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程序法第
107
條相關裁判
|
1 |
裁判字號: |
101年判字第 273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之作成未經應參與之委員會決議者,依行政程序法第 114 條第
1 項第 4 款及第 2 項規定,固得於訴願程序終結之前(得不經訴願程
序者,於向行政法院起訴之前)作成決議予以補正,然決議,應係指應參
與之委員會針對該違反程序的處分踐行實質審議程序,始符補正程序欠缺
本旨,若委員會僅係於審議其他案件時,形式上承認該違反程序處分存在
之效力,而未就其實體事項加以審查及決定者,難謂已作成決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 |
裁判字號: |
101年判字第 716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為改善交通狀況而提供土地闢設長途客運臨時轉運站,並將用地
交由汽車客運業者使用及開發經營,其與一般之私法租賃契約並無特定公
益目的顯有不同,故此一開發經營契約之性質,應屬行政契約。
|
3 |
裁判字號: |
101年判字第 981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如未能舉證證明有線廣播電視系統經營者就其受政府機關間接投
資之事實發生,有能防止而不防止之情事者,即難逕認系統經營者主觀上
有故意或過失之情形。
|
4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30 號 |
|
要 旨: |
(一)按衛星廣播電視法所規定衛星廣播電視經營之申請;許可營運後,
6 年期限屆滿換照之申請,其許可並非一般性人民行為禁止之解除
,而是給予申請人特別之利益。主管機關並非原則上應予許可,而
是應依相關法律規定予以裁量是否許可申請。又申請衛星廣播電視
事業經營,既應提出申請書及營運計畫,由主管機關依相關法律規
定裁量是否許可申請,則經許可後之申請書及營運計畫內容有變更
,而應依上開衛星廣播電視法第13條第1項本文向主管機關申請變
更者,是否應予許可,亦應由主管機關裁量決定之,始能貫徹經營
許可之目的。
(二)處分機關作成行政處分之裁量權限,本身即含有為附款之權限,行
政程序法第 93 條第 1 項即是其法律依據。行政機關作成裁量處
分之同時為附款,並不違反法律保留原則。尤其行政事件之性質,
涉及未來預測性或風險評估時,而主管機關又是獨立機關時,處分
機關有寬廣為附款(種類、內容)之形成空間。惟行政機關行使裁
量處分為附款之裁量權限時,其所據之事實之有無,應依證據認定
,無裁量之問題。受處分人爭訟附款之合法性時,事實審法院應就
為裁量所據事實之有無為認定,敘明其得心證之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5 |
裁判字號: |
102年判字第 41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訴訟法第 5 條規定,提起課予義務訴訟須以依法申請行政機關作
成行政處分或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為要件,否則其起訴即屬不合法。又
按司法院釋字第 156 號解釋意旨,都市計畫法第 26 條規定所為定期通
盤檢討而作必要之變更計畫,皆屬法規性質,必須是都市計畫之個別變更
方係行政處分。主管機關擬定都市計畫發布實施,或之後依都市計畫法第
26 條第 1 項定期通盤檢討予以變更,均非直接限制一定區域內人民之
權益或增加其負擔之行為,並非行政處分,人民並無請求為如何擬訂計畫
或通盤檢討變更之權利。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6 |
裁判字號: |
103年判字第 398 號 |
|
要 旨: |
主管機關召開聽證會如係以「涉及民眾權益重大事項」為其要件,其就是
否涉及民眾權益重大事項之認定,依其本於職權所訂定之行政規則作為判
斷標準,尚屬適法。
|
7 |
裁判字號: |
104年判字第 146 號 |
|
要 旨: |
按授益處分附負擔,該負擔係與授益處分相結合,而對處分相對人所設定
之作為與不作為之義務,本身形成對處分相對人之負擔性規制效力。授益
處分附負擔,該負擔不影響授益處分之生效,然處分相對人不履行該負擔
者,授益處分作成機關除得廢止該授益處分外,亦得不廢止該授益處分,
而強制處分相對人履行。此是授益處分附負擔與附條件之重要區別。是行
政處分之附款係對受處分人形成負擔性之規制效力,即勘認其性質為負擔
。又附款所課予受處分人具繼續性之作為及不作為義務,不因受處分人曾
一次履行而告消滅者。因而受處分人縱曾履行該等義務,然嗣後不再履行
時,行政機關尚得強制受處分人履行。則判決認受處分人不履行該附款,
至多效果止於廢止原處分而不及於其他;受處分人已履行全部附款,行政
機關亦不得廢止原處分等,法律見解即有誤認,判決據以認受處分人請求
撤銷系爭附款,無權利保護必要,而駁回請求撤銷系爭附款之訴訟,自有
適用法規錯誤。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8 |
裁判字號: |
105年判字第 313 號 |
|
要 旨: |
行政事件之性質,涉及未來預測性或風險評估,而主管機關又是獨立機關
時,處分機關就特定事實對未來會發生如何結果之預測或風險之評估,是
否合理可支持;及在此預測或評估下,行使裁量權採取防制行為而添加附
款,方法(手段)及目的間是否具有合理關聯性而訴訟時,司法應為低密
度之審查,法院不得以自己之預測評估取代獨立機關之預測評估,俾符合
機關功能最適原則。
參考法條: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 條、第 13 條第 1 項,行政程序法第
93 條第 1 項、第 94 條,通訊傳播基本法第 1 條、第 5
條,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 1 條。
|
9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684 號 |
|
要 旨: |
都市計畫決定是以達成未來目標為目的,為帶有預測性、創造性之規劃行
為,與傳統行政機關面對已發生或是目前待解決之個案,依據法令從事,
而立即呈現成果之行政行為有別。立法者多以訂定目標性、指示性之框架
規範,至於計畫目標之設定,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或應如何具體化履行該
任務,則交由行政機關以自我負責方式規劃。基此特性,行政機關對於達
成目標之規劃,自具手段綜合性及可選擇性,而對計畫內容享有一定範圍
之形成自由,無形成自由之規劃即無計畫可言。惟該計畫性行政行為之公
權力行使,並非因此不受節制,仍應受到立法者事先設定之指示及事後之
司法審查,加以控管,以保護人民權益。在計畫決定自由與相對之下會壓
縮該形成自由之控管界限,由立法者界定。司法則在計畫決定所追求之目
標是否合法、合理必要,及實現目標的手段上有無逾越立法者設定之界限
,牴觸法律設定之指導原則,或違反其上位計畫,並應符合一般得為法源
之行政法一般原則,及其程序上有無踐行法律規定之正當程序,確保公眾
及其他機關意見之實質參與而得展現不同立場或利益等進行全面合法性審
查。復因都市計畫之規劃者在進行規劃及計畫決定時,必須綜合考量前述
各項需求及政策、財政等各種複雜因素,權衡受到計畫決定影響且相互牽
動之各方公私利益,評估各種可行性,而為適切之比較衡量。故行政機關
享有之計畫形成自由,必須建立在計畫內容形成過程中對於可能受計畫決
定影響之利益及對達成計畫目標手段必要性進行比較衡量,使各方公私利
益於計畫內容處於衡平狀態,從而形成計畫決定,而為計畫形成自由之合
法界限。由於計畫行為之特性,立法者對於行政機關如何實現計畫目標,
及應如何具體化及實現該目標所涉及各方立場與不同利益間應如何調和、
權衡,採取開放態度,將此具有高度政策、行政與專業之評估與判斷,授
權行政機關有形成計畫內容決定之規劃高權,故司法機關對行政機關計畫
形成自由應遵守之利益衡量原則,僅能有限度的審查利益衡量過程及利益
衡量結果有無瑕疵,包括未為衡量、衡量不足、衡量評價錯誤及衡量不合
比例原則等違反利益衡量原則情事。是除該決定有前述違法情事及利益衡
量瑕疵情形外,應予尊重。
|
10 |
裁判字號: |
109年上字第 692 號 |
|
要 旨: |
都更權利變換計畫之審議核定前,既亦一律須經聽證程序,則人民如對該
據以作成之權變計畫之核定有所不服提起行政訴訟,無論是否關於權利價
值之爭議,自亦均免除訴願及其先行程序。
|
11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410 號 |
|
要 旨: |
(一)預備聽證係由行政機關衡酌個案情形決定,主管機關舉行聽證所為
之補正如已釐清法律問題及相關爭點,且充分表示意見時,其未舉
行預備聽證,尚難認為違法。
(二)考量公民投票的程序及決定方式,有時間及效果上的一定限制,且
為避免人性之道德風險,公民投票在功能上不宜代替行政部門創制
預算案,而在技術層面上亦無法較立法部門作成更正確之審查,故
預算、租稅、薪俸及人事事項,不宜交由人民直接行使公民投票權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2 |
裁判字號: |
109年判字第 91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規定之聽證程序,為行政機關舉行聽證應遵循之規範;關於聽
證期日之決定,係由行政機關視事件之性質,預留「相當期間」,使當事
人知悉後有合理、適當之時間準備參與,並未設有期間限制。
|
13 |
裁判字號: |
95年判字第 893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罰上之共同違法,係指故意共同實施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而
所謂「共同實施」,乃指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構成要件之行為,係由二以上
行為人故意共同完成者而言,至於行為人中部分為故意,部分為過失者,
或全部為過失者,均不構成共同違法,而應單獨依法認定其是否符合違反
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分別決定是否處罰。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4 |
裁判字號: |
96年判字第 1601 號 |
|
要 旨: |
(一)行政處分相對人以外之利害關係第三人,認為行政處分違法損害其
權利或利益,固得…提起訴願及撤銷訴訟。至是否為利害關係第三
人,觀諸本院 75 年判字第 362 號判例:「因不服中央或地方機
關之行政處分而循訴願或行政訴訟程序謀求救濟之人,依現有之解
釋判例,固包括利害關係人而非專以受處分人為限,所謂利害關係
乃指法律上之利害關係而言…」,可知須因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到
侵害之人,始能以利害關係第三人資格就他人之行政處分提起撤銷
之訴。茲所謂「法律上利害關係」之判斷,係以「新保護規範理論
」為界定利害關係第三人範圍之基準。如法律已明確規定特定人得
享有權利,或對符合法定條件而可得特定之人,授予向行政主體或
國家機關為一定作為之請求權者,其規範目的在於保障個人權益,
固無疑義;如法律雖係為公共利益或一般國民福祉而設之規定,但
就法律之整體結構、適用對象、所欲產生之規範效果及社會發展因
素等綜合判斷,可得知亦有保障特定人之意旨時,即應許其依法請
求救濟,此觀司法院釋字第 469 號解釋理由書自明。準此,非處
分相對人起訴主張其所受侵害者,若可藉由新保護規範理論判斷為
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可認為具有訴訟權能,而得透過行政
訴訟請求救濟;惟另按「訴願法所謂行政處分,係指官署對人民所
為之單方行政行為,而發生具體的法律效果,且以該項處分損害其
現實之權利或利益者為限。若恐將來有損害之發生而預行請求行政
救濟,則非法之所許。」復經本院著有 59 年判字第 211 號判例
可參。本件原判決略以:由新保護規範理論觀之,環評法第 8 條
之規定,應有保障開發行為所在地當地居民生命權、身體權、財產
權益不因開發行為而遭受顯著不利影響之規範意旨存在,而非純粹
以保護抽象之環境利益(公共利益)為目的,應屬「保護規範」。
(二)行政法院受理撤銷訴訟,發現原處分或決定雖屬違法,但其撤銷或
變更於公益有重大損害,經斟酌原告所受損害、賠償程度、防止方
法及其他一切情事,認原處分或決定之撤銷或變更顯與公益相違背
時,始得依行政訴訟法第 198 條規定為情況判決…原審顯僅考量
撤銷原違法處分將使已實施之工程拆除所耗費之成本因素,而得標
廠商為取得土地及興建工程已支出之金額,似僅係該廠商之私人成
本,與社會成本有何關連,未據敘明得心證之理由,已嫌疏漏。至
於其是否得依國家賠償法請求賠償,並非行政法院為情況判決時所
應考慮之項目,否則豈非違法行政處分皆可「就地合法」?況依行
政訴訟法第 198 條規定,行政法院於撤銷訴訟為情況判決之要件
為:(1) 原處分或決定違法,(2) 原處分或決定之撤銷或變更
於公益有重大損害,(3) 經斟酌「原告」所受損害、賠償程度、
防止方法及其他一切情事,得駁回原告之訴,以免撒銷或變更原處
分,致顯與公益相違背。是以本件垃圾焚化廠有無興建必要?效益
如何?如僅為撤銷判決,是否於公益有重大損害?本件公益為何?
又公益如有損害,上訴人等所受損害、賠償程度、防止方法及其他
一切情事,公私利益予以綜合衡量比較為撤銷判決是否與公益相違
背?攸關本件應否為情況判決,原審未予研求,亦欠允當。
|
15 |
裁判字號: |
96年判字第 307 號 |
|
要 旨: |
所謂行政處分「理由不備」,必須足以影響行政處分之結論,始構成行政
處分得撤銷之原因,亦即作成行政處分所依據之主要或重要理由有所欠缺
|
16 |
裁判字號: |
96年裁字第 1785 號 |
|
要 旨: |
動物保護法係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之目的所制定,另寵物登記管理
辦法,更是該法為達上述立法目的,所為關於寵物登記及絕育獎勵等之細
節性及執行性規範;則依動物保護法之立法目的,並綜觀上述寵物登記管
理辦法之規範內容,足認臺北市犬貓絕育特約動物醫院契約所欲達成之「
有效控制犬(貓)隻數量的管理」之契約目的,暨協助辦理犬(貓)晶片
註記及絕育手術補助之契約標的,乃是為達成具公法性質之動物保護法立
法本旨之目的及手段。再觀上述契約內容,除其一方為行政機關即相對人
外,其契約內容即關於晶片註記及絕育手術補助,本即屬行政機關依上述
寵物登記管理辦法應為之高權行政行為,或涉及人民公法上權利義務關係
之事項,並其契約內容中復有偏袒行政機關之續約、解除契約及終止契約
條款;故將此契約標的、目的及內容綜合以觀,應認臺北市犬貓絕育特約
動物醫院契約係屬行政契約,而非私法契約。
參考法條:行政程序法 第 107、135 條(94.12.28)
動物保護法 第 19 條(96.07.11)
寵物登記管理辦法 第 3、5、12 條(88.07.31)
|
17 |
裁判字號: |
98年判字第 693 號 |
|
要 旨: |
(一)行政處分之「理由不備」,必須足以影響行政處分之結論(主旨)
,始構成行政處分得撤銷之原因;且若受處分人於行政處分作成前
之調查程序對違規之事實已完全了解,並無受突襲性處分之情形者
,自不足以影響行政處分之結論。
(二)違法開採之土石數量及範圍,並非裁罰之構成要件核心,僅關係違
規行為所生的危害程度。故主管機關如僅裁罰最低額度罰鍰者,縱
使處分所載數量及範圍與實測結果不符,亦不影響原處分之合法性
。
|
18 |
裁判字號: |
99年判字第 41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規定,第 117 條之撤銷權,應自原處分機關或其
上級機關知有撤銷原因時起 2 年內為之。前條之補償請求權,自行政機
關告知其事由時起,因 2 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處分撤銷時起逾 5 年
者,亦同。本件原判決以被上訴人前所為全倒之處分違法而應予撤銷之原
因須俟本院 94 年 11 月 17 日 94 年度判字第 1804 號確定判決始確定
無疑,進而以須俟被上訴人收受上開本院判決時始起算行政程序法第 121
條第 1 項之 2 年除斥期間,故被上訴人於 94 年 12 月 23 日作成判
定半倒之該處分,並未逾 2 年之除斥期間為由,維持原處分及訴願決定
,依上開所述,自有適用法規不當之違法,且於判決結果有影響,故上訴
意旨,求予廢棄,即有理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19 |
裁判字號: |
105年上國字第 13 號 |
|
要 旨: |
授權命令或職權命令係行政機關就不特定對象及不特定事項所為之行政行
為,如未對特定人民之權利義務直接產生拘束力並侵害其權利者,難認國
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0 |
裁判字號: |
100年再字第 92 號 |
|
要 旨: |
按行政訴訟法第 276 條第 1、2 項規定,再審之訴應於三十日之不變
期間內提起。前項期間自判決確定時起算,判決於送達前確定者,自送達
時起算;其再審之理由發生或知悉在後者,均自知悉時起算。是以,對於
原確定判決追加再審事由,應於原確定判決送達翌日起算 30 日之不變期
間內提起,始為合法。縱認所主張之再審理由,有發生或知悉在後情形,
惟提出行政訴訟法第 273 條第 1 項第 11 款之追加再審理由,已逾提
起再審之訴之不變期間,則提起再審之訴即非合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1 |
裁判字號: |
100年訴字第 271 號 |
|
要 旨: |
國家考試之命題及評分,乃典試委員、命題委員或閱卷委員基於法律授權
,依其個人學識素養與經驗所為專門學術上獨立公正之智識判斷,以測試
應考人之能力,具有高度專業性及屬人性,為維護考試之客觀與公平及尊
重命題委員所為之學術評價,此項命題及評分之法律性質,應屬於行政機
關適用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判斷餘地,應受尊重,除有未遵守法定程序或就
形式觀察具有顯然錯誤或判斷有恣意濫用等違法情事外,行政法院為審查
時原則上應予尊重其判斷。又此原則不但適用於非測驗式試題之評分,於
測驗式試題亦有適用,蓋在測驗式試題之情形,典試委員所決定公布之答
案,即等同於典試委員之評分,因此其所公布或更正之答案亦應予以尊重
。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2 |
裁判字號: |
101年訴字第 433 號 |
|
要 旨: |
有線廣播電視法第 19 條第 4、5 項係規定,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
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不得直接、間接投資系統經營,並若於修正施行前,
政府、政黨、其捐助成立之財團法人及其受託人有違反者,應於 2 年內
改正;此係為維護新聞自由與民主健全發展而設,對於政府、政黨或捐助
成立之財團法人等單位為直接、間接投資之不作為之限制義務,但如屬系
統經營業者,應難認屬此所規範之對象。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3 |
裁判字號: |
102年訴字第 201 號 |
|
要 旨: |
按核能發電廠核能機組定期大修後之運轉之審查,法院必須滿足以實踐理
性作為評估的標準,超越此等門檻之科技「不確定性」,固然難以根除,
且亦為核能發電廠主管機關,在審核核能發電機機大修後運轉時,就審酌
「安全影響」、「異常事件」不確定法律概念時,必須給予主管機關「判
斷餘地」。又核能發電廠定期大修後之運轉許可,主管機關依據核子反應
器設施管制法、及「管制辦法」為調查時,對於核能發電廠所採取之措施
是否於預防危險之必要性;對於核能發電廠所採取之的防護措施是否乎當
時科學技術水平;要求核能發電廠所採取的防範不正常營運情況發生之措
施是否充足等,雖不免須有評價性。然就此等評價的確信,行政法院只得
審查其合法性,而不是以自己的自我評價來加以取代。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24 |
裁判字號: |
102年簡上字第 56 號 |
|
要 旨: |
當事人於訴訟未經合法代理或代表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為行政訴訟
法第 243 條第 2 項第 4 款所明定。另「政府或法人為股東時,得當
選為董事或監察人。但須指定自然人代表行使職務。」公司法第 27 條第
1 項定有明文。蓋以法人股東擔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時,因法人並非行為
實體,無從為意思之決定及實行其意思,故須指定自然人代表法人股東行
使職權。則以法人為代表人之股份有限公司,其訴訟行為苟未經其代表人
指定之自然人代表為之,自難謂為合法。
裁判法院:臺中高等行政法院
|
25 |
裁判字號: |
103年訴字第 1559 號 |
|
要 旨: |
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之性質僅係「參與行政處分作成之委員會」,尚非得
獨自對外作成行政處分之機關,且現行法令亦未規定其應就決議作成決議
書或應依聽證紀錄作成處分,僅要求其記載案由及決議。則公審會經聽證
程序所為之決議,縱未逐一載明不採納意見之理由,亦難謂有違法。
|
26 |
裁判字號: |
104年訴更三字第 42 號 |
|
要 旨: |
行政處分之附款,既在達成行政處分及其所根據法律之目的,附款之合法
性原因,即存在於該法律目的。如以附款達成非行政處分目的之其他目的
,縱然該其他目的本身亦具有意義,但該目的並不在附款所根據實體規定
之授權內,仍構成裁量之瑕疵。
|
27 |
裁判字號: |
105年訴字第 493 號 |
|
要 旨: |
所謂先行裁決,係行政機關在許可程序中,於作成終局決定前,就部分許可
要件所為之行政處分。因先行裁決已就有關之許可要件為終局之決定,本身
即為行政處分,當事人得對之為爭訟。
|
28 |
裁判字號: |
106年訴字第 400 號 |
|
要 旨: |
法律通常僅概括規定計畫的目標,因此須授權確定計畫之機關,在權衡各
方利益下,選擇達成目標之手段,並確定其施行的方法、步驟。據此,行
政機關對於行政計畫之確定享有一定的計畫形成自由,惟其仍有一定界限
而受法院審查。
|
29 |
裁判字號: |
107年年訴字第 22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乃針對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締結行政契約、訂定法規命令
與行政規則、確定行政計畫、實施行政指導及處理陳情等行為之程序規範
,故立法機關之立法行為並不受行政程序法規範。
|
30 |
裁判字號: |
107年訴字第 480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依循前述職權調查主義,本得自行決定是否調查,乃至調查之方
式、種類、範圍。行政程序法第 38 條所規定之「書面紀錄」,其是否製
作、紀錄之內容如何,均未有明確規定,復無類如同法第 64 條關於紀錄
方式之明文,解釋上應認為無須由陳述人於閱覽後簽章。
|
31 |
裁判字號: |
107年訴字第 997 號 |
|
要 旨: |
行政機關為使聽證順利進行,認為必要時,得於聽證期日前,舉行預備聽
證,故是否進行預備聽證,係由行政機關衡酌個案情形決定之。系爭公投
提案經舉行聽證所為之補正,既已釐清法律問題及相關爭點,且充分表示
意見,則主管機關未舉行預備聽證,難認違法。
|
32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1706 號 |
|
要 旨: |
書面之行政處分作成時,該行政處分之受處分人即相對人已死亡,而欠缺
行政程序之當事人能力者,該行政處分無法對受處分人為合法送達而發生
「外部效力」。
|
33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1737 號 |
|
要 旨: |
聽證會之召開,在釐清案件事實、集思廣益、加強溝通,並提供人民直接
參與訂定行政決策與作成行政行為機會,於作成決定前給予當事人或利害
關係人及其他團體、個人參與行政程序機會,以防偏私、杜絕專斷,俾利
作成正確與妥適決定。
|
34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266 號 |
|
要 旨: |
都更事業計畫之聽證程序中,住戶已親自到場出席聽證會,且其所提出之
意見亦經充分討論並作成聽證紀錄,該聽證程序即已確保住戶知悉相關資
訊及適時陳述意見之機會,符合行政程序法第 64 條之要求。
|
35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32 號 |
|
要 旨: |
依行政程序法第 107 條之立法理由可知,土地徵收條例僅規定需用土地
人於申請徵收土地或土地改良物前,應舉行聽證、公聽會或說明會,並未
規定中央主管機關即內政部審議徵收案件須舉行聽證為之,則聽證程序即
非屬中央主管機關審議法本件徵收案件定必經之程序,從而縱未辦理聽證
程序,並不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6 |
裁判字號: |
108年訴字第 475 號 |
|
要 旨: |
系爭申請案僅係參加人就特定建物之新建工程向主管機關申請都市設計審
議,以及對系爭土地上特定建物之新建工程進行審議,並非針對一定地區
土地之利用或重大公共設施之設置;且未涉及多數不同行政機關之權限,
故非行政程序法第 164 條規定之確定計畫之裁決
|
37 |
裁判字號: |
109年訴字第 942 號 |
|
要 旨: |
原處分係因相對人違反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27 條第 3 項第 4 款規定而
遭裁處罰鍰,故就其影響之層面與範圍及所涉利害關係人人數等因素判斷
,均顯難與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組織法第 9 條所規範「通訊傳播業務之
公告案、許可案與涉及通訊傳播事業經營權取得、變更或消滅之處分案之
審議」等委員會審議事項相提並論,基於行政效能之考量,當無強制召開
聽證會之必要。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8 |
裁判字號: |
93年訴字第 797 號 |
|
要 旨: |
行為人搭船出海垂釣,前往地區非一般漁船所得靠近之島嶼,尤需小船分
批接駁,更非常人所會前往之小島,依社會一般通念,均知乘船出海到外
島從事海釣活動,常事關國土保安,可能涉及相關法令管制,於出海前本
應注意探詢島嶼是否經列為保護或管制區域,如疏未注意,即有過失。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
39 |
裁判字號: |
94年訴字第 1009 號 |
|
要 旨: |
解釋性行政規則無須適用行政程序法之預告及聽證規定。
|
40 |
裁判字號: |
94年訴字第 406 號 |
|
要 旨: |
門牌改編之處分對該範圍內之住戶係一般處分。
|
41 |
裁判字號: |
94年訴字第 524 號 |
|
要 旨: |
縣市選舉委員會以口頭方式告知人民依選罷法規定應先辦理退學後,始得
為參選登記,如已有否准其登記之真意,即屬行政處分,而非行政指導。
|
42 |
裁判字號: |
96年訴字第 780 號 |
|
要 旨: |
行政程序法第 73 條第 1 項所稱之「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並非指應於
送達處所遍尋不著應受送達人而言,而係指在客觀情形上未能面晤應受送
達人即足當之,至其原因如何,並非所問。系爭繳款書既係由原告住居所
之接收郵件人員即大樓管理員收受,衡諸常情,應係郵務送達人員未能直
接面晤原告本人,故將該文書交由原告住居所之大樓管理委員會接收郵件
人員代為收受甚明。原告如主張當時郵務送達人員能會晤其本人,應由原
告舉出反證以實其說,然原告就此既未舉證以實其說,無從信其主張為實
在。再者,「喬英社區管理委員會」確係系爭應送達處所所在之公寓大廈
管理委員會,為原告所不爭,衡諸一般公寓大樓之管理委員會均係由各住
戶共同於公寓大樓內之特定處所而設置,以便統一處理各住戶之事務,而
無在各住戶住居所內逐一設置管理人員為其處理事務之常情,是即便「喬
英社區管理委員會」係設置於系爭送達處所所在之公寓大廈地下室,亦無
礙系爭繳款書確已向原告住居所送達之事實。原告主張系爭繳款書並非向
原告應受送達處所「台南縣麻豆鎮麻學路 1 段 13 號 4 樓」送達,而
係於原告住居所之大樓地下室「喬英社區管理委員會」直接將該文書交付
予大樓管理員,與行政程序法第 73 條之規定不符,應不生送達效力云云
,殊無可採。
裁判法院: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
43 |
裁判字號: |
97年訴更一字第 5 號 |
|
要 旨: |
921 震災受災戶受領慰助金,須以住屋全倒為要件,而系爭房屋是否全倒
或半倒,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第 17 條之 1 規定有因震災受損建築
物重行鑑定之機制,是系爭房屋雖經被告判定為全倒,仍有因爭議再行鑑
定而改判為半倒,並被追回 10 萬元之可能,而被告係於條件下認定為全
倒並發放慰助金,足見本案之信賴基礎本附有條件。大廈既已判定為半倒
,被告並作成追回溢領 10 萬元之行政處分,且原告等亦已出具切結書,
載明「本大樓如改判為半倒,同意無條件返還半數 10 萬元慰助金」,原
告自不得主張其等先前向被告所領 20 萬元慰助金,有信賴保護原則之適
用;更不得執以主張該溢領 10 萬元利益已不存在而無須返還。末按,被
告重行作成行政處分,雖距基礎事件發生之時有一段時日,惟係因原行政
處分一再爭訟而撤銷,發生重行處分之作業流程所致,並非被告有意延誤
,尚難指為違法。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撰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