決之事實及法律狀況,如有任何變更則
非第二次裁決而為全新之處分。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2 裁判字號: 94年訴字第 4113 號
  要  旨:
訴願事件行政處分已不存在者,應為不受理之決定。而所謂行政處分已不
存在,係指行政處分全部撤銷,如當事人於訴願進行中就訴願內容重新審
查而同意變更原行政處分,訴願機關仍應進行實體之審議,不能以行政處
分不存在為由為不受理之決定。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3 裁判字號: 94年簡字第 150 號
  要  旨:
公司雖經解散登記,並向法院呈報清算人事件,惟尚未清算終結,其法人
人格尚未消滅,其違法行為,仍應依法處罰。此外,機關已明白告知公司
須提出與雇主簽訂之書面契約及未提出之法律效果,且就業服務法就此亦
未有通知限期改善之規定,而公司迄未提出,從而予以處罰,自無違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4 裁判字號: 94年簡字第 65 號
  要  旨:
按對於人民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科處裁罰性之行政處分,關於其處罰
之構成要件,本得由法律授權以命令為之,只需其授權內容及範圍具體明
確,亦與法律保留原則無違;至於所謂授權內容及範圍是否具體明確,則
應就該項法律整體所表現之關聯意義為判斷,而非拘泥於特定法條之文字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5 裁判字號: 94年簡字第 70 號
  要  旨:
按對於人民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科處裁罰性之行政處分,其處罰之構
成要件亦可由法律授權以命令為之,僅需其授權內容及範圍具體明確,亦
與法律保留原則無違;又所謂授權內容及範圍是否具體明確,則應就該項
法律整體所表現之關聯意義為判斷,而非拘泥於特定法條之文字。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6 裁判字號: 95年訴字第 2082 號
  要  旨:
提起確認訴訟,須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始得提起之。變
更都市計畫之發布機關並非都市計畫變更案之權責單位,不具當事人之地
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17 裁判字號: 98年訴字第 95 號
  要  旨:
土地法第 43 條所謂登記有絕對效力,係為保護因信賴登記取得土地權利
之第三人而設,故登記原因無效或得撤銷時,在第三人未取得土地權利前
,真正權利人對於登記名義人自仍得主張,至關於土地所應受之使用管制
,則非屬該條所規範之對象。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