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 103 條
|
(擔保之效力)被告就前條之提存物,與質權人有同一之權利。前條具保證書人,於原告不履行其所負義務時,有就保證金額履行之責任。法院得因被告之聲請,逕向具保證書人為強制執行。
|
|
|
第 1159 條
|
(依期報明債權之償還)在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所定之一定期限屆滿後,繼承人對於在該一定期限內報明之債權及繼承人所已知之債權,均應按其數額,比例計算,以遺產分別償還。但不得害及有優先權人之利益。繼承人對於繼承開始時未屆清償期之債權,亦應依第一項規定予以清償。前項未屆清償期之債權,於繼承開始時,視為已到期。其無利息者,其債權額應扣除自第一千一百五十七條所定之一定期限屆滿時起至到期時止之法定利息。
|
|
|
第 14 條
|
修正之民法第八百七十五條之一至第八百七十五條之四之規定,於抵押物為債務人以外之第三人所有,而其上之抵押權成立於民法物權編修正施行前者,亦適用之。修正之民法第八百七十五條之四第二款之規定,於其後次序抵押權成立於民法物權編修正施行前者,亦同。
|
|
|
第 145 條
|
(附有擔保物權之請求權時效完成之效力)以抵押權、質權或留置權擔保之請求權,雖經時效消滅,債權人仍得就其抵押物、質物或留置物取償。前項規定,於利息及其他定期給付之各期給付請求權,經時效消滅者,不適用之。
|
|
|
第 153 條
|
(契約之成立)當事人互相表示意思一致者,無論其為明示或默示,契約即為成立。當事人對於必要之點,意思一致,而對於非必要之點,未經表示意思者,推定其契約為成立,關於該非必要之點,當事人意思不一致時,法院應依其事件之性質定之。
|
|
|
第 193 條
|
(侵害身體健康之財產上損害賠償)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或健康者,對於被害人因此喪失或減少勞動能力或增加生活上之需要時,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前項損害賠償,法院得因當事人之聲請,定為支付定期金。但須命加害人提出擔保。
|
|
|
第 2 條
|
民法物權編所定之物權,在施行前發生者,其效力自施行之日起,依民法物權編之規定。
|
|
|
第 295 條
|
(從權利之隨同移轉)讓與債權時,該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隨同移轉於受讓人。但與讓與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未支付之利息,推定其隨同原本移轉於受讓人。
|
|
|
第 304 條
|
(從權利之存續及其例外)從屬於債權之權利,不因債務之承擔而妨礙其存在。但與債務人有不可分離之關係者,不在此限。由第三人就債權所為之擔保,除該第三人對於債務之承擔已為承認外,因債務之承擔而消滅。
|
|
|
第 307 條
|
(從權利之隨同消滅)債之關係消滅者,其債權之擔保及其他從屬之權利亦同時消滅。
|
|
|
第 322 條
|
(清償之抵充-法定抵充)清償人不為前條之指定者,依左列之規定,定其應抵充之債務:一、債務已屆清償期者,儘先抵充。二、債務均已屆清償期或均未屆清償期者,以債務之擔保最少者,儘先抵 充;擔保相等者,以債務人因清償而獲益最多者,儘先抵充;獲益相 等者,以先到期之債務,儘先抵充。三、獲益及清償期均相等者,各按比例,抵充其一部。
|
|
|
第 329 條
|
(提存物之受取及受取之阻止)債權人得隨時受取提存物,如債務人之清償,係對債權人之給付而為之者,在債權人未為對待給付或提出相當擔保前,得阻止其受取提存物。
|
|
|
第 377 條
|
(以權利為買賣標的之利益與危險之承受負擔)以權利為買賣之標的,如出賣人因其權利而得占有一定之物者,準用前四條之規定。
|
|
|
第 546 條
|
(委任人之償還費用代償債務及損害賠償義務)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支出之必要費用,委任人應償還之,並付自支出時起之利息。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負擔必要債務者,得請求委任人代其清償,未至清償期者,得請求委任人提出相當擔保。受任人處理委任事務,因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致受損害者,得向委任人請求賠償。前項損害之發生,如別有應負責任之人時,委任人對於該應負責者,有求償權。
|
|
|
第 67 條
|
(物之意義(二)-動產)稱動產者,為前條所稱不動產以外之物。
|
|
|
第 751 條
|
(保證責任之免除-拋棄擔保物權)債權人拋棄為其債權擔保之物權者,保證人就債權人所拋棄權利之限度內,免其責任。
|
|
|
第 757 條
|
(物權法定原則)物權除依法律或習慣外,不得創設。
|
|
|
第 761 條
|
(動產物權之讓與方法-交付、簡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動產物權之讓與,非將動產交付,不生效力。但受讓人已占有動產者,於讓與合意時,即生效力。讓與動產物權,而讓與人仍繼續占有動產者,讓與人與受讓人間,得訂立契約,使受讓人因此取得間接占有,以代交付。讓與動產物權,如其動產由第三人占有時,讓與人得以對於第三人之返還請求權,讓與於受讓人,以代交付。
|
|
|
第 763 條
|
(物權之消滅-所有權以外物權之混同)所有權以外之物權,及以該物權為標的物之權利,歸屬於一人者,其權利因混同而消滅。前條但書之規定,於前項情形準用之。
|
|
|
第 764 條
|
(物權之消滅-拋棄)物權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因拋棄而消滅。前項拋棄,第三人有以該物權為標的物之其他物權或於該物權有其他法律上之利益者,非經該第三人同意,不得為之。拋棄動產物權者,並應拋棄動產之占有。
|
|
|
第 819 條
|
(應有部分及共有物之處分)各共有人,得自由處分其應有部分。共有物之處分、變更、及設定負擔,應得共有人全體之同意。
|
|
|
第 831 條
|
(準共有)本節規定,於所有權以外之財產權,由數人共有或公同共有者準用之。
|
|
|
第 872 條
|
(抵押權之保全(二)-抵押物價值減少之補救)抵押物之價值因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時,抵押權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抵押人回復抵押物之原狀,或提出與減少價額相當之擔保。抵押人不於前項所定期限內,履行抵押權人之請求時,抵押權人得定相當期限請求債務人提出與減少價額相當之擔保。屆期不提出者,抵押權人得請求清償其債權。抵押人為債務人時,抵押權人得不再為前項請求,逕行請求清償其債權。抵押物之價值因不可歸責於抵押人之事由致減少者,抵押權人僅於抵押人因此所受利益之限度內,請求提出擔保。
|
|
|
第 885 條
|
(設定質權之生效要件)質權之設定,因供擔保之動產移轉於債權人占有而生效力。質權人不得使出質人或債務人代自己占有質物。
|
|
|
第 886 條
|
(質權之善意取得)動產之受質人占有動產,而受關於占有規定之保護者,縱出質人無處分其質物之權利,受質人仍取得其質權。
|
|
|
第 887 條
|
(動產質權之擔保範圍)質權所擔保者為原債權、利息、遲延利息、違約金、保存質物之費用、實行質權之費用及因質物隱有瑕疵而生之損害賠償。但契約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前項保存質物之費用,以避免質物價值減損所必要者為限。
|
|
|
第 888 條
|
(質權人之注意義務)質權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質物。質權人非經出質人之同意,不得使用或出租其質物。但為保存其物之必要而使用者,不在此限。
|
|
|
第 889 條
|
(質權人之孳息收取權)質權人得收取質物所生之孳息。但契約另有約定者,不在此限。
|
|
|
第 890 條
|
(孳息收取人之注意義務及其抵充)質權人有收取質物所生孳息之權利者,應以對於自己財產同一之注意收取孳息,並為計算。前項孳息,先抵充費用,次抵原債權之利息,次抵原債權。孳息如須變價始得抵充者,其變價方法準用實行質權之規定。
|
|
|
第 891 條
|
(責任轉質-非常事變責任)質權人於質權存續中,得以自己之責任,將質物轉質於第三人。其因轉質所受不可抗力之損失,亦應負責。
|
|
|
第 892 條
|
(代位物-質物之變賣價金)因質物有腐壞之虞,或其價值顯有減少,足以害及質權人之權利者,質權人得拍賣質物,以其賣得價金,代充質物。前項情形,如經出質人之請求,質權人應將價金提存於法院。質權人屆債權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就提存物實行其質權。
|
|
|
第 893 條
|
(質權之實行)質權人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受清償者,得拍賣質物,就其賣得價金而受清償。約定於債權已屆清償期而未為清償時,質物之所有權移屬於質權人者,準用第八百七十三條之一之規定。
|
|
|
第 894 條
|
(拍賣之通知義務)前二條情形質權人應於拍賣前,通知出質人。但不能通知者,不在此限。
|
|
|
第 895 條
|
(準用處分抵押物之規定)第八百七十八條之規定,於動產質權準用之。
|
|
|
第 896 條
|
(質物之返還義務)動產質權所擔保之債權消滅時,質權人應將質物返還於有受領權之人。
|
|
|
第 897 條
|
(質權之消滅(一)-返還質物)動產質權,因質權人將質物返還於出質人或交付於債務人而消滅。返還或交付質物時,為質權繼續存在之保留者,其保留無效。
|
|
|
第 898 條
|
(質權之消滅(二)-喪失質物之占有)質權人喪失其質物之占有,於二年內未請求返還者,其動產質權消滅。
|
|
|
第 899 條
|
(質權之消滅(三)-物上代位性)動產質權,因質物滅失而消滅。但出質人因滅失得受賠償或其他利益者,不在此限。質權人對於前項出質人所得行使之賠償或其他請求權仍有質權,其次序與原質權同。給付義務人因故意或重大過失向出質人為給付者,對於質權人不生效力。前項情形,質權人得請求出質人交付其給付物或提存其給付之金錢。質物因毀損而得受之賠償或其他利益,準用前四項之規定。
|
|
|
第 900 條
|
(權利質權之定義)稱權利質權者,謂以可讓與之債權或其他權利為標的物之質權。
|
|
|
第 940 條
|
(占有人之意義) 對於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者,為占有人。
|
|
|
第 941 條
|
(間接占有人)地上權人、農育權人、典權人、質權人、承租人、受寄人,或基於其他類似之法律關係,對於他人之物為占有者,該他人為間接占有人。
|
|
|
第 942 條
|
(占有輔助人)受僱人、學徒、家屬或基於其他類似之關係,受他人之指示,而對於物有管領之力者,僅該他人為占有人。
|
|
|
第 946 條
|
(占有之移轉) 占有之移轉,因占有物之交付而生效力。前項移轉,準用第七百六十一條之規定。
|
|
|
第 948 條
|
(善意受讓)以動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之移轉或設定為目的,而善意受讓該動產之占有者,縱其讓與人無讓與之權利,其占有仍受法律之保護。但受讓人明知或因重大過失而不知讓與人無讓與之權利者,不在此限。動產占有之受讓,係依第七百六十一條第二項規定為之者,以受讓人受現實交付且交付時善意為限,始受前項規定之保護。
|
|
|